人物简介
【介绍】: 五代时岭表剑浦人,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少游学于长安,南唐李昪升元中,隐居洪州西山。工诗,兼通释志、天文历象。有《文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79? 字嵩伯,长江以北人。举进士不第。文宗大和初南游,足迹遍于江南、岭南等地,作诗投献赵棨、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方伯连帅。与任畹友善。约宣宗大中三年(849),隐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与蔡京、贯休往还。令山童卖柑以为山赀,日以读书种兰吟诗饮酒为事。卒,方干、曹松、杜荀鹤均有诗哭之。其事迹多与南唐另一陈陶相混,后人多将二人误为一人,其集中亦混入南唐陈陶及他人作品,尚有待甄辨。今人陶敏有《陈陶考》。陶工乐府,《陇西行》传诵甚广。其著《文录》10卷,已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1卷。《全唐诗》存诗2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粤诗·卷一四
唐诗汇评陈陶,字嵩伯。岭南人。世居岭表,以儒业名家。唐宣宗大中时,挟册游学长安,声诗历象无不精究,常以台铉之器自负,恨世乱不得逞。南唐升元中,南奔将求见烈祖李昪,自度不合,乃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五、宋陆游《南唐书》卷四有传。诗十卷,后人编为二卷。
陈陶(803?―879?),字嵩伯,长江以北人。初举进士,不第。大和初南游,足迹遍今闽、浙、苏、皖、赣、桂、粤诸省,作诗投献赵棨、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方伯连帅,与任畹友善。大中中,隐于洪州西山,与蔡京、贯休往还,令山童卖柑为山赀,日以读书种兰吟诗饮酒为事。卒,方干、曹松、杜荀鹤均有诗哭之。其事迹与南唐另一陈陶相混,宋以后多将二人混为一人。陶工诗,长于乐府,有《文录》十卷,己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亦混入南唐陈陶及他人作品。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生卒】:?—952 【介绍】: 五代时广陵人,字致尧。李德诚子,徐温婿。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初为徐知询幕僚。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南唐建国后,拜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加左仆射,监修国史。辅政五年,升元中放还私第。李璟时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入拜司空,以司徒致仕。乃营亭榭于钟山,适意泉石,赐号钟山公。卒谥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873?—952 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升州巡官,后任李昪金陵副使。南唐建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升元五年(941)罢相,未几复入相。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保大十年(952)卒,谥靖。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〇。建勋能属文,尤工诗。其诗多七律,颇多题咏纪游之作。僧文莹谓“其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玉壶清话》卷一〇)。辛文房亦称其“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唐才子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李建勋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为20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句4联。
李建勋(?-952),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金陵巡官。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及昪即位,拜相,升元五年(941)方罢,在相位最久。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乃营亭榭于钟山。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卒。建勋少好学,工诗文,有《李建勋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李建勋字致尧,陇西人。工诗能文,其诗少犹浮靡,晚岁清淡平易,为南唐李昪、李璟所重。补诗一首并诗句二。
作品评论
(建勋)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唐才子传
(建勋)能文赋诗,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也。《唐诗品》
晚唐诸子,不选格调,专事情景,“诗中觅画”之说盖出于此,遂使浑厚鸿明之气,萧然谢绝。建勋诗,每联必设景象,盖工写之极,流而为俳,亦不自知也。《诗薮•杂编》
今五代诗集传者,仅建勋一家而已。集中佳句颇多,虽晚唐卑下格,然模写情事殊工。《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建勋诗格最弱,然情致迷离,故亦能动人。如《残牡丹》诗……气骨安在?却有倚门人流目送盼之致,虽庄士雅人所卑,亦为轻俊佻达者喜。又如《闲出书怀》曰:“断酒只携僧共去,看山从听马行迟。”《春雪》曰:“全移暖律何方去?似误新莺昨日来。”《梅花寄所亲》曰:“云鬓自沾飘处粉,玉鞭谁指出墙枝。”《春水》曰:“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语皆纤冶,能眩人目。
人物简介
【生卒】:889—943 【介绍】: 五代时南唐创建者。徐州人,一说海州人,字正伦。相传原姓潘,少孤,先后为杨行密、徐温养子,改姓名为徐知诰。仕吴,为镇海军节度副使、行润州刺史、左仆射。温卒,授中书令、宣城公,寻执吴政,封齐王。天祚三年代吴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西都、扬州为东都。自云唐玄宗十六子永王璘后裔,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昪,改国号大唐,史称南唐。在位七年。卒谥烈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人物简介
【生卒】:890?—959? 【介绍】: 五代时歙州休宁人,字光慎。幼刻苦好学,手写经史数百卷,长而任气好侠。仕南唐。李昪时为监察御史。李璟时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迁枢密副使。讨建州有功,迁抚州观察使,拜永安军留后。保大八年,吴越兵据福州,文徽攻克入城,被执。后遣还,饯以慢性毒酒,归至金陵,毒始作。遂以工部尚书致仕。后坐朱元亲党安置宣州。自毒发历十年乃卒。谥宣。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人物简介
【介绍】: 五代时虔州虔化人,字赞禹。廖爽子。仕楚。善文辞,授江南观察判官。马希范时选为天策府学士。居数年,卒官。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其名又有作图、正图、光图者,皆宋人避太祖赵匡胤讳改。字赞禹,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人。本为虔州豪族,后梁太祖时,钟章为虔州刺史,打击豪强,匡图等遂举族奔湖南。楚王马殷辟为江南观察判官。后楚开天策府,与李宏皋、徐仲雅、刘昭禹等人并为天策府十八学士。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四、马令《南唐书》卷二九、《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匡图文学博赡,与李宏皋诸人俱以文藻知名。辛文房称其诗“警策极多,必见高致”(《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廖氏家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录《廖匡图集》1卷,皆佚。《全唐诗》存诗4首及断句1联,《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人物简介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后晋高祖天福进士。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工诗,有《金鳌集》。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鳌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十首。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连州人。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高越强起为丰城令,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有《孟水部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后晋天福九年(944)登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县令。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复起为丰城令。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工诗,有名当时。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集》等,均佚。《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幼擅诗名,吟味忘倦。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初仕楚,为零陵从事。楚亡,归南唐。建隆二年(961),官丰城令。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有《金鳌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与李昉交善。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中进士。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及恭孝王希萼入金陵。宾于归南唐。累迁滏阳令。致仕隐玉笥山。自号偫玉峰叟。复起为水部员外郎。归老连州。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江南野史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父奇之。
人物简介
【生卒】:895或896—947 【介绍】: 五代时海州朐山人。徐温第五子。历仕吴、南唐。吴时累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魏王。至李璟时犹见优礼,内宴辄用家人礼,起舞拜跪为寿。知證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生卒年不详。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五代吴时丞相徐温第五子。吴时历任刺史、节度使。吴让帝天祚二年(936)为奉化节度使。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封江王,三年改韩王。后又改魏王。元宗时卒,年43岁。马令《南唐书》卷八、陆游《南唐书》卷八有传。《庐山记》卷四收录徐知證在江州与幕僚同游庐山东林寺时所作联句诗1首,《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知證。徐温第五子。仕吴历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
人物简介
【生卒】:901—952 【介绍】: 五代时建安人,一作许人,字君章。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为河南府馆驿巡官,坐事夺官。投南唐,李昪用为中书舍人,草创礼仪。李璟保大初,迁御史中丞,持宪平直,以劾冯延巳降江州参军,终翰林学士。谥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生卒】:901—952 字君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登进士第。二年后,坐事奔吴,累官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南唐烈祖时,拜中书舍人。参定礼仪制度,为南唐一代所遵用。元宗初,除给事中、判太常卿,迁御史中丞。保大五年(947),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士参军。次年,入为卫尉卿。拜右谏议大夫,充翰林学士,权知贡举。卒谥简。有《江简公集》10卷,已佚。马令《南唐书》卷一三、陆游《南唐书》卷一〇有传,《徐公文集》卷一五收其墓志,墓志中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文蔚字君章。建安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为河南府馆驿巡官。坐秦王重荣事夺官。奔吴为宣州观察巡官。历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南唐代吴。改主客郎中。拜中书舍人。嗣主袭位。累迁御史中丞。以请诛冯延已魏岑贬江州司户参军。召还为翰林学士。保大十年卒。年五十二。谥曰简。
人物简介
【生卒】:902—970 【介绍】: 五代时潍州北海人,字叔言。少隐嵩山。后唐庄宗同光中擢进士第。工文章书画,名闻京洛,时称“韩夫子”。父韩光嗣坐事诛,熙载奔南唐。初补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李璟时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又令兼太常博士,擢知制诰。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风。累官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李煜时改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衣冠常制新格,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然性细谨,蓄妓数十辈,纵其出入。卒谥文靖。有《拟议集》、《定居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生卒】:902—970 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后唐同光四年(926)登进士第。天成元年(926),南奔归吴,为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元宗嗣位,拜虞部员外郎,历史馆修撰,贬和州司士参军。后召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主时,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后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熙载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坐托疾不朝,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复召为秘书监、兵部尚书。官终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开宝三年(970)卒,谥文靖。生平事迹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本传、徐铉《韩公墓志铭》。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湘山野录》卷下)。熙载所撰诗文颇多。《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韩熙载集》5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〇记其《格言》5卷等,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后迁居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后唐同光中,登进士第。南奔吴,释褐校书郎,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烈祖受祥,官秘书郎。中主即位,以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复以本官知制诰,为权要所嫉,贬和州司士参军。征拜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后主即位,历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卒。熙载审音律,善书画,工文辞,有《格言》五卷、《拟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二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五首,残句一。全唐诗补逸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弱冠擢进士第。李建南唐,召为秘书郎,傅东宫。李璟立,迁虞部员外郎。言事切直,宋齐丘、冯延巳忌之,贬和州司马。起为中书舍人。后主煜袭位,为兵部尚书,累官光政殿学士承旨。宋开宝三年卒,年六十九。(据徐铉撰《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熙载工文,与徐铉齐名,称韩徐。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七
熙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后唐同光中擢进士第。奔吴补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代吴。召为校书郎。嗣主袭位。累除中书舍人。拜户部侍郎。后主袭位。改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坐托疾不朝。谪授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复为兵部尚书。拜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开宝二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
作品评论
韩熙载字叔言,事江南三主,时谓之神仙中人,风彩照物……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江南野史
韩熙载初知贡举,人皆以为巨题。熙载是夕自赋五首,旦视诸生,皆有可观。及著格言五十馀篇,时辈罕及。诱掖后进,号“韩夫子”。
人物简介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字子真。仕闽。王昶时官凤阁舍人。晋使卢损来聘,昶使乙劳之。已而弃官隐凤山,与詹敦仁为友。工诗。尝乘醉与人争妓,既醒渐悔,因集书籍中所载古人因酒致失者,题曰《百悔经》。自后不饮,至于终身。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