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了翁

相关人物:共 89 位
共 8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于㮚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七二
于㮚,淳熙十四年为剑州文学掾。
庆元三年为朝奉郎、权通判夔州。
后知眉州,与魏了翁有书信往还。
见乾隆《夔州府志》卷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一一四。
吕元素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四二八
吕元素,江原天庆观道士。
淳熙中以道门斋醮无定式,著《道门定制》。
开禧中,四川盗作,元素立九层之台曰云层台,列天地日月星辰岳渎之象,祷祠以禳之。
见所作《道门定制序》,《鹤山大全集》卷四二《江原县天庆观云层台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3—1226 【介绍】: 宋潼川人,字伯昌,号浩斋。杨知章子。孝宗淳熙八年进士。累官通判成都府。宁宗朝因入对论事遭忌,自请补外,为成都提刑,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寻奉祠,讲学于云山书院,与诸生敷陈《四书》大义。有《浩斋退稿》。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杨子谟(一一五三——一二二六),字伯昌,号浩斋,潼川府(治今四川三台)人。
淳熙八年进士,历绵州广安军教授,通判成都府。
召赴行在,除尚书吏部郎中,迁军器监。
除大理少卿,主管右治狱。
累请补外,除直华文阁、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等事,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
寻奉祠,讲学云山书院。
除秘阁修撰致仕。
宝庆二年卒,年七十四。
著有《浩斋退稿》四十卷。
魏了翁《中大夫秘阁修撰致仕杨公墓志铭》(《鹤山集》卷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7—1228 【介绍】: 宋南康军都昌人,字简甫,号昌谷。天资颖异,曾从朱熹讲学。孝宗淳熙八年进士。为京湖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摄汉阳军事,金兵大入,以守御功就知汉阳。宁宗开禧三年,为湖南转运判官,平罗世传等起事。嘉定八年,为利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官至礼部侍郎。平生以建立事功为务,在朝多所建明。卒谥文简。有《舆地纲目》、《昌谷类稿》、《经幄管见》、《昌谷集》。
全宋诗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历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
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
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
五年,以事罢。
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
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
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
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昌谷集》二十二卷。
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五○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八),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
尝从朱熹讲学。
淳熙八年登进士第,历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令,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京湖安抚司机宜文字,知汉阳。
提举湖北常平,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
迁直秘阁、知潭州、湖南安抚。
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知隆兴府、江西安抚。
以宝谟阁待制知成都,改知福州、潭州。
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寻兼侍读,迁礼部侍郎,知常德府。
绍定元年卒,年七十二。
著有《舆地纲目》十五卷、《昌谷类稿》六十卷、《经幄管见》七卷(存)、《昌谷集》二十二卷(存)。
魏了翁《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27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少阳。以贡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蔡京、梁师成、李彦、王黼、童贯、朱勔为六贼,请诛之以谢天下。金兵围开封,又屡上书。李纲主战遭罢职,东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从者数万,钦宗乃复用李纲。除太学录,又请诛蔡氏,且力辞官以归。高宗即位,被召往南京,适李纲复罢,因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因以语激怒高宗,与澈同斩于市。东临刑,从容,言笑自若,识与不识者皆为流涕。有《少阳集》、《靖炎两朝见闻录》。
全宋诗
陈东(一○八六~一一二七),字少阳,镇江丹阳(今属江苏)人。
年十七入学,后以上舍贡入太学。
钦宗即位,上书首论蔡京、王黼等六贼误国,乞正典刑。
时李纲罢相,复率诸生伏阙上书乞留,从者数万。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再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同年八月,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激怒高宗,遂与澈同斩于应天府,年四十二。
遗著元大德中刻有《尽忠录》八卷(《四库总目提要》),已佚;明天启五年贺懋忠刻有《陈少阳先生文集》十卷。
事见本集附录诗人弟陈南撰行状,《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陈东诗,以明天启本为底本(有宋魏了翁序,藏北京图书馆)。
校以清乾隆二十二年活字本《少阳公文集》(简称活字本,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少阳集》(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三八三二
陈东(一○八六——一一二七),字少阳,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少俶傥,以贡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太学生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等「六贼」。靖康初又多次上书。时宰相李邦彦主割地议和,李纲、种师道主战。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请用李、种,罢邦彦,军民从者数万。朝廷亟召纲入,除东太学录,辞去。高宗初即位,相李纲,召东入。未得对,会纲又罢去,东复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请亲征迎还二帝。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以语激怒高宗,乃并斩于市,时年四十二。绍兴四年赠秘阁修撰。著有《少阳集》、《靖炎两朝见闻录》,并存。《宋史》卷四四五《忠义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人,字秀才。
传张栻之学,曾讲学于沧江书院。
魏了翁初为考索记问之学,荪以敛华就实语之。
由太府寺簿晋大理寺丞,累官宗正寺丞,知邛州。
全宋文·卷六八一九
范荪,字季才,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传张栻之学,讲学于成都沧江书院。历官大理丞、宗正丞,知邛州,夔州路转运判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一、职官七五之一九,《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宋元学案》卷七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4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字谦仲。宁宗庆元二年进士。私淑吕祖谦兄弟之学。通判通州,凿五狼山石麓,引江水入河以溉民田,自是岁大稔而商舶亦通。官至太常博士。曾因轮对上疏,推言理学之有益于治道。
全宋文·卷六七○一
李大有(一一五九——一二二四),字谦仲,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绍熙四年补博士弟子员。
庆元二年中进士第,授益阳主簿。
改平江府教授,知福州闽县,通判通州。
召入朝,主管官告院,历司农寺、太常寺主簿,官终太常博士。
嘉定十七年卒,年六十六。
魏了翁《太常博士李君墓志铭》(《鹤山大全集》卷七五),《金华先民传》卷六。
朱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63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汉章。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以张浚荐,除福建、广东、广西财用所属官。忤秦桧,出教授越州。桧死后,累迁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兵临江,陈战、备、应三策。孝宗即位,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谥忠靖,改文靖。
全宋文·卷三八三五
朱倬(一○八六——一一六三),字汉章,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世学《》,入太学。
宣和六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
绍兴初为广东茶盐司干办公事,除福建二广财用所属官。
忤秦桧,出教授越州,十二年,充诸王宫教授。
二十六年,除知惠州,行国子监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
二十七年,召为右正言,迁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
三十年,参知政事,寻拜尚书右仆射。
三十二年,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孝宗即位,降资政殿学士,寻致仕。
隆兴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文靖。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八五、一四五、一七四、一七七、一八一、一八三、一八五、一八九、二○○,魏了翁文靖朱公神道碑》(《鹤山大全集》卷七四),《宋史》卷三七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1227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仲易,一字子韶。
虞允文孙。
以郊恩任官。
再举礼部,知华阳县。
改永康军,招诸生讲学,遂大治。
宁宗嘉定中诏知简州,会金人犯边,保城有功,迁夔州提刑兼提举常平,俄改利州路,皆有声。
尝与魏了翁、李心传等讲学于蜀,人称沧江先生。
有《易书论语说》。
全宋诗
虞刚简(一一六三~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学者称沧江先生,仁寿(今属四川)人。
允文孙。
尝与魏了翁辈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微旨。
以郊恩任官,再举礼部,监郫县犀浦镇酒税。
历知华阳县,通判绵州。
宁宗嘉定八年(一二一五)由知万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七)。
十一年,起知简州。
十五年,擢夔州路提点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三二),改利州路。
理宗宝庆二年卒,年六十四。
事见《鹤山集》卷七六《利州路提点刑狱主管冲佑观虞公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虞刚简(一一六四——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允文孙。
乾道九年,以郊恩任承奉郎。
再举礼部,淳熙末始监成都府郫县犀浦镇酒税。
历成都府路干办公事,知华阳县、通判绵州、知永康军,寻奉祠。
起知渠州,改数郡,皆未上,辟知简州,擢夔州路提刑兼提举常平,改利州路。
嘉定十六年,任制置使,建台于汉中。
宝庆元年奉祠归,二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诗说》,《》《书》《论语说》,《永康军图志》二十卷。
蜀人尊之,称沧江先生。
见《鹤山大全集》卷七六《利路提刑虞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高孝璹,字纯父,蒲江(今属四川)人。
魏了翁表叔,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曾游杭之西湖、金陵之钟山。
事见《鹤山集》卷六五《跋先表叔留题钟山西湖二诗后》。
共 8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