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豫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98 【介绍】: 宋僧。饶州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云门偃公五世法裔。博通中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神宗元丰中主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交游。有语录行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了元(一○三二——一○九八),字觉老,号佛印。生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林氏。幼业儒,后尽捐旧学,白父母出家。游庐山,后嗣江州承天法席,移淮山之斗方,庐山之开先、归宗,丹阳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四住云居,凡四十年。苏轼久与之游。元符元年卒,年六十七。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了元。
字觉老。
生饶州浮梁林氏。
世业儒。
父祖皆不仕。
元生三岁。
琅琅诵论语。
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从师授五经。
略通大义去。
读首楞严经。
于竹林寺。
爱之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礼宝积寺沙门日用。
试法华。
受具足戒。
游庐山。
谒开先暹道者。
暹自负其号。
海上横行。
俯视后进。
元与问答捷给。
暹大称赏。
以为真英灵衲子也。
时年十九。
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
讷惊其翰墨曰。
骨格已似雪窦。
后来之俊也。
时书记怀琏。
方应 诏而西。
讷以元嗣琏之职。
江州承天法席虚。
讷又以元当迁。
郡将见而少之。
讷曰。
元齿少而德壮。
虽万耆衲。
不可折也。
于是说法。
为开先之嗣。
时年二十八。
自其始住承天。
移淮山之斗方。
庐山之开先归宗。
丹阳之金山焦山。
江西之大仰。
又四住云居。
凡四十年之间。
德化缁白。
名闻幼稚。
缙绅之贤者。
多与之游。
苏东坡谪黄州。
庐山对岸。
元居归宗。
詶酢妙句。
与烟云争丽。
及其在金山。
则东坡得释还吴中。
次丹阳。
以书抵元曰。
不必出山。
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元得书径来。
东坡迎笑问之。
元以偈为献(或作戏)曰。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都是一禅床。
东坡抚掌称善。
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
将至之夕。
子由与洞山真净文禅师。
圣寿聪禅师。
连床夜语三鼓矣。
真净忽惊觉曰。
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
不思而梦。
何祥耶。
子由撼聪公。
聪曰。
吾方梦见戒禅师。
于是起。
品坐笑曰。
梦乃有同者乎。
俄报东坡已至奉新。
子由𢹂两衲。
候于城南建山寺。
有顷东坡至。
理梦事问。
戒公生何所。
曰陕右。
东坡曰。
轼十馀岁时。
时梦身是僧。
往来陕西。
又问。
戒状奚若。
曰。
戒失一目。
东坡曰。
先妣方娠。
梦僧至门。
瘠而眇。
又问戒终何所。
曰高安大愚。
今五十年。
而东坡时年四十九。
后与真净书。
其略曰。
戒和尚不识人嫌。
强颜复出。
亦可笑矣。
既是法契(或云法器)。
愿痛加磨励。
使还旧观。
自是常著衲衣。
故元以裙赠之。
而东坡酬以玉带。
有偈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
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曰。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尤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元所居方丈。
特高名妙高台。
东坡又作诗曰。
我欲乘飞车。
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
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
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
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
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
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
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
只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
请学长不死。
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
为滁州日。
游琅琊山藏院。
呼梯梯梁。
得木匣发之。
忽悟前身。
盖知藏僧也。
写楞伽经。
未终而化。
安道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
号二生经。
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
东坡曰。
此经在他人。
犹为希世之瑞。
况于公乎。
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
元请东坡代书之。
镂板金山。
时士大夫。
师欧阳文忠公为古文。
公佐韩子。
诋我以原性。
性者与生俱生之论。
为铨量。
元故以是劝之。
又尝谓众曰。
昔云门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后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非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故元以是讽之。
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至明州。
传云。
义天弃王者位出家。
上疏乞遍历丛林。
问法受道。
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
馆伴所经。
吴中诸刹。
皆迎饯如王臣礼。
至金山。
元床坐。
纳其大展。
次公惊问故。
元曰。
义天亦异国僧耳。
僧至丛林。
规绳如是。
不可易也。
众姓出家。
同名释子。
自非买崔卢。
以门阀相高。
安问贵种。
次公曰。
卑之少徇时宜。
求异诸方。
亦岂觉老心哉。
元曰。
不然。
屈道随俗。
诸方先失一只眼。
何以示华夏师法乎。
朝廷闻之。
以元为知大体。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
出守南昌。
自以久帅西塞。
滥杀罚。
留神空宗。
祈妙语。
以藻雪之。
而元适至。
子淳请说法于上蓝。
元炷香曰。
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
立地成佛大居士。
一众哗曰善。
子淳亦悠然意消。
灵源清禅师在众时。
厕云居法席。
痛自韬晦。
而声名自然在人口。
元升座。
举以为堂中第一座。
丛林服其公。
非特清公。
如感铁面哲真如。
百丈肃。
仰山简。
皆元所赏识也。
李公麟伯时。
为元写照。
元曰。
必为我作笑状。
自为赞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花明大事。
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
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
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
听客语有会其心者。
轩渠一笑而化。
其令𦘕笑状。
而赞之。
非苟然也。
阅世六十有七。
坐五十有二夏。
元骨面而秀清。
临事无凝滞。
过眼水流云散。
其为人服义疾恶。
初举感铁面。
嗣承天。
感曰。
使典粥饭。
供十方僧。
可也。
如欲继嗣。
则慈感已有师。
元奇之。
又举宣长老住甘露。
宣后卖元。
元白于官曰。
宣演法未有宗旨。
乞改正。
宣竟以是遭逐。
杨次公曰。
牵牛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也。
元不恤。
元尝游京师。
曹王
王以其名。
奏之神考。
赐磨衲。
号佛印。
东坡滑稽于翰墨。
戏为之赞。
世喜传。
故并记之。
赞曰。
佛印种性从横。
慧辨敏速。
如新生驹。
不受控勒。
盖其材足以御侮。
观其临事。
护法之心深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3 【介绍】: 宋河南伊阳人,字公祥。
骁勇善战,与弟翟进号大翟、小翟。
金兵南犯,以护陵寝功补承信郎。
累官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河南府。
击平叛将杨进。
屡却金兵进犯,结约沦陷区忠义抗金。
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诸陵。
诏赐军名“忠护”。
授河东、北路军马使,迁忠州团练使。
高宗绍兴二年,拒刘豫诱降。
后为刘豫裨将杨伟暗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侨居金陵,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陈贻序子。少侍父官学四方。木事科举。高宗绍兴初,以吕祉帅建康辟为属。七年以夸大无稽、致失军情,送吏部与远小监当。后为敕令所删定官。以光禄寺丞致仕。诗多情致,词尤工。有《天台集》、《赤城词》。
全宋诗
陈克(一○八一~?
),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侨寓金陵,故一作金陵人。
神宗元丰四年生。
曾官敕令所删定官。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吕祉节制淮西军马,辟为参谋。
同年,宋将郦琼叛降刘豫,几于不免(《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七)。
有《天台集》十卷、外集四卷等,已佚。
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六存有《陈子高遗稿》一卷。
事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陈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酌校他书。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姚邦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大昌人。
徽宗政和间进士。
知尉氏县,以刘豫僭窃,秩满不复仕,屏居村落间,授徒自给。
刘豫废,朝廷寻访隐逸,既至,高宗嘉之,授与京秩。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
哲宗元祐间进士。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
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
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
致仕,卒谥安简。
事见《中州集》卷九、《南宋书》卷一三。
今录诗三首。
中州集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末,知太原。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踰年得请归乡里。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薨,谥安简。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元祐进士。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为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6 【介绍】: 宋海州怀仁人,字茂老。
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
徽宗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
高宗建炎间出知平江府,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兼侍讲。
使金还,拜吏部尚书。
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划守御事,条战舰四利。
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高宗征刘豫,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
以疾提举洞霄宫卒。
性廉洁,喜宾客。
所举皆一时闻人。
秦桧秉政,松年至死不与通一书。
全宋诗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一说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书卷三五)。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给事中。四年,试吏部尚书,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迁中书舍人。累章言边事,拂时相意,提举宫观。建炎四年,起复知平江府,加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召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兼侍读。迁工部、吏部尚书。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以疾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桧秉政,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5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光弼。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岁涝发廪损值以粜,又邀留浙东纲米以济人,人称洪佛子。
高宗建炎三年,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完颜粘罕逼其仕刘豫,不从,流放冷山。
力拒受金官职,屡以金情密奏上达。
留金十五年始还。
以论事忤秦桧,贬英州安置九年,徙袁州,至南雄州病卒。
谥忠宣。
皓博学强记,有《鄱阳集》、《松漠纪闻》、《帝王通要》、《金国文具录》等。
全宋诗
洪皓(一○八八~一一五五),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始归。迁徽猷阁直学士,提兴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寻因忤秦桧,出知饶州。十七年,责授濠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二十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忠宣。有文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事见《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鄱阳人,有《鄱阳词》。
全宋文·卷三九二六
洪皓(一○八八——一一五五),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登政和五年进士第,主台州宁海簿。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尝截留浙东纲米以济灾民,人称洪佛子。
建炎三年,以谏移跸建康为高宗所知,时议遣使金国,遂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
至云中,粘罕迫仕刘豫,皓不从,遂流放冷山,复徙燕京。
在金凡十五年,累拒受金人官职,且多次密报金国内情,忠义之声闻于天下。
绍兴十三年得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以论事忤秦桧,出知饶州,复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
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时绍兴二十五年十月。
谥「忠宣」。
著有《鄱阳集》十卷、《春秋纪咏》三十卷、《猷轩唱和集》三卷、《帝王通要》五卷、《姓氏指南》十卷、《松漠记闻》二卷(存)、《金国文具录》一卷等。
见洪适《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行状》,《宋史》卷三七三本传等。
赵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德进。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官至朝奉郎。
后杜门隐居。
高宗建炎末,士大夫皆躲避江南,俊独不顾危乱。
刘豫召之,辞不就。
凡家书文字不用僭号,但书甲子。
后三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
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
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
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
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
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
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
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
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
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
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
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
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
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
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
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
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
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
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
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
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
宋史》三六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
李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兖州乾封人,字可大。
徽宗大观二年进士。
累迁尚书郎官。
高宗建炎末,金兵犯淮南,刘豫迫其受职,使守大名。
与凌唐佐谋,密陈可取状告于宋廷,事泄坐死。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