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震

相關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嵊縣人,字泰來。
師唐震,以明善誠身為本。
黃震見而敬重,稱為古君子。
宋亡,隱居不仕。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姚正子,字夢午,初名端禮,以字行,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七歲學《小戴禮》,能言其要領。年四十六(《嘉靖府志》作三十六)始舉於鄉,卒年四十九。事見清光緒《慈溪縣志》卷二五。
全宋文·卷八○八八
姚正子,慶元府慈溪(今浙江寧波西北)人。
黄震同時同鄉。
見雍正《浙江通志》卷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7—1244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字微之,一字伯微,號秀巖。李舜臣子。寧宗慶元初應試落第,絕意科舉,閉戶著書。晚以崔與之等薦,為史館校勘,賜進士出身。修《中興四朝帝紀》,甫成其三,因言者罷。又踵修《十三朝會要》,書成,擢工部侍郎。以言去,奉祠居潮州。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舊聞證誤》、《丙子學易編》、《道命錄》等。
全宋文·卷六八八○
李心傳(一一六七——一二四四),字微之,一字伯微,號秀巖,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舜臣長子。
慶元元年下第,遂閉户著書,不復應舉。
寶慶二年以魏了翁等薦召入朝,補從政郎,充秘閣校勘。
賜同進士出身,爲將作監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專修《中興四朝帝紀》。
紹定間除秘書郎,以直寶章閣出通判成都府。
遷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官,許辟官置局,踵修《十三朝會要》。
書成召赴闕,權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
後奉祠居湖州。
淳祐四年卒,年七十八。
心傳通故實,有史才,著有《高宗繫年録》二百卷(存)、《學易編》十五卷(存一卷)、《誦詩訓》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禮辨》二十三卷、《讀史考》十二卷、《舊聞證誤》十五卷(今存四卷)、《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四十卷(存)、《道命録》五卷(存)、《西陲泰定録》九十卷、《辨南遷録》一卷以及詩文一百卷等。
見《南宋館閣續録》卷七、八、九,黄震《戊辰修史傳》,《宋史》卷四三八本傳。
汪元春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8—1266 【介紹】: 宋慶元奉化人,字景新。博極群書,尤長于詩。理宗淳祐元年進士。歷浙東鹽倉監官、提領戶部犒賞所檢察官諸職,以廉直聞。宰錢塘縣,貴勢不敢以私干政。遷通判台州、寧國府,后以宗學博士知興化軍卒,士民祀于郡學。
全宋文·卷七九九八
汪元春(一二○八——一二六六),字景新,奉化(今浙江奉化)人。
少從余正君、王貫道學詩。
登淳祐元年進士第,調上虞縣尉。
辟浙東提舉茶鹽司監官,改準備差遣、戶部犒賞所。
寶祐三年,改宣教郎,宰錢塘,擢判台州、寧國府。
除武學博士,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宗學博士,尋知興化軍,卒,年五十九。
黃震《知興化軍宮講宗博汪公行狀》(《黃氏日抄》卷九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2—1266 【介紹】: 宋越州餘姚人,字元實。理宗紹定五年進士。為吳江主簿,日詣學宮與諸生講論義理。知金壇縣,嚴保伍,厘經界,結義役,賑流民,興學校。累遷浙西提刑兼知常州,平反冤獄,擊貪舉廉。移江東提刑。度宗時,兼知臨安府,以言罷。起知婺州卒。
全宋詩
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餘姚(今屬浙江)人。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進士,調吳縣主簿。歷滁州教授,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知衢州、常州、婺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由浙西提刑遷安撫使(《寶慶會稽續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以太常少卿兼知臨安府,尋罷。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黄氏日抄》卷九六、《安撫顯謨少卿孫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七
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餘姚(今浙江餘姚)人。
紹定五年進士,調吴縣主簿,辟淮東總領所中酒庫,知金壇縣。
通判慶元府,主管浙東鹽事。
爲左司兼右司,再兼金部,差知吉州。
開慶初,爲浙西提舉常平,擢浙東提刑兼知婺州,移浙西、江東提刑。
度宗即位,進太常少卿兼右司,兼知臨安府,罷。
起知婺州。
咸淳二年卒,年五十五。
黄震《孫公行狀》(《黄氏日鈔》卷九六),《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
炳同,字野翁,新昌張氏子,居明州仗錫寺。
新續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釋炳同,字野翁。
姓張氏,新昌人。
得法於大川濟。
宋亾之日,避迹仗錫十二年,出主華藏三載,復還仗錫,牓其室曰“晚泊”。
閉戶書《法華經》。
有“老來非厭客,靜裏欲書經”之句。
一時遺老,黃則堂、文本心、黃東發、舒閬風、周伯弼咸與之遊。
晚主雪竇,以“寄幻”顏所居。
元大德六年示寂,壽八十,臘六十八,提刑牟獻銘其塔。
有《送僧之華頂見溪西》詩:“高高峰頂屹雲中,八十溪翁也眼空。
相見莫言行腳事,累他雙耳又添聾。”
吴君擢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七六
吴君擢,臨安府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寶祐元年登進士第。
理宗朝爲司封郎官,又除將作監兼侍左郎官,以直焕章閣知嘉興府,爲臣僚劾罷。
後元兵入平江府,君擢復起爲太府少卿,提點臨平民兵。
見《後村大全集》所載君擢除官諸制、《宋史》卷四七《瀛國公紀》及卷四三八《黄震傳》,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黃夢榦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慶元慈溪人,字祖勉。
黃震子。
性淡靜,沉潛好學。
宋亡不仕。
卒于寶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7—1320 【介紹】: 元慶元慈溪人,字仲正。
黃震子。
居家以孝友禮讓聞。
學問淹博,教授于鄉,不求仕進,有司三奉科舉,卒不應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
黃震曾孫。
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圣賢自期。
隱居教授,孝養雙親。
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
卒年八十。
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欽定四庫全書·弁山小隱吟録·提要
(臣)等謹案:弁山小隱吟録二卷,元黄玠撰。玠字伯成,慈谿人,流寓弁山,故以名集。其詩不為近體,高者有元結遺意,次者近乎白居易,但不及二人之宏濶深厚耳。中多勸戒之辭,蓋亦剛方嫉俗者。前有自序,稱蔑有令徳,不敢謂隱,獨以所得於天者薄,故將退藏以終其身。又言文中之言,稱願上之人正身修徳,使時和嵗豐,已受其賜。尤粹然有徳之言,勝矯語髙蹈者逺矣。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弁山小隱吟録·原序
黄氏之先,宋祥符中,自温之樂清徙明之慈溪。
□□先生以来,世篤儒業。
曽大父臨川府君建節鄉部,始来城居,宦成而家益貧。
三子先大父最長。
至元丙子,家燬於兵。
厥後子孫挈而西来,叔氏依婦家於越
其在鄉里守墳墓,唯仲氏而已。
自余之西,四十有餘載,教授諸生,以資共養,髮種種且白,来日其幾餘哉?
又如是不止,行將焉歸?
蔑有令德,不敢謂隱,獨以所得於天者薄,不能顯,故將退藏以終其身。
霅水之陽,弁山之下,有丘岑蔚,思構數楹,以寄朝夕。
浮游江海間,不能自還。
或靳之曰:桑蠶作繭,猶知纒褁其身,子漫不為計,空言何禆?
應之曰:余游者也,某水某丘,游之寓也。
苟寓矣,又何營之有。
秦望東南逺欲無,依稀禹穴向姚虞。
幾時把酒鄞江上,却對鄉山看此圗。
是余所題江山歸興圗詩也。
嘗求之,則隱之意可見矣。
昔文中子志不願仕,唯願上之人正身修德,使時和歲豐,已受其賜。
余雖不及古人,苟獲所志,泉后林壑之娛,風雲月露之賞,不必弁山也。
夫歸必有資,既不能自資,資於人而歸,又余之所不能。
情發於中而形於言,目之曰弁山小隱吟錄。
錄以畀吾兒私藏之,於以紀吾游之寓,而鄉土親戚之思亦可見也。
至正乙酉冬十二月甲子,弁山隱民黄玠序。
檇李詩繫·卷五
玠,字伯成,金華人。少見知於趙孟頫、黄溍。有詩名。元季,客於顧玉山,隨父正孫移家嘉興魏塘(後析嘉善)。釋雪廬有《詶伯成》絶句云:“詩成嘗共野夫題,新構茅堂水郭西。”是也。平生慕郭林宗、陶淵明之風,不喜儲蓄,有輒貸人。晚值兵亂,益貧困。後樂吴興山水之勝,卜築弁山,號弁山小隱。父死,仍歸魏塘,塟於陸莊。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成,慈溪人。徙家魏塘。有《弁山小隠吟録》、《知非舊槀》。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