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思肖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潼川府安泰人,字子舟。
黄斌老弟。
初非今名与字,黄庭坚以其尚气,故取二器以规之。
自后折节为纯儒,举八行科,官终朝奉郎。
善画竹,文同自以为不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新昌人,字大亨。以能诗名。师陈傅良而友蔡幼学,同升太学。宁宗嘉定间历官宿松尉、平阳丞,终昭信军节度推官。有《沃洲杂咏》。
全宋诗
吕声之,字大亨(《两宋名贤小集》小传名与字互易),新昌(今属浙江)人。
早年与弟冲之同从陈傅良学,俱有声太学。
曾为宿松尉,徙平阳丞。
宁宗嘉定中官昭信军节度推官。
有《沃州雁山吟》,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四存《雁山吟》一卷。
事见《宋诗略》卷一四小传。
 吕声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为底本,酌校《宋人集》甲编本(简称宋人集)等,编为一卷。
宋登科记考
一作吴姓。字声之。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连江(今属福建)人。
思肖父。
初,潜心于性理之学,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出游临安。
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主于潜县学。
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忤史嵩之,得旨免解。
七年,忤郑清之,被执得纵。
十二年,主诸暨县学、萧山县学。
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相继充尹和静书院堂长,泰州胡安定书院山长,平江三高堂长。
晚年专心著述。
景定三年,将脱稿而疾卒,年六十四。
其诗作有《清隽集》传世。
事见《知不足斋丛书·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卷末《先君菊山翁家传》。
 郑起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林佶手钞本《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郑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思肖父。
尝应聘主无锡县学,晚居西湖长桥,扁其庐曰「水南半隐」,潜心穷理尽性之学,造诣益深。
欲毁旧太极无极说,别作《太极书》,未竟而卒。
时景定三年,年六十四。
著有《清隽集》(存)、《倦游稿》。
见《先君菊山翁传》(郑思肖《心史·杂文》),《南宋文范作者考》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全宋诗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
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
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
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
卒年九十。
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1—1493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一名甡,又名应熊,字贞伯。景泰四年举人。入国子监。成化间以善书选为中书舍人,诏命写佛经,抗疏谓只闻有九经,不闻有佛经。弘治初历太仆少卿。善文词,甚负时誉。好古博学,篆楷俱入品格。卒之日,无以敛,友人文林、史鉴买地以葬。有《苏州府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长洲人。景泰癸酉举人,授中书舍人,历南太仆寺少卿。有李氏遗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十
应祯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长洲人。
景泰癸酉举人,授中书舍人。
迁南兵部郎中,尚宝司卿、太仆寺少卿。
有《李氏遗集》。
(《甫田集》:太仆书《魏府君碑》,谓徵明曰:「吾学书数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
子其及目力壮时为之。
」因极论书之要诀,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小大、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
公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及。
《艺苑卮言》:少卿书,人有求者,多怒不应,故传世者少。
书史会要》:少卿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
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范庵公入太学,中官牛玉闻其名,延为弟子师,公不往。
以善书选中书舍人。
故事,中书班列给事、御史上,近辄易其次。
公上书争,不报。
中旨诏诸舍人书佛经。
公言:「天下国家有九经,未闻佛经也。
」上恚,廷杖,公几死,致仕归。
郡守刘某征敛苛急,人呼「白面虎」。
公作《虎渡河》诗致之。
公博学能诗,书法自成家,然每耻以是名,清强果毅,侃侃终始,真吴人士之神砭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4—1580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袁州司理。严世蕃在家乡分宜贪得无厌,往往假督抚之势强行索取,谏臣不阿不惧以处之。后内迁吏部主事。隆庆初屡陈时政,多所持正。官终江西参政。所作诗婉约清雅,有《郭鲲溟集》。
钦定四库全书·鲲溟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鲲溟诗集四卷,明郭谏臣撰。
谏臣字子忠,长洲人。
嘉靖壬戌进士,官至江西参政。
初为袁州推官时,愤严氏乱政,乃密籍严世蕃奸逆不道事,因御史林润上之,世蕃遂伏法。
及转吏部主事,迁员外郎。
数上书论列时事,语多切直。
又与张居正忤,乃有江西之命。
甫三月,即自劾归。
其生平抗直,不愧其名与字
而其诗乃婉约閒雅,有范成大、陆游之遗。
虽十首以外,不免语意略同,如高仲武之论刘长卿者。
然当太仓、历城主持坛坫之时,能毅然不随风气而转,亦足见其孤介矣。
是集为其子元望所编,凡诗六百七十一首,又附奏疏二篇。
集中无与王世贞唱和诗,故世贞作序,谓交久而几失之。
复称其词咸调畅清丽,句稳而字安,不露蹊径,而近体尤沨沨可咏。
盖亦重其为人,不以门户之异为嫌也。
世贞谓其诗可千馀首。
此集不知谁所刋定,其亦出世贞之手欤?
初刻于万历中,此本为其五世孙鸾重刋,而陈鹏年为校定云。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
郭谏臣,字子忠。长洲人。嘉靖壬戌进士。授袁州推官。列严世蕃诸不法状。上巡按御史林润。润以入奏,世蕃伏诛。历吏部员外郎。会中官殴御史阙下。抗疏请正其罪。屡擢郧阳巡抚。未任卒。
维基
郭谏臣(1504年—1560年),字子忠,号鲲溟,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军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进士。授江西袁州府推官。当时严嵩父子刚被革职,严世蕃应遣戍雷州府,却滞留在家中不上路,与其党羽罗龙文频密往来,谋划大事。郭谏臣察知情形后,向御史林润告发。林润迅速上奏,严世蕃因此罪被斩。历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升员外郎。有宦官在宫中殴打御史,郭谏臣违抗上意直言,奏请将该宦官依律论罪,前后奏疏数十次。后转任验封司郎中,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出任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累迁至郧阳抚治,未赴任即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0—1666 【介绍】: 明末清初福建福清人,寓居江宁,字茂之,号那子。
旧家有亭榭池馆,明亡,悉化为车库马厩,居陋巷中,贫甚。
儿时有一万历钱,佩之终身。
工诗。
曾序刻郑思肖《心史》。
诗稿悉付王士禛。
士禛为刻《林茂之诗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六
林古度,字茂之,号那子,莆田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64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玄著,号苍水。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弘光元年,首先响应同郡钱肃乐号召,参加义师,迎鲁王监国。隆武帝在福建自立,颁诏浙东,煌言自充报使赴闽,欲团结抗清。鲁监国二年,加右佥都御史,监张名振军至崇明。大风覆舟,脱归,结寨于上虞平冈。旋加兵部右侍郎。六年,与名振从鲁监国入闽。永历八年,会名振军入长江,遥祭明孝陵。名振死,煌言统其军。十二年,与郑成功率舟师北上,遇台风,泊舟山。次年,大举入长江,破镇江,至江宁城下。煌言以一军由芜湖进取徽州、宁国一带,克二十四县。闻成功以轻敌兵溃之讯,乃由徽州经浙江山地至天台。永历帝死后,知事不可为。散军居南田悬岙岛。康熙三年,被清军所获,至杭州遇害。葬南屏山阴。有《张苍水集》。
词学图录
张煌言(1620-1664) 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弘光朝覆亡后,与同郡钱肃乐等奉鲁王监国,进兵部侍郎。鲁王败,入闽依郑成功。南明桂王立,擢兵部尚书。与郑成功大举入江,自督一师下皖地二十余城。郑成功失利退海上,遂成孤军。清康熙三年(1664),知事不可为,遂遣散部曲,退居悬岙岛,被执不屈,就义于市。乾隆谥忠烈。其诗古文辞,才笔横溢,藻采缤纷,昌明而宏伟,赡博而英多。亦工词,风格高抗,孤忠自托。有《张苍水集》,词在集中。
张苍水诗文集·张序
昔欧阳公「五代史」不为韩通立传,君子病之。然天下后世,莫不知周有韩矘目。清修「明史」、号称详备;虽甬上四烈妇亦为之列传,而独于苍水先生遗之,史臣之不职也。然天下后世,莫不知明有张苍水。 苍水先生,书生也。当明亡时,不过一举子耳;乃胆薪弥厉、毡雪自甘,义帜纵横凡二十载。其言曰:『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呜呼!汉之武侯,足以拟之。顾其行谊虽不录于「明史」,而见诸私家箸述者美矣、备矣;独于世德之所自,犹付阙如。寿镛窃不自揆,既得先生遗集于其族裔张世伦所谓海滨遗老高允权本者,殆其侍卒史丙所藏者欤!爰依岁月,重为编次。更稽诸谱乘,得清池张氏「世德录」,复详考其世系。盖自宋文节公知白六世孙自然老人绍宗箸有「自然斋杂言」,以惩五戒、循五美垂训。又三传至伯祥,以「雍睦」名其堂;是为先生六世祖锡之从子。而先生之曾祖尹忠实作「世德录」者,又二传至两如,为人严毅正直。当先生绝裾去,自慰曰:『不负生平读书也』。张氏于有明三百年中,以自然老人开其始、以苍水先生保其终,岂偶然哉!因而叹夫官家之记载,不如谱牒之流传。今苍水后人虽无可考,而雍睦堂子孙实能宝其遗文、修其家乘;寿镛以疏族,犹得补阙拾遗,岂不重可贵欤! 抑闻之:先生好士,士多归之。有叶振名者,时所称「叶六腐气」也。先生欲作「陶潜论」以斥逍遥泉石者,振名曰:『人心胥溺,幸二、三遗民高尚其事,留此面目』。先生乃止。罗子木者,佐先生开屯南田。既被执,先生与赵廷臣语次往复,子木抗声曰:『先后死耳,何必与若辈絮语』!先生初欲绝食,子木笑曰:『大丈夫死忠,任其处置可也』。二人固奇士,然先生舍命从善亦可见矣。寿镛既编先生遗集,惜「明史」之无传,遂取其荦荦大者补之,更叙其得书之由来,先生之风与「雍睦」之泽并千古矣! 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后学张寿镛序。
冰槎集·引
于戏!此予槎上作也。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直犯牛斗,或入女宿而得支机;故至今羡为胜事。予独不然。浮踪浪迹,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笔墨所及,都成冰声。则是槎也,非贯月也、亦非挂星也。而兹集所存,又皆晚节所依;于是以「冰槎」名。嗟呼!水泽腹坚矣、天根尽见矣,乃从凌云千丈间而欲论列古今、辨正华夏,不失君臣、父子、朋友之义,不其难矣哉!异日者,东风解冻,尚有相见此槎中人而兴叹者否? 岁在壬寅菊月朔,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跋,以「奇零草」乃公所自定;而「采薇集」乃释兵后作,公自注『起甲辰六月』,而七月被执矣,独未及「冰槎集」。顾先生自作「引言」既在壬寅菊月朔,则凡以后之文,皆非先生作「引言」时所编之文也。今通行各本,类皆羼杂;则仍宜依据最初之本。寿镛得先生文集于其后人张世纶者,即与「奇零草」同一笔墨录副者也;盖亦「高本」也。今依之编年,略参黄氏本(即章刻本),始辛卯、终壬寅九月;然仍非真面目也,得其似而已。
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每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成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略尽矣。
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閒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或提槊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低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
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移节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
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又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余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
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
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
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中,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精诚可念也已!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
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
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
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
而拾残剩于散亡之余,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
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
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人,徐闇公孚远各印朱色烂然、尚是永历间旧帙、余杭章太炎据以付印者」为之互勘,次其后先。
以丁亥「閒居」为始、壬寅「北回示将吏」为终,以复先生手编「奇零草」之旧。
寿镛谫陋,譬诸画家力求神象之肖,而能肖与否,惟力是视;倘更得画工润色之,使褒鄂皆真,尤所望也!
许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山阴人,字兰谷。
晚年为僧,名兰头陀。
能鉴别金石,工篆、隶、真、草,墨竹师管仲姬,兰师郑思肖,颇脱时习。
性嗜酒,曾以旧纸摹徐渭尺幅,诈称真迹,用以易酒资,人不能辨。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曹元忠(1865-1923) 字夔一,号君直、凌波居士。江苏吴县人。光绪举人。曾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官至内阁侍读、资政院议员。民国后为遗老。有《笺经室遗集》。
笺经室遗诗·跋
世丈曹君直先生既没之八年,叔彦吾师以丛稿一束命大隆校理编次。
大隆心折先生久矣,得读遗书,如亲謦欬。
而草稿丛残,几不可爬梳,往往一篇分见数纸,一文涂改至五六次,悉心辨仞,如读没字之碑,如集千腋之裘。
从事经年,写成二百篇以报于师,卒卒未能付刊。
而丁丑兵燹,故家藏书大半流散,偶于冷摊得先生手稿一册,即驰书吾师问之,则先生孙凤年幸将清本保藏未失,更搜得残篇断简,补遗数十篇,因汰其阙讹及酬应之作,并诗稿存焉。
念世事之不可知,乃谋诸先生故人冒鹤亭、叶揆初、高欣木、刘翰怡诸公,集赀付印。
荏苒三年,始克观成,盖距始事亦将十年矣。
大隆于先生之学研索既久,得窥大略,敢扬摧陈之:一曰经术,恪守高密郑氏家法,不稍出入。
于《》之《泰誓》有考、释、有述、有辨,多发前人所未发;于《春秋》则辟素王改制之异说;于《》则依据古礼,裁定新制;于丧服尤专精,别刊《礼议》二卷外,存文又若干篇,皆有关于世道人心者。
一曰考订,于《邓析子》、《司马法》有音义,《蒙鞑备录》有校注,旁及金石、目录、书画、歌曲,莫不原原本本,殚见洽闻。
一曰校勘,多见宋、元旧椠,凡内阁大库之秘藏,海内收藏家之珍籍,咸得目睹而手校之。
一书必穷其源委,究其异同,所作题跋,蔚为大观。
一曰辑佚,自小学、地志、医方、诗词,皆博采群籍,绳贯丝联,千百年不传之秘,重复旧观。
其精密详审,阳湖孙氏、兴化任氏之匹也。
一曰历算,谓服虔注《左传》用三统历,亦以殷历参校;谓班固《汉书•律历志》有推日食法,而补《畴人传》,虽仅存残稿,尤见博通淹贯。
一曰医方,潜心于张仲景、王叔和诸家外,能博参古书,通以今法,活人无算。
于《素女经》、《治奇疾方》有集本,《刘涓子鬼遗方》有校补,而论病之书,医经之跋,识断明通,尤为独绝。
一曰音律,于唐、五代、宋、金、元词之仅存者,一一考其宫调旁谱,而于叙《彊村丛书》、跋《舒艺室白石词校语》二文,特发其凡。
一曰词章,古文则尔雅淳厚,俪体则矞皇典丽,而诗词皆自名家,上嗣《谷音》、汐社之遗,不失温柔敦厚之旨。
综此八者,其渊博无涯涘,当与潜研堂、问字堂絜其短长,特钱氏、孙氏生乾嘉承平时,不若先生之际天骇地踔之会也。
故先生之书,于维持礼教独具苦心,而故国之思,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朱彊村尝谓先生具子政、稚圭之经术,叠山、所南之怀抱,可以概其生平矣。
所著《礼议》等若干种,先后刊行。
他若《邓析子音义》、《素女经集本》、《刘涓子鬼遗方校补》稿均佚。
即此诗文二十卷,亦不过存十之六七而已。
高才硕学,耆德劭闻,卓然通儒,奚必多乎哉!
岁在重光大荒落寎月,原籍秀水邑后学王大隆谨跋于学礼斋。
(录入:胡不醒)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