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範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送魏六侍御葬 盛唐 · 皇甫冉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元伯巨卿千里從 求羊 司馬渴 封禪文 諫獵
哭葬寒郊外,行將何所從。
盛曹徒列柏,新墓已栽松。
海月同千古,江雲覆(一作復)幾重。
舊書曾諫獵,遺草議登封。
疇昔輕三事,嘗期老一峯。
門臨商嶺道,窗引洛城鐘。
應積泉中恨,無因世上逢。
招尋偏見厚,疎慢亦相容。
張范唯通夢,求羊永絕蹤。
誰知長卿疾,歌賦不還邛。
今天子終諒闇易月之期。不言既言之日。詢於師保輔弻之臣曰。將以國之明燭震下土。俾兆人康乂。有道哉。四臣曰。莫如擇賢而司牧之。雖欲不理。不可得也。上曰。用賢何先。曰。莫先於幽遠蠻貊之邦為急也。即日命王人。遽以制書就拜衞尉卿兼洪州都督張公為御史中丞廣州刺史嶺南節度經略觀察等使。踰月而遽廟於洪。洪之耆老嫠惸。商販漁釣。百類千品。周聲奪魄。於野於廛。咸曰。寧取我裳而裂之。寧取我廩而焚之。父也天只。胡為奪我之君。中丞受命而南。舟不及汎。馬不及秣。國人懷慕之罔極。曰。清塵遠矣。君不顧矣。鬱陶之思何用哉。盍用於揚名頌德乎。故吏兵曹參軍張擢法曹參軍豫章縣令鄭鋒建昌縣令盧惟瑾新吳縣令鄔賁州人東冶府果毅劉容耆壽喻乾相等討論之。衆僉謂允。於心曰。自昔為政者。知清之可以長人也。而清者稀。豈不欲清。欲牽之也。欲之所行。不廉不儉為之舟輿也。清之不立。肆奢崇貨為之鑽鑿也。於是撤其帷帳薦蓐之具。便於身悅於目者二百餘物。歸之有司。減其俸錢稍食月幾十萬貫於軍府。此皆前政之所督責而封已者。我則推而遠之。於是公儀之義申。平仲之規見矣。二之日謀於衆曰。昔曹參去齊。以獄市為寄。以為擾於獄者。輕重人之命。煩於市者。耗斁人之生。苟鞭笞桁楊之無度。侵牟肆奪之不改。是國家以章綬印璽毒蒼生也。豈致理哉。於是平百貨之貴賤。議刑罰之等差。使其貪不下殘。忿不私逞。韓子求環而不可。使人袒背而無傷。夫然。噬嗑之象成。行葦之恩溥矣。三之日謀於野曰。不稼不穡。民天安仰。載馳載驅。王命所急。吾觀是邦。農野未闢。傳置未脩。豈不以使役無期。供億失序。倘野有餓殍。賓不如歸。亦諸侯之恥也。於是減承城吏卒幾三千。歸之隴畝。而擊柝之守無闕焉。賦豪富墆財數百萬。賙於館餼。而含糗之徒不知也。其卒也。不公之吏。留以為厮。其財也。不法之臣。受以潤屋。我皆用之於愛人活國也。於是阜蕃之望崇。多大之儀備矣。從政三月。州人愛之如父母。承之如松柏。夫婦耕織之暇無他懼。惟懼公速遷。其餘煦嫗孕育。發於中而形於言。損其身而益於物。可以激頹俗慰窮甿者。豈勝道哉。祐甫山東鄙人。不好妄飾。凡所聞見。務存實錄。故採拾而書之。公名休。字祥。幽州范陽縣人。有晉司空茂先之遠裔也。曾祖汲。易州長史。祖選。幽州固安縣丞。考價。贈齊州司馬。公起家石亭別將。自是為縣令軍司馬州長史各一。入為天子友儲君臣。雖假以寵名。而跡實戎索。受命為范陽節度安祿山判官。祿山以大權大寵。外示忠而內謀逆。太上皇推赤心而勿疑。敢有聞之者死。蹈虎尾。犯龍鱗。公密言其戎狄豺狼。不可厭也。當是時也。視鼎鑊如歸焉。神之聽之。是與正直。周旋鋒鏑之下。出入寇讐之間。而能終保元吉。漸於貴仕。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其惟張公乎。又牧濠舒潤三州而及此。昔張黃門庭珪牧此州。甚得人譽。張丞相九齡次之。迨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張之目。頌者美盛德之形容。非魯僖公仲山甫不之獲。今茲頌曰。
昔為豫章。
今有循良。
黃門之善。
於今不忘。
爰及丞相。
亦有烈光。
我君戾止。
是為三張。
立廉寶儉。
無怨無傷。
郵亭之下。
賓旅其康。
四封之內。
望歲千箱。
自春徂夏兮人相慶。
慶未畢兮聞後命。
朱幡玉節兮向番禺。
彼願適兮我望孤。
君乎君乎。
若歲大旱。
其誰見濡。
① 幷序。今本以序爲題,此從《英華》本增。
司徒令公守東洛,移鎮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實在歌詩,況辱知音,敢不先唱,輒奉五言四十韻寄獻,以抒下情。
引用典故:單醪 封豕 歌五袴 蕭曹
天上中台正,人間一品高(中書令上應中台,司徒官一品)
休明值堯舜,勳業過蕭曹
始擅文三捷(進士及第、博學、制策,連登三科),終兼武六韜。
動人名赫赫,憂國意忉忉
(一作伐)蔡擒封豕(吳元濟也),平齊斬巨鼇(李師道也)
兩河收土宇,四海定波濤。
寵重移宮籥(自東都留守授北京留守),恩新換閫旄。
保釐東宅靜(周公、召公東治洛邑),守護北門牢。
晉國封疆闊,幷州士馬豪。
胡兵驚赤幟,邊雁避烏號。
令下流如水,仁霑澤似膏。
路喧歌五袴,軍醉感單醪
將校森貔武,賓僚儼雋髦
客無煩夜柝,吏不犯秋毫。
神在臺駘助,魂亡獫狁逃。
德星銷彗孛,霖雨滅腥臊。
烽戍高臨代,關河遠控洮。
汾雲晴(一作時)漠漠,朔吹冷颾颾
豹尾交牙戟,虯鬚捧佩刀。
通天白犀帶,照地紫麟袍。
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蒲萄酒出太原)
銀含鑿落醆(一作線),金屑琵琶槽
遙想從軍樂,應忘報國勞。
紫微留(一作含)北闕(中書令即紫微令也),綠野寄東臯(綠野堂在東都午橋莊也)
忽憶前時會,多慙下客叨。
清宵陪讌話,美景從遊遨。
花月還同賞,琴詩雅自操。
朱弦拂宮徵,洪筆振風騷。
近竹開方丈,依林架桔槔。
春池八九曲,畫舫兩三艘。
徑滑苔黏屐,潭深水沒篙。
綠絲縈岸柳,紅粉映樓桃(皆午橋莊中佳境)
爲穆先陳醴,招劉共藉糟(劉夢得也)
舞鬟金翡翠,歌頸玉蠐螬。
盛德終難過(一作退),明時豈易遭。
公雖慕張范(張良、范蠡),帝未舍伊臯。
眷戀心方結,踟躕首已搔。
鸞皇上寥廓,燕雀任蓬蒿。
欲獻文狂簡,徒煩思鬱陶。
可憐四百字,輕重抵鴻毛。
⑴ 居易每十齋日在會,常蒙以二勒湯代酒也
前賢立事豈徒然,惠政須教振古傳。
芍水灌餘三萬頃,楚人祠已二千年。
近聞令尹開新牐,不避風波上小船。
堤築已完輿頌洽,去時民吏重留連。
會面雖難得,親情豈易忘。
定須留客醉,應話老夫忙。
地去朝門遠,身依古寺凉。
相逢拚一醉,千日未爲長。
我昨行邠郊,徒馭顔色欣。
周道日已遠,猶復見仁人。
所挾一世舊,至前豈無因。
載賡七月詩,古風亦已臻。
如今天下士,氣偉而多聞。
政成泮宮新,要起後學勤。
加我以數年,便與張范鄰。
明當遊涇河,即是泗水濱。
張公儀 宋 · 王之道
七言律詩
醉中行草綰秋蛇,十載風櫺憶舊家。
朋舊亂多從鬼錄,詩書閒益富生涯。
稻塍綠合迷秧馬,沙嘴潮回下釣車。
歸去西疇新雨足,飯秔應不羡胡麻。
次韻晉三姪招予及同年飲 宋末元初 · 許月卿
七言律詩
戀闕重陽不入都,菊英雖好不干渠。
樽前丞相方行酒,花外堯夫恰小車。
羯末封胡延客醉,雷陳張范預期酤。
他年三徑羊裘隠,君子應能范蠡圖。
懽猶程孔交,來匪張范約。
豈但授館粲,雅與同丘壑。
我圃三徑荒,幾年負杯酌。
秋葉與春花,今幸復還昨。
園丁報新陽,早梅紅破萼。
贈白湛囦 宋末元初 · 衛宗武
老窮蟄一室,獨與聖賢對。
禰刺倏在前,喜有佳士至。
此客可曾有,良覿今乃遂。
夫豈燥濕同,未易折柬致。
鄉鄰道不謀,咫尺楚越異。
張范志苟合,千里盟弗背。
蟠木何假容,猗蘭蓋仝味。
吟詠浩篇章,口誦卷壓几。
湛然珠在淵,晨夜光明媚。
譜接唐人傳,句與唐人儷。
滿貯風月襟,迥絕煙火氣。
筆下戲羣鴻,尤跨虞薛輩。
樂哉得新交,風期從此契。
張鼓於越門,聊爲歲月記。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