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琦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春日思远游,远游欲何止。
角哀见楚王,伯桃树中死。
出门逢路人,天下无二子。
春山一万重,春江一万里。
上有无心云,下有无情水。
注:一作卢琦诗,末四句作:春草一尺长,春日一万里。上有无情云,下有无情水。
朕于宣政听览之馀,讲贯经义。历观史册,于《书》见“元首”、“股肱”,“赓飏”、“喜起”之盛,于《诗》见《鹿鸣》、《天保》诸篇,未尝不慕古之君臣一德一心,相悦若斯之隆也。今际海内宴安,兵革偃息,首春令序,九陌镫煇,丰穰有徵,吾民咸乐。思与诸臣欣时式燕,爰于乾清宫广集簪裾,肆筵授几。斯时也,蟾光鳖炬,焜耀堂廉,彩树琼葩,杂罗樽俎。许笑言之勿禁,宽仪法而不纠。复令次登文陛,渥以金罍,咸俾有三爵油油之色焉。《易》曰:“上下交而志同。”《传》曰:“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则今日之兕觥旨酒,岂徒以饮食燕乐云尔哉?顾瞻诸臣,或位居谐弼,或职任卿尹,或典文翰,或司献纳,宜共成篇什,以绍《雅》、《颂》之音。朕发端首倡,效柏梁体班聊递赓,用昭升平盛事,冀垂不朽云。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丽日和风被万方(御制)
卿云烂熳弥紫阊(内阁大学士臣勒德洪)
一堂喜起歌明良(内阁大学士臣明珠)
止戈化洽民物昌(内阁大学士臣李霨)
蓼萧燕誉圣恩长(内阁大学士臣冯溥)
天心昭格时雨旸(吏部尚书臣黄机)
丰亨有兆祝千箱(户部尚书臣梁清标)
礼乐文章仰圣皇(礼部尚书臣吴正治)
庙谟指授靖八荒(兵部尚书臣宋德宜)
春回丹诏罢桁杨(刑部尚书臣魏象枢)
河清海晏禹绩彰(工部尚书臣朱之弼)
百度胥饬纲纪张(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徐元文)
千官济济盈岩廊(吏部左侍郎臣张士甄)
天工无旷勤赞襄(吏部右侍郎臣杨永宁)
有年歌协臣所望(户部左侍郎臣李天馥)
共期红朽答殊常(户部右侍郎臣李仙根)
转漕亿万充天仓(户部仓场侍郎臣马汝骥)
邦礼叨赞惭趋跄(礼部左侍郎臣杨正中)
职司寅清佐垂裳(礼部右侍郎臣富鸿基)
天河洗甲通蛮乡(兵部左侍郎臣焦毓瑞)
皇威四畅咸来王(兵部右侍郎臣陈一炳)
祗承钦恤和气翔(刑部左侍郎臣杜臻)
刑措不用民寿康(刑部右侍郎臣叶方蔼)
八材庀化师殳斨(工部左侍郎臣赵璟)
右平左墄开明堂(工部右侍郎臣金鼐)
仰窥神策驱天狼(内阁学士臣李光地)
膏以大泽人胥庆(内阁学士臣张玉书)
帝庸作歌追虞唐(翰林院掌院学士臣陈廷敬)
身依云汉赓天章(翰林院学士臣张英)
恪秉训厉敦羔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宋文运)
奉宣仁风之吴疆(巡抚江宁右副都御史臣余国柱)
九阍詄荡瞻龙光(通政使司通政使臣王盛唐)
斗杓高掩贯索芒(大理寺卿臣张云翼)
图列养正亲羹墙(詹事府詹事臣沈荃)
黄钟大镛谐祯祥(太常寺卿臣崔澄)
郊衢击壤欢丰穰(顺天府府尹臣熊一潇)
大官珍膳罗酒浆(光禄寺卿臣马世济)
调闲六御腾康庄(太仆寺卿臣张可前)
忝预风纪凛清霜(都察院佥都御史臣张吉午)
出入玉佩声锵锵(通政使司左通政臣崔官)
纳言惟允尚职详(通政使司右通政臣吴琠)
褒忠励节感赐觞(通政使司右通政臣陈汝器)
圜扉阒寂春草芳(大理寺少卿臣荣国祚)
拜手好生颂禹汤(大理寺少卿臣徐旭龄)
前星令望钦颙卬(詹事府少詹事臣王泽宏)
终始念典用斯臧(詹事府少詹事臣崔蔚林)
言模行范煇缥缃(翰林院侍读学士臣蒋宏道)
猗欤至德日就将(翰林院侍读学士臣胡简敬)
叨尘侍从恩莫量(翰林院侍读学士臣朱之佐)
靖共夙夜无怠遑(翰林院侍讲学士臣严我斯)
梧桐生矣于高冈(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孙在丰)
䌷书东观翰墨香(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卢琦
三德六行为士坊(国子监祭酒臣王士祯)
宫官备位滋悚惶(右春坊右庶子臣祖文谟)
六经义叶如笙簧(翰林院侍讲臣朱典)
奎文焕若森琳琅(翰林院侍读臣王封溁)
朝朝橐笔侍御床(翰林院侍讲臣董讷)
纪载圣治金匮藏(翰林院侍讲臣王鸿绪)
频年宣室虚对扬(翰林院侍讲臣高士奇)
宸篇掞藻烛昊苍(翰林院侍讲臣郭棻)
承华毓德成圭璋(左春坊左谕德臣陈论)
青宫琪树栖鸾凰(右春坊右谕德臣朱世熙)
金舆导从骖云骧(司经局洗马臣田喜□)
罘罳流影耀璧珰(通政使司左参议臣赵士麟)
仁波溟渤同濊汪(通政使司左参议臣赵之鼎)
鸾旂乘春零露瀼(通政使司右参议臣张鹏)
爰赓天保矢勿忘(通政使司右参议臣郑重)
八表同轨来梯航(大理寺寺丞臣徐诰武)
云门磬管声喤喤(右春坊右中允臣吴鸣珂)
泰交天阙开春阳(左春坊左中允臣李录予)
惟睿作圣金玉相(右春坊右中允臣郑开极)
珥笔何幸日月傍(左春坊左赞善臣徐乾学)
瑞逾宝鼎兼芝房(左春坊左赞善臣郑之谌)
尧樽夜醉星低昂(右春坊右赞善臣沈上墉)
在廷悦豫和宫商(右春坊右赞善臣王尹方)
滥典乐正董上庠(国子监司业臣刘芳哲)
治登三五休声飏(翰林院修撰臣归允肃)
睿谟典诰同洋洋(翰林院编修臣王顼龄)
记神圣功臣职当(翰林院编修臣曹禾)
琅函瑶版书焜煌(翰林院检讨臣潘耒)
石渠高议芟秕糠(翰林院检讨臣严绳孙)
日侍清禁研铅黄(翰林院编修臣杜讷)
愿言直节谨自防(吏科掌印给事中臣王承祖)
帝心勤民重农桑(户科掌印给事中臣王曰温)
具举细目恢宏纲(礼科掌印给事中臣李迥)
诞敷文德四国匡(兵科掌印给事中臣刘沛先)
嘉禾既殖锄莠稂(刑科掌印给事中臣姚缔虞)
屈轶朱草纷两厢(掌河南道御史臣唐朝彝)
封章问夜检皂囊(掌江南道御史臣任玥)
拟将劲操坚苍筤(掌浙江道御史臣李见龙)
朝无阙事联班行(掌山西道御史臣郭维藩)
千门燎火宵未央(掌山东道御史臣孙必振)
升平高宴迈柏梁(掌陜西道御史臣卫执蒲)
胪唱乍传同虎榜,绣衣还见上乌台。
石头城下题诗遍,天目山前揽辔回。
使节照江秋水立,谏书排闼曙云开。
东南赤子疮痍甚,日望分司御史来。
按:希韩至正壬午登第,是岁拜住为右榜第一人。
树下松扉绝点埃,何须海上觅蓬莱。
十年客鬓尘中改,六月襟怀酒后开。
云影不随飞鸟没,江声偏逐晚潮来。
干戈满眼风尘暗,欲别西山首重回。
按:希韩历任闽中,故多壶山之游,兼有陶令归来之感。其时天下多故,干戈四起,萨天锡在闽幕,迁于后至元三年,与此时情事自不同也。
世道日纷纭,人人自忧切。
路逢村老谈,吞声重悲噎。
我里百馀家,家家尽磨灭。
休论富与贫,官事何由彻。
县帖昨夜下,羁縻成行列。
邻里争遁逃,妻儿各分别。
莫遣一遭逢,皮骨俱碎折。
朝对狐狸啼,暮为豺虎齧。
到官纵得归,囊底分文竭。
仰视天宇高,纲维孰提挈。
但恨身不死,抑郁肠中热。
南州无杜鹃,诉下空啼血。
按:《元史·良吏传》载希韩为永春尹,有惠政。邻邑仙游盗发,遇之。遥拜曰:为大夫百姓者,何幸!吾邑长用暴毒驱我,故至此耳!遂请缚其渠以降。其后安溪贼数万来袭永春,众皆感愤曰:使君父母,我民赤子,其忍以父母畀贼耶!因踊跃争奋,大破之。观此诗,知希韩之体恤斯民切矣。
玄观(一作梵宇)空山静,秋风晚更清。
岚光连雾气,松响乱泉(一作溪)声。
竹户流星(一作泉)近,兰阶落叶平。
夜寒人不寐,独对(一作千嶂)一灯明。
朱栏六曲倚高秋,元气茫茫日夜浮。
客去客来天地老,潮生潮落古今愁。
疏钟水国前朝寺,落(一作斜)日海门何处舟。
更拟黄昏尽馀兴,却从灯火望(一作认)扬州。
夜梦东南五色云,晓闻使者已临门。
府中重遣年前赐,幕下多承望外恩。
芝草暖霞浮露䌽,藕丝秋水织霜痕(一作根)
何因得侍西园宴,宫锦淋漓献寿樽。
我识文章王太守,不知几日上浔阳。
琵琶亭前(一作马上)好明月,香炉峰头多夜光。
吟诗写字午衙静,打鼓劝农春社忙。
万一公馀颇相忆,寄诗应(一作同)到荔枝乡。
大罾一丈阔,小舟一叶轻。
相传子与孙,终古无人争。
注:卢琦《圭斋集》载《过高邮》五言古诗一首,稍有异同,附记于此:「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不见打鱼人,菰蒲雁相语。秋风吹白浪,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白鹭爱秋水,独立仍自行。得鱼故偶尔,惊起亦常情。沙边见渔家,捕鱼湖心里。夫妇同操舟,白头共生死。破罾一丈阔,小舟一叶轻。相传与子孙,终古无战争。」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