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谏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75 【介绍】: 清江苏宝应人,字幼轩,号补帆,原名敦敏,字幼徇。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咸丰间在籍办团练。同治间赴上海,入李鸿章幕府,治营务及厘金。旋以道员留浙江,升任浙江按察使,官至福建巡抚。在浙浚三江闸沙,泄山阴、会稽、萧山三县之水。在闽设致用堂于西湖书院中,以经学课士。光绪初巡视台湾,还省病卒。谥文勤。
全台诗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补帆,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
同治九年(1870)以广东布政使迁福建巡抚。
光绪元年五月来台。
见台湾人民有赌博、吸烟、锢婢等恶习,公馀之暇作歌以化之。
因有〈台湾杂咏〉三十二首、〈续咏〉十二首等作,委由幕友何澄保管。
十月因病内渡,卒于官,年五十有三,赠太子少保衔,以总督例赐恤,谥文勤。
并命于福建省城、台湾府城两地建祠祭祀。
光绪七年(1881),何澄将王凯泰旧作、马清枢〈台阳杂兴〉及何澄自作〈台湾杂咏〉合刊出版,称《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前有〈杨希闵序〉、〈龚显曾序〉等。
〈杨希闵序〉谓:「王公诗清华婉约,深得古竹枝之遗;何、马二公诗综练谣俗、经纬风雅。
山川之灵异、习尚之俶诡、物产之繁变,举可考而知。
」以诗体言,〈台湾杂咏〉、〈续咏〉为七言绝句体,风格清丽。
〈台湾杂诗〉多述时事、风物,针砭社会习尚,〈续咏〉则多咏历史、地理。
龚显曾〈序〉,便一再提这一点:「凡制度沿革、道里远近、习尚俶诡、民夷纯杂,靡弗讽诗而得,不翅按图以稽。
」「诗成自注,格非竟创;事靡不搜,典足参故。
」如此呈现风土名物的诗歌,铺陈了诗人亲在「现场」的观察力,语言的叙述力,也留予后人可观的史料,足供参考。
蒋师辙著《台游日记》,多引本书诗句,作为举證,可知该书影响力之所在。
  《台湾杂咏合刻》有四种版本:一、清光绪七年(1881)杨希闵刊本,在中研院史语所、央图台湾分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处收藏。
此本应为何澄当年原刊本;二、伊能嘉矩手抄本,该本作《合刻台湾杂咏诗》,由台湾大学研图特藏伊能文库藏,较杨希闵刊本少了〈龚序〉及题词。
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于民国四十七年(1958)刊印,与刘家谋《海音诗》合辑,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十八种。
此本系根据杨希闵刊本重新编印而成。
该本两度重印。
首先,大通书局影印出版,列为《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种(1984)。
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收入《台湾历史文献丛刊》(1994)。
四、台湾中华书局(1971)编印《台湾先贤集》,将《台湾杂咏合刻》收入第三册之中。
而连横《台湾诗乘》中亦选录数首。
现以央图台分馆为底本,对校其他诸本。
(江宝钗、李知灏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何澄(?
~?
),字竟山,浙江山阴人,宦游福建,曾为王凯泰幕客。
光绪元年(1875)五月福建巡抚王凯泰因牡丹社事件奉旨来台,何澄参幕来台。
公馀之暇,凯泰作〈台湾杂咏〉、〈续咏〉等作,皆委由何澄保管。
十月,王凯泰内渡,遽然逝世,何澄滞留台湾。
光绪三年(1877),何澄与汪序东、林鹤荪、马清枢等人在台唱和,见马清枢〈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澄作〈台湾杂咏〉二十四首。
何澄返陆后,在光绪七年(1881)将王凯泰旧作、马清枢〈台阳杂兴〉及自作〈台湾杂咏〉合刊出版,称《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为七言律体,风格典重,内容往往触及时事、历史、地理。
王凯泰首倡杂咏,作品几前附序,诗有注文,因其意在补述,遂在注文极下工夫,引起评家的注意。
龚显曾作〈序〉,便说:「诗成自注,格非竟创;事靡不搜,典足参故。
」(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鹏霄(1846~1904),字世弼,号汉侯,清竹堑苦苓脚庄(今新竹古贤里)人。
同治七年(1868)入淡水厅儒学,光绪八年(1882)取中岁贡。
十四年(1888)钦授五品军功,十七年(1891)补儒学正堂,任台中县学教谕。
日治初,因协助维护地方秩序有功,于明治三十年(1897)受佩绅章。
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里见义正之聘,登庸新竹辨务署参事。
次年,任新竹监狱教诲师。
林氏为「竹梅吟社」成员,著有《苦苓村人诗草》,都百馀首。
闽侯张亨嘉评云:「汉侯之诗,古体如纯钩初出,拂钟无声,切玉如泥;又如铙吹平江,秋空清响。
近体雄浑勇武,气格非凡。
举凡治乱兴衰,得失消长,俱入题裁,文笔精严,深入史奥,犹为人所不及。
」惜今原刊本已散佚 。
以下诗作据蔡汝修《台海击钵吟集》、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前集》、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苏子建《堑城诗荟》等辑录编校。
李回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李回,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格非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字恭甫。
理宗开庆间进士。
饶鲁弟子。
格非心、去非人对策,忤丁大全,摈外。
历知怀柔县,有政绩。
有《柘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