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玉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5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相公湖边一拳石,截断湖光三百尺。
射蛟人去今几年,谁扫云根看遗迹。
师山先生性爱山,偶然得此青孱颜。
临流坐钓不知晚,渔樵并载扁舟还。
武威余公天下士,特与先生题篆字。
良工刻入断崖傍,遂使溪山增胜事。
一朝海内风尘生,两公死国如弟兄。
平生隐显虽异迹,竹帛同垂千载名。
薰风雨过潮初落,足蹑苍苔俯幽壑。
钓丝已逐野烟飞,字画多为古藤络。
师山之节峻且孤,武威之字人争摹。
忠贤所遗众所宝,泉石清奇何处无。
按:成化壬寅夏五月十二日予谒祖庙于篁墩裴回湖上观先世忠壮公射蜃处放舟至富登渡思昔师山先生郑公尝爱富登奇石目之为钓台余忠宣公为篆刻崖上与客求之不获因舣棹崖下犯激湍破蒙翳剜伐苔蚀而郑公钓台四字宛然遂口占七言长诗一篇今十有二年矣先生裔孙虬取摹本装潢成册请重书之以纪一时之胜江山如故岁月侵寻而学益凋落追感旧游为之怃然不能自己题其后而归之弘治六年癸丑春正月四日休宁程敏政书
师山先生钓台石,紫苔溜雨青千尺。
忠宣大籀蟠古虬,野老何曾见奇迹。
玉堂学士归故山,山中草木皆开颜。
扪萝直上最高处,斜阳倦鸟孤飞还。
师山岂是寻常士,海内争传好文字。
当时垂钓不钓鱼,富贵功名等閒事。
余公郑公同死生,谁为弟也谁为兄。
台前石头不解语,世上人能知姓名。
银钩铁画云间落,星斗光芒照林壑。
却笑钓名射利徒,智网纷纷巧笼络。
立身大节真难孤,报国丹心不可摹。
试问贤孙宝遗泽,传家尚有韦编无。
按:文华殿直之暇云间张骏书于玉河东醉经阁下郑公裔孙鲸虬皆能诗盖有得于心声心画之妙者游余云间托交最久但余家三贞堂诗未获见赐抛砖引玉此之谓欤骏拜手
谁人坐钓灵山石,手抱长竿刚百尺。
直钩不钓湖中鱼,秪与溪山增胜迹。
又谁大篆寄灵山,六丁镵入山之颜。
山灵守护不敢毁,浮云飞鸟自往还。
篁墩先生千古士,重访云根钓台字。
攀萝扪石一洒扫,从此乡人怜往事。
两公当日同捐生,真难为弟真难兄。
平生遗迹此山下,荒烟野草宜同名。
银河夜半星辰落,恍惚潜蛟舞幽壑。
渔笳牧笛不敢吹,山色波光共萦络。
师山武威今不孤,拳石奇踪天下摹。
赓歌再拜仰前烈,托名垂后知有无。
按:师山先生裔孙郑虬携先生钓台册至京师乃余忠宣公题寄先生墨迹而先生刻诸灵山者也吾师篁墩先生尝追寻于百年之后以示其族子乡人而且为之题跋虬固欲余和之余何人而敢附斯文后哉惟虬尚为我请诸篁墩而取其一二语焉是亦足以托名于不朽矣何幸哉丁巳七月朔芜湖胡爟再拜谨书
富登之山多奇石,富登之水深百尺。
钓台突出山水间,中有师山旧游迹。
师山讲学居师山,鸢飞鱼跃常开颜。
忽然得此真绝境,风月一竿时往还。
台前古篆伊谁士,乃是忠宣手书字。
残蛟断虺不知年,雷雨时时惊怪事。
二公不独能捐生,青阳馀力还弟兄。
平生所学真不负,一游一迹皆可名。
台花岁岁从开落,云水茫茫乱溪壑。
旧记惟闻石上镵,新题今见如珠络。
篁墩之题杰以孤,忠贤礌礌归图摹。
台名从此传天下,直与乾坤齐有无。
按:楠尝于馀力稿中见钓台记又尝道过富登欲一览台之胜而草树蒙翳仓卒不可为力其表章之实自我篁墩先生始谨依先生韵强吟数语盖景仰之深而自忘其谫陋耳诗云乎哉弘治戊午六月之望棠樾鲍楠敬书于南京主客部之杞菊轩
富登江边钓台石,势压洪涛几千尺。
谁其钓者郑隐君,从此乾坤留胜迹。
先生忆昔居师山,春风满座常铸颜。
九重纁币不肯受,纶竿此石时往还。
清风不愧羊裘士,赢得忠宣为题字。
两公一一捐其躯,行藏虽异同心事。
篁墩作歌悲先生,谓公后死如弟兄。
暇日攀萝陟幽险,崖间重觅台之名。
奇踪复向人间洛,何啻胸中有丘壑。
百年苔藓护山灵,不比禅纱为笼络。
江山胜槩真不孤,龙蛇古篆天下摹。
表章贤达昔所尚,此老风流今则无。
按:予读元史至师山先生忠义传每叹其高节可方古人今年冬先生裔孙虬携先生钓台卷示予而篁墩学士为是唱盖篁墩常得先生钓台遗迹于埋没之馀其所以慕先生者亦甚今篁墩亦不复可作矣既为怅然仍次其韵弘治庚申腊月廿有二日馀姚陆相书
苍崖百尺与云齐,徵士重来为品题。
姓字一时通汉史,文章千载并浯溪。
春深莫遣莓苔没,日暖应添紫翠迷。
犹忆匡庐当日事,短檠山雨五更鸡。
师山先生 明 · 吕德昭
五言排律
舍生良不易,端为植纲常。
一死泰山重,千年汗简香。
乾坤全正气,海岳发晶光。
讵若匹夫谅,真成百鍊刚。
中流屹砥柱,北斗挹寒芒。
国计何嗟及,精英耿不亡。
遗容瞻霁月,绝笔凛秋霜。
盛代风尘静,名家庆泽长。
严严贞白里,郁郁郑公乡。
乔木馀芳荫,空山带夕阳。
九原那可作,三径未全荒。
欲范黄金像,还登白玉堂。
儒林尊德义,翰苑播芬芳。
抚事成惆怅,临风思渺茫。
按:成化丙戌秋九月吉因巡视沟洫督民治莘墟堨道经郑村之贞白里遂过师山先生祠堂睹其遗像观其绝笔书嘅想其风采犹凛凛有生气噫人孰不死先生一死万世纲常系焉盖可死其身而不可死其名也彼偷生而死者何以死哉感叹之馀遂赋长律一篇于以寓敬仰之私云吉水龙晋题
轩辕山高四千仞,青阳山高势相并。
支脉联络蟠两州,白云吐吞天与近。
古称地灵人杰生,蜿蜒磅礴元气清。
两山秀育二贤出,一死永留千古名。
师山先生高世士,隐居不为苍生起。
春秋著述诛奸雄,月旦评论辩贤否。
青阳先生天下奇,峨冠博带谈书诗。
气吞逆虏似鼷鼠,颐指壮士如熊罴。
二公初交正英妙,许身稷契登廊庙。
事业出处虽殊科,文章制作皆同调。
青阳战守舒州间,砥柱屹立支狂澜。
擐甲城头述艰苦,走书谷口传平安。
师山甘居布衣贱,死报君恩名益显。
高节不屈效两龚,大书遗言训诸阮。
二公翰墨今犹存,烟云满纸秋无痕。
辉辉清光耿星日,凛凛义气横乾坤。
载拜焚香读三复,北斗南箕炫双目。
呜呼二公名节全,力挽颓纲振流俗。
青阳山对轩辕山,二公英魂相往还。
晴虹贯月夜空阔,笙鹤无语松风寒。
拜朱文公祠 明 · 孙灿
七言律诗
府学文公祠从祀堂上者蔡西山黄勉斋陈定宇胡云峰及先待制师山先生凡一十□人皆有羽翼经传之功成化壬寅提学御史娄公克让太守王公文明教授陈公文谕德程公克勤暨郡诸生所议定也师山先生神主书谥文贞见工部主事范平仲文集盖当时士林私谥云
理学师承不乏贤,东南邹鲁岂虚传。
步趋总克遵绳矩,祀飨端宜侑几筵。
琬琰已登昭代采,汗青无愧汉儒笺。
光风霁月瞻依地,謦欬如闻讲席边。
师冈有待閟脩容,耻构人间媚佛宫。
十里溪光浮席上,千年道脉寓山中。
岩呀径绕栽松竹,饭白厨香剪韭葱。
邑子多贤资木石,遄看讲麈动清风。
共 5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