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阳极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回头长啸宇宙间,大儿小儿多英雄。
空留糠秕黦汗竹,衮钺不逃春秋公。
士生于今志于古,为子为孝为臣忠。
有舌不舐五鼎胾,有酒但浇磊磈胸。
十载俯首百寮底,金鱼玉佩惭来重。
东归试杖澄清节,凛凛瀛海寒生风。
从君喜下幕中榻,一见如旧情何穷。
醇真远求太古前,雍容顾眄非悤悤。
我有古意君独拨,拟作两鸟鸣于东。
鸣沙响湿海棠雨,酒筒尽处开诗筒。
君吟先得江山助,我语不闯敲堆中。
岭海物象困掀簸,风雷为哑天为聋。
还嗟人事有离合,半年行乐悲先终。
恢恢曾许旷士怀,临分脉脉难为洪。
却愧当日参知举,君时奋鬣龙门通。
扬波快上第一级,眼看馀子真鱼虫。
当时见文不见面,今逢标格文为同。
我本孤僻少所容,强颜于世同不同。
晚得吾子又相别,中心不但常忡忡。
君我有母君先将,我送君去精神融。
王城重见腊天近,双泪不须沾离瞳。
赠君扶桑如瓮茧,五彩上补朝日红。
苜蓿阑干函丈闲,知念东滨衰病躬(苜蓿函丈。陈拜学官故云。)
元子建寄朱书及莲子 其一 (辛巳) 明末清初 · 崔鸣吉
七言绝句
平生绝慕考亭翁,千古斯文一帙中。
多谢故人投赠意,欲将遗学启包蒙。
元子建寄朱书及莲子 其二 (辛巳) 明末清初 · 崔鸣吉
七言绝句
剥皮除薏玉成糜,政趁幽人病疟时。
促唤女奴煎作粥,清心调胃最相宜。
寄湖伯元子建令公 明末清初 · 尹顺之
七言律诗
方岳频咨不世贤,湖山增重国南堧。
疏通江汉都无事,劝课农桑大有年。
簿牒夜间宾馆月,弦歌秋闹海门烟。
飞腾平地真仙骨,三唾蓬壶若个边。
次湖南伯元子建寄示韵 明末清初 · 李明汉
五言律诗
吏散文书静,萧然退院僧。
手中携一册,窗下对孤灯。
垂老仍多病,临危未效能。
故人书远至,千里两心澄。
己卯七月二十一日。在中书直所。得病几绝。至于上闻。扶曳还家。到今几一月。尚在人鬼关头。再昨儿辈阅家中故簏。余偶拈一纸。乃新丰张相公。于万历己未中秋节。在安山。闻余病苦。寄来诗也。悲夫。自己未至己卯为二十一年。其间经历几番兵火。家传书籍。十无一存。此一纸能得保存于乱离播迁之馀。固奇矣。己未闻病之作。复出于廿年后垂绝之际。而今年又是已年。其忧悯慰勉之意。惓惓于一篇之中。不啻面对而口语。真若为今日道者。岂非尤可奇也。且其枉诗之日。与再昨同为八月望日。此亦可谓奇矣。岂冥漠之中。有所相感而然耶。悲夫。不佞尪羸虚弱。兼又不能将息。常为公所忧。而当死不死。以至今日。公虽清瘦善病。能摆脱烦恼。专心摄养。期以白首同归。岂料一朝公先千古也。把纸呜咽。一字一泪。字有尽而泪不尽。泪有尽而情不尽。遂于病中。索笔扶首而书之。书罢。亦无平生故人可相示者。独光山郑侍郎子容氏知此心耳。适逢新按使元子建令公之行。并其原稿与吾所和者寄焉。冀早晚因驿使和教耳。
已年婴疾后犹前,线命何期再获绵。
半世亲知谁在者,当时笔札幸存焉。
诗名天地长留卷,交义泉台更结缘。
想得昭州同迸泪,白头思旧怆心偏。
和湖南方伯元子建寄示韵 明末清初 · 李明汉
七言律诗
湖南山水亦称奇,到处佳人俛仰词。
玉节重临州五十,苍生可察事毫釐。
樽前病起年将换,峡里书回月几亏。
惆怅芳尘攀不得,梦中犹许竹筒随。
次湖南伯元子建 明末清初 · 李明汉
七言律诗
千里音书驿使回,故人佳句竹筒开。
雄风大陆层云起,爽气前山霁色来。
三镇剑门身亦倦,再经蓬海鬓先催。
南楼此夜胡床月,幕府清欢想举杯。
萤爝何曾裨日晖,暮年心计又成非。
谁知一夜松京别,含泪无言各把衣。
元子建寄示 其二 医书 明末清初 · 李明汉
七言绝句
还丹无计驻年芳,病里唯思检古方。
活法付君医国手,药笼元有万金良。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