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马祖常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4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栈道年年葺旧摧,已将平易履崔嵬。
经行关辅图中见,梦恋乡山马上来。
诸葛精神明似日,相如情思冷于灰。
重思亲舍犹南国,愿托江波去却回
⑴ 此题袁伯长首唱而诸君和之,足以见一时馆阁诸臣风采。袁、虞、王、马,方驾并驱,此正有元极盛之时矣。集中所载诸公倡和之什,虽不必尽工,而各存之,以备参考。如此题及上京杂咏等类是也。
翰音迎日毂,仪羽集云路。
寂寞就书阁,老大长郎署。
为山望成岑,织锦待盈度。
我行起视夜,星汉非故处
⑴ 至治癸亥有「南坡之变」,晋王以旁支继大统。
戴先生,日饮五斗醉不得,再饮一石不肯眠。
昨从桃源来,两袖携风烟。
长安道上小儿女,拍手拦道呼神仙。
马如游龙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
东方不作窗间戏,上帝还令海边去。
海边玉虹夜不收,贝宫珠阙皆蛟虬。
芝田玉树久相待,天上老仙那肯留。
戴先生,鉴湖之水三千丈,不可以鉴可以酿。
明朝亦脱锦袍去,与汝酣歌钓船上。
注:田汝成《西湖志馀》云:虞伯生际遇文宗,置奎章阁为学士。顺帝为明宗子,文宗忌之,远窜海南。诏书有曰:「明宗在北之时,自以为非其子。」伯生笔也。文宗晏驾,宁宗立,八月崩,国人迎顺帝立之。伯生时在江西,诏以皮绳缚腰,马尾缝眼,夹两马间,逮捕至大都。嫉之者为十七字诗曰:「自谓非其子,如今作天子。传语老蛮子,请死。」至则以文宗亲改诏稿呈,顺帝览之曰:「此我家事,岂由尔书生耶!」遂得释。两目由是丧明。按《元史》,伯生在文宗朝,中丞赵世安尝以集病目就医为请。幼君殂,大臣用至大故事,召诸老臣赴上都议政,集在召列。马祖常使人告之曰:御史有言,乃谢病归。无马尾缝眼之事,稗史流传,恐未足以徵信也。
天历庚午会试院中马伯庸尚书杨廷镇司业及玄皆乙卯榜进士偶成绝句纪其事出院明日有敕督修经世大典又成小诗寄诸弟
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
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
马伯庸御史中丞 元 · 周权
七言律诗
振岳威声耸豸冠,袖中直笔佞难干。
玉壶冰照一襟炯,白简霜飞六月寒。
谔谔清风扬海内,棱棱劲节著云端。
绝怜白首南州士,山斗弥高独仰韩。
晨兴过桓州,旭日生苍凉。
举头见觚棱,金碧何巍煌!
洪河贯其前,青山环四傍。
暮投玉堂署,鳌峰屹中央。
升阶旅群彦,官烛分馀光。
琴册森在侧,谈笑来清觞。
列坐无所为,陈诗咏黄唐。
帝乡岂不乐,父母远莫将。
起视云汉低,垂星烂寒芒。
南飞有冥鸿,邈哉天际翔。
注:危素撰神道碑:至顺二年,用马文贞公之荐,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扈从至开平,作纪行诗十有二篇,世盛传之。草堂雅集:右纪行诗十二首,虞伯生题曰:「少陵入蜀路崎岖,故有凄凉五字诗;应奉为官随翠辇,固应同调不同辞。」
龙虎台应制 元 · 马祖常
七言律诗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元史: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惟祖常云。
老姑白发垂肩短,新妇青眉照镜长。
四十年来门户好,风流今见两儿郎。
织素鸣机曙未分,寒风吹裂嫁时裙。
官家莫去催租赋,孀女无心刺绣文。
石城月落鸦西堞,秋浦天清雁拂檐。
春送乱红浮酒面,山飘空翠湿书签。
共 14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