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三吾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朱思平(14世纪—1402年),字廷准,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九都人。
朱思平是南丰知县朱行中之子,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中举人,次年(1397年)会试为刘三吾提拔联捷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建文年间担任翰林院侍书,与宋怿、刘彦铭、黄淮等人辅佐建文帝。
建文帝在经筵上问:「朱、陆同异?
」他回答:「都是反求吾心。
」不久因为父母年老请求省亲,得驿驰送还家乡,方孝孺和其他翰林赋诗饯别他;靖难期间他在家乡得知变故,于是痛哭流涕,写下《哀君王词》四首,服毒而死。。
祝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祝渊(14世纪—15世纪),字季深,南直隶庐州府舒城县人。
祝渊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举人,二十一年(1388年)联捷进士,获授兵部主事,文章在同辈间得称颂,永乐年间蜀王朱椿就国,他获选为祠官,得对方重视,给予书室牌匾为「芝兰轩」,大学士刘三吾记下此事;之后祝渊外任龙游知县,为政廉洁公平,兴学劝农,深得民心,升国子监监丞致仕,死后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九
䢿字安仲,一字叔恭,闽县人。
洪武丁丑第一人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俞宪《登科考》:洪武三十年丁丑,廷对之士五十一人。
擢陈䢿第一。
既而北方举人下第言取士不公。
上阅所取多南士,疑之,诏考官刘三吾及䢿等皆下狱。
命翰林儒臣重阅落卷,得六十一人,皆山东、山西、北平、河南、陕西、四川士也。
䢿闽人,精数学,就试之日,谓所亲曰:「今岁状头当刑。
奈何。
」 已而果然。
事得之闽父老云。)
维基
陈䢿(1362年5月9日—1397年),字安仲,号叔恭(也有称字叔恭),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人,明朝状元、官员,闽派诗人。
陈䢿是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会试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在此次会试上榜的五十一人中,没有一名中国北方考生,前三名分别来自福建闽县(陈䢿)、江西吉安(尹昌隆)和浙江会稽(刘谔)。
落第的北方考生对此不满,上疏称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是南方人,因而偏袒其同乡。
当时胡蓝党案余波未了,明太祖就怀疑刘三吾等是胡蓝党徒,罪之,并要求重新阅卷考试。
重阅之后,明太祖举山东人韩克忠为状元,而这一次上榜的全是北方人。
因为一次科举出现两个榜文,被称为“南北榜”或“春夏榜”。
春榜状元陈䢿与探花刘士谔被安置边卫,后来遇赦召回授官,但最后还是被明太祖诛杀。
传闻致陈䢿于死地的是他的一句话:“今岁文星见闽,为什么自己却被难狱中?
”,因明朝禁止私习天文,明太祖借此处死陈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 【介绍】: 清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官至云南嵩明知州。历游豫、楚、滇、黔。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有《海珊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授知县。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历官嵩明知州。有《明史杂咏》、《海珊诗》。
海珊诗钞·序
壬戌岁,余视学山左,时海珊宰阜城,与余曾同应徵书,邮亭道故,一昔别去,阅十有二年。来吏于滇,蹇伤迟暮,顾益豪于诗,阅《明史杂咏》,知其用世有所未尽,特于诗发之。又手一编以进,则豫、楚、黔游草,余赞之曰:「知人论世,其言有物。于诗为史,于治为谱。信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曩余由滇入觐,得《北上口占》百首,考地理之讹,补古事之阙,雅亦非空言无补。今万里外合海珊若符契,可谓不孤,无俟淯井监弓衣定织梅尧臣《春雪》也,因劝梓之,为弁其端。 乾隆甲戌中元,年眷弟盐城徐铎拜撰。
海珊诗钞·自序
余少为诗,以偏宕相尚,罔识律令。吾乡姚薏田、同年厉樊榭方负能诗声,雅与余善,而于诗未之许也。甲寅被荐,居内忧,弗逮赴朝考,顾虚声一时藉甚,思有以禳之。辛酉夏,量移阜昌,吾师穆堂先生典试江南,止邮亭,余谒见迎,谓曰:「吏亦不易为,知生百无暇,独诗可分余一席,慎毋废。」余憬然汗下,嗣后收视返听,知功夫有在于诗之外者。厚其所积,穷其所变,别搆户牖,不屑苟同昔人,迄于今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然我才亦既竭矣。《后梅花诗》传诵京师,《明史杂咏》人以诗史目之,今裒集十一卷,又补遗二卷,都从零佚中以次改窜,无复前后年地可问。大参徐南冈先生阅竟,评曰:「君诗必有所为始作,无一字无来历,笔头勾得数十斤起。」楚中余同麓尝从夏环川太史游,叹为知言,辱参之于竹垞、阮亭二家之间,相劝付梓,惜乎樊榭、薏田蚤下世,无缘重定吾文,此足贻千古知己之憾也。 丁丑试灯日于役宜良,夜宿万寿山僧舍,遂成自记。
明史杂咏
国朝严遂成撰。
遂成字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官云南知州。
咏史之作,起于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昙皆用近体,明李东阳则用乐府体,遂成此编,赋明一代之事,古体、近体相间,故名曰《杂咏》。
严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录》之诬,虽子孙之词,实则公论。
至于刘三吾一首,谓太祖欲立燕王,为三吾所沮,酿靖难之祸,不为无见,至「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犹贤于王莽篡」句,则谬矣。
姚广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萧何、李泌,且有「特地开科长取士,不知漏落几多人」句。
王越、王骥、王琼三首,谓三人之交结宦侍,乃借其阴助以济国事,非为身家之计,比之郭子仪之俯仰鱼朝恩,持论皆有意抑扬,故翻定案。
李梦阳一首,词多诋斥,并有附记曰「北地虽非西涯门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体中选,其馀诸子,多有亲承指授者,皆夺于北地之焰,改辕背之,犹之北地背之也」云云。
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为植党报恩之地,况梦阳与东阳本风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东阳之罪,尤未免深文锻鍊,踵明末门户之旧论矣。
明史杂咏·序
古者史与诗异体而同用。周世《尚书》,所记不过数十篇,上自文武,下迄春秋之中世,凡王朝得失,列国盛衰,与夫贤士大夫悯俗忧时,草野中士女讴吟言志,其事则具备于诗。迨《黍离》降而雅亡,《閟宫》立而颂亡,《株林》赋而风亦亡,诗亡矣! 诗亡而史亦亡,春秋之所为作。然则诗未亡以前,诗即史也。春秋既作以后,史亦即诗也。自汉氏以来,诗人递起,《文选》所录咏史、咏古、拟古诸篇,何尝不即史为诗?特其以诗为史,可泣可歌,深得三百篇之意,独推工部。又如乐府古题,初皆寔有其事而言其情,后人拟者,亦必稍仿其意,又岂非以史为诗者耶?工部不拟古题而能成乐府,此其所以为诗史也。 曩者词科之役,吾浙荐举,先得十人,皆史才,而海珊先生为举首,海内翕然推之。及临轩召试,而先生顾以艰归里,海内莫不叹其才之奇而不获为史也。乃先生澹然不以介意,频宰剧邑,用儒术饰吏治政事,暇即读书著述以自娱。岁丁卯,余服阙补官,先生遥寄一编,则咏明史古今体也,先生既不获为史,因以其史之具尽发于诗。余读之,欲歌欲泣,其诗即其史也,高者欲攀工部,次亦平视记室诸公,较西涯新乐府何多让焉?先生以余尝校《明史》,索余序,余不得辞,为书古人诗史同用之义以复之。 时乾隆十二年孟秋,年弟天台齐召南拜撰。
维基
严遂成(1694年—?),字崧瞻,号海珊,乌程(现浙江湖州)人。严遂成于康熙年间中举人,后于雍正二年(1724年)中甲辰科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后任雄州知州。著有《明史杂咏》、《海珊诗钞》等书,《三垂冈》等诗。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牧及吴锡麒并称“浙西六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0 【介绍】: 明湖广茶陵人,字文邦,号龙湖。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世宗即位,成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入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常以兵弱民穷而天下干耗、经费无纪为忧。对人态度平易,喜奖掖士类。有《龙湖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邦,茶陵人。正德辛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少保谥文隐改谥文毅万历初复改谥文肃有龙湖诗集
维基
张治(1488年—1550年),字子邦,号龙湖,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人,民籍。
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彭维新、李东阳、刘三吾并称“茶陵四大学士”。
七岁能写大字,家贫好学,读书于茶陵旌忠庵,于诸史百家,无不综贯,尤工于书法。
湖广乡试第十二名。
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会试第一名,第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
嘉靖四年(1525年)受知州夏良胜之邀撰成《茶陵州志》,历官南京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抱病视事。
加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月卒,赐祭葬。
赠少保,谥文隐,后改谥文毅,万历初年改谥文肃。
有《张龙湖先生文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茶陵州人,字一初,号希蘧。顺帝元统元年左榜进士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改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末乱,隐永新山中。明初力辞征辟,自称不二心老人。卒年七十余。有《云阳集》。
元诗选
祁字一初,别号希蘧,茶陵州人。
元统元年登李齐榜进士第二,其右榜第二人则余阙廷心也。
授应奉翰林文字,母老就养江南,除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以母忧解职,退隐永新山中。
明初,兵至永新,一初被伤,儒衣冠僵仆道左。
俞千户子茂遣人舁归,辟正舍礼之,力辞徵辟,年七十馀卒。
子茂为刻其遗稿曰《云阳先生集》十卷。
弘治中,大学士东阳表其墓云:「族高祖希蘧先生,当元季之乱,慨然欲效一障以死而不可得,又以为委质事人,不可终负,盖见诸《王明妃诗》及《青阳集序》,自以不得如廷心为恨也。
刘学士三吾谓其胸次廓然,为文不事剞劂,诗亦如之。
虽在艰危,不忘忠爱。
其与李公平、余廷心科名相埒,宜矣。
」(附记:西崖跋《刘学士题辞》云:南京太仆少卿李公贞伯,致政归苏,得吾乡先生刘学士题辞,谓所载希蘧府君事甚备,录以见遗。
其云:策试以南士故失魁,表谢代李齐为首,及应奉未上,过家拜庆。
既还乡,用荐佥湖南宪,道梗不赴者,皆孤陋所未闻。
若丁内外艰,在同知婺源之前,与旧所闻亲老就养者异。
姑附其文,以备参考。
比婺源汪宪副希颜为予购大字杜诗真迹四绝,乃为俞统制子所书者。
府君寓苏颇久,其遗文盖未尽见,他日犹有可考云。
弘治癸丑二月朔,诸孙东阳再拜书。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一初,别号希蘧,茶陵州人。元统元年左榜进士第二人。应奉翰林文字除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有云阳集十卷
维基
李祁,字萧远,雍丘(今河南杞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1355 【介绍】: 元茶陵人,字存吾。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临武县尹,大兴文教。历建德、徽州、瑞州三路推官,所至详谳疑狱,政绩卓然。改宁国路,会长枪军琐南班等来攻,城陷被杀。
维基
刘耕孙,字存吾,茶陵州人。
进士出身。
有弟刘焘孙、刘三吾
至顺元年进士,授承事郎、桂阳路临武县尹,建造学校、并教导农业,后升任建德、徽州、瑞州三路推官。
至正十二年春,抵挡蕲黄民乱,镇守茶陵。
至正十五年,转儒林郎、宁国路推官。
后琐南班、程述、谢玺等进攻宁国,刘耕孙镇守数日兵败遇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1—1390 【介绍】: 元明间大名府滑县人,字仲敏。元顺帝至正进士。任盐山尹,弃归。明洪武二年,以儒士征,预修《》、《乐》诸书。事竣,不仕归。后以荐授国子助教,累迁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祭酒。严立学规,勤于讲解。十八年复开进士科,所取士,国子监生占三之二。卒谥文恪。有《西隐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三
讷字仲敏,滑县人。
元进士,官盐山知县。
洪武六年,应聘为北平考官。
十三年,徵为国子助教,迁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改国子祭酒卒。
正德中,追谥文恪。
有《西隐集》十卷。
(《四库总目》:讷领成均胄子之任,师道严正,为一时典型。
文章亦浑厚醇雅。
其奉敕制《太学碑》,极为太祖昕赏,今具在集中。
又有《壬子岁考试秋闱次北平》诗及《秋闱即事》诸诗。
壬子乃洪武六年,盖讷未仕之前,已应聘为北平考官,而本传、墓志均未之载。
其《过元故宫》诗十九首,尤缠绵悱恻,有风人忠厚之遗。
田按:刘三吾撰讷墓志,称所著《西隐集》十七卷。
《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俱作十卷。
今所传本及《四库》著录本均十卷,其非足本,」抑或为后人改并,未可知矣。)
维基
宋讷(1311年—1390年),字仲敏,号西隐,河南滑县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至正年间进士,明洪武年间官至国子监祭酒。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中进士,任盐山县县尹,后弃官归里。明洪武二年(1369年),参与《》、《乐》等书的编撰,书成归乡。后由四辅官杜敩推荐,担任国子助教。洪武十五年(1382年),提拔为翰林学士,撰《宣圣庙碑》。历改文渊阁大学士。其以严格教学为准。后担任国子监祭酒。当时太学中多公侯官宦子弟,且生徒众多,颇难管理教授,宋讷立学规,身言并教,师道大立。洪武十八年和二十一年两次会试,考中者大都是太学的学生,占三分之二,而且名列前茅,宋讷因而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当时,国子监助教金文征嫉妒宋讷,串通吏部尚书余熂,迫使宋讷辞职。朱元璋得知后大怒,诛金文征、余熂,仍留下宋讷。当时宋讷生病,朱元璋说:“讷有寿骨,无忧也。”不久果然痊瘉。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迁祭酒。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病终,年八十。有《西隐集》传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96 【介绍】: 元明间江西清江人,名九韶,以字行,号吾乐。年十三能词赋。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院编修。与贝琼、聂铉称“成均三助”。有《元史节要》、《理学类编》、《群书拾唾》。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四
美和名九韶,以字行,清江人。
元末累举不仕。
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院编修,致仕归。
二十七年徵修《书传会选》。
书成遣还。
有《吾乐山房稿》。
田按:美和在成均有师法,与聂铉、贝琼号为三助。
洪武二十七年,帝观《蔡氏书传》论象纬运行,与《朱子诗传》不合,其他注与鄱阳邹季友所论有未安者,徵天下名儒订正之。
兵部尚书唐泽等举美和等二十七人。
帝遣行人驰传徵至,特命学士刘三吾总其事。
余考《实录》所纪,与美和同徵者:国子监博士致仕钱宰,助教致仕靳权,教授高让,学正王子谦,教谕张士谔、俞友仁、何原铭、傅子裕、周惟善,训导唐棐、周宽、赵信、洪初、万钧、王宾、谢子方、吴子恭,儒士解震生、熊钊、揭轨、萧尚仁、萧子尚、王允升、张文翰、张思哲、宋麟。
竹垞《经义考》谓:「当时修书者尚有许观、景清、卢原质、戴德彝,皆以死建文之难删去。
」然考今所传《书传会选》旧本,尚有胡季安、门克新、王俊华等十一人,而无靳权、吴子恭、宋麟三人,岂《实录》所纪,但据始事时所徵,其后或去或增,互有不同耶?
有明一代官书,以此书为最善,顾亭林《日知录》亟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85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壮年以经学授徒。元末避兵隐居。洪武初为南昌教授,八年廷试第一,授修撰。以奏对失旨谪辽东,未至,赐还乡。后再起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尝上疏,请取消姑舅及两姨子女通婚之禁。有《诗经解颐》、《史辑》及《一斋集》、《辽海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备万,丰城人。洪武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恪有一斋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善字备万,丰城人。
洪武初为南昌教授。
召试授翰林修撰。
谪辽东教授,未至放还乡。
召为翰林待诏,擢文渊阁大学士,请告归卒,正德中谥文恪。
有《一斋集》十卷,《辽海集》五卷。
田按:备万耆年立朝,燕享赐坐殿中,与刘三吾、汪睿称三老。
文章和平漫衍,名虽不及潜溪、华川之盛,在明初亦足名家。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