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馆曾留奉使槎,至今粉壁灿天葩。
题诗旋擘芭蕉叶,中酒常呼茉莉茶。
夜月半窗怀旧雨,春风一榻属谁家。
人生百岁青槐梦,莫向流年空自嗟。
鹤鸣楼上久徘徊,环佩珊珊缓步来。
已喜清歌和宝瑟,况看纤手捧金杯。
南临帝甸山河壮,北对天门日月开。
得被内臣宣圣泽,游街三日醉扶回。
按:洪武丙子夏。帝遣使臣徵本国撰表者。臣近以与于润色。白王赴朝。帝赦不问。钦蒙恩命。随班文渊阁中。光禄赐食。内府赐衣。游街三日以赐宴。命题赋诗若干首。御制长句四韵诗三篇以赐。昭回天光。下饰微物。诚罕世难逢之异宠也。予于是又获攀附翰林学士刘公三吾。年德俱高。仰若山斗。许公观,景公清,张公信,戴公德彝诸公。鸾章凤彩。飞翥禁林。皆不以海外小生卑鄙之。谦恭礼接。温以颜色。予每欲抠衣受业。质问所疑。益学其所未知。言音殊异。又无象译。卒莫能成。一朝奉敕旨东还。追思前事。恍然若梦登天上。而觉在尘土。尚幸天章留光箧笥。所当十袭珍藏。以为子孙永世宝也。洪武三十年丁丑春三月上浣。阳村权近。到本国书。
天星夜落水犀军,又见吴宫走鹿群。
睥睨金汤徒自固,怆惶玉石竟俱焚。
将军只合田横死,国士宁无豫让存。
风雨明年寒食节,□盂谁上太妃坟。
《归田诗话》:吴元年,国兵围姑苏。临危,张士诚聚其族齐云楼,举火焚之,缢不死,就擒。王叔润有诗哀之,先伯亦有绝句云:「虎斗龙争既不能,鸡鸣狗盗亦何曾。陈平韩信皆归汉,只欠彭城老范增。」盖张氏据有浙西富饶地,而好养士。凡不得志于前元者,争趋附之,美官丰禄,富贵赫然。有为北乐府讥之云:「皂罗辫儿紧劄梢,头戴方檐帽。穿领阔袖衫,坐个四人轿。又是张吴王米虫儿来到了。」及城破,无一人死难者。武夫健将,惟束手卖降而已。诗意有所谓也。
田按:「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此杨廉夫不屈于张士诚而作也。「一阵东风一阵寒,芭蕉长过石阑干。只消几个瞢腾醉,看得春光到牡丹。」此张光弼策张士诚必败而作也。士诚灭后,姑苏感事之作,叔润二诗最为脍炙人口。杜东原《耕馀录》、姜明叔《墨馀钱镈》、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瞿宗吉《归田诗话》皆纪之。余检高季迪《青丘集》有《吴城感旧》诗云:「城苑秋风蔓草深,豪华都向此销沈。赵佗空有称尊计,刘表初无弭乱心。半夜危楼俄纵火,十年鄗乌漫藏金。废兴一梦谁能问,回首青山落日阴。」刘青田《写情集》有《过苏州》诗云:「姑苏台下垂杨柳,曾为张王护禁城。今日淡烟芳草里,暮蝉犹作管弦声。」「满地寒风满面尘,荒烟白草旧通津。晏安鸩毒俱亡国,可但西施解误人」。「虎丘山下月朦胧,阊阖门前动地风。《子夜》一声琴一阕,杜鹃声在碧云中。」「成败由天众所知,乌江拔剑更何疑?谁言碧海刺剸蛟手,也学临春井底儿」。谢子兰《龟巢稿》有《淮夷篇》云:「大邦浙河西,吴郡称第一。淮夷著柘黄,来作豺虎窟。交邻无善道,西顾拒敌。一鹗婴网罗,同气顿萧瑟。正朔仍奉汉,天恩满床笏。赋粟岁倍蓰,郿坞金日积。非无舶绰风,海运不挂席。包藏狼子心,反覆不可测。台阁两重臣,忍为枭獍食。井蛙自尊大,出入复警跸。爱弟日宠骄,开府门列戟。提兵几百万,势热手可炙。甲第连青云,圊溷亦丹碧。瑶池长夜饮,《天魔》舞倾国。帷幄皆面谀,忠鲠即摈斥。权门竞豪奢,婪夫务怀璧。淮南旧巢穴,坐视成弃掷。出师理侵疆,所向辄败绩。邻兵贾馀勇,一举数州得。群凶纳降去,敛戍独坚壁。奈何围数重,楼橹比如栉。炮车拂云汉,昼夜飞霹雳。宠弟既荠粉,左右皆股栗。短兵屡相接,苗僚与戮力。南濠百花洲,流血水尽赤。闭关甫期月,人面多菜色。蔬茹犹八珍,骸骨爨下析。众叛已不知,豕突犹亲出。前徒忽投戈,回骑数匹。一炬齐云楼,红粉随烟灭。缚虎送台城,咆哮气方息。嗟哉尔淮夷,亡命起仓猝。衡行十五载,贵富亦已极。雕墙底灭亡,斯理信弗忒。」胡若思姑苏诗云:「姑苏城郭水茫茫,往事流传过客伤。夜月人歌黄菜叶,秋风梦绕白驹场。火中乌合归真主,井底蛙犹笑子阳,天下车书今混一,繁华终古胜维扬。」又《六砚斋三笔》有周公谨《追悼张氏》诗云:「长淮千里阵云平,万骑郊原决死生。不信玉堂春醉醒,倚阑睛日唤流莺。」「偃月堂高矗紫烟,夜阑笙火正薰天。如何斥地连吴楚,葬骨都无半垄田」。刘三吾《姑苏即事》诗,贝廷琚《姑苏》诗,别见十二卷、六卷。
春夏榜,南北榜。
南有私,北无党。
空持朝鲜玳瑁笔,等之敝帚千金享。
然而六十一人中,讵皆有文在其掌。
琮也善易不善蓍,翰苑当阨知不知。
八十老者戍边死,坐右燕王左太子。
早知天命有所归,金陵城上燕南飞。
不如当时不力谏,无用丧师五十万,十族九族免涂炭。
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犹贤于新莽篡。
靖难功,谁酿成之坦坦翁。
疏风冷雨骆山东,佳节登高习俗同。
落帽未应豪士举,插萸聊尔古人风。
秋生城阙悲游子,木落江湖叫远鸿。
篱菊也知浮世态,一丛澹白间深红。
四贤乡杞事非诬,石孔斯诚无间吾。
枘凿何当有瑗复,方圜夫岂不程苏。
从来门户清流祸,祇为膻芗时辈殊。
君子小人近著论,界明迹慎尚思乎。
按:昨曾著君子小人论以为其界不可不明而其迹不可不慎尧舜之时未尝分别君子小人是以庶绩咸熙后世为上者固不能明其界而为下者益显其迹以致门户朋党小人之害君子不必言而君子且操室中之戈汉唐宋明之祸延及国家是盖其界太明而大不慎其迹之所致耳四贤如孙复在太学与胡瑗不合石介以斥夏竦致为中伤孔道辅坐朋党大臣出谪益晓然于君子小人之界不可不明而其迹不可不慎因过四贤祠咏古并识如右
唐宗明祖弗相殊,唐则失弦明有需。
事偾率多咎齐泰,祸根应识始三吾。
迁京违议辞江国,卜鼎深谋近帝都。
宏制仿成奉天殿,终于无用若为乎。
按:唐太宗明成祖皆英雄也其处家门事大同而小异者盖因唐高祖无能为建成元吉之祸又逼故太宗不得不倒行而逆施若明太祖乃有能为者故成祖畏而弗敢即动以待后日然使太祖弗听
刘三吾之言立成祖为太子亦可无靖难之祸矣此盖二帝之所遇不同有幸有不幸耳
⑴ 长陵享殿曰裬恩殿重檐九楹制极巍焕与彼奉天殿相仿为自古帝王陵寝所无按明宣宗实录载宣宗尝驻陵下语侍臣云皇祖尝言帝王陵寝有崇奢丽及藏宝玉者皆无远虑云云今长陵规制如此尚得谓之袪奢崇俭乎况为之子孙者又不能慎守神器旋至倾圮苟非我朝为之禁樵苏熏葺治终不免于残坏可见徒崇奢丽之无益也
心愿符初六旬岁,天恩赐百二十春。
敢如皇祖多馀数,诚幸朝家茀禄频。
三代问谁几周甲,藐躬惕已益增寅。
增寅以实无虚语,惟有惠鲜勖爱民。
⑴ 于自丙辰践阼以来乾愓日增旰宵相继光阴荏苒今岁乙卯竟周六甲回忆即位之初焚香告耋身天惟愿在位得至六十年即当归政何幸年臻耄体康强每日勤政敕几无殊往昔当宁寿宫初葺时即有符望阎逆初堂之额今幸心愿符初矣
⑵ 依古以来祖孙两代享国百二十馀年者史牒具在来之有闻而今岁二月遇闰九十春光衍成百廿太和朔洽元气舒长运数适相符合益昭恩贶独优
⑶ 上声真朕在位日久海内臣民爱戴之情出于悃又见予精神强健莫不愿予弗即归政蒙古诸藩皆予儿孙辈行亲爱不啻家人父子即外藩朝贡诸国承事日久接踵来宾谅亦无一愿予归政者然朕当即位之初己默陈不敢上同愿耶皇祖在位六十一年岂因藐躬康健遽违初
⑷ 孔子论治以必世百年为难过形之叹慕皇祖与予御字皆阅两必世合计之则百年而过其数矣非敢侈运会之隆所幸我大清熙洽骈增如卷阿所云尔受命长茀禄尔康诗人以为颂词者今何修而重叠遇之
秦燕王,事无别。
泥于古,致祸烈。
唐犹差,明惨绝。
刘三吾,猖言决。
方齐黄,计实拙。
所可矜,都尽节。
尤英卓,景与铁。
瓜蔓抄,忍酷灭。
屈义士,飞霜屑。
诛忠臣,报岂蔑。
称成祖,庙食血。
天网恢,偶漏缺。
终难逃,狐史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