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讷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熙。
字晦机。
豫章唐氏子。
世业儒。
西山明觉院明公。
乃师族叔父。
聚宗族子弟教世典。
师与兄元龄。
俱习进士业。
元龄既登第。
师遂从明公祝发焉。
将游方。
其母私具白金为装。
师谓财足以丧志。
善言辞之。
不持一钱以行。
闻物初观禅师。
阐化玉几。
往依之。
初与语惊异。
留侍左右。
久之。
谒东叟颖于南屏。
命掌记。
至元间。
总统杨琏真珈。
奉旨。
取育王舍利。
亲诣师。
求记述舍利始末。
因招以俱。
师稚不欲行。
善言辞曰。
我有老母。
兵后存亡不可知。
遂归江西。
则元龄。
先以临江通制。
从文丞相起兵死。
独母在堂。
师奉之以孝闻。
元贞二年。
始出世百丈。
居十二载。
法席振兴。
至大初。
应净慈请入寺日。
行省官属。
俯伏致迎。
师发扬宗旨。
四方英衲。
一时辐辏。
结制日。
为众上堂。
以手作结布袋势云。
南山今日结布袋口了也。
汝等诸人。
各各于中。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忽有个冲开碧落。
撞倒须弥底。
莫道结子不坚密。
良久云。
缦天网子百千重。
说法脱略窠臼类如此。
居七载。
迁径山。
已而杖策归南屏。
百丈大仰之徒。
闻师退閒。
争来迎致。
师辞不获已。
遂返仰山。
又三年而终。
寿八十二。
葬于金鸡石下。
其弟子在杭者。
分爪发塔于净慈西隐
师嗣物初。
初嗣北涧。
涧则佛照之子。
法脉渊源有自故。
师身后之思。
在学人为益深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禅师姓唐氏。豫章人也。称元熙者。西山明觉院得度之名也。晦机者。其师物初观和尚所赠之字也。号佛智者。御制也。临江通判从文丞相靖难死国。唐元龄者。熙之胞兄也。庐山一山万禅师者。熙之益友也。大中大夫广智全悟释教宗主。笑隐大䜣禅师者。乃熙嗣法弟子也。熙为人事亲以孝。事师以诚。昆仲之间以义。道友之间以直。训诲门弟。则严且慈。熙尝与一山万行脚。万不耐丛林。好讥诸方。熙每抑之。且曰。明眼衲子出言为丛林。轻重岂可易乎。物初观公时居玉几。公为浙人。每操乡音。昼夜批削学者。学者畏其口不敢近。熙强万上谒观公。观与熙语大惊。默计曰。浇漓末世有此人也。又指万问熙曰。此老为谁。熙对曰。乃元熙同行某甲也。观素闻万名。故深爱熙。得友之正。乃留夏。朝夕警诲。熙辄深入玄奥。久之出住百丈。万嗣东叟住庐山开先寺。两山法席大振。衲子络绎西江。诉禅人尝掌开先内记。请益参究。达旦不卧。万每示之。诉不领。万曰。百丈熙堂头当能了子大事。亟行勿迟。但勿可言从开先来。诉谒百丈。熙问曰。何来。对曰。庐山。曰。曾见万聱头否。诉不语。熙指曰。果遭渠卖弄矣。䜣悚然莫知所以。熙居百丈十二载。迁净慈七载。迁双径。居双径。未久退隐南山之阳。江右丛林闻熙退閒。争启请之不已。熙领仰山。仰山久废之馀。熙至。衲子不厌枯淡。从之者数百辈。其堂庑朽败不堪。主事僧历请充修造。熙历止不许。一夜雷雨暴作。方丈后壁忽崩塌。熙移绳床。就侍者房而卧。明晨命以草苫之。有富人入山见熙。坐草壁边说法。而禅者悠悠自若。富人乃大异。发意坚请新之。仰山遂成精舍。延祐六年秋。仲手字别所知。复作偈别众而逝。时侍僧有失常度。语话声高。熙复张目正色曰。敢以吾死而堕吾规耶。摈逐之。已而瞑目长往。世寿八十二。僧夏六十三。熙四为住持。以策发为急务。然机不易施。施必中节。尝以百丈野狐话。问诉书记。诉拟对熙喝之。诉即悟旨。又举太原孚闻角悟道因缘。示常道者曰。卢生入沧海。太史游名山。从此杨州城外路。令严不许早开关。常亦悟旨。(常号梅屋。著佛祖通载行世。)又以西湖山水问伦上人。伦曰。通身无影像。步步绝行踪。熙厉声曰。未在。更道。伦亦悟旨(伦号仲方。后住保宁)。熙晚年久不上堂。四众坚请之。熙乃曰。云门道。个普字尽大地。人不柰何。殊不知云门四棱著地。当时若与震威一喝。待此老恶发。徐徐打个问讯道。莫怪触忤。好非但救取此老。亦能振起云门纲宗。虽然口是祸门。有数禅者。座下省发而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智源,字古渊。
姓袁氏,仁和人也。
七岁即欲出家,宣德己酉七月,舍入千佛寺,礼性空善受具。
正统丁巳,趋京师,试经得度,领牃礼部。
寻参雨庵于功德寺有契,侍香室中,转司藏钥。
甲子还杭,部劄令主真珠。
景泰甲戌,还住万寿。
天顺戊寅,住持千佛,建宝阁饰佛相,设立石桥,浮屠僧庐楼阁,殚竭心力。
时有安福八咏,名士文学,多以诗纪之。
成化戊子,移住中天竺,振举倾颓,云水毕聚。
甲午移住净慈,修葺大雄、应真诸殿,柱蠹者易之,像有尘晦者,金碧辉诸,且建东西坊门,以揭南山翠屏之胜。
自是宗风益畅,更集名衲百馀人,愤激力参,学者多有悟入。
净慈自五代潜寿而下,百代相继,事久年湮,惧无所考,乃徵名流,为文刻诸石,建亭殿左,以示来者。
复创塔院于西隐,额曰“万峰深处”。
癸卯春,屏烦远嚣,静阅大藏,逾年而周。
盖源自甲戌以来,二十年间,四住名山,所至鼎兴,焕然改观。
及领净慈,十有二载,年已七十四,腊五十四矣,乃谓弟子曰:“古德言:‘功成者退,天之道也。
’吾其隐乎,来自何所,去自何所,西方极乐是吾净土。
”因作寿藏,朱镛为之铭焉,具见寺志。
屠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1 【介绍】: 明广西临桂人,字良植,号直斋。嘉靖二年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调吏部,历官文选司郎中,铨选公允。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主考察京官事。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守备留都。
维基
屠楷(1490年—1561年),字良植,号直斋,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祖籍浙江宁波府鄞县,进士出身。
正德五年(1510年)广西乡试解元,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第112名,廷试三甲第174名进士。
服母丧后补兵部车驾司主事,调吏部验封司,历文选司郎中,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一月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十八年闰七月升南京太仆寺卿,十九年七月升南京太常寺卿,二十年九月升南京工部右侍郎,二十六年三月升南京工部左侍郎,二十八年三月升南京工部尚书,二十九年正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考察京官,三十一年五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赐正二品。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以病乞求致仕,辞官回乡,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生平著有《西隐漫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七
炳字彦炳,以字行,鄱阳人。
明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
出为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引疾归。
有《春雨轩集》十卷。
(《四库总目》:镏炳诗格,伉爽挺拔,颊其为人。
《诗谈》:江西二刘,彦炳、承直,雄俊相似。
田按:明初诗家燕京感事者,以宋仲敏《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为最,刘子高《早春燕城怀古》六律亦其亚也。
子高诗云:「金水河枯禁苑荒,东风吹雨入宫墙。
树头槐子乾未落,沙际草芽青已黄。
北口晚阴犹有雪,蓟门春早渐无霜。
城楼隐映山如戟,笳鼓萧萧送夕阳。
」「秋月春花不可论,关河形胜古来存。
燕归邃阁铜鸾坠,人散高门石兽蹲。
牛引柴车归柳巷,马衔霜草出花园。
由来在德非关险,不独阿房可断魂。
」「海内苍生困乱离,宫中舞女斗腰肢。
金渠水暖龙船出,彩槛花香翠辇移。
松树盘空皆偃盖,柳条拂地更垂线。
迷楼不独江都恨,鸟窜龙沙更可悲。
」彦炳《燕城怀古》一律足与相抗。
「广寒宫殿玉为楼,万岁鳖峰压九州。
番国胡僧青鼠帽,天魔宫女彩龙舟。
钩陈苍阙山南拱,太液红桥海北流。
唯有芦沟沟上月,年年鸿雁不胜秋。
」彦炳诗为杨廉夫、宋景濂、危太朴所推重。
余衡其品于西江明初诗家,在子高之次,与新城刘子宪正足旗鼓相当,彦炳精鉴赏,流传古书画往往有其题跋,宋景濂尝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山西壶关人,字致道。元末举人,授台州学正。明太祖杀胡惟庸,罢中书省,建四辅官。因户部尚书范敏荐为夏官。旋罢不设,乃归家教授。通《》、《》、《》三经,自号拙庵老人。有《四辅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敩字致道,壶关人。
元末举河东乡试第一,除高平教谕,迁台州学正。
洪武中徵为四辅官,以老病归。
有《拙庵集》十卷。
田按:《拙庵集明史艺文志》著录,而选家多不之及。
余从程之召《潞安诗抄》录数首。
明初山右之以诗鸣者,致道其开先矣。
致道尝荐宋西隐为祭酒,称为得人。
常侍宴游,联句赋诗,太祖特幸其私第,亦可谓儒臣之荣遇矣。

人物简介

沧海遗珠
字光古,覃怀人。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
昶字光古,修武人。
有《清华》、《车轩》、《方外》等集。
田按:明初,大河南北称诗者,宋西隐而外,当推光古。
诗见沐景颙《沧海道珠》。
其《舟下淮水》云:「舟人有严程,知我归朝客。
」是曾通仕籍者,其因何事至滇,今不可考矣。
光古殁于滇,多以诗挽之者。
胡粹中云:「独骑玄鹤上丹丘,为记钧天白王楼。
诗板刊成应自校,草书零落有谁收?
可能觅酒府中去,无复携筇寺里游。
欲寄东风一行泪,蜀江不肯向西流。
」僧机先云:「昨日来过我,今朝去哭君。
那堪谈笑际,便作死生分。
旷达陶徵士,萧条郑广文。
犹怜埋骨处,西北有孤云。
」玩此二诗,是曾官校官而客于沐氏者。
余详考各家选光古诗,皆自《沧海遗珠》录出,其集当不可复得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铅山人。洪武时以明经分教广信,以荐入为四辅官,未几致仕。复起为国子司业,历祭酒。坐放诸生假不奏闻,免。有《鹅湖集》、《经野类钞》。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敩铅山人。
元末以明经分教广信。
洪武初徵为四辅官,以老乞归。
复起为国子博士,迁司业,再迁祭酒。
有《鹅湖集》六卷。
田按:洪武十三年,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杜敩、赵民望、吴源等。
召至,命为四辅官。
继为是官者,有安然、李干、何显周,不久官废。
余力搜诸公诗,其可见者,二敩、一吴而已。
史称敩为司业,与祭酒宋讷、司业王嘉会共定学规,三人年高,须发皓白,终日危坐,堂上肃然。
余尝检西隐集敕建太学碑文》,云:「上躬临学,学官率诸生进拜堂下。
博士臣龚敩执经」,是敩又尝为博士矣。
鹅湖集》中佳句,如「眼前此景不易得,客里好怀先自开」,「雨昏湖口生春水,天入江东有暮云」,「梦熟池塘春晚后,酒醒窗户月来时」,殊自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