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廖永忠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关敏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8 【介绍】: 元明间南海人。
元至正末,聚众据守乡土。
明洪武元年,明将廖永忠入广州,敏降。
作向导擒获苏世禄有功,授巡检。
后为世禄余部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 【介绍】: 元末真定路栾城人。
韩山童子。
白莲教徒。
元末红巾军领袖。
山童死,林儿避武安山中。
至正十五年为福通迎至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皇。
国号曰宋,年号龙凤。
未几,为元将所败,走安丰。
龙凤四年,福通克汴梁,迎林儿都汴。
次年又败退安丰。
九年张士诚部将吕珍围安丰。
朱元璋来救,挟林儿以归,安置滁州。
继续奉龙凤正朔借以号召。
十二年,元璋命廖永忠迎林儿赴应天为名,覆舟沉于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6—1380 【介绍】: 元明间广东德庆人,字文彬,号樵云。有材略,元末起兵守封川、德庆等地。洪武元年降明,为都督府断事。进刑部尚书,官终靖江王右相。工诗,有《樵云集》。
全粤诗·卷五六
李质(一三一六 — 一三八○),字文彬,号樵云。
德庆人。
通经,有大志,以儒发身,才兼文武。
元至正间,往省,左辖东莞何真见元运将尽,为守备计,辟质为参军,时德庆民何国宾、张宗达为乱,真遣质归募乡兵二万馀,为防禦,平乱。
上连苍梧、象郡,下接三山、九江,皆藉其保障。
洪武元年(一三六八)二月,明朱元璋命征南将军廖永忠下岭南,四月至德庆,质封府库,诣辕门纳款,与何真同入觐。
诏授质奉训大夫,中书省断事。
五年二月,迁中顺大夫、刑部侍郎。
三月,进嘉议大夫、刑部尚书。
遣赈山东饥,赐诗。
九月,进中奉大夫、浙江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八年,致仕,居京师。
是年十一月,复授资政大夫、靖江府右相。
王罪废,竟坐死。
有《樵云集》。
明史》卷一三八,明崇祯《肇庆府志》卷二二有传。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质字文彬,德庆人。元末为何真府掾。洪武初归附,授中书断事,改都督府断事,擢刑部侍郎,进尚书。寻出为浙江参政,以老召还京师,复起为靖江王相,坐法死。有《樵云稿》。 田按:文彬身丁元季,海水群飞,集兵保障乡里,援揽士类。名士客岭南者,茶陵刘三吾、江右伯颜子中、羊城荪蕡、建安张智,皆往依焉。宋景濂所谓荐绅之胜流,岩穴之处士,欢然称李公也。其死也,蕡有诗挽之云:「相国灵九京,桓桓松柏表佳城。风云已际兴王运,雨露偏伤孝子情。一代文章遗竹简,千秋彝鼎勒勋名。平原宾客今谁在?独泻椒浆带泪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0 【介绍】: 明初庐州府六安人。
元末任义兵元帅。
朱元璋克宁国,擒亮祖,仍原官。
数月又叛归于元。
再擒乃降。
从下南昌、九江,战鄱阳湖,下武昌,累功授广信卫指挥使,从李文忠破李伯升,迁浙江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随廖永忠攻取广东广西。
封永嘉侯。
十二年,出镇广东。
亮祖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
洪武十三年召还,与其子俱鞭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8 【介绍】: 元明间广东东莞人,字邦佐。
元顺帝至正间为小官,后弃官归里。
元末大乱,聚众保乡里,破海盗,守广州。
擢广东行省右丞。
明洪武元年廖永忠取广东,真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累官湖广布政使,封东莞伯。
全粤诗·卷五六
何真(一三一九——一三八八),字邦佐。
东莞人。
元至正年间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
元末盗起,真先后率众平之,粤赖以安,以功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明太祖洪武初,征南将军廖永忠率舟师取广东,以书谕真。
真即遣使奉表降。
后奉诏入朝,先后授江西、山东行省参政。
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命还广东收集旧部。
事竣,仍莅山东。
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复命偕其子贵往,规画军饷。
迁山西右布政使,寻命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
二十年复致仕。
封东莞伯。
卒于京师。
明史》卷一三〇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江西人。其先西域人。由东湖书院山长,迁江西行省都事,守赣州。红巾军克赣州后,逃入福建,授行省员外郎。一度夺回建昌,累官吏部侍郎。后知事不可为,乃变姓名,游行江湖间,明太祖遣使以币聘,使者至,仰药死。
元诗选
伯颜,字子中,西域人。
其祖父宦江西,因家进贤。
五举至正乡荐,辟东湖书院山长,改建昌路教授。
壬辰兵起,行省以便宜授赣州路知事,升经历。
参政全普庵撒里守赣,辟为都事。
戊戌,伪汉陈友谅遣将来攻,伯颜出募兵应援。
会城陷,间道奔闽,右丞章完表为行省员外郎,佐闽帅陈友定复建昌,因浮海抵大都献捷,进兵部侍郎。
持节之广西发兵,时明师已定闽广矣。
坠马折足,为将军廖永忠所得,不屈,义而释之。
乃变姓名,遁迹江湖间且二十年。
往来居进贤之北山,创竹室三间以居。
洪武十二年,诏搜遗逸,布政使沈本立以伯颜名应,使者将至,饮药死。
子中有学行,喜谈兵,元亡后,妻子没入掖庭。
语及往事,涕泗潸然下。
出以鸩自随曰:此所以志也。
殁之先一夕,具牲醴祭其先与昔时共事死节之士,作《七哀》诗。
读者悲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95 【介绍】: 明凤阳府凤阳人,字鼎臣。
与明太祖同乡里。
为人倜傥多计略。
元末兵起,率壮士十余人附郭子兴。
从朱元璋取和州。
时诸将与元璋共事,不肯为其下,和独服从命令。
从渡江定集庆,取镇江、常州。
为枢密院同佥守常州,与张士诚相峙。
后为征南将军,攻方国珍,定浙东。
廖永忠攻陈友定,取福建。
洪武初,从大将军定宁夏。
封信国公。
寻自请解兵柄,太祖大喜,立赐钞治第中都。
复奉命往东南沿海御倭,于浙江沿海筑城设戍,后为嘉、万间抗倭所依恃。
事竣归里,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俞通源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9 【介绍】: 元末明初庐州府巢县人,字百川。
俞通海弟。
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从徐达征中原,与冯胜等定河中,取凤翔、巩昌、泾州。
又从平张良臣叛,克庆阳。
洪武四年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抚甘肃。
徙江南豪民十四万田凤阳。
又攻云南。
二十二年诏还乡,未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8—1398 【介绍】: 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初名重八、兴宗,字国瑞。幼年穷苦,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旋即出外化缘乞食。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部红巾军,自亲兵升九夫长,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号“朱公子”,始改名取字。次年,擢为镇抚。十五年,子兴死,子郭天叙受宋龙凤政权任为都元帅,以元璋为左副元帅。同年,渡江攻集庆。天叙阵亡,元璋独任元帅府事。十六年,克集庆,改称应天府,遂称吴国公。此后,东与张士诚争江浙,西与陈友谅争长江中游地区。宋小明王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攻杀陈友谅。次年,称吴王。龙凤十二年,围张士诚于苏州。次年,始称吴元年,破苏州,俘杀张士诚;继之,出兵北伐。又次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克大都,灭元。陆续攻克南北各地,屡次出塞攻击北元。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在位时严惩贪污,以操之过急,不免冤滥。屡兴大狱,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死者数万人。开国功臣多非善终,文人学士以文字取杀身之祸者亦有多人。定八股取士之制。严禁百姓私往海外贸易,禁用白银交易。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人。
元至正十一年辛卯起兵,丁未称吴元年,戊申建元洪武。
在位三十一年崩,葬孝陵。
有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黄瑜《双槐》《岁钞》:洪武八年秋八月,上览川流之不息,陋尹程《秋水赋》言不契道,乃亲更为之。
赋成,召禁林群臣观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赋以进。
」宋濂率同列研精覃思,铺叙成章,诣东黄阁次第投献。
上皆亲览焉。
复置品评于其间。
已而赐坐,敕大官进天厨奇珍,内臣行觞。
觞已,上顾濂曰:「卿何不尽饮?
」廉出,跽奏曰:「臣荷陛下圣慈,赐以醇酎,敢不如诏?
第臣年衰迈,恐不胜杯杓,志不摄气,或愆于礼度,无以上承宠光尔。
」上曰:「卿姑试之。
」濂即席而饮。
将彻,上复顾曰:「卿更宜酹一觞。
」濂再起固辞。
上曰:「一觞岂解醉人乎?
卒饮之。
」濂举觞至口端,又复瑟缩看三。
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
」对曰:「天威咫尺间,不敢重有所渎。
」 勉强一吸至尽。
上大悦。
濂颜面变赪,顿觉精神遐漂,若行浮云中。
上复笑曰:「卿宜自述一诗,朕亦为卿赋醉歌。
」二奉御捧黄绫案进。
上挥翰如飞,须臾成《楚辞》一章,曰:「西风飒飒兮金张,特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濂既醉,下笔欹倾,字不成行列。
甫缀五韵,上遽召濂至,命编脩官朱右重书以遗濂。
遂谕濂曰:「卿藏之以示子孙。
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台,共乐太平之盛也。
」濂五拜叩首以谢。
上更敕侍臣应制,赋《醉学》《士歌》者四人:考功监丞华克勤、给事中宋善、方徵、彭通闻。
而续赋者五人:秦府长史林温、太子正字桂彦良、翰林编修王琏、张唯、典籍孙蕡。
彭与孙皆吾广人也。
) 黄佐《翰林记》:太祖尝出御制诗文,以示词臣。
太子正字桂彦良即于上前大声诵之琅然,左右惊愕,学士承旨詹同私戒之。
上知之,谓曰:「儒者事君,正当诚意,毋事矫揉也。
」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丙午年六月,上祷雨钟山获应,赋七言喜雨诗,命待制黄哲等赓和。
已而诸将告捷,多令翰林诸臣应制赋诗,上亲加品评。
洪武十年十二月,上制十题,命典籍吴伯宗赋之,援笔立就,词语峻洁。
上嘉其才敏,赐织金绵衣。
尝幸清流关,赋诗,命扈从儒臣和之。
起居注刘季道有「治定不教生纵逸,功成犹遣历间关」之句。
上叹赏曰:「可谓安不忘危。
」赐以白金文绮。
又起居注蒋子杰应命即物赋咏,立成。
上大悦,特宠赐和章。
一日命群儒撰《豢鹤文》,吴府伴读王骥操觚立就,学士宋濂为之进呈。
上称善。
及日将南至,大祀于园丘,上复命群臣赋七言律十二韵,冠以三百言序。
骥与黄昶先成,跽读禦榻前。
上听毕,加奖励,命进学禁林云。
解缙《春雨轩集》:洪武二十有八年,北平永清卫之龙门,禾有异茎同穗之祥。
今上皇帝遣皮来进,群臣上表贺。
太祖高皇帝亲禦翰墨,为诗一章,以赐今上皇帝。
其诗首言创业之艰,天命之不易,除暴禁乱之师,抚民致治之略。
中言天锡丰登之屡,史书垂示之严,明堂里禋荐之重。
末示谦冲戒谨之意。
为善不足之诚,大矜下民之惠。
与民同乐之盛心,滋于言表。
盖不以嘉禾之祥为可矜,而以为可惧,而思以自勉,圣不自圣,兢兢业业,足以垂讯于千万年。
今上皇帝服膺圣训,念手泽之存,飒诵追维,不能自已,乃永乐三年用摹勒于石。
拓本装治成轴,分赐诸王及近臣。
于是臣缙亦得与赐焉。
杨慎《艺林伐山》:吾蜀解元王孝忠,乡试《贺平西蜀表》中有云:「川四巴三,收弹丸黑子之地;傅一廖二,成大统函夏之天。
」傅一廖二乃太祖御制《平西蜀颂》中谓「傅友德之功第一,廖永忠之功第二」也。
人咸服其博洽。
董谷《碧里杂存》:宋太史濂乞归时,彻制诗二首饯之云:「白下开尊话别离。
知君此后迹应稀。
」濂续云:「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
」上悦,赐白金、缗币、文绮,曰:「与汝作百岁衣也。
」自是岁一朝焉。
田按:《尧山堂外纪》:「洪武十年,宋学士景廉乞骸骨归,华亭朱孟辨纪其事,作诗送之:『城上春云暖更飞,念卿此地迹应稀,臣身愿作随阳雁,一度秋来一度归。
』」据此则又为孟辨诗,而非太祖与濂赓续也。
诗亦小有异同。
周亮工《闽小纪》:林廷纲洪武初,承太祖亲擢吏科给事中,宠遇日隆。
尝侍游江间殿。
太祖首唱诗二句曰:「江间小殿与云齐,梁上新添燕子泥。
」公承旨足成三联曰:「雉尾晓开红日近,龙衣春湿彩云低。
旌旗影裹貔貅息,斧钺门前骐骥嘶。
簪笔诗成同拜舞,太平天子赐新题。
」后赐名恒忠。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
既下集庆,始厌马上,长篇短歌,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之习。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草木子》谓上有佳句云:「乌啼红树裹,人在翠微中。
」天下诵之。
又皇太子《新月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入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野史附之。
谓为太祖及懿文不享国之證。
草木子》乃元遗民国初所著书,谓上者,顺帝也;皇太子者,爱猷识理达腊也。
盖以其不获有天下,而在东宫颇擅权,故记之耳。
《高帝集》无此二句。
朱孟震《续玉笥诗谈》:近有作《道听录》者,指黄巢《咏菊》,元梁王《晓行》之作以为高皇,宋人讥高宗《养鸽》诗载叶氏《草木子》,而以为武宗北狩。
书非异闻,时非久远,尚谬妄若此,况远且僻哉!
田按:《明史艺文志》:太祖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四库》著录二十卷。
自汉祖以马上得天下,《大风》一歌,妙合音节。
明祖起自布衣,与汉合符,御制篇章,炳为巨集。
野史所载,最为繁杂,兹择其可信者著于编,以瞻一代之风尚焉。)
陆仲亨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6—1390 【介绍】: 明凤阳人。
随朱元璋起兵,以战功累官赣州卫指挥使。
洪武元年,从廖永忠平定广东。
历镇襄阳、成都。
后坐胡惟庸党,被杀。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