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乔允升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易应昌(1566年—1645年),字瑞之,一字瑞芝,号白楼,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易应昌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次年(1607年)联捷进士,授福建瓯宁知县。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升河南道御史,理顺漕政;天启元年(1621年)改为巡按应天,很快改任督学,提拔为大理寺丞,进少卿、大理寺卿,阉党弹劾他是东林党人,被革职。
崇祯二年(1629年)起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晋左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和曹于汴扶持史𡎊、高捷起用官务一事上甚为出力,不久因为以救刑部尚书乔允升而逆旨,遭下诏入狱论死。
崇祯帝采用大学士成基命言论,将易应昌送往三法司审讯,被谪罚戍边守卫。
弘光帝继位,将他官复原职,升任工部右侍郎,被阮大铖列入大悲案的十八罗汉之一,南京失守后去世,虚岁七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堂邑人,字蓬元。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以军械不备,下狱,旋戍边。召还后授兵部侍郎。甲申之变时,曾受李自成军拷掠。寻南下福建,为明唐王浙直总督。顺治三年归清,官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有《礼经集注》、《乐经集注》。
维基
张凤翔(1577年—1657年),字稚羽,号元蓬,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今山东省聊城县),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直隶广平府推官,升吏部稽勋司主事,万历三十五年,任文选司主事。
万历四十年,升任验封司员外、文选司郎中。
泰昌元年,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天启元年,任北太常寺少卿。
天启二年三月,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此后叙平妖靖乱功,加升右副都御史。
天启三年十月,加升兵部左侍郎,孙翕之荫锦衣卫百户,十一月刑部左侍郎乔允升升任尚书,张凤翔被命回部管事。
丁忧归。
天启五年正月起补原官,寻署部事,六月引疾求去,允之,寻为御史田景新、陈朝辅疏参为门户传头,东林帮手,被令冠带闲住并削荫子。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工部尚书,时清军入关,京师戒严,以都城悬帘狭薄,崇祯帝大怒,二年十一月与兵部尚书王洽同被入狱,谪戍陕西。
四年四月,上念旱,释前工部尚书张凤翔、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
明亡后归顺清朝,顺治三年,起用为户部右侍郎,请减山东加饷八十三万。
顺治五年,改吏部左侍郎,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请设三省总督,用张存仁平诸土寇。
顺治八年,升任工部尚书,同年加太子太保。
十年正月以年老致仕。
顺治十四年卒,年八十一。
十五年三月赐祭葬如例。

人物简介

维基
胡世赏(1570年3月31日—?
年),字R|荐蓼,四川重庆府合州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辛丑进士。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乡试第31名。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会试第198名,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进士(易三房)。
都察院观政,授户部主事。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湖广监兑。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通州挖运,本年升户部郎中。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升湖广岳州府知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戊申,调荆州府知府。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升湖广按察使司副使。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甲寅,升驿传道、浙江布政使司参政。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改督粮道。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升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升浙江右布政使。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升浙江左布政使。
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升太仆寺卿,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升太常寺卿。
天启三年(162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皇子生,覃恩录荫,其子胡我琨准送监读书。
天启四年(1624年),劾魏忠贤,不听。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六月十日,升工部右侍郎,六月十三日署掌本部印信,九月九日荫一子入监兼赉银币,十月十八日荫子胡我珫入监读书,十一月以钻谋亚卿,冠带闲住。
崇祯元年(1629年)戊辰,起用,遇缺会推。
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起刑部右侍郎,升左侍郎,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以刑部囚犯逃脱革职闲住,杖八十,赎杖为民。
后文震孟为崇祯讲解《鲁论》讲到「君使臣以礼」一段时,他反覆讲解规讽,崇祯皇帝感悟降旨放出乔允升、胡世赏等。
崇祯四年至五年,回乡后的胡世赏为捍卫合州城郭,保卫沿街民房而倡捐在城北杨柳街嘉陵江岸修司空堤,共历时5个月。
堤高3.9丈,宽10丈,长60馀丈,又名胡公堤。
在合州捐置漏泽园,在合州迎恩门外三里。
崇祯十七年,起为户部左侍郎。
卒于家,年七十六岁。
周邦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邦燝,或作周邦璟,原名周邦基,号柱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四十七年充副使,册封周府堵阳王及王妃谷氏,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试御史,天启元年闰二月补河南道御史,二年十月两淮巡盐,又入司京畿,名流多出其门。
七年二月以门户被削籍。
崇祯元年二月,江西道御史张爌疏请起用原官,九月起补云南道御史,入司京察,三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六月帝以乔允升等逸囚一案,罚俸一年 ,寻奉使册封荣府。
之后改名周邦燝,崇祯五年六月升太常寺卿。
晋大理寺卿,迁南京兵部侍郎。
为人厉廉隅,寡言笑。
墓在小敕岭。

人物简介

维基
宁光先 (1585年—1629年),字庭瑞,号忠门,山东章丘县人。
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
宁氏先祖在元朝末年从河北枣强县迁到山东章丘县锦川大埠里,在此定居。
宁光先之父宁希孟,娶韩氏,生四子,他居第三。
他的舅舅澄江韩公(澄江是名号),有子早夭无后,向有四个儿子的姊姊韩氏哭求一子为后。
宁光先就被送给舅舅为子,改姓韩。
养父母对他爱若掌上明珠,七岁入小学,九岁能文,万历癸夘(三十一年,1603)中秀才。
当时年景不好,韩父以贩官鹾为生,一次过漯水为子送东西,当晚河水暴涨,韩父差点淹死。
光先为此感激,益发愤读书,以求扬名显亲。
福建人王振熙(号晦生)到章丘仁知县,见他文章写的好,延请他给自己儿子当来师。
中万历四十三年(1615)乡试举人,次年中丙辰科(1616)进士,授直隶新城县知县,迎韩父韩母到官邸就养。
又调蠡县知县。
光宗登基时,覃恩中外,封韩父与子同官,韩母封孺人。
不久韩母去世,他离职回乡治丧,三年除服后复选为蠡县知县。
天启四年(1624)入京考选,其年韩父讣间,再次归家丁忧。
七年丁夘服阕,选授贵州道监察御史。
以生父母未获荣封,上疏求复姓宁氏。
崇祯元年,准贵州道御史韩光先复姓宁,并赠其父如其官,母封太孺人。
他任御史期间,上疏言保圣躬、温圣学、核起废、处降丁数事,又首先弹劾建祠媚珰(魏忠贤)者二十六人,上疏荐举乔允升等林下诸贤,皆蒙嘉纳处分。
崇祯元年四月任巡按真定御史。
便道回家省亲,看望生母韩氏。
返回途中,行至平原县,病卒于旅舍,享年四十五岁。
娶张氏,封孺人,有四子三女:顾韩,邑庠生;嗣韩、持韩、卫韩。
宁持韩是张孺人所生,馀皆副室王氏所出。
一女适廪生王濂,一女适辽东巡抚毕自肃男庠生毕际谊,幼女未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临川人,字瑞芝。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天启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阉党劾为东林,削籍。
崇祯二年起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
二年,刑部尚书乔允升以诖误得死罪。
应昌再三疏救,下狱,免死戍边。
弘光时召复故官,迁工部右侍郎。
国变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