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龙楼客,时逢酒瓮新。
花齐云入幕,苔径竹迎人。
鹊喜娇迟日,莺啼惜暮春。
不须耽小隐,南院在平津。
按:见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九胜游类樊川范公五居条引,据《中国古都研究》收黄永年先生《述〈类编长安志〉》一文转引。
寒灯未灭夜愁添,轻帐低垂薄似烟。
忘却闺中病无寐,空教魂梦到君边。
剑去池空一水寒,游人来此凭栏干。
世间万事消息尽,只有青山好静观。
上尔高僧更不疑,梦乘龙驾落沉晖。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
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
江左夷吾本胜流,晚因造膝却生愁。
紫囊肯上斯人腕,敢怨离骚佩不收。
蓬居何处索春回,分付寒蟾伴老梅。
半缕烟消虚室冷,墨痕留影上窗来。
铁网珊瑚:予抵鶮沙,泊洞元丹房。主者为复雷鍊师,设茗供后,连出清江楮三番,求东来翰墨。师与其兄复元皆能诗画,既见元竹,复见雷梅,卷中有山居老仙品题春消息字,遂为赋诗卷之端。时至正□□秋七月廿有七日,老铁祯在蓬荜居试陈有墨,尚恨乏笔。
一曲仙溪汇众流,石梁凿断始通舟。
风生倚竹秋声早,露滴金盘紫气浮。
风鸣落木楚江秋,江上逢君兴转幽②。
往事萧朱能结绶③,今来李郭更同舟④。
崔生得句惊黄鹤,野老忘机驯白鸥⑤。
最是匣开双剑迥⑥,楼边紫气接天浮⑦。
【校注】
(1)民部:即户部。朱民部,其人不详。
(2)幽:谓兴致之深浓。
(3)萧朱:《汉书·萧望之传》附“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此暗指作者与朱民部。结绶:系结绶带。喻仕宦。《文选·颜延年〈秋胡〉》:“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李善注:“巾,处士所服;绶,仕者所佩。今欲官于陈,故脱巾而结绶也。”
(4)李郭:《后汉书·郭泰传》:“泰,字林宗,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李郭或周舟,潘夏时方驾。”潘夏,谓潘岳与夏侯湛。
(5)忘机:谓忘却机心。此句本《列子·黄帝》海上之人与鸥鸟游的故事。
(6)双剑:古代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令干将在匠门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遂成两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于匣中悲鸣。参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鲍照《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7)紫气:《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以为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送一剑与华,一剑自佩。华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于是失剑。”
此诗为与友人泛舟眺望黄鹤楼之作。首联言作者与朱民部楚江偶遇,游兴更浓;颔联以汉之萧育、朱博、郭泰、李膺事喻己与朱民部相得甚欢;颈联写泛舟江上所感,充满闲适之趣;尾联以宝物必当合,写楼之灵异,亦暗寓与朱相遇之幸。
皇帝即祚,四夷咸宾。
薄海内外,悉主悉臣。
惟时卉服,顽不即工。
臶食我鲜,外奰内讧。
皇帝曰吁,东民鱼肉。
予惟一视,若伤有䀌。
惟尔百辟,孰可将者。
佥曰邢侯,夏官司马。
皇帝曰俞,往哉汝谐。
岛夷匪茹,为狼为豺。
再命讨之,是膺是惩。
肆朕命汝,式克钦承。
豸冠虎符,汝其总督。
征东戎事,惟汝是属。
邢侯受命,成师以出。
社于受脤,庙于受钺。
高牙大纛,肃肃东征。
螭虎十万,悠悠旆旌。
邢侯戾止,其从如云。
坐镇玉帐,方事之殷。
指挥三军,若使一人。
折冲樽俎,妙算如神。
风驰猛将,深入霆击。
摧枯拉朽,定于传檄。
天啬其功,捲归不战。
奋翼再举,山川震眩。
水师压海,火烈赤壁。
万艘扬灰,匈酋褫魄。
复屯瓦解,壁垒皆空。
鲸海不雪,妖氛遣风。
南徼永清,伊谁之力。
东人再生,伊谁之德。
皇帝圣神,天地父母。
我公奉扬,文武左右。
天子之武,我公是扬。
天子之威,我公是将。
矫矫我公,智勇兼之。
其智如何,黄石鬼师。
神出鬼入,韬钤素娴。
其勇如何,不动如山。
见危授命,义气横秋。
当其孔棘,纷纭众谋。
议和议战,莫适其可。
公独抗论,右袒于果。
始终一节,不变其守。
有严天讨,问兵刮寇。
耆致其功,是所以乃。
所惜鲸鲵,不血于海。
驱蚊勿扑,是以静胜。
百全善后,所其戡定。
若战服刑,佳兵不祥。
暴骨以逞,仁者所伤。
公之弭兵,谈笑有馀。
保合我烬,恤于简书。
龚行帝命,式固藩卫。
烈烈我公,解纷济世。
东土仰止,泰山北斗。
口不言功,为而不有。
能事毕矣,式遄其归。
鸿飞遵渚,之子衮衣。
皇帝曰于,汝节汝回。
天罚已行,桀黠大摧。
予懋乃功,曰笃不忘。
形于麟阁,名于太常。
我公奉诏,乃有行色。
四牡騑騑,龙旗抑抑。
惟我小邦,蜂虿蠚毒。
不可复振,剪焉倾覆。
不有帝力,其何复国。
不有公来,谁因谁极。
帝德广运,仁以兴灭。
公心岂弟,义以继绝。
有周之宣,用师淮夷。
召虎底绩,吉甫作诗。
唐讨蔡州,晋公是主。
愈碑颂功,不归于愬。
猗欤我公,于古有光。
功无与让,赫赫洸洸。
伏波南征,交趾绝猘。
乃树铜柱,为汉之界。
窦宪北伐,焚草上庭。
乃勒燕山,纪汉之铭。
矧伊公烈,卓荦千古。
不柱不铭,缺望东土。
魏颗却秦,刻钟以美。
杜预平吴,沈碑自喜。
矧伊公功,阀阅为最。
名传天下,光烛海外。
南山之竹,不足揄扬。
东海之波,不尽流芳。
愿留公像,中国而阁。
千秋万岁,庶不落莫。
愿攀公辕,借寇于帝。
假我数年,以终其惠。
昔公来思,华岳为重。
今公去矣,汉水色动。
曩者微公,国其不活。
今者失公,民若自割。
公无遽归,于我信处。
瞻望行尘,帝京何许。
我作此诗,歌于道周。
毋我斁遗,邦人是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