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473—1548 【介绍】: 明河南灵宝人,字廷美。许进子。弘治九年进士。嘉靖中历官刑部、户部、吏部尚书。时严嵩柄政,赞慑嵩不敢抗。二十三年,以嵩引荐,诏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政事一决于嵩,无所可否。久之加少傅,以年老数乞休,忤帝,落职闲住。
字廷美,灵宝人。弘治丙辰进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少师谥文简有松皋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七
赞字廷美,灵宝人。弘治丙辰进士,授大名推官。入为御史,改编修,以忤刘瑾讲知临淄县。瑾诛,起浙江佥事,进副使,改山西提学副使,历四川参政、按察使,召拜光禄寺卿。迁刑部侍郎,进尚书,改户部、吏部,进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卒赠少师,谥文简。有《松皋集》二十六卷。 田按:文简家门鼎盛。予尝过灵宝,见路旁神道碑林立,皆许氏也。及检史,乃知襄毅许公以知兵通敏,位尚书。襄毅八子三尚书,太子太保诰,太子太保论,及文简也,皆以甲科任事才敏见称。《弇州别集》录宗门盛事,以福州之林、灵宝之许为称首。然襄毅遇刘瑾,以委蛇徇意,不免削籍,文简遇分宜以柔和易制,幸跻台辅。季世之居通显,难矣哉!维基
许赞(1473年—1548年),字廷美,号松皋,河南河南府陕州灵宝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嘉靖时累官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许进第三子。许诰之弟,许论之兄。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河南乡试第五名举人,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任大名府推官,十五年(1502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避父职,正德二年(1507年)十一月改翰林院编修。其父被刘瑾迫害,许赞受牵连贬官,出为临淄县知县,丁父忧,服阕,升浙江按察司佥事,升副使,理海道,十四年(1519年)七月改山西督学副使,又调山东副使。明世宗继位,十六年(1521年)八月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升四川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嘉靖四年(1525年)八月转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光禄寺卿,六年(1527年)九月升刑部右侍郎,以辨疑狱知名。七年(1528年)七月升刑部左侍郎。后因刑部尚书高友玑被弹劾,八年(1529年)任刑部尚书,检举揭发多起贪污贿赂。十年(1531年)改任户部尚书,后母丧归省,服未阕,十四年(1535年)任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二十二年(1543年)入阁兼文渊阁大学士,与礼部尚书张璧、严嵩一同参与机务,“政事尽决于嵩”,加少傅,再三上疏,自请退休。赠少师,谥文简。筑有花园口,位于郑州北郊的黄河岸边,佔地540亩,遍植奇花异木。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丰城人,字汝砺。正德六年进士。官铜陵、临海知县,以卓异擢监察御史,尝谏武宗南巡,疏陈王守仁平宁王有大功。嘉靖初,巡按陕西,发总兵李隆嗾部卒杀巡抚许铭状,又请设总督,忤贵臣意,出为真定知府。历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官至刑部尚书。嘉靖二十八年致仕。维基
喻茂坚(1474年—1566年),字汝砺,号月梧,四川重庆府荣昌县人。曾任南京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刑部尚书,主编《问刑条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直隶铜陵知县,调浙江临海县,革除当地杀害女婴之陋习。正德十三年十二月(1519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陕西,平定甘州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年),巡按河南、直隶时,扫除贪官污吏。出为直隶河间府知府,升贵州布政使司参政。历任浙江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淮阳总督等职。督漕运期间,省银十万两,代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等郡水患灾民税捐白银十八万两,升任南京大理寺卿。又升刑部侍郎,查办楚悯王被世子朱英耀刺杀的楚世子弑父案,秉公处死朱英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书,由于支持夏言,反对严嵩,次年辞官还乡。还乡后创建荣昌乐雅书院,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病卒。
人物简介
【生卒】:1475—1545 【介绍】: 明湖广石首人,字崇象,号阳峰。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累进左谕德,出典南京乡试。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卒于官。生平与物无竞,天下称为长者。有《阳峰家藏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崇象,石首人。正德辛未进士,改庶吉士累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赠少保维基
张璧(1474年—1545年),字崇象,号阳峰,湖广荆州府石首县(今湖北石首市高陵镇)人。正德辛未进士,嘉靖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湖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会试第一百八名,二甲第六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元年(1522年)任经筵讲官。二年七月升侍讲,升左谕德,六年十月升侍读学士,七年十二月以父丧守制回籍。服阕,十二年五月复除原职,经筵日讲如故。十四年二月与侍讲学士蔡昂主考礼部会试,五月升太常寺卿,仍兼旧职掌院事,十五年九月升礼部右侍郎兼学士,佐理部事。十六年二月升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日讲如故。十八年二月选置东宫官僚,兼詹事府少詹事。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月,迁南京礼部尚书,二十二年六月改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赴任北京,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九月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此时正当大学士夏言、严嵩相持之际。二十四年(1545年)七月加太子太保,八月张璧卒于官,在任不足一年。朝廷赐祭葬,谥文简。
人物简介
【生卒】:1476—1549 【介绍】: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希周,号石泉。潘珍族子。弘治十八年进士。历知漳州、邵武二府,浙江左布政使。不受羡金。嘉靖时,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提督两广军务。以请缓攻安南,改南京兵部,未行称病乞休,语侵尚书毛伯温,触帝怒,勒令致仕。维基
潘旦(1476年—1549年),字希周,号石泉、石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桃溪里(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嘉靖朝,官至南京兵部侍郎。潘珍族子。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联捷乙丑科会试第三十三名,二甲第四十三名进士。,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户部郎中。正德九年,任漳州府知府。丁内艰,服阕,正德十五年,任福建邵武府知府。嘉靖二年(1523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嘉靖六年,升江西按察使。嘉靖七年,改浙江左布政使。嘉靖八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嘉靖十年,任南京大理寺卿。嘉靖十一年,改南京吏部右侍郎。嘉靖十四年,任刑部右侍郎。次年改左侍郎。嘉靖十五年,兼任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当时世宗下诏命毛伯温讨安南,潘旦上疏反对。嘉靖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左侍郎,因严嵩、张瓒借其族父潘珍之罪,勒令连坐辞职。家居十余年,嘉靖二十八年卒,享年七十四,赠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八五【生卒】:1470—1550 【介绍】: 明广东饶平人,字希道,号程斋。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检讨。累迁右副都御史,督粮储于南京。后被弹劾罢职家居。自言能炼长生丹药。因陶仲文荐,并得严嵩之助,召为礼部右侍郎。寻进礼部尚书。但食禄不治事,供奉药物而已,士大夫以之为耻。
盛端明(一四七六 — 一五五六),字希道,号程斋。饶平(今属大埔)人。明孝宗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解元,十五年(一五〇二)进士。历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年八十一,卒于家。赠太子太保衔,谥荣简。穆宗隆庆初,被褫官夺谥。有《程斋汇稿》等。《明史》卷三〇七、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维基
盛端明(1470年—1550年),字希道,号程斋,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人,军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解元。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会试121名进士,选庶吉士,正德六年(1511年)九月授翰林院检讨,十四年八月升浙江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致仕家居。世宗即位,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年十一月升南京尚宝司卿,六年十月升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八年四月进讲孟子时,词气迫促,被侍班给事中刘世扬等弹劾,调南京尚宝司卿。九年二月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升南京太常寺卿,十二年二月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被弹劾罢官,家居十年。嘉靖间,世宗好长生之术,盛端明自称通晓药石,通过陶仲文进献长生药,权臣严嵩,召为礼部右侍郎,二十四年闰正月以病告归。不久起拜工部带俸尚书,二十五年八月改礼部尚书,二十七年八月加太子少保,皆与顾可学一并任命。二人皆不务政事,只是供奉药物。盛端明本负才名,却以献药加官进爵,士人以为耻。盛端明心有不安,二十八年正月以年老引疾去,二十九年七月卒于家,年八十一。朝廷赐祭葬,谥荣简。隆庆初年,因党陶仲文褫官夺谥。《明史》入佞幸传。
人物简介
【生卒】:1476—1532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廷实,号华泉。弘治九年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峻直敢言。迁卫辉、荆州知府,颇有政绩。嘉靖时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日夜游赏,遭劾罢归。好藏书,搜访金石古文尤富,一夕毁于火,遂病重而卒。善诗文,风格婉约,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有《华泉集》。词学图录
边贡(1476-1532) 字廷实,号华泉。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有《边华泉集》,词在集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实,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由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历知卫辉荆州二府升湖广提学副使召为南太常少卿累进南户部尚书有华泉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二
维基贡字廷实,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授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改太常丞,出知卫辉府。改荆州,历山西、河南提学副使。召拜南太常少卿,迁太仆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馆,进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有《华泉集》十四卷。(《四库总目》:贡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无凭陵一世之名,而日久论定,亦不受世人之排击。昔薛蕙于严嵩为同年,颇相倡和。及嵩柄国,蕙即谢绝往还,并削去旧作,不留一字。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于清议。然诗集为贡没后其里人刘天民所编,时当嘉靖戊戌,正嵩炽盛之日,或夭民无识,趋附时局,非贡本志欤!朱观熰《海岳灵秀集》:华泉之作虽不逮李、何,然平淡和粹,孝庙以前,海岳之才无其伦比。《四友斋丛说》:世人独推何、李为当代第一。馀以为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俊节亮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列,伹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独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亦清圆,故当共推此人。《艺苑卮言》:边廷实诗,如洛阳名园,处处绮卉,不必尽称姚、魏;又如五陵裘马,千金少年。《诗薮》:弘、正并推边、何、徐、李,每怪边品第悬远,胡得此称?及读献吉《送昌谷》诗:「是时少年谁最文?太常边丞何舍人。」仲默《赠君采》亦有「十年流落失边李」之句。则李、何于边,正自不浅。馀细阅当时诸家,若仲凫、德涵、敬大、子衡,诗皆非长。华玉、继之、升之、士选辈或调正格卑,或格高调僻。独边视诸人差为谐合,不得不尔。《明诗选》:陈卧子曰:「廷实粗率末除,然时见精诣,五言尤称长城。」末辕文曰:「尚书才情甚富,故能于沈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 《国雅》:边同徒《集》中如「绿水阊门道,青山建业城」,「地入河源渺,天连塞日曛」,又「鲁连箭灭遗书在,微子城荒故堞留」,「千盘鸟道悬云上,五色龙江抱日流」,应是豪华语。《明诗别裁》:华泉边幅较狭,而风人遗韵,故自不乏。李、何、边、徐并名,有以也。《田按:《华泉集》芜蔓末剪。今睹阮亭《诗选》,顿尔改观。曹子建常叹异世相知,谁订吾文者。阮亭真华泉旷世知己。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竹诧专取五绝,未为知言。)
边贡(1476年—1532年),字廷实,号华泉,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明朝官员、诗人、文学家。弘治丙辰进士,累官南京户部尚书。边贡文学成就卓著,是「前七子」之一。有《华泉集》。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山东乡试第四名。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授太常寺博士,十八年六月授兵科给事中,九月升太常寺寺丞,正德初出任卫辉府知府,改任荆州府,六年(1511年)七月升山西提学副使,丁忧,服阕,九年五月复除河南提学副使,以母忧家居。嘉靖继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一月以荐起为南京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三年三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六年四月改北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七年闰十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八年九月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十年五月右都御史汪鋐弹劾其嗜酒旷职,月视事无三日,遂令致仕。
人物简介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书。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卒后复官,谥文襄。有《渔石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龙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进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龙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集为蔡子木所编辑。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谥文襄。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父丧丁忧去职。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再出按江西。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山东诸城人,字仲鸣。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六年,以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直文渊阁。丁忧后,久不召,与夏言谋。十八年,因言等荐,充行边使,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因广受诸边将吏馈遗,归以赂权贵,得再入阁。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二十一年,代夏言为首辅。后以其子中进士有弊端,为严嵩所攻,革职为民。穆宗时追复原官,谥文懿。
翟銮(1477年—1546年),字仲鸣,号石门,锦衣卫籍,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嘉靖朝官至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三任内阁首辅。曾祖父为锦衣卫校尉,翟銮遂寄籍顺天府。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正德元年(1506年),授翰林院编修。刘瑾用事,改翰林官为部曹,翟銮改刑部主事,不久复官翰林,进侍读学士。嘉靖年间,累升至礼部右侍郎,嘉靖六年(1527年)春被举荐入内阁。杨一清认为其名望尚浅,请用吴一鹏、罗钦顺,而嘉靖帝不批准,仍命其为吏部左侍郎,后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赐银章「清谨学士」。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入阁办事,加少保、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夏言被罢免,翟銮升为内阁首辅,进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任内与严嵩不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在明甲辰科场案中因儿子翟汝孝、翟汝俭科举舞弊,被严嵩弹劾而得罪削籍,严嵩继为首辅。隆庆帝继位后,恢复官职,赐谥文懿。
人物简介
【生卒】:1478—1541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子钟,一字仲凫。崔升子。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时,历官翰林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斥王守仁“良知”说为霸儒。学者称后渠先生。嘉靖初,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有《读易余言》、《彰德府志》、《洹词》、《晦庵文钞》、《文苑春秋》。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钟,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礼部侍郎赠尚书有洹词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
维基铣字子钟,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以忤刘瑾改南吏部主事。瑾诛,复故官,历侍读,进南祭酒,以劾张璁、桂萼失帝旨,令致仕。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礼部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敏。有《洹词》十二卷。(《四库总目》:铣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其争大礼劾张骢、桂萼,风节表表,亦不傀共言。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诚傅》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飞之宜奉诏,尤识大体。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嵩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嵩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托胄矣。田按:文敏讲学尊朱抑陆,与阳明宗旨不合。其论明以来诗文源流云:「洪武文臣皆元材也,永乐而后乃可得而称数。方天台辞若苏氏,言必周、孔,大哉志乎!东里入阁司文既专且久,诗法唐,文法欧,依之者效之。弘治中南城罗圯,思振颓靡,独师韩文,其艰思奇句,伟哉!武功康海好马迁之史,入对大廷,文制古辩,元老宿儒见而惊服。其时北郡李梦阳,申阳何景明协表师法,曰汉无骚,唐无斌,宋无诗,二子抗节遐举,故能成章,李之雄厚,何之逸爽,学者尊如李、杜焉。」惟于西涯曾不齿及,凯非不满其相业乎?其序罗景鸣集云:「往西涯公处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亡是非之心,而龠州艺苑卮盲乃侈谈火城行觞之遇,何哉?)
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又号相台、洹野,改号少石,河南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人。明朝理学家、政治人物。崔升之子。河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会试第三名,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参修《孝宗实录》,与同僚拜见权阉刘瑾,径自长揖不拜,因而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刘瑾倒台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晋侍读。引疾归里,作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因在“大礼议”中谄附世宗,骤然显贵。崔铣耻与同列,上疏求去,并上疏弹劾张璁等,触怒世宗,被免官。后起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敏。《明史·儒林》有传。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生卒】:1480—156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书。时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渊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夏言为首辅,渊亦以后辈视之。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维基字静中,号石塘。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旦日遇公,与梦合。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时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瑾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对簿尚不服。公执笔数之曰:瑾,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瑾遂语塞伏诛。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值上计,有墨吏二人。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公执不可,竟斥之。历南通政、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两君从,公请舟往。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两君为色沮。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再进南刑部尚书。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公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卒留之。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五年,晋吏部尚书。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公不答。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对曰:无如蹇忠定。王忠肃公曰:固也。耿文恪方可否事。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杨一清掌管吏部时,调渊稽勋员外郎。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尹,后改任顺天府尹。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进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召为刑部尚书。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闻渊虽耿直,但嫌过于独断。曾参与“大礼议”之争。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