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包容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7 首
秋光今日,有轻阴薄雾,利供趋走。
我叹尸居龙不见,常使群阴聚首。
经眼萸囊,延龄菊酒,都是陈刍狗。
颓然风物,心魂还耐相守。

堪笑岁月如流,枯禅槁木,恰称新来瘦
北地初寒羁旅客,帘幕平安消受。
谢遣薄荷,包容花竹包容花竹春留巷,谢遣薄荷雪满崖。叶水心先生诗句。北京冬间盛产唐花。水心诗可谓南强北胜矣。),且待葭灰后。
推排休问,几回尘世开口(一九七三年)
⑴ 尸居龙不见,渊默而雷声。见庄子。
⑵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词。
登黄鹤楼 明 · 王鉴之
七言律诗
独上江楼望大江,江涵秋影落轩窗①。
吐吞江汉襟方阔②,束缚峨眉气独降③。
黄鹤盘来云里只④,白鸥飞起水心双。
消沉事去随孤鸟⑤,都入长空侑酒缸⑥。
【校注】 (1)涵:含,包容。轩窗:长廊之窗,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2)襟:胸襟。 (3)峨眉:山名,在今四川省境内。降:大,通“洪”。《书·大禹谟》:“帝曰:来禹,降水儆予。”孔颖达疏:“降水,洪水也。” (4)黄鹤句:谓云中盘旋一只黄鹤。下句则云水中飞起一双白鸥。 (5)消沉句:杜牧《登乐游原》云“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6)侑:助。“侑酒缸”,言助其酒兴。 全诗写景阔大,情辞宏放。末二句言世事消沉流逝,惟眼前景物堪赏,颇有一番豪情。
拍手阑干最上头,谪仙豪气少陵愁⑤。
江山好处无多景,天地分时有此楼⑥。
云气常涵江阁雨⑦,月光先占海门秋⑧。
仙家鹤背如鹏背,借我扶摇九万游⑨。
【校注】 (1)汉阳洲:指鹦鹉洲。故下句云“草色回鹦鹉”。鹉,原作“武”,径改。 (2)客里句:谓寄意隐逸,不以世事为怀。“付白鸥”,用《列子·黄帝》海上之人与鸥鸟游的典故。 (3)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楚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返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注:“鄂渚,地名。”洪兴祖补注:“鄂州,武昌县地是也。隋以鄂渚为名。” (4)巴陵:今湖南岳阳。汉下隽县巴丘地。传说后羿斩巴蛇于洞庭,蛇骨堆积如丘陵,故名。 (5)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李白,其诗以豪气胜。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知章),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后世称李白为谪仙,谓其才行高迈,非人间所有。少陵:杜甫居杜陵,在少陵原东,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身处唐由盛转衰的安史战乱年代,其诗多写家国之愁。 (6)天地句:言鹤楼之久。 (7)涵:包容。江阁:指黄鹤楼。 (8)海门:海口。王昌龄《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长江东流入海,故云先占海门秋色。 (9)扶摇:盘旋而上的暴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诗云“巴陵风雪待行舟”,当为作者赴巴陵主薄任过江夏而作。二诗表达了诗人欲摆脱世事羁绊,志在逍遥的情趣。
五词臣五首 其五 故礼部尚书衔原侍郎沈德潜(沈德潜与钱陈群余尝称为江浙二老施恩则同而守分承恩则沈不逮钱远甚德潜吴中诸生久困场屋乾隆戊午举于乡年已七十其成进士选词林皆由物色而得之授职甫三年即擢至詹事再迁礼部侍郎命在尚书房授诸皇子读戊辰秋引年乞休准致仕濒行呈所作归愚集吁赐序文德潜早以诗鸣非时辈所能及余耳其名已久频年与之论诗名实信相副笑俞所请因云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潜受非常之知而其诗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盖异数也辛未南巡命在籍食俸丁丑加礼部尚书衔乙酉赐其孙维熙为举人嗣复时予存问冀跻百龄寻以己丑秋卒于家闻而赠阶优恤以示轸惜并入祀乡贤祠生前身后宠荣至矣顾其辛巳来京以选刻国朝诗别裁集乞序阅之则以钱谦益辈为本朝之冠其人皆士类所不齿德潜首列之离忠孝而言诗乖于正道其他序次亦多蹖误意德潜耄荒或其门下士依草附木者流所为而德潜未及检因命内廷翰林重为精校以定去留并序示大义而还之犹包容不加责也戊戌秋徐述夔逆词案发沈德潜曾为作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法直视悖逆诗句为泛常转欲为之记述流传则良心凘灭尽矣使其身尚在获罪不小虽已死亦不可竟置不论因下廷臣议佥云应削夺所有阶衔祠谥并仆其墓碑以为众戒并从之今作怀旧诗仍列词臣之末用示彰瘅之公且知余不负德潜而德潜实负余也)(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东南称二老,曰钱沈则继。
并以受恩眷,佳话艺林志。
而实有优劣,沈蹖钱为粹。
钱已见前咏,兹特言沈事。
其选国朝诗,说项乖大义
制序正厥失,然亦无诃厉。
仍予饰终恩,原无责备意。
昨秋徐(述夔)案发,潜乃为传记。
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
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
彼岂魏徵比,仆碑复何曰(叶)
盖因耄而荒,未免图小利
设曰有心为,吾知其未必(叶)
其子非已出,纨裤甘废弃
孙至十四人,而皆无书味。
天网有明报,地下应深愧。
可惜徒工诗,行阙信何济。
⑴ 钱谦益品本不端且以明季大臣降顺本朝复膺显秩而又阴为诽刺进退无据实不足比于人类德潜取为国朝诗之冠竟不论其名节有亏妄加评许昧于忠孝大义尚何足以言诗详见向所作国朝诗别裁集序
⑵ 徐述夔家饶于赀德潜为之作传不过图其润笔贪小利而谀大逆不知有耻并不知畏法矣
⑶ 德潜无子其嗣子种松不知何所来人甚不肖狎邪作恶曾命该抚就近约束之幸而未致生事抵罪而德潜末年所得谀墓财皆被其荡费罄尽娶妾至多养子至十四人其视德潜赐举人者不久即天其馀无一成材者实德潜忘良负恩之报也
赣儿受室承诸公赠诗赋答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七言律诗
千秋名立举家捐,心死灰寒四十年。
直为诗书存此脉,重劳尘土作诸缘。
羲爻始叶包蒙吉,韩奕多承缵祖篇。
若使析薪讥可免,钓竿吾在五湖船。
⑴ “举”,底本作“一”,据十三年本改。
吴市飘零感岁华,偶携瓢笠到僧家。
孤云静结人天果,朔气寒生佛座花。
作客畏闻燕地雪,逢君先问赤城霞。
山中欲别各留偈,送过虎溪将日斜。
咏和阗白玉碗(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和阗贡玉多无数(去声),择质(谓器之大小)兼之择品(谓色之纯玼)良。
碗则大为盂则小,仁言圆胜义言方。
可仪人物德诚美,不掩瑜瑕说更长。
棐几旅獒原在侧,对惟怵惕自惭惶。
按:玉之美者为瑜其疵为瑕礼记聘义云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又左传云瑾瑜匿瑕予以为此有二义所谓不掩者盖其质美处多而考颣少不可以小疵而弃其大醇传所云不以一𤯝掩大德即此意也至匿瑕者乃大舜隐恶扬善之义若玉之材质大段果属精纯即微有瑕玷亦尚可包容含蓄不至弃舍是以辛巳赋得诗有隐之略一玷扬矣获连城之句夫全材希有用贵取长因咏此碗复絜矩及之并识
⑴ 许慎说文云碗小盂也是大则为盂小则为碗此玉材质约园一尺馀以之为碗则成大器若制为盂则尺寸转小矣因材器使之义即于斯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