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朝瑞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赵时用,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授南安县知县,调闽县,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考选,授户科给事中,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升本科右给事中,十一月升吏科左给事中,巡视京营,二年二月掌本科印,五月六垣合疏弹劾首辅沈㴶,被下旨切责。
十月与中书舍人李芬册封益府仁化王朱慈㶧。
三年二月升兵科都给事中,十月升太常寺少卿,五年十月为南京云南道御史梁克顺弹劾与周朝瑞党荐熊廷弼,被削籍为民。
崇祯元年恢复官职。。
沈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湖州人,字铭缜。沈节甫子。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南京礼部侍郎。时西洋耶稣会士利玛窦居南京倡天主教,奏陪京不宜令异教处此,尽力排击。天启初,密结宦官,进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被劾而去。卒谥文定。
维基
沈㴶(?
—1624年),字铭缜,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
在内书堂曾经做过魏忠贤的老师,在担任南京礼部侍郎的时候,反对利玛窦传播天主教。
明光宗即位,以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正式入阁,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十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明熹宗即位后,他时较早与魏忠贤勾结的大臣,招募勇士充任锦衣卫。
被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刑部尚书王纪交相弹劾。
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被东林党叶向高所参,无奈致仕回乡,天启四年(1624年)卒,谥号文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新乡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天启初,由知县擢御史。始以“移宫”事诋杨涟,后见公议直涟,乃声言疏非己意。被除名永锢。魏忠贤柄政,召还,又极诋杨涟,并请亟修《三朝要典》。崇祯初,见魏珰必败,即疏劾阉党崔呈秀等。忠贤死,又极誉高弘图之救涟,以求容于清议。后入逆案,徒三年,自恨死。
维基
贾继春(?
—1628年),河南新乡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进士。
历知临汾、任丘二县,入京为御史。
明光宗有两位李选侍,称为东李和西李。
天启元年(1821年)爆发移宫案,外界纷言明熹宗虐待庶母西李。
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人过多干涉内廷事务,又与给事中周朝瑞展开论战,贾继春言:“先帝于群臣至厚,何至一妾一女不能遗庇。
”熹宗不悦,说:“大小臣工,惟私李党,责备朕躬。
”不久继春出京按察江西,途中仍上书提醒皇帝,“威福大权,莫听中涓帝落”。
四年春季,始自江西回京。
崇祯帝继位,继春正在南畿督学,知魏忠贤必败,先行弹劾崔呈秀。
崇祯帝打算将贾继春列名阉党,阁臣反对说:“继春虽反复,持论亦可取”。
但崇祯帝认为:“惟其反复,才是真小人。
”于是判刑三年。
不久含恨而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大化,字文明,号熙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羽林右卫军籍,同进士出身。
万历七年(1579年),徐大化中式顺天乡试第八十一名举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
万历十三年(1585年),改湖广道监察御史。
万历十五年,巡按陕西。
万历十六年(1588年),巡按甘肃。
不久,因京察不合格,贬为福建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任内修建学宫,修建南北两个水闸,并修筑堡寨。
万历三十年,他重修汤背寨城,改土墙为石墙,并设城门五座。
并上疏请求减免浮粮,当地百姓感恩并在城管及新泉修建徐公祠祭祀。
升江西九江府知府,不久再贬为工部主事。
天启初年(1621年)迁刑部江西司员外郎,结交魏忠贤,给事中周朝瑞劾其奸贪。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参劾熊廷弼,要求“速诛”,周朝瑞则针锋相对,认为廷弼罪不宜诛,应戴罪立功。
天启四年(1624年)东林六君子杨涟等人因移宫案下狱,他向魏忠贤献计:“彼但坐移宫罪,则无赃可指。
若坐纳杨镐、熊廷弼贿,则封疆事重,杀之有名。
”徐大化因与周朝瑞互相攻讦,遭到刑部尚书王纪的弹劾罢免。
天启四年(1624年),担任大理寺右寺丞。
天启五年,担任大理寺左少卿。
徐大化曾推荐邵辅忠、姚宗文、陆卿荣、郭巩等人给魏忠贤,同年官至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天启六年,担任工部右侍郎,同年转工部左侍郎。
皇极殿成,加尚书衔。
因贪得无厌,连魏忠贤都厌恶他。
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因挪用公款事发,被勒命停职。
崇祯初年(1628年)魏党败,徐大化下狱。
崇祯二年,崇祯帝钦定逆案,以“结交近侍,次等充军”,判徐大化等十九人戍边。
徐大化在戍所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耿庭柏(1572年—1623年),字惟芳,号华平,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人。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四十八名进士。
谒选,授浙江山阴县知县,三年考绩上等,不久丁父忧归。
二十七年己亥服阕,补河南光山知县。
未几,擢兵部职方司主事,二十九年改吏部主事,历验封司郎中,三十四年七月调考功司,三十五年分校丁未科会试,擢取周朝瑞、袁化中等人,二月转文选司郎中,七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奉差出使,三十七年六月被论劾,遂请告归乡。
泰昌改元(1620年),起南京太常寺少卿,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调北少卿,七月升太仆寺卿管京营少卿事,十一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天启三年闰十月卒于任,赠太子少保兵部右侍郎,五年二月赐祭葬。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枢,山西太原府平定州军籍。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山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天启五年四月考选,授贵州道御史,疏劾礼部右侍郎吴宗达以翰林膻赴东林,以史局窜赴时局,此尤门户中骇人听闻者也。
又条陈驿递,疏紏太常寺卿陈伯友倚恃袁化中、周朝瑞而骤跻通显;大理寺寺丞萧毅中借援左光斗、顾大章而立擢清华,俱削籍为民,追夺诰命。
七年七月巡按四川,八月以宁锦功、殿工,加升一级,升太仆寺少卿,照旧管事。
崇祯二年四月以阉党被削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6—1625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伯钦。顾云程子。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入都补国子博士,迁刑部员外郎。耿介敢言,魏忠贤欲借故陷害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熊廷弼下吏,大章议当论戍。后其仇诬为受廷弼贿,夺俸引归。复起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又为魏党构陷,坐赃论大辟,刑部对簿,词气不挠,竟投缳而死。崇祯初,赠太仆卿。福王时,追谥裕悯。
维基
顾大章(1567年—1625年),一名佖,字伯钦,号尘客,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同进士出身。
东林六君子之一,被魏忠贤阉党害死。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与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东林党人同榜,授泉州府推官,改常州府教授,升国子监博士,迁刑部福建司主事。
天启元年(1621年)任刑部员外郎署山东司事,迁兵部武库司员外郎,刚正不阿,为魏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
天启四年(1624年)起官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升陕西按察副使,八月,广宁失陷,大章援引法律条文以为王化贞当斩,熊廷弼当戍,魏党不满,又遭陷害,五月二十六日下狱,据说狱中受一名锦衣卫与一位隐士「燕大侠」(化名,指燕都大游侠)的救护、帮助,得以不死,五君子被害后,顾大章服毒自尽,毒发而不死,痛入脏腑,后自缢死,时谓“东林六君子”,泉州人感念之,在名宦祠中祭祀他的神位。
钱谦益为其作墓志铭。
南明弘光朝时,追谥裕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明河间府东光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金坛知县,征为兵科给事中。天启中,附魏忠贤,攻击东林党人,请改《光宗实录》。累官至兵部尚书。然为忠贤谋主而亦恐有后患,遇事偶而立异。忠贤败,更设法弥缝,故名入逆案而止戍徐州。后以复官无望,忧愤死。
维基
霍维华(?
—1636年),一作惟华,字应庚,号钟西,直隶东光(今河北)人,祖籍山西高平,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任金坛、吴江县知县,授兵科给事中。
因太监陆荩臣之引荐,依附于阉党魏忠贤、崔呈秀。
天启元年(1621年)奏劾王安,魏忠贤矫旨将王安发配到南海子,为南海净军。
天启三年(1623年)至兵部尚书,人称“云中虎”,谚曰:“蓟州当前,东光接步”。
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上疏数千字,抨击刘一燝、韩爌、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寀、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顾大章等人,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
魏忠贤看了说:「这本条议一字不差!
」时人论说:「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重,霍维华献“灵露饮”,五谷蒸馏而成,清甜可口,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八月十一日,熹宗召见信王朱由检,即行驾崩。
崇祯元年(1628年)及至魏忠贤自尽,阉党灭败,霍又以计谋保全了自己,任兵部尚书协理军务。
后因图谋取代袁崇焕,为时伦新等弹劾,定入逆案。
以逆案被弹劾,给事中颜继祖称其“满面骄容,浑身媚骨”。
崇祯七年(1634年)建议治河尚书刘荣嗣自宿迁到徐州开辟运河,引黄河水通漕,糜费五十万两银无功。
刘荣嗣下狱论死。
崇祯九年(1636年),边事紧急,都御史唐世济荐维华边才,霍维华却被下狱遣戍,郁闷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25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兆豫。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鄞县知县,以廉能征为御史。天启元年首论君臣虚己奉公之道,力颂熊廷弼保守危疆之功。后以忤魏忠贤,谪官家居,忧愤而卒。
维基
江秉谦(1580年—1625年),字兆豫,号瞻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民籍,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应天乡试第八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联捷庚戌科会试二百二十一名,第三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工部观政,授浙江宁波府鄞县知县,四十年任本省同考,四十四年行取留部。
四十六年考选,授山西道监察御史。
天启初,沈阳失陷,朝士多思熊廷弼,江秉谦力颂廷弼保疆之功,得罪兵部尚书张鹤鸣。
后又与惠世扬、周朝瑞等上疏诋中官刘朝及客氏,免官家居。
闻魏忠贤乱政,忧愤卒。
崇祯初,追复原官,崇祀乡贤祠。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惠世扬(1581年—1652年),字抑之、抑我,号元孺,陕西清涧县小岔则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丁未进士,东林党人。
惠世扬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成进士,初授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县)知县。
因政绩卓著,擢工科给事中,转右给事中,升礼科都给事中,多有建言。
熹宗即位,惠世扬以灾异陈言,参劾大学士孙如游,荐高攀龙、刘宗周、孙居相、刘策、王之寀等,又纠首辅方从哲。
天启二年(1622年),大学士沈㴶配合魏忠贤大举内操,募兵隶于锦衣卫。
惠世扬等上疏反对。
历官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
天启五年(1625年),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形式,编成《东林点将录》。
惠世扬名列其中,冠以“天猛星霹雳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扬”,与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并称「马军五虎将」。
终于以“结交内侍”罪名下狱,严刑拷打,抗论不屈,几死囹圄。
崇祯元年(1628年),经马鸣世等讼冤,惠世扬复官。
次年,论劾尚书张鹤鸣,丁忧去官。
崇祯六年(1633年),再起故官。
崇祯十年(1637年),转南京大理寺卿。
崇祯十一年(1638年),晋兵部右侍郎,改刑部添注右侍郎。
崇祯十四年(1641年),调刑部左侍郎。。
明末投降大顺,任右平章。
随即降清,任左副都御史,致仕回乡。
姜镶反清起事,绥德副总兵王永强奉惠世扬起兵响应。
永历七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兵败米原镇,王永强自缢,惠世扬不知所终。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