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燧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孙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錝(1539年—1594年),原名孙钧,避神宗御讳改名,字文秉,号鹤峰,锦衣卫官籍浙江馀姚县(今属慈溪市)人。
嘉靖戊午(1558年)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六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考中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九名,三甲进士。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误作隆庆三年进士。
授知县,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隆庆六年(1572年)巡按直隶宣大,万历三年(1575年)巡按福建。
五年正月升任河南副使,六年四月调任广东提学副使,八年二月升山东右参政,十一年正月升江西按察使,十一月升河南右布政使。
十五年九月复除湖广右布政使,十七年正月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九年十一月升太仆寺卿,二十年九月以病乞免。
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十六日赐祭葬。
以忠贞称著于朝野,人称不愧为宸濠之乱为国殉职的忠臣孙燧之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55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安卿,号东洲。屠湖子。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武宗遣使捕虎豹,侨力谏不可。累迁至左都御史。卒谥简肃。有《东洲杂稿》、《南雍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字安卿中进士以才授御史出巡居庸关时承平日久武备俱废公至周览关险忾然曰此国家之北门也因缮治城堡障隧实军伍火器严举刺诸边将常若临大敌同事多谓公喜事公不为止武庙命公擒生虎使者日数辈公抗疏曰虎恶兽也生致之必撄其爪牙陛下徒取玩一时固不惜民命耶且非万乘所宜近语甚切直事得寝命按江右宁庶人濠蓄异谋既久赇结中外顾独心惮公使所厚镇守毕真赍重装自浙馈之公怒责其使拒不纳至则与抚军孙忠烈公深相结谋先锄其逆党会以忧去嘉靖改元入台首疏请日视朝接群臣亲贤图治诸论列慷慨标持甚峻会与选曹忤出公知保定府阳曰畿辅重地非屠御史往不可耳公至即按治大猾有总兵陈瑾横甚役使郡县公曰国典具在太守固非总兵属吏也不为屈党瑾者遂调公知延平历外至广东布政使俱有廉直名凡入觐者四未尝持一物馈遗留为光禄卿数迁至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自公执邦宪益以风裁自持凡遣御史出务择其人还台严稽功实不徒应虚文诸御史无敢犯者平居提挈纲维涵蓄细碎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屹然岳立苟系国体以身当之无沮色人以赵清献吴文恪二公拟之嘉靖乙卯元日大雾水尽冰占曰灾在大臣是日公感疾不起上痛惜谥赠祭葬甚厚自后欲用都御史辄问曰能似屠侨否其见重乃尔所著诗文若干卷公谥简肃为襄惠公族子俱以进士为御史自尚书改都御史晋宫保东沙张公亦为文定公族父俱以提学历官南京兵部尚书并称名臣亦一时之盛也
维基
屠侨(1480年—1555年),字安卿,号东洲,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正德辛未进士。嘉靖间官至左都御史。弘治十七年甲子科浙江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六名,二甲七十名进士,授试江西道监察御史。后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直隶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当时明武宗遣中官李嵩等人捕虎豹,屠侨力言不可。此后担任云南道御史。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福建道御史、京畿道御史、保定府知府、福建延平府知府。嘉靖九年(1530年)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十年(1531年)任山东按察使。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广东右布政使,同年改福建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刑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任刑部左侍郎。次年改南京刑部尚书。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回本部担任刑部尚书。同年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赠少保,谥简肃。

人物简介

维基
刘一中(1480年—?
),字贯道,山西平阳府蒲州人,民籍。
山西乡试第□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进士。
同年接替孙燧,担任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后由钟卿密接任。
九年调任陕西澄城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嘉定州人,字以道。正德三年进士。授三原知县,入为御史。上章请革权倖子弟冒滥军功及早视朝、罢冗费等,帝不省。嘉靖间,屡言事忤旨,又为张璁、桂萼所恶。后以劾郭勋庇李福达狱,谪戍边卫。有《南溪诗话》。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戊辰进士,除三原知县。入为御史,以劾郭勋谪戍边卫。隆庆初,赠光禄少卿。有《初亭集》。 田按:以道在正、嘉两朝,号为敢言,惜谪戍后不复起用。与升庵为素交,升庵亟称其诗。今全集不馥可观,仅于费经虞《剑阁芳华集》见二诗,不足见所长。所著又有《南溪诗话》三卷。《四库存目》著录者仅二卷,《提要》亦不详其名,未知是二是一也。
维基
程启充(1482年—1537年),字以道,号初亭,又号南溪,四川嘉定直隶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人。
治《书经》,行一,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年二十七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年二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
授陕西三原县知县,九年六月入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正德十一年(1516年),反对都督马昂进上有怀孕的妹妹,并弹劾边疆开支。
十二年(1517年)称病告归。
明世宗即位,恢复官职,随即争兴献帝皇号。
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江西,得到朱宸濠通萧敬、张锐、陆完等私书,其中欲赶走孙燧,云:“代者汤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
”于是弹劾萧敬、张锐,并称王守仁党逆,宜追夺爵位。
给事中汪应轸审查此案后认为:“逆濠私书,有诏焚毁。
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梅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
”主事陆澄亦为王守仁奏辨。
明世宗确定此事不再更议。
嘉靖二年丁忧归乡。
五年丙戌冬,服阕,入京师,复任御史,当时张璁、桂萼都厌恶他。
恰逢郭勋庇李福达狱,为程启充所劾,张璁、桂萼于是主张他挟私,六年九月谪戍边沈阳。
嘉靖十六年赦还,言者交荐,不复任用。
回乡不久即去世。
隆庆初年,赠光禄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53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志健,一说字伯子,号志健。
孙燧长子。
诸生。
正德间父死于宸濠之叛,千里奔丧,负骸骨归葬。
嘉靖中以荫得官锦衣千户,又中武举第一,擢署指挥同知,历官都督佥事。
工画菊,能诗文,善骑射。
母卒,堪年已七十二,护丧归,以毁卒。
许逵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19 【介绍】: 明河南固始人,字汝登。正德三年进士。授乐陵知县。以镇压刘七等,超擢兵备佥事。十二年迁江西按察司副使,惩治宁王朱宸濠党羽。宸濠反,被杀。
维基
许逵(1483年—1519年),字汝登,号亹轩,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人,祖籍福建闽县,同进士出身。
正德末,官至江西副使。
宸濠之乱时,不屈被杀。
北宋状元许将后裔。
正德二年(1507年)登丁卯科河南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联捷戊辰科进士。
其人长身大嘴,猿臂燕颔,为人沈静而有谋略。
授山东乐陵县知县。
任内抗击刘六刘七起义有功。
正德十二年(1517年)迁江西按察使司副使。
巡抚孙燧密谋商议对抗宁王朱宸濠欲反之事。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宸濠果然谋反,许逵与孙燧不屈被杀,享年三十六岁。
明世宗即位,赠许逵为左副都御史,追谥忠节。
嘉靖元年(1522年)因许逵死事尤烈,改赠其为礼部尚书,荫其子为指挥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景文。孙如法从弟。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礼部侍郎。部事丛集,决遣无滞。曾疏请严禁白莲、无为等教。光宗立,首请建东宫,帝命封郑贵妃为太后,李选侍为皇贵妃。均执礼力争。进本部尚书,后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致仕卒。谥文恭。
维基
孙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号鉴湖。
浙江馀姚县人。
宸濠之乱中殉国的都御史孙燧曾孙。
万历乙未进士。
天启年间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万历四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五年升翰林院检讨,编纂六曹章奏。
三十一年典试湖广,三十三年充册封正使。
历升右春坊赞善、掌南京翰林院印右赞善、右谕德、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四十三年累官礼部右侍郎,主管部务。
明神宗驾崩,以顾命大臣辅佐明光宗,曾挫败郑贵妃、李选侍篡权阴谋。
后又辅佐明熹宗,被钦点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明廷机务。
宦官魏忠贤掌权后,提出辞职。
家居四年后卒。
赠少保,谥文恭。
孙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56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仲泉。
孙燧次子。
工古文,受聘至会城,居万松书院,为诸生师,有声名。
嘉靖八年以选贡生历官尚宝丞,授中书舍人,迁大理寺正,官至尚宝司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1—1560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志高,号季泉。
孙燧季子。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编修,历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
为祭酒时,亲定条教,以师道自任。
为严嵩门生,而无所附丽。
自请为南礼部尚书以远嵩。
以父死宁王朱宸濠之难,终身不书宁字,亦不为人作寿文。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志高,馀姚人。嘉靖乙未赐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历国子祭酒,吏礼二部侍郎,进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恪,有集。
维基
孙升(1501年—1560年),原作孙升,字志高,号季泉,浙江余姚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榜眼,同年状元为同乡韩应龙),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订《大明会典》。历任右中允,国子监祭酒,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严戒奢靡。孙升有文才,晚年专注声韵音律,寄情赋诗曲艺。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孙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5—1592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文器,号端峰,一说字端峰,孙燧孙。
由太学生官上林苑丞。
晚归烛湖,筑漆园,号漆园供事。
有《松菊堂集》。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