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言

相关人物:共 66 位
共 6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51 【介绍】: 明浙江黄岩人,字宗贤,一作叔贤,号石龙、久庵。
以荫入官,累擢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因师事王守仁,而守仁为桂萼等所忌,乃受黜。
在大礼之议中与张璁、桂萼合,受世宗知遇,仍为守仁讼冤。
又潜附夏言而与张璁悖。
其学说初宗程、朱,后转师守仁,晚年主张良知来源于日常生活。
有《石龙集》、《明道编》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山东诸城人,字仲鸣。
弘治十八年进士。
嘉靖六年,以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直文渊阁。
丁忧后,久不召,与夏言谋。
十八年,因等荐,充行边使,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因广受诸边将吏馈遗,归以赂权贵,得再入阁。
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二十一年,代夏言为首辅。
后以其子中进士有弊端,为严嵩所攻,革职为民。
穆宗时追复原官,谥文懿。
维基
翟銮(1477年—1546年),字仲鸣,号石门,锦衣卫籍,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嘉靖朝官至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三任内阁首辅。
曾祖父为锦衣卫校尉,翟銮遂寄籍顺天府。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正德元年(1506年),授翰林院编修。
刘瑾用事,改翰林官为部曹,翟銮改刑部主事,不久复官翰林,进侍读学士。
嘉靖年间,累升至礼部右侍郎,嘉靖六年(1527年)春被举荐入内阁。
杨一清认为其名望尚浅,请用吴一鹏、罗钦顺,而嘉靖帝不批准,仍命其为吏部左侍郎,后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赐银章「清谨学士」。
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入阁办事,加少保、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夏言被罢免,翟銮升为内阁首辅,进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任内与严嵩不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在明甲辰科场案中因儿子翟汝孝、翟汝俭科举舞弊,被严嵩弹劾而得罪削籍,严嵩继为首辅。
隆庆帝继位后,恢复官职,赐谥文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书。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卒后复官,谥文襄。有《渔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龙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进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龙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集为蔡子木所编辑。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
谥文襄。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
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
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
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
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
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
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
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
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
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
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
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
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4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词学图录
陆深(1477-1544) 字子渊,号俨山,初名荣。松江上海人。谥文裕。工书,精鉴赏,善谈。有《俨山集》,词在集中。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
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司业、祭酒,谪延平同知,迁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历江西参政、四川布政使,召拜光禄卿,改太常,兼侍读学士,进詹事。赠礼部侍郎,谥文裕。有《俨山集》一百卷、《续集》十卷。 (唐锦《龙江集》:国初吾松多以书学名天下,久已绝响。公近奋起,遂淩耽前人而处其上。识者谓赵文敏后一人,非谀词也。 《艺苑卮言》:陆子渊持如入赀官作文语,雅步虽自有馀,未脱本来面目。 《词林人物考》:子渊字学比于赵松雪。每过同舍,见髹几辄纵笔涂写,旁若无人。品隋古今,商推事理,赏析文义,辨谶书画古品,谈锋洒然,一座尽倾。 莫是龙《石秀斋集》:陆文裕自言:「吾与吴兴同师北海,海内人以吾为取法于赵。」究论其风力,寅出吴兴之上。《明诗选》:陈卧子曰:「子渊气尚清拔,学非深造。」 田按:子渊论诗云:「近时李献吉、何仲默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然其自作乃平衍敷腴,去李、何尚远。书法在明人中,不失为第二流。)
维基
陆深(1477年—1544年),名一作,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书法家。
弘治辛酉解元,乙丑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
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即因其故宅得名。
成化十三年(1477年)出生,初名“荣”。
早年与徐祯卿一起读书,后来成为王阳明之父王华的门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成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此后宦官刘瑾专权,嫉恨翰林不附己,将翰林尽数外调。
陆深任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不久因病乞归。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瑾伏诛,回京复原职。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会试同考官,取中舒芬、夏言等名士。
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十六日,升任国子监司业。
丁父忧归里。
嘉靖七年(1528年),任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
嘉靖八年(1529年),以抗疏谪延平府同知,转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江西右参政,次年擢陕西右布政使,升四川左布政使。
嘉靖十五年(1538年)拜光禄寺卿,次年为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府詹事。
嘉靖十九年(1542年)辞官归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
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 【介绍】: 明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
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
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
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
槜李诗系·卷十一
相卿字台仲,号九杞,海宁人。正德丁丑进士。嘉靖初授兵科给事中。疏论罪阉张锐、张忠赎金非法及张钦义子袭职、林俊正人被谮等事。语极剀切,至訾上为气骄志怠,举朝皆为咋舌。未几乞归。以盐邑紫云村山水佳胜。移居村南茶磨山。剔石引泉,疏畦艺茗。时跨黄犊,短蓑高笠,二鹤自随,往来山谷间。尝大雪,上云岫绝顶赋诗,人望之以为神仙,自号云村老人。又于永安湖买山,置杜曲冈云涛庄,后人因名其山曰九杞。其后名益高。荐者十数,皆不赴。居四十年,未尝一入城市,最为夏忠悯所重。忠悯召起,道经加禾,以书致相卿,与决进止。于时藩臬郡县,舣舟祗候,道相望也。相卿葛巾荔带,刺一小舠诣夏。夏问曰:仆此出何如?相卿不荅,第言可惜李长源,却受观察判官。夏正襟起谢曰:便当疏辞,以奉明教。须臾挝鼓回帆,顾诸祗候一时散去。夏愤然,遂不果辞,卒及于难。相卿诗多清冷,有丰骨。所著黄门集行世。
维基
许相卿(1479年10月1日—1557年9月2日),字台仲、伯台、伯台、台仲,初号杞山,更号云村老人、云村、九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中第四十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六十七名,廷试二甲一百十二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明世宗即位,十六年八月选任兵科给事中。大礼议中反对明世宗,担任给事中三年,以养病回籍。起复礼科给事中。嘉靖八年(1529年)下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全部落职閒住,相卿于是不再出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7 【介绍】: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
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
还朝,进侍讲。
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
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
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
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
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
后帝渐厌其横。
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
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
有《钤山堂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介溪,分宜人。官宰相。有钤山堂集。
维基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5月29日),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严嵩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被抄家去职,两年后而殁。著有《钤山堂集》40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
弘治十八年进士。
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
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书。
时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渊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
夏言为首辅,渊亦以后辈视之。
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静中,号石塘。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旦日遇公,与梦合。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时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瑾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对簿尚不服。公执笔数之曰:瑾,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瑾遂语塞伏诛。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值上计,有墨吏二人。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公执不可,竟斥之。历南通政、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两君从,公请舟往。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两君为色沮。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再进南刑部尚书。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公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卒留之。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五年,晋吏部尚书。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公不答。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对曰:无如蹇忠定。王忠肃公曰:固也。耿文恪方可否事。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杨一清掌管吏部时,调渊稽勋员外郎。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尹,后改任顺天府尹。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进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召为刑部尚书。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闻渊虽耿直,但嫌过于独断。曾参与“大礼议”之争。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思忠(1481年—1556年),字进之,号葵亭,直隶淮安府桃源县人,军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四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名,登第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
初授兰溪县知县,十二年擢户部河南司主事,因大同之变,调兵部职方司,被派遣招募兵卒,未行,改武库司,提调武学。
十三年大建九庙,升工部营缮司员外郎,督理工匠,因棰伤工匠,被尚书夏言弹劾,被逮入锦衣卫镇抚司,后释放出狱,仍督工兼署本司郎中,管理采石。
十五年考绩,加赠父母,封其妻,同年秋实授郎中,赐四品服。
十八年考察,降调泸州知州。
二十年升黄州府同知,二十三年升辰州府知府,二十六年春因事去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茂贞,号次崖。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嘉靖初,迁寺正,与巡城御史相忤,谪泗州判官,寻弃官归。后起为大理寺正。十四年,因辽东兵变,极言姑息之弊,谪知钦州。官至云南按察佥事,罢归。卒年八十五。有《易经存疑》、《林次崖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思献,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有次厓集
维基
林希元(1481年—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官员、学者。
与陈琛、张岳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成化十七年(1481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福建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三甲177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
明世宗登基,林希元上《新政八要》疏,倡行新政,得到采纳,升南京大理寺正。
嘉靖二年(1523年),因忤逆寺卿遭劾,贬泗州判官。
逢江北饥荒,他主持赈灾,悉心赈济各地,救活者无数。
起复大理寺副,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上《荒政丛言》。
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因敬一箴碑亭怠缓,失于督察,被逮问,后事白得释。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处理辽东兵变之事,与夏言意见相左,被谪钦州知州,在任三年。
嘉靖十九年(1540年),安南莫登庸屡犯边境,林希元主战,授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
乱平,林希元因上疏抨击夏言等,嘉靖二十年(1541年)正月以考察被黜归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卒,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45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汝厉,号东塘。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安南内乱,朝议用兵,伯温奉命南征,年余不发一矢,终于和平解决。加太子太保。在兵部多所兴革,为近侍所怨。后以鞑靼兵深入内地,削籍,后追谥襄懋。有《毛襄懋集》、《东塘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厉,吉水人。正德戊辰进士,由绍兴府推官擢河南道御史,累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山西、顺天,历右副都御史,拜工部尚书,改兵部,加太子太保。天启初,追谥襄懋。有东塘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伯温字汝厉,吉水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绍兴府推官。
入为御史,迁大理寺丞,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坐事褫职归。
用荐起故官,抚山西,移顺天,皆未赴,改理院事,造左副都御史,复褫职。
起右都御史,协理院事,迁工部尚书,以兵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加太子少保,兼太子宾客,以征安南功加太子太保。
还朝复理院事,改兵部尚书,削籍归。
隆庆初复官赐恤。
天启初追溢襄懋。
有东塘诗集十卷。
静志居诗话》:东塘数与夏公谨、李献吉、方思道相酬和,故其诗颇具风格。
维基
毛伯温(1482年—1545年),字汝厉,号东塘,江西吉水人,同进士出身。正德戊辰进士,嘉靖朝官至兵部尚书。
共 6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