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纁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继先(1540年—1586年),字胤甫,号南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盂县(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
山西乡试第二十七名。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
担任献县、雄县、遵化县、内黄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年),擢四川道御史。
万历十三年,担任南京刑部主事。
张居正死后,孙继先相继举荐万历帝召回此前被罢免的官员,包括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及余懋学、赵应元、傅应祯、朱鸿谟、孟一脉、王用汲。
又举荐魏学曾、宋纁、张岳、毛纲、胡执礼、王锡爵、贾三近、温纯、曹科、陈有年、朱光宇、赵参鲁等人。
因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构陷刘台状,再劾学颜及李成梁,降级谪临清州判官,官至南京吏部主事。
纪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文安人,字勉夫,号文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仕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性孝友,与人交,胸次洒然。学问赅博,为官政绩亦著。
维基
纪诫(1519年—1573年),字勉夫,号文泉,顺天府霸州文安县人,民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联捷己未科会试第一百四十一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六名进士。
授南京行人司行人,升左司副,丁父忧。
服阕,复除行人司正,升工部虞衡司郎中,分署遵化,督铁冶,升怀庆知府,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擢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饬井陉兵备,以开浚深河事,与巡抚都御史宋纁相忤,即引疾乞休,而亦自劾求去。
五年五月纪诫被降一级,回籍调用。
归乡三载后卒。
徐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炳,字仲孚,号景山,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军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浙江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五十二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南刑部主事,升员外、郎中,出为江西佥事。
改山东佥事,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升湖广左参议,十二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
六年(1572年)八月以保定巡抚宋纁奏议,升山西右参政,大名兵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1—1597 【介绍】: 明浙江平湖人,字与绳,号五台。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历官吏部郎中,破格擢用廉吏能人,以专擅被劾落职。万历初,官工部右侍郎,与张居正同年相善,而不盲从,终以忤居正被劾引归。十一年,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用居正摈斥之老成人士。然力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被言者群攻,引疾去职。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尚书,数迁为吏部尚书。二十年,大计外吏,举顾宪成等二十二人,为时论所称。卒谥庄简。
槜李诗系·卷十三
光祖字与绳号五台平湖人十七举于乡丁未成进士授浚令内乡王夺民田封丘王苍头私贩皆置之法有卢楠者富而才前令诬以重辟光祖白其冤释之擢祠祭主事累转文选郎汰黜不少假科臣孙丕扬劾其专擅落职陛辞揖孙曰承公教殊荷相成但吏部之门干谒错至苟非自行其意何由秉公孙沉思良久怃然谢过即日自劾失言力荐光祖光祖亦复起历太常太仆大理诸卿晋工部侍郎张居正秉政夺情后益自恣光祖贻书规讽居正故同年友善然与议政辄相左及论折漕事不合御史张一鲲希指论劾遂求去居正没起为少宰会议居正狱光祖曰江陵专权非弄权也且拥护功亦安可泯然众欲文致之恶其异出迁南司空越三年晋大司寇拜冢宰先是上巳列名御屏书清正二字至是喜曰此昔破靴郎也时铨部事柄旁落光祖始振刷不复关谒政府一切中涓请托拒不纳特简清节者许孚远顾宪成等二十一人搜剔台省诸蠹兰溪新建出中旨大拜光祖以故事争之即疏陈祖制会推必不可废报可初赵少宰用贤沈司马思孝每廷论面辱光祖光祖折节不校久之少宰语人曰吾乃为平湖所容司马家居扼腕时政每叹曰持公议而不以爱憎夺者平湖一人而已其为人允服如此乞归五年而卒卒之夕海上星陨如斗击地有声谥庄简光祖历仕三朝国家大政大议一言立定按尚论录载三太宰首庄简次孙清简次陈恭定云揽久顿之辔振积衰之气比诸唐姚崇宋韩琦洵不诬也
维基
陆光祖(1521年—1597年),字与绳,号五台,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祖籍直隶苏州吴县,官至吏部尚书。
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七岁时与父亲同时考中丁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授浚县知县,谢榛详述卢楠之冤情,始得昭雪。
卢楠出狱后,去拜谢陆光祖,仍然长揖不拜。
陆光祖也不在意,两人成为好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爆发庚戌之变,俺答汗入侵。
兵部尚书赵锦檄民筑塞,陆光祖未能从命。
四年任满,有惠政。
离任之日,浚县百姓“攀辕卧辙,泣声盈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升祠祭司郎中。
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覆徐阶。
这时徐阶的幕客都逃亡,唯独陆光祖替他申辨。
万历二年(1574年),任太常寺少卿,擢太仆寺卿,晋大理寺卿。
万历五年(1577年),升工部右侍郎。
张居正和陆光祖是同年进士,早年张居正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屈身相随。
同年九月,张居正因为居丧夺情,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规劝他。
万历七年(1579年)五月,因为议论漕运改为折色银两一事再度得罪张居正,遂辞官归里。
张居正死后,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任南京工部尚书。
复官后因维护张居正身后名誉,再次被降职。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任南京刑部尚书。
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宋纁卒,陆光祖继任吏部尚书。
首辅申时行推荐赵志皋、张位,明神宗以特旨任用,陆光祖抗议说:“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神宗表示下不为例。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主持京察,陆光祖力主擢升万国钦为建宁府推官,饶伸为刑部主事,神宗大怒,给事中乔胤承风行事,弹劾陆光祖,于是文选郎王教以下尽逐。
陆光祖以老病辞;是年三月,致仕归里。
生平好佛法,自号五台居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
明史》有传。
著有《陆庄简公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豫甫。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历云南按察副使,守真定时,被诬罢官,寻复职,未就卒。性孝友,好施与,温良谦和,时称君子。
维基
杨道亨(1523年—1573年),字豫甫,号九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民籍,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名举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一百九十八名三甲第七十三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升刑部主事,四十五年复除原职,隆庆元年(1567年)升员外,二年升郎中,隆庆三年(1569年)任直隶真定府知府。
五年八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六年闰二月以巡抚都御史宋纁弹劾其为真定知府时盗用仓粮,被革职候勘。
卒年五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3—1599 【介绍】: 明陕西泾阳人,字子成,号渐庵,晚改号廓庵。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万历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后为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累官刑部尚书,劾治贵幸,执法不阿。改左都御史,与吏部尚书孙钱同主京察,斥执政者之私人殆尽。
维基
李世达(1533年—1599年),字子成,号渐庵,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泾阳县人,官至左都御史。
壬子科(1552年)陕西乡试第二十一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
吏部观政,授户部主事。
四十二年改任吏部考功司主事,隆庆元年升任稽勋员外郎、考功司员外郎,隆庆二年,担任考功郎中,与陆光祖等人受到重用。
隆庆初年,遇上曾祖父丧事回家守孝。
复起为文选司郎中,三年(1569年)六月升为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给假归。
隆庆六年七月起复,仍以原官提督誊黄,十二月调任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二年(1574年)四月,改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万历五年,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还未上任,就改任浙江巡抚。
旋即称病回乡,万历十一年,任漕运都御史、兼巡抚凤阳等处。
黄河向南侵蚀,淮安报警,李世达请求修筑石堤捍卫城邑;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每年都造成水灾,请求开通越河抑制水势。
神宗都同意。
万历十二年,任南京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提拔为南京吏部尚书,就职后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要事务。
万历十五年,命为刑部尚书。
宦官张德将人殴打致死,李世达奏请将其交法司处理,刑科唐尧钦也赞同,张德才被交给主管官吏处治。
大兴知县王阶因用鞭子抽打乐舞生,被交法司处治,神宗秘密地派遣两名校尉侦察此事,审判定罪那天被主事孙承荣阻挡。
校尉返京上奏,神宗愤怒责备李世达。
李世达称侦探不合大体。
孙承荣最终被剥俸禄。
东厂太监张鲸犯罪,言官争相弹劾,神宗曲意宽恕。
李世达执意上奏,神宗才将张鲸排斥出京城。
驸马都尉侯拱宸的奴仆打死了平民被依法惩治,李世达请求将侯拱宸一起治罪。
于是革除了侯拱宸官职,命令他去国子监学习礼仪。
罪犯焦文灿依法不应判死刑,神宗恼怒地将他列入死囚。
遇上朝廷会审,命令户部尚书宋纁主笔。
李世达对宋纁要求,对焦文灿从轻发落。
此事抵触圣旨后,神宗责问,他又据法作答,神宗最终没有依从。
当时,皇帝闲居,很暴躁,身边的侍从屡屡无罪被处死,李世达趁着灾异上奏讽谏。
浙江发生饥荒,有人请求让罪犯捐出粟以免罪。
李世达称:“法律不能废弃,宁可赦免也不能出卖。
赦免就体现了皇恩,法律仍然存在。
赎人则力量来自下面,人们更加藐视法律。
”有识之士对此称是。
万历十八年,李世达改任左都御史。
兵马指挥何价虐待三人致死,得到御史刘思瑜庇护。
李世达上奏弹劾,皇帝降刘思瑜的官级。
李世达又弹劾并使御史韩介等人受到罢免。
皇帝很厌恶言官,下诏申斥,指责他们挟私报复。
李世达劝谏:“效忠且正直的人,话语虽然偏激,心中实在没有别的意思。
即使居心叵测,而谏言不能废置,应该一并容纳。
只是阿谀奉承的人,此后应加以罢黜。
则正直的话每天能听到,邪说渐渐消失。
”万历二十一年,李世达与吏部尚书孙鑨共同主持京官的考核,将官员中私人关系入籍的全部贬斥。
考功郎中赵南星被弹劾贬官,李世达极力抗争,皇上反而将南星除名,于是李世达请求辞职,皇上不同意。
这年秋天吏部侍郎赵用贤因为拒绝婚事遭人攻击,李世达辩白无罪。
郎中杨应宿、郑材上奏诋毁李世达,他便接连上奏请求退休。
回乡七年去世。
二十七年九月赐祭葬,赠太子太保,谥敏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