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居正

相关人物:共 259 位
共 25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619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凝庵。唐顺之子。隆庆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官太常寺少卿。以故罢归。后重起为南太常卿,疏劾宦官殴属丞,得旨严治,人益忌之,遂以病辞归。与同郡龚道立、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以博学闻,有《宪世编》等。
维基
唐鹤徵(1538年—1619年),字玄卿、元卿,号凝庵,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应天乡试第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名,二甲第七十三名进士。
历任礼部主事,与张居正不合,以“浮躁”罢归。
张居正死后,唐鹤徵任工部营缮司郎中,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升尚宝司丞,十五年三月升尚宝司少卿,十七年二月升光禄寺少卿,十月升太常寺少卿,十九年三月调用南京。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起复南京太常寺少卿,三十六年九月称病归里,四十七年卒,年八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象贤,号南渚。
隆庆五年进士。
万历初授南京兵部主事。
请广取士之额、缓催科、开言路。
张居正欲重罪之,因吏部尚书王国光劝,出为楚府右长史,复坐以事,落职归。
居正死,起户部郎中,累迁户部尚书,兼署吏部,推举无所私。
后因故被劾,遂杜门乞去。
家居七年卒。
维基
赵世卿(1538年—1615年),字象贤,号兰渚,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间官至户部尚书。
嘉靖甲子(1564年)山东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三百九十六名,三甲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
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以严治政,州县学取士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即便公事也禁乘驿马;死刑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
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
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禁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
因此得罪张居正,被调出京城,担任楚府长吏。
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谨慎为名,撤职回乡。
张居正死后,赵世卿再次起用,万历十二年(1584年),任礼部仪制司郎中。
万历十三年,任光禄寺少卿。
万历十五年,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后担任通政使司右通政、左通政。
万历十六年,任光禄寺卿。
万历十七年,任太常寺卿。
万历二十年,任顺天府府尹、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提督军务。
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赵世卿工于心计,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分寸,军务国政有赖于此。
户部尚书陈蕖有病,侍郎张养蒙避身不负责事务,皇帝恼怒,将他们一起罢免,而提拔赵世卿任尚书。
赵世卿为人重节操,为官尽职守,深得皇帝倚重。
吏部尚书空缺,曾派他兼任,推举官员,毫无私心。
只是楚王府宗族的人与楚王相互攻击,赵世卿极力称楚王不是伪王,与沈一贯观点相一致。
李廷机辅佐朝政,赵世卿极力推举他,结果被朝廷大臣怀疑结党,先后为给事中杜士全、邓云霄、何士晋、胡忻,御史苏为霖、马孟祯等人弹劾,赵世卿便闭门在家请求去职。
他上书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
万历三十八年秋,赵世卿就上疏出城等候命令。
第二年十月,索性乘车径直离去,朝臣上报,万历帝亦没有怪罪。
家居住七年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9—1582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君典,号少林。
沈宠子。
少有才名。
万历五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首辅张居正父死,夺情任职。
编修吴中行等上疏反对,皆遭杖责、谪戍。
乃致书居正子张嗣修,又贻书工部尚书李幼滋,为吴中行等说情,皆不果。
遂称疾归。
卒谥文节。
有《郊居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典,宣城人。万历丁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追谥文节有郊居遗槁
维基
沈懋学(1539年—1582年),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万历丁丑状元及第。
沈懋学少有才名。
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第八十一名,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
懋学少有才名,与梅鼎祚齐名。
张居正知道汤显祖及沈懋学是当时名士,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嗣修跟他们往来,汤显祖拒绝,沈懋学则与张嗣修于万历五年(1577年)同榜登科,懋学为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嗣修则为第二名(榜眼)。
授翰林院修撰。
引疾归。
居数年卒。
安宗时,追谥文节。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三谟(1539年—?
),字汝明,号锦江,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民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乡试第六十六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二名。
礼部观政,本年十月授永新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升刑部主事,四年十二月改刑科给事中,六年五月升吏科右,七月升本科左,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升吏科都给事中,三月丁忧归。
三年六月复除本科,八年正月升太常寺少卿,九年二月调南京用,回籍养病。
十一年十二月以张居正党,被削籍为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7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公善。
隆庆五年进士。
万历三年征拜御史。
以言重君德、苏民困、开言路三事触张居正怒,下狱穷治党与,谪戍定海。
十一年,召复官,官至南京大理丞。
维基
傅应祯(1539年—1587年),字思善,又字公善,,号慎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傅应祯登辛未科会试第128名,三甲155名进士,授职湖广零陵县知县。
任内清剿洞庭地区强盗,并将祁阳的土匪治罪,百姓得以安宁。
万历二年(1574年),调任直隶溧水县知县,次年试河南道监察御史。
时值张居正掌国,傅应祯是其门生,对时事有所思虑,遂上疏陈述重视为君之德、纾解民困、广开言路三件事:奏折呈上后,张居正认为疏中提到王安石,影射自己,于是大怒下旨责问;又因奏中论及到余懋学,将他逮捕下狱,严厉追问他是否有党羽。
傅应祯几乎被折磨致死,但什么都没有承认,随后被贬到定海。
给事中严用和、御史刘天衢等上疏营救,万历帝均不听。
当傅应祯被关进狱中后,给事中徐贞明带着御史李祯、乔岩看望他。
锦衣卫帅余荫将此事上报,三人因此牵连被贬。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帝采纳御史孙继先建议,下诏恢复傅应祯的官职,任河南道御史。
万历帝抵达昌平检查墓道,而蓟镇出现军事警报,傅应祯劝皇上不要去,且上陈边防战备特别详悉;万历帝予以嘉奖回答。
不久,他提升为南京大理寺丞。
临行前,上奏举荐三十七人。
不久因病辞职回家,三年后去世;赠大理寺右少卿。
傅应祯同县人刘台同中进士,担任御史,均得罪张居正招致祸患,当地百姓在祠堂一同祭祀他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581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汝海,号聚所。
邹守益孙,邹善子。
隆庆五年进士。
历刑部员外郎。
张居正方禁讲学,德涵求友愈急。
出为河南佥事,为御史所劾,贬秩归。
德涵师事耿定理,发愤深思,自觉有得,以悟为宗,变其祖及父所传阳明之学。
有《邹聚所文集》。
维基
邹德涵(1538年—1581年),字汝海,号聚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民籍,阳明学者。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江西乡试第九十四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二十八名,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历官刑部山西司署员外郎,万历四年(1576年)九月出为河南佥事,为御史劾归。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尚思(1539年—1615年),字从学,号晋峰,山西平阳府曲沃县南薰里人,军籍。
嘉靖戊午解元,隆庆戊辰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四名,三甲第三十四名进士。
授刑部主事,审判尽责。
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升吏部验封司郎中,不阿谀权臣张居正,十三年(1585年)四月补文选司郎中,上疏请求任用张居正罢黜的官员。
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十五年(1587年)三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十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六年(1588年)六月升太常寺卿,十七年(1589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免除采木之役,赈灾剿匪有功。
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还京,改任户部右侍郎,二十年(1592年)十月改吏部右侍郎,十一月以被论上疏乞归。
四十三年(1615年)卒,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9—1610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国瑞,号启新。万历十一年进士,除庐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广西。上论相、建储二疏,言最戆直,神宗衔之,因斥为民。既归,潜心学问,与顾宪成等分主东林讲席,学者称启新先生。家居二十五年而卒。有《像象管见》、《遁世编》等。
维基
钱一本(1539年—1610年),字国瑞,号启新。
南直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九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
任庐陵知县,授福建道御史,劾江西巡按祝大舟。
又曾劾张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因上《论相》、《建储》二疏论政弊,触怒神宗,被削职为民。
筑经正堂,研究六经,尤邃于《》,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分主东林讲席,人称“东林八君子”。
天启初追赠太仆寺卿。
陈惟直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惟直(1540年—1588年),字伯生,号寅斋,四川嘉定州洪雅县人。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二十九名,廷试三甲一百九十三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本年八月授江西安福县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擢吏部主事,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复除本部,二年正月升员外,三年二月升验封司郎中,有鲠直声。
四年二月给假归,言官交荐,六年九月复除本部,七年三月升湖广左参政,提督太岳、分守下荆南道,患病致仕。
十二年十月起补山西左参政,十三年闰九月升陕西按察使,十四年三月升湖广右布政使,十五年九月升本司左布政,十六年正月卒。
其生平以名节自持,在山西时,特黜佞臣宋之问祠。
人服其有识。
赵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9 【介绍】: 明山东掖县人,字文明。
隆庆五年进士。
由庶吉士擢御史,以忤张居正归。
后擢兵部郎中,历迁山西按察使。
时日军侵朝鲜,耀上备倭十事,言议和之害。
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维基
赵耀(1539年—1609年),字文明,号见田,山东莱州府掖县人,军籍。山东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一名,三甲第二百零四名进士。考选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万历元年(1573年)五月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八月巡视坝大等马牛房仓,九月巡禁陕西洮河西宁茶马,三年四月告病,令回籍听勘。五年五月复除原职,次月巡按江西,七年五月差巡按陕西,中途告病归乡。七年十二月被调外任,谪卫辉府推官,迁兵部主事,升郎中,累官浙江按察司副使,十五年六月调任河南提学副使,十七年正月升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十九年十二月升本省按察使,二十年九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赞理军务,为兵部尚书石星所忌,二十一年九月以养亲乞休归乡。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八月起复,以原官巡抚保定兼理海防军务,三十七年四月卒于官,三十八年六年赠右副都御史。
共 25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