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治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郓城人,字孝甫,号双岩。正德六年进士。授临颍知县,擢御史。嘉靖十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抚平大同乱兵。历升兵部尚书,总督宣大。屡为鞑靼掩答所败,而以捷闻,为御史劾罢。后起工部尚书,督采川木。有《云朔行稿》、《南园漫兴》。
维基
樊继祖(1481年—1558年),字孝甫,号双岩,山东郓城县人,正德辛未进士。
官至工部尚书。
樊敬曾孙。
山东乡试第二十九名。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
初任河南临颍县知县。
十一年正月授山西道试御史,十三年巡视陕西茶马。
嘉靖初,奉命查勘畿辅皇室庄田,清出侵占民田二万馀顷。
四年(1525年)以病乞归,五年起升河南按察司副使,九年(1530年)四月升本省右参政,十一月丁母忧归。
服除,起补江西右参政。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大同总兵李瑾被乱卒所杀,新任巡抚潘仿仓卒不知所为,被劾夺职,由樊继祖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抵禦外敌有功,加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十六年五月升兵部左侍郎,十七年四月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杲、右春坊谕德张治清理军职贴黄。
十八年(1539年)嘉靖南巡,任命诸臣提督边备,樊继祖负责提督蓟州山海关等处边备。
十九年十二月升兵部尚书添注管事,仍荫一子入监读书,二十年七月任宣大总督兵部尚书,二十一年二月以坐视虏寇荼毒生灵,大负委任,被革职回籍候勘。
二十二年三月复任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负责往湖广采发大木,十二月升太子少保,二十四年五月以考察拾遗调南京,十二月查盘给事中李文进、御史赵炳然奏宣大二镇边饷侵折数多,乞经管诸臣之罪,樊继祖被削职闲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65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维基
孙承恩(1482年—1561年),字贞甫,号毅斋。
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延平府知府孙衍之子。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改庶吉士,八年十月授编修。
嘉靖元年(1522年)奉使安南,适值安南发生内乱,遇阻而返。
丁父丧归,服阕,五年五月复除原职。
六年正月参与编纂《明伦大典》。
擢左中允,充经筵讲官,十年七月主考南京应天府乡试。
十一年六月以母阮太孺人老疾,乞归养。
归踰年,太孺人卒,享年七十有七。
服阕起复原职,十六年八月与翰林院侍读学士姚涞 主顺天府乡试,次月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印。
十八年二月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十九年七月升礼部右侍郎,十月升本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经筵日讲如故,二十三年十一月改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二十四年充《大明会典》副总裁官,二十六年二月与吏部左侍郎张治主考丁未科礼部会试,二十七年二月升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被劾致仕解职。
次年七月,召还故任。
嘉靖三十年十一月(1551年)因擒获叛乱边民哈舟儿之事,论功加太子少保。
上疏请求明世宗为皇太子选择讲官读书,被搁置不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明世宗迷恋斋醮,孙承恩因不愿戴黄冠(作道士装束)迎合,遂乞求致仕归乡。
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去世。
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7 【介绍】: 明湖广蒲圻人,字鸣吾。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预修《明伦大典》成,升中允。坐事谪徽州通判,旋召还复职。嘉靖十八年,归田。有《殿阁词林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鸣吾,蒲圻人。正德辛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谪徽州通判寻复职有玄素子集
维基
廖道南(1494年11月11日—1548年1月29日),字鸣吾,号桐野,又号玄素子,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赤壁)人,军籍,进士出身。
弘治七年(1494年)生。
湖广乡试第六十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
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授翰林院编修,六年正月充《大礼全书》纂修官,疏陈洪范九事,七年升右春坊右中允,八年四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一年正月升右赞善,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理文官诰敕,三月充殿试读卷官,四月充武举考试官,十二年七月以事降徽州府通判。
十三年三月召复原官,十五年八月以母丧归,十六年丁父忧,十八年九月考察闲住。
与童承叙、张治等人并称为“楚中三才”。
嘉靖⼆十六年(1547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1571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乃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十百人,世称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审案时常劝解两造,使归和好。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隆庆四年以高拱等荐,官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官。工诗文,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与王慎中、唐顺之等被称为唐宋派,自谓可肩随欧阳修、曾巩,为明代文章大家。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维基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5日),字熙甫,一字开甫,直隶昆山县(今苏州昆山市)人,明朝文学家,早年因老家在昆山项脊泾(今属昆山市玉山镇),自号项脊生,晚年居于震泽(太湖的雅称)附近,人称震川先生。
因曾任南京太仆寺丞,又称归太仆。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诗文唱和,合称嘉靖三大家。
嘉靖三家与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为“唐宋派”。
归有光又与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并列《明史·列传·文苑》。
归有光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归家为昆山世族,先世多以文学著称,祖母是太常寺少卿夏昶的孙女。
但归有光这一支并不显赫,祖父归绅、父亲归正均未入仕,且归有光父叔辈感情不睦,互抢祖辈家产闹翻不往来,故归有光讨厌父方归姓亲属,与祖母与母亲等女性亲属感情密切。
归有光自幼聪颖,九岁能属文,十岁写《乞醯论》流传至今。
师事同县名儒魏校,喜读《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之文,也阅佛家《大藏经》。
嘉靖四年(1525年),归有光以童子试第一名补为苏州府学生员,时年十八岁,后以贡生选入南京太学。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受到主考官张治的赏识,举应天乡试第二名。
以后的二十年,八次礼部会试均落第,对科举失望。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迁居嘉定(今属上海)之安亭江边,讲学授徒二十年之久,从者数百人,自号「震川」,因太湖古称「震泽」,也尊敬当时的文士何震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9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志伊,一字尔器,初字征鸣,号托园。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列二等,授检讨,充纂修《明史》官。与李因笃、毛奇龄等为友。顾炎武亦服其“博闻强记”。有《十国春秋》、《周礼大义补》、《山经广注》、《托园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
吴任臣,字志伊,仁和人。诸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
维基
吴任臣(1628年—1689年),原名鸿往,字徵鸣,后更名任臣,更字志伊,一字尔器,号托园,福建平海卫(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人,清代官员、学者。
早年随父徙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幼好学,十岁诵古文,好读奇书,为诸生,考试均名列第一。
张治爱其才。
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内阁中书王榖振荐举,举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承修《明史·历志》。
清史稿》载:“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朱彝尊、汪琬、吴任臣及耒(潘耒)为最著。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分修《律历志》,因工作过勤,连续四十天不眠不休,以旧疾复发,僵仆卒于车中。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六
字日新,东皋先生子也。
少承家学,通经史百家言。
弱冠补诸生,一试不第,辄弃去。
其诗风格温厚,有韦柳遗意,为时所传。
身敦至行,见人善辄称之。
闻有扬人之过者,即愀然不乐。
与人相贸物,察其色,至厌足乃巳。
虽为所绐,弗较。
人稍失利,则句月不能忘。
尝曰:丈夫不能自建立,亦当行善于乡,为世模楷。
因书其壁曰:人生无欲,始高天下,为善最乐。
里中颂之。
课其子邦奇成大儒,历赠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
所著有《洞云稿》行世。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字仲章,鹿园公表之子也。
少有异禀,与兄谦甫读书溪桥之上,每尽一卷,辄投诸溪流,及覆诵,不失一字。
稍长,补诸生。
鹿园公使从罗念庵、王龙溪、钱绪山诸游,复受业于唐荆川之门,传其诗学。
后袭官督漕,历迁广东参将。
时濲阳赵公志皋以忤当轴,自出为外台,讲道于浮丘寺,同官俱莫敢往,公独角巾造讲席,辨难,交甚驩会。
有蜑贼剽海上,当事冀张其势,报首功,公毅然曰:若辈鼠窃,遣一校缚致麾下耳,何烦出兵!
当事意拂然,公遂解组归里。
后海上出师,所杀卤多无辜,人言藉藉,始共叹服公。
公既归湖上,读书西溪墓舍。
一时名士如焦公竑、冯公梦祯、屠公隆,共推公为芙蓉池社长,常相从言理,诗律往来。
然公虽閒居,未尝一日忘国。
每接邸信,视令下便否,为忧喜动于颜色。
自矿税议起,中贵人叫嚣四出,公语子邦孚曰:天下从此多事矣。
顾中外久弛兵,汝曹身为将,诘戎待变,是其职也。
未几而贼起,卒年七十有三。
公性居父母丧,断酒肉,庐墓三年。
每讳日设祭,思先人所嗜,辄泣下。
鹿园公有遗妾,事之如母;事庶兄谦甫如父。
待亲族俱有恩,非祭祀、燕宾客,不伤一物命。
即僮仆未尝詈为奴,叱咤不及犬马。
生平于文史外,他无所嗜好,口不言财,即衡量会计,俱所不解。
以是历官二十年,薄田仅足给饘粥。
世所称仁人长者,唯公足当之。
及在病中,梦啖柏叶松果,五内俱香。
次日以诗寄诸故人,复作答武林黄翼庵书,其词累牍。
至三日,招禅人数辈,诵梵经彻夜。
及东方渐白,公遂逝。
所著曰《皆非集》。
洪存恕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漱岩,一作漱崖,又作瘦岩,安徽省含山县巨兴乡大方村人。
民国9年,因与张治中有同乡同学关系,被张聘为家庭教师。
未几改任随从秘书,随张南征北战,一直从事文案工作。
抗战胜利后,弃职返乡。
受聘任巢县朝阳中学国文教员。
建国后,被聘在巨兴乡医院从事中医工作。
1957——1965年,连续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1970年因病退休,1976年9月23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