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玮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刘宪章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宪章(1591年—1660年),字端甫,号澹安。
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复社成员。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十六名举人。
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同进士出身,授中书舍人。
十三年(1640年),任颁诏。
敕授徵仕郎。
十四年(1641年),任册封。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充壬午科顺天乡试分考官。
考选广东道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实行保甲,国戚、奸民都不敢横暴。
不避时讳、不受私嘱、不惮权贵,数十次上疏论人才得失、民生利弊。
力救刘宗周、张玮、金光辰,举荐惠世扬、黄道周。
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癸未科会试监试官。
巡按直隶真顺广大,巡按真定府时,奏请免除助饷8000两,免徵运解天津豆料。
缉拿占产夺妻的巡抚属役张九成,杖杀窝藏盗匪的成五云,奏请处决大盗张申。
流寇起,协同督抚练兵防禦,三关告急,巡察三关、邢襄。
敕授文林郎,有敕命三道。
后补河南道御史,以年迈引疾归乡。
为复社成员,列名武进县第二位。
清初巡抚、巡按联合举荐,奉诏起籍,以卧病为由未就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初拜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实庸懦无才略。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期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为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召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劾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掌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但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
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当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裁。崇祯十年进士。授兰溪县。县当官道,民疲于供应,乃为之裁减。洁己爱民,不妄取一钱。后巡按至,以供帐薄,劾之去官。南明弘光朝授东阳知县。寻以丁忧去。明亡,为僧,课童自给。
维基
盛王赞,字子裁,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明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进士。
初授浙江兰溪知县,以清惠称,举卓异第一,以忤怒巡按而被纠。
崇祯帝素知王赞的名尝,对辅臣称其强项。
后补官为东阳县知县,才到任七日,便因丁内艰归家,遂隐居阳城,为村塾的教师。
其住屋旁有田二亩,卒之日对其子嘱咐说:「此吾祖宗所遗也。」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廷鉴(1603年—1665年),字冰如,号靖山,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明朝末科状元,历仕李自成、南明及清廷。
幼习勤苦,早年师从孙慎行、张玮,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状元,是明朝最后一位状元,与吕宫是“僚婿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杨廷鉴化妆外逃被识破,遂投降起义军。
任弘文馆编修。
李自成兵败,杨廷鉴又投奔南明。
弘光朝廷灭亡后回乡,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廷鉴是武进人,顺治帝见到家乡在武进的大臣,都要问杨先生最近病得如何,什么时候能好,欲请杨出山为官。
随后出仕清朝,任江南省松江府儒学教授。
顺治十七年(1661年)常州大旱,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
康熙四年(1665年)正月二十八日卒。
林逢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林逢春(1610年6月26日—1681年),字孟育,号木翁,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林逢春年十二能作文,在县学二十多年,先后为居庠督学张玮、蔡侃、张天麟所重,教授生徒数百人多所成就。
崇祯九年(1636年),中式广东乡试举人四十二名,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先在吏部观政,授浙江会稽知县,平均当地九湖患田累赘,调剂各繁忙驿递,让人民悦服,又清理被侵佔的盐税,馀额申报盐运司作为储备。
崇祯十二年(1639年),因和上级不合,贬福建汀州照磨,升永定县知县。
其县在山中,突然有怪物伤人,他得知后说曰:「邪不胜能正,放心吧。
」不久不再听闻怪物伤人。
有流寇数千人逼近县城,他召集士民登城擒拿对方首领,县民得以安宁。
之后林逢春获上级推荐,升为常州府推官,重申六条要政,改革宿弊、停止侈靡,在浙江提拔王自超、章贞、吴南岱、庄有筠等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升户部主事于浙江督饷,不久改任员外郎。
弘光时,迁任池州府知府,不久因病辞官,在龙山乡隐居。
门人请求他讲学,有《家乘识乘》、《医书诗韵》、《兰陵鄞江》行世。
卒年七十三岁。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字箕仲,号东霍,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稍迁至郎中出以按察副使督江西学校下车先为约学使者按部即台使者移不得入故终其任无得干得人为最盛先是公迎父就养邸中既迁四川参政乃奉父还里门上书曰臣有父春秋九十有二无入蜀理臣心不忍绝裾愿终养帝恻然命以左参政仍领江西于是再奉父往及执父丧服除改山东值岁积饥平度州民聚为盗甚横公闻怃然曰是崛强儿不肯受一箪者耳即先布檄身单骑驰而往众大惊俱匐伏请命公唯治首乱者数人馀尽释之复条为食饥法上台使者时帝巳念齐鲁灾许发帑赈未至公曰若必待此民十死八矣虚上恩益吏罪请贷所在应内输钱急散之民藉以苏历迁江西布政使有中使以𣙜至先檄藩臬诸长吏俱迎敕公扬言曰是敕中使非敕所守土者也例不得迎中使为气沮其所移公书自称予公叱其使曰若中贵人何敢自称予往高皇帝起吴时常称予若欲何为耶中使闻之大惧立造谢死罪又一日移书称诏视藩藏公第以籍视之终不为屈以入觐得寒疾卒年六十有八公居官所历好视其形势考其沿革每有所咨询烂若披掌性乐易于功名之际更为澹然自其族父嘉则先生以布衣起东海高论文章一时诸从如肩吾大若门风甚盛然公尤自许朗鉴每见人持行卷谒肩吾辄笑曰家弟岂知文奚不就我嘉则先生初以丰对楼诗属余君房论定君房报书曰吾于诗虽得窥其藩未入其室此事终当属君家箕仲公竟为嘉则删叙其集其为一时推重若此所著曲辕居集行世
维基
沈九畴(1533年—1600年),字箕仲,号东霍,浙江宁波府鄞县栎社(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明朝学者、诗人、政治人物。沈九畴于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考中进士,除刑部云南司主事,奉命审决江南,多所平繁,迁山西司员外郎,历郎中。万历十三年十月以按察司副使,提学江西,十七年正月升四川右参政。先是迎父就养,及迁四川,乃上书陈情曰:臣父春秋九十有二,耄矣,无入蜀理,臣又不忍绝裾,愿终养。上恻然,俾以左参政,仍领江西。岁馀,以父丧归,服除,二十一年七月复除山东右参政,分守海右道。会平度州饥,奸民啸聚几变,九畴单骑赴之,械治渠魁,境赖以安。二十三年二月升四川按察使,二十五年五月升陕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八月官至江西左布政使。二十八年入觐陛见,得寒疾卒,年六十八。
宛三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宛三奇(16世纪—17世纪),字元帡,湖广黄州府蕲州黄梅县人。
宛三奇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获授建德知县,曾经将城池增高四尺五寸,亦在当地清除盗贼,以清惠闻名,当地有德政碑纪念他的功绩,辞官归家后没有多馀财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乐安人,字仁有。天启五年进士。授饶州府推官,师事邹元标。崇祯末,官南京御史,抗疏论杨嗣昌夺情入阁,被削籍戍宁波卫。明亡,出家为僧。有《消闲录》、《西铭解》。
维基
成勇,字仁有,又字弱翁,山东青州府乐安县人,同进士出身。
天启二年,参加会试,答策言宦官之祸,因而得罪阉党,被放逐。
三年后,再次参加,并登进士,授饶州府推官,七年任江西乡试同考试官。
丁忧后,历任开封府、归德府推官。
崇祯十年,得南京吏部主事,之后授御史。
杨嗣昌夺情入内阁后,黄道周、何楷、林兰友、刘同升、赵士春等人反对,反而被谴。
成勇于是愤上疏,崇祯帝读后大怒,命削籍戍宁波卫。
后用刘宗周、张玮建议,命以他官用,不久听闻李自成攻陷北京。
福王时,起御史,不赴任。
后出家为僧,十五年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