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贞明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7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公善。隆庆五年进士。万历三年征拜御史。以言重君德、苏民困、开言路三事触张居正怒,下狱穷治党与,谪戍定海。十一年,召复官,官至南京大理丞。
维基
傅应祯(1539年—1587年),字思善,又字公善,,号慎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傅应祯登辛未科会试第128名,三甲155名进士,授职湖广零陵县知县。
任内清剿洞庭地区强盗,并将祁阳的土匪治罪,百姓得以安宁。
万历二年(1574年),调任直隶溧水县知县,次年试河南道监察御史。
时值张居正掌国,傅应祯是其门生,对时事有所思虑,遂上疏陈述重视为君之德、纾解民困、广开言路三件事:奏折呈上后,张居正认为疏中提到王安石,影射自己,于是大怒下旨责问;又因奏中论及到余懋学,将他逮捕下狱,严厉追问他是否有党羽。
傅应祯几乎被折磨致死,但什么都没有承认,随后被贬到定海。
给事中严用和、御史刘天衢等上疏营救,万历帝均不听。
当傅应祯被关进狱中后,给事中徐贞明带着御史李祯、乔岩看望他。
锦衣卫帅余荫将此事上报,三人因此牵连被贬。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帝采纳御史孙继先建议,下诏恢复傅应祯的官职,任河南道御史。
万历帝抵达昌平检查墓道,而蓟镇出现军事警报,傅应祯劝皇上不要去,且上陈边防战备特别详悉;万历帝予以嘉奖回答。
不久,他提升为南京大理寺丞。
临行前,上奏举荐三十七人。
不久因病辞职回家,三年后去世;赠大理寺右少卿。
傅应祯同县人刘台同中进士,担任御史,均得罪张居正招致祸患,当地百姓在祠堂一同祭祀他们。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桢,字维卿,号克庵,安化(今甘肃省庆城县)人。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初任高平县知县,后调回朝廷任御史。
明神宗万历初年,傅应桢因向神宗皇帝直言上书,招致神宗皇帝震怒,下诏书将傅关进监狱。
李桢会同御史乔岩、给事中徐贞明,相联拥人监狱看护傅,又引起神宗皇帝的不快,按同罪论处,被贬为长芦盐运司知事。
后相继调迁为归德推官、礼部主事、顺天府府丞。
维基
李桢(1540年—1614年),一作祯,字维卿,号克庵,陕西庆阳卫官籍山西大同卫人。
陕西乡试第六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七十三名,三甲第五十四名进士。
初任高平知县,后调回朝廷任御史。
万历初年,傅应祯因向皇帝直言上书,招致皇帝震怒,下诏书将傅关进监狱。
李桢会同御史乔岩、给事中徐贞明,相联拥入监狱看护傅,又引起皇帝的不快,按同罪论处,被贬为长芦盐运司知事。
后相继调迁为顺德府推官、礼部主事、尚宝司少卿,十五年三月升本司卿,十七年十二月升顺天府府丞。
万历十八年,洮河有警,极言贡市绝非良策,要求对以往设立互市的官员进行追责,这个意见遭万历皇帝否决。
十九年任湖广巡抚,万历二十年六月,召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左副都御史,二十一年七月再迁户部右侍郎,因与户部郎中郑材不和,改调兵部。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改任兵部右侍郎,同年九月十一日,又调迁为兵部左侍郎。
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兵部尚书石星因壬辰战事不利下狱,由李祯临时主持兵部事务。
赵志皋认为李祯不懂军事,明确反对万历皇帝将兵部大权托付给李祯。
广东道御史况上进认为李祯庸鄙。
朝廷升邢玠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
万历二十七年二月李桢致仕。
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李桢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
三十九年因病擅自离职,令冠带闲住,以后不得推用。
万历四十二年三月卒,赐祭葬。
苏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万历中官御史,力言徐贞明京东水田之议可行,又曾上治畿辅卢沟、滹沱二河之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3—1608 【介绍】: 明顺天府霸州人,字继津。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弹劾严嵩论死,遴为资饘粥,且以女许配其子杨应箕。嵩父子大怒,借故下之狱。事白,复官。继盛死,又为收葬。隆庆间巡抚宣府,大兴屯田。万历初,以与张居正不睦,出阅边,事毕即移疾归。居正死后历官工、户、兵三部尚书。
维基
王遴(1523年—1608年),字慎徵,号继津,谥恭肃,京师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民籍。
嘉靖丁未进士。
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六名举人,二十五岁联捷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一名,三甲八十一名进士,就任绍兴府推官。
入朝为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
耿直矜持,不轻易与人结交。
同僚杨继盛弹劾严嵩和他的孙子严效忠冒领功绩,奏章下达给兵部复查。
严世蕃自己撰稿,以此给武选郎中周冕。
周冕揭发了严世蕃,反而被治罪。
尚书聂豹恐惧,催促所司将严世蕃的文稿呈上,王遴径直上前争辩,聂豹恼怒,最终如严世蕃所言向上全报。
杨继盛被判死罪,王遴为他送去稠粥,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儿子杨应箕。
严嵩父子大为愤恨,借口其他事情将他投入诏狱。
事情后恢复官职。
杨继盛死去,他收殓、安葬了杨继盛。
嘉靖三十五年,调任山东佥事,再调任岢岚兵备副使。
他享有威名,为巡抚忌恨,受弹劾而离去。
官民争相为他诉讼冤屈,皇帝下诏准许他再度起用。
嘉靖四十五年(1566),王遴升为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
蒙古大举入侵定边、固原,总兵官郭江战死。
总督陈其学、陕西巡抚戴才遭罢免,王遴降俸一级。
隆庆元年,蒙古六次入塞,都战败而逃。
而御史温如玉不断抨击王遴,将他解除官职听候审查。
后来御史杨轸核查汇报了他的战绩,于是又恢复原职,管辖宣府,总兵官马芳骁勇,敌寇不敢深入。
王遴便大兴屯田,边防储备都有赖于此。
十年期满,他升任右副都御史。
不久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起用他协助处理边防事务。
神宗继位后,张居正执政,他与王遴同年登进士,却一向不和。
遇上商议、检阅边防事务,王遴请求前往。
皇帝命令他前往陕西四镇,他冷峻地拒绝馈赠。
事情完成之后,就称病回乡。
张居正去世后,他才出任南京工部尚书。
不久,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要事务。
守备太监丘得用大肆奴役营中的兵丁,王遴上奏请求禁止此事,趁机奏请施行谋略、安定留都等十二件事。
万历十一年,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户部尚书。
他先奉皇帝的诏令,免除一年赋税以及织造商议的提留,共计一百七十六万多两白银,此时,皇帝命令由太仓库中补充,王遴劝谏,于是指出京仓和通仓的粮食积蓄达八百万石,足以供给九年的需求,请酌量将一百五十万石折换成银两,三年后停止。
皇帝下诏准许他施行一年。
当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在京城东面开辟水田,王遴极力赞赏此举,提议很快被决定。
以往,户部银专门供给军队和京都,不提供给其他事务。
皇帝举行婚礼时,暂时提取了用于接济边关的银两九万两作为织造的费用,此时皇帝又打算这么做,王遴执意争辩。
不久,皇帝下诏提取四千两黄金作为慈宁宫的开支,王遴又极力反对。
皇帝都没有采纳。
此后,他陈述理财的七件事情,奏请皇帝崇尚节俭、重视农业、督促拖欠的偿还、惩治贪官污吏、扩大储蓄、整治贡市。
皇帝答复:“有关我自己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其余的事责成所司商议办理。
”当时佛教盛行,王遴奏请将身强力壮的和尚淘汰,令他们回乡务农,聚众进行斋戒的人以邪道罪论处。
礼部尚书沈鲁奏请依王遴的谏言行事。
皇帝已经下诏同意,后妃和宦官大都声称不行,事情中途废止。
万历十三年,他改任兵部尚书。
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贿赂遍及皇帝身边的大臣,但不敢进入王遴家门。
王遴在户部频繁争执,已被宦官嫉恨。
遇上皇帝察看去世后享用的寝宫,宦官拿着皇帝批示向他索要马匹。
王遴认为题本应该盖章,司礼的传递应当由科发给部里,没有径直下达给部里的,他援引先例执意上奏。
皇帝不高兴。
大学士申时行曾经因管事指挥罗秀而嘱托王遴将他补作锦衣佥书,王遴阻止不许。
申时行便拟旨责备王遴擅自扣留皇帝的批示,对皇上缺乏尊敬。
御史争相弹劾王遴,王遴请求退休而离去,由张佳胤代任。
给事中张养蒙称:“罗秀本是太监滕祥的奴仆,靠贿赂进入禁卫中。
往年他图谋佥书,尚书王遴主持公正,被他们中伤而离去。
不久,罗秀马上被越级录用,众议沸腾。
”因此罢黜了罗秀,张佳胤也被罢免。
王遴虽然退位,声望更高,他年事很高,一再受到朝廷慰问。
万历三十六年(1606),王遴去世。
赠封为太子太保。
天启年间,追赠谥号恭肃。
有子王乐善、王应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