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68—1551 【介绍】: 明陕西鄠县人,字敬夫,号渼陂。弘治九年进士。授检讨,以附刘瑾为吏部郎中。瑾败,降寿州同知,勒致仕。盛年遭摒弃,以重资聘乐工学弹琵琶,善作词曲。有《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与康海为曲坛宗匠数十年,作品有愤慨不平之气。另有《渼陂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敬夫,鄠县人。弘治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调吏部主事历郎中谪寿州同知有渼陂集续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维基九思字敬夫,鄠人。弘治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改吏部主事,历郎中,坐刘瑾党降寿州同知,寻勒致仕。有《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艺苑卮言》:王敬夫诗如汉武求仙,欲根正染,时复遇之,终非实境。敬夫名位少亚对山,而才情胜之。倡和章词,流布人间,遂为关西风流领袖。《国史唯疑》:王九思《游春记》,或谗之,云「内李林甫拟长沙,杨国忠拟新都,贾婆婆拟临颍」,当国惧甚。王实寓意于此。时处分逆党,独待对山、渼陂过严,宜无以服其心。《国雅》:王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其五言如「云压岭头树,草连烟际村」,「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山云睛见楚,烟树远浮秦」,「飞鸟三峰外,孤城落照前」。七言如「天外行云难入梦,手中团扇易惊秋」,直造盛唐隹境。田按:刘瑾请建义勇武安王庙于陕西兴平县马嵬镇。仍乞颁敕防护立碑,碑文李茶陵笔也。王敬夫《马嵬废庙》诗云:「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正德丙丁戊己年,寺人气焰上薰天。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贼。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成何棘。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子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茶陵于东德涵、王敢夫为馆师,德涵丧母,人谓铭表碑传必求当时钜公。德涵曰:「传其亲者,在文章耳,官爵何为?」自述状遍送诸公。德涵又与李空同倡为文必秦、汉,诗必汉、魏、盛唐之说,诋茶陵为靡弱。由是茶陵益憾康生。及逆瑾诛,德涵坐落职,敬夫亦牵连降免。德涵以救空同得大名,又坐事彰著,敬夫因事波及,于茶陵不能无深望。感事诗云:「中林有巨鸟,自矜毛羽贵。一朝振翮飞,忽与飘风会。展转万馀里,下息丹山背。栖止青桐柯,渴饮醴泉濑。久假不自知,殊非惊鹭类」。又《漫兴》绝句云:「不有李康持藻鉴,豪杰争趋怀麓堂。」又《答王德徵书》云:「自归里舍,有所述作,拟为传奇,纾情畅志。不意亲朋指摘瑕颣,投诸馆阁,发怒起祸,幸以消阻。」盖指《游春记》事也。敬夫于乐府为当家,诗亦富有才情,惜质地粗漫,未尽脱秦声耳。)
王九思(1468年—1551年),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明朝官员、文学家、戏曲家,是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陕西乡试第二十一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由庶吉士授官检讨,正德初年,谄附刘瑾,升吏部郎中。刘瑾被杀后,降为寿州同知。不久又被追论,勒令致仕。
人物简介
【生卒】:1504—1580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读书知兵法,世袭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擢广东都司,进参将,移浙东,屡败倭寇,时称俞家军。三十四年,从张经破倭于王江泾,复偕任环破倭于江南各地。以赵文华兵败,被诬劾为“纵贼”,夺世荫。三十五年,起为浙江总兵官,还世荫。后以攻王直未全歼,被逮下狱。旋得释,立功塞上。四十年,移南赣,镇压广东饶平张琏山寨。后历福建、广东总兵官。四十二年,与戚继光破倭寇,复兴化城。四十三年,大破倭寇于海丰。又先后镇压吴平、曾一本等海上武装集团,击破古田壮族黄朝猛、韦银豹军。卒谥武襄。有《正气堂集》、《韬钤续篇》、《剑经》。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字后之。嘉靖时起家武举,募海滨盐徒为一军,自胡宗宪为御史至总督皆倚仗,大小数十战,屡胜倭寇,以功授都司。宗宪被逮,先解官护行。旋以不肯證巡抚王询侵军费事,坐论死系狱,阅八年始白。万历初起圜山把总,后随戚继光任蓟镇南兵营参将,迁副总兵,后数为广东、福建总兵官。以年老谢事归。
人物简介
【生卒】:?—1569 【介绍】: 明四川剑州人,字子晦,号剑门。嘉靖十四年进士。除新喻知县,征拜御史。核宣、大、山西兵饷。劾前后督抚及监司、指挥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历迁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旋任浙江巡抚,廉洁率下,更变胡宗宪为总督时之弊政,减军需半数。以知兵召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兼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边防甚饬。清勤练达,所至有声。隆庆初乞休归。卒谥恭襄。维基
赵炳然(1507年—1569年),字子晦,号剑门,四川保宁府剑州人。嘉靖十年(1535年),登乙未科进士,嘉靖十四年(1539年)除新喻县知县,选监察御史。与给事中李文进覈查宣府、大同、山西等地兵饷,弹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历任按察云南、浙江。升大理寺丞,晋大理寺少卿。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明世宗下诏罢总督职。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刚平定,请设巡抚绥辑,遂进升赵炳然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前往,在任期间减免百姓税费。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浙兵剿平倭寇,世宗下诏发义乌精兵一万,命副总兵戚继光率领前往,仍谕赵炳然协剿。同年,戚继光平乱,馀寇流入浙江。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斩首百馀级。新倭复犯石坪,将士乘胜歼掉。赵炳然以援剿功,再赐金币,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给事中辛自修弹劾罢免戎政都御史李燧,请择素知兵者取代。于是召赵炳然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踰年,诏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新平、平远、保平三堡密迩宣府,旧属大同。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悬塞外,隔崇山,寇骑时常出没。赵炳然奏添设参将,别设一营,得到批准。以总兵官马芳等却敌功,召还部,代杨博为尚书。考满,加太子少保。隆庆初,以病乞休。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
人物简介
刘焘(1512年—1598年),字仁甫,号带川,直隶天津左卫军籍(沧州刘辛庄)人,祖籍河南项城县,明朝官员、军事家,抗倭将领。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七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会试第四十三名,廷试三甲进士。历任济南府推官、兵部职方主事,出为陕西佥事,精骑射,通韬略,屡立战功。二十九年九月,以提督侍郎孙禬举荐,升添注蓟州兵备副使。丁忧,以边警从服中夺情起用为苏州兵备副使,三十一年十二月地方稍宁,奏乞终制。三十三年二月,巡按御史蔡扬金追论其任蓟州道兵备副使时贪纵不法,诏俟刘焘服阕之日,降一级降调边方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海盗汪直、徐海等勾结倭寇攻入浙江,朝廷起补刘焘为浙江杭嘉湖兵备副使,参与抗倭,明军射杀倭首迷里只麻、叶明,生擒汪直、降徐海。三十五年十一月以功升一级,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三十八年九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二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犯福建,刘焘被擢升为福建巡抚,并在长乐、莆田大破贼军,四十年十一月因剿贼不力被弹劾,降调外任,谪山东右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复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四十三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如故,四十五年十月,三年考满,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如故。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因北虏入寇山西、永平,刘焘报功不实,被给事中陈瓒等弹劾,被令回籍听勘。调福建总兵戚继光入京协理戎政。十二月刘焘被降二级听用。二年三月,刘焘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视陕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处边务,不久被兵科都给事中张卤论奏,停止巡边。七月刘焘被任命为添注兵部左侍郎,佐理部事,十二月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又兼督福建军务,剿灭两广“巨寇”曾一本、林道乾,又杀惠州倭首乌七麻。隆庆四年(1570年),因水土不服患病,上疏告归,五月以原职提督神枢营,不久被弹劾罢官,之后因诸虏酋大举入寇,又于家中起复,令驻守通州提督保定等处援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卒,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其墓尚存,位于今刘辛庄村北。
人物简介
何宽(1514年—1586年),字汝肃,号宜山,浙江临海县人。母孕时,邻人有梦赤日堕其所居凤凰山者,公适生,幼聪韵绝伦,为诸生,博综书史,尤究心于真。西山丘琼山《大学术义》曰经世之道尽在此矣。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浙江乡试第二十三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进士。授南刑部主事,历任浙江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出任四川成都府知府,治绩卓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吏部考核第一,升任湖广按察司副使,职屯盐政,改督学广西,升河南参政,晋湖广按察使,丁母忧,服阕,仍补楚臬。隆庆三年(1569年)十月,以政绩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隆庆五年七月升大理寺卿。有武弁以他事系狱,奉调将兵赴边,何宽即为竟其事遣行,拂直指意,遂参奏总戎戚继光,并及公,奉旨候勘。万历改元,直指以内计谪去,太宰杨襄毅覆道:挟诬者既被斥,受诬者复何罪。事得白,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整顿长江防务。时承平日久,江务废弛,芜湖库藏被劫,公莅任,严汛防,添荻港水师,增置哨船,分布关隘,奏请筑芜湖城,缉捕亡盗六十馀人,枭于市,境内肃清。万历三年(1575年)十月,升工部右侍郎,未任,随即进左侍郎,署部篆,提督京通仓廒,治理淮河。时徐淮二门圮决,议疏草湾以挽全淮,筑高家堰、宝应等堤,委修乾清宫告成暨河桥竣功,两赐金绮。不久,晋南京刑部尚书。屡疏乞休,温旨慰留。万历八年(1580年)九月,改南京吏部尚书。遇内计,首辅张居正属有所黜,何宽以其人系海内名望,不惬意,遂风言官讦比部郎某鬻法事,株引何宽,遂力请骸骨。居里五载,优游书史,如同寒素。桑梓有大利害,不靳力为,如陈云伏阙,奏减盐税,下计部,得允所请。疏稿更自公手,至今商受其利。万历十四年(1586年)夏,无疾而终,年七十三。祀乡贤。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汝宁卫人。嘉靖时由世荫历都指挥佥事,备倭福建。迁都指挥,擢参将。破倭于王江泾、大陈山,累进江浙副总兵,与胡宗宪设计灭倭寇首领徐海、王直,进都督同知,江南、浙江总兵官。以有将略、敢战著称,名亚俞大猷、戚继光。胡宗宪败,镗亦被劾,免归。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介绍】: 明江西永丰人,字望之,号阳山。少从聂豹学,宗阳明学说。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禁火葬,创书院。擢御史,劾仇鸾挟寇自重,又劾胡宗宪、阮鹗奸贪。忤严嵩,贬夷陵州判官。嵩败,升霸州兵备佥事。历福建按察副使,与戚继光合力破倭。万历初,官大理寺卿。六年,忤张居正,被劾归。卒年六十五。有《华阳馆集》。
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丁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进大理寺卿有阳山槁华阳馆集维基
宋仪望(1514年—1580年),字望之,号阳山、旸山、洋山,更号华阳,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省永丰县)人。江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丁未科会试第269名,三甲163名进士,授吴县知县,有政绩,升河南道监察御史,弹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后巡盐河东。检举胡宗宪、阮鹗贪污,至此得罪严嵩,贬夷陵判官。严嵩被杀后,起用任霸州兵备佥事、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海道副使,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退倭寇。隆庆二年,补四川佥事。四迁至大理少卿。万历二年,张居正举荐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万历四年,迁南京大理卿。一年后,改北京大理寺卿。他从师聂豹后跟随王守仁、邹守益、欧阳德等人。家居数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九一【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永明。尝走京师,上疏言事,不报。乃仗剑走边塞,纵观形势。戚继光为总蓟镇,筑隘减戍,皆用其策。过柘林,守将为之张宴,酒方酣,而部兵以索饷哗,露刃庭下。守将仓皇逃避,清海从容以利害谕兵士,并倾囊中资分之,变乱立定。年八十四卒,自称见日山人。有诗文杂著十余种,已佚。
谭清海,字永明,自称见日山人。东莞人。明世宗嘉靖初年尝以布衣上十事于朝,不报。权贵令读书中秘,固辞归家。著有《灵洲草诗》。事见明郭棐、清陈兰芝《岭海名胜记》卷二。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永明,东莞人。有灵洲诗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