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支大纶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83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嘉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忤张孚敬,斥为延平府推官。累官为国子祭酒,迁礼部侍郎,改吏部。接见庶官,常咨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寻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尚书。为严嵩所忌,度未可与争,乃谨事之,而精治斋祠迎帝意,嵩不能图。未几,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仇鸾罪恶,鸾因此诛。进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书。四十一年,使邹应龙劾嵩子世蕃,勒嵩致仕,代为首辅。世宗卒,阶草遗诏,悉罢斋醮、土木等弊政,牵复言事得罪诸臣。后为高拱所扼,于隆庆二年致仕归。卒赠太保、谥文贞。有《世经堂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
号存斋华亭人官宰相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癸未赐进士第三,授编修斥延平府推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召为司经局洗马累官少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少湖集
维基
徐阶(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徐阶自幼善于读书,少年时期结识阳明学江右学派门人聂豹。
他弱冠之年乡试中举,殿试联登探花,受到杨廷和极高的赞赏。
嘉靖早年张璁执掌朝廷时,徐阶直言反对张璁的提议,被贬出京城。
当时嘉靖帝因此刻石说「徐阶小人,永不录用」,而徐阶在地方督学十数年后,在夏言的帮助下回到京城。
徐阶回京后先主事国子监数年,在内结识杨继盛等谏臣,随后辗转六部之间。
他先后主事礼部、吏部、翰林院等重要机构,在翰林院结识了后来的重臣张居正、高拱等学生。
徐阶随后依靠其出众的青词入直无逸殿,冷静处理了危在旦夕的庚戌之变,期间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北京城防,拖延敌军,成功保护京城不被攻入。
他又改革了吏部、礼部、太医院所存在的旧弊,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于嘉靖三十一年入阁后徐阶因严嵩独断朝政,隐忍多年,最终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尽反严嵩之政,试图以“三语”政纲改良内阁的运作现状。
嘉靖末,徐阶成功劝阻皇帝南幸承天府,叫停当地大兴土木;帝弥留之际,徐阶又劝其停服丹药,并将左右方士和相勾结的太监一体斩决。
嘉靖驾崩后徐阶拟写了《嘉靖遗诏》和《隆庆登极诏》,在两张诏书下达后,朝野大臣都举手相贺,将此举和杨廷和所拟《嘉靖登极诏》被统称为正始正终第一政。
但是,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说他只是依靠玄奇的青词入直,在任期间献媚讨好他人,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只有到了隆庆时期才有所改善。
嘉靖死后,由于早年辅佐穆宗有功,隆庆年间徐阶依旧担任首辅,他多次调和穆宗和外廷的矛盾,在两年中多次上疏阻止宦官(中官)获得更多的权力,于隆庆二年成功引退致仕。
徐阶共入内阁十七年,元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
他不但足智多谋,本身度量、器识都是上品,受到冯梦龙等人的推崇;现代学者对其则多有争议,也有一些人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如谭平先生认为徐阶对比与其学生张居正,更加沉稳也更少贪恋权位。
徐阶在任内培养了张居正等政治家,在任期间试图改变内阁在朝廷中的位置,对后期内阁制度做出很大影响;同时又试用新晋官员用他的方法教导宦官,试图依靠义理让他们不成为刘瑾等人的后继者,也可以藉此改变宦官在朝廷的面貌和作用。
另一方面,抗倭寇名将张经被冤杀,以及胡宗宪瘐死狱中,也都是徐阶所一手造就,甚至高拱与张居正日后不和,亦与徐阶不无关系。。
在徐阶致仕后,由于家中子弟作恶多端,徐阶被牵扯其中,多次与牢狱只有毫厘之差,甚至不得不致书好友求救,高拱等人同时又以旧案诘难徐阶。
直到万历十一年,徐阶于华亭家中逝世,赠太师、谥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582 【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舜臣,一字汝尹,号芳洲。嘉靖二十年进士,四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入为刑部侍郎。辽藩狱起,奉命往勘,依法处庶人罪,毫无株连。忤张居正意,削籍逮讯,死狱中。有《江防信地》、《静庵集》等。
维基
洪朝选(1516年—1582年),字汝尹,一字舜臣,号芳洲,庵号静庵,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嘉靖二十年进士。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福建乡试第十三名举人,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二名,二甲二十四名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任郎中、按察司副使、参政、太仆寺少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入为刑部侍郎。
洪任刑部侍郎期间,为逢迎徐阶,逼死故都御史杨顺。
辽王朱宪㸅因各种劣迹被查办,朝选为钦差至辽府勘查,辽王立一大白纛(白旗),上写「讼冤之纛」,被视为造反,洪朝选认为辽王愚昧,并非谋反,于是选择避重就轻。
隆庆三年京察,是年十一月,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和光禄寺少卿尹乐舜等官员被判定为不称职,依例致仕。
洪朝选归乡,甚为愤恨,发言指责张居正夺情不孝,又批评福建巡抚劳堪。
隆庆四年,同安县民刘梦龙和叶弦有财务纠纷,打起诉讼官司。
福建巡抚何宽宣判刘氏败诉。
刘家不服,而叶弦是洪朝选夫人的亲侄子,刘家长辈刘存德遂指使家族子弟搜集洪朝选的不法情事。
万历二年,刘梦龙向福建巡按御史孙琮提交了洪朝选的罪證,但孙琮置之不理。
万历五年,庞尚鹏接替何宽出任福建巡抚,刘家再次兴讼,庞尚鹏将此事交由泉州府推官支大纶处理,支氏仍置之不理。
万历九年,劳堪出任福建巡抚,同安知县金枝将朝选的罪证递交劳堪,并由刑部审理。
万历九年十二月,劳堪依据刑部公文,将洪朝选逮捕下狱。
次年正月二十四日,洪朝选在狱中自缢身亡。
洪朝选之子洪兢赴京师为父翻案,劳堪贿赂冯保,冯保罚洪兢「赐杖」。
南直隶太平府知府叶烃曾是洪朝选的业师,他协助洪兢,为了替洪朝选翻案,他编织当年洪朝选因捲入张居正与辽王朱宪㸅的私人恩怨,最后遭到毒手的虚构情节。
洪竞将这份材料交给给事中孙玮。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十九日,给事中孙玮弹劾劳堪“故勘”洪朝选,使其致死。
云南道侍御史羊可立趁机奏言:“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佔废辽府第、田土,乞严行查勘。
”已废辽王次妃王氏也奏称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明神宗命司礼监张诚及侍郎丘蕣偕锦衣指挥前去籍没张居正家。
万历十五年五月,经三法司会审,劳堪以“故禁、故勘”之科条,发配浙江观海卫终身充军。
康熙十二年(1673年),张居正的曾孙张同奎进京上呈《上六部禀帖》,请求更正《明史·张居正传》的不实记载,此举得到朝廷同意。
但是《明史》卷一一七《辽王传》、卷二四一《孙玮传》中仍保留此说。
明史》孙玮本传记载张居正与劳堪以通夷罪诬之,将之收狱,在狱中将其饿死,张居正深恨朝选,其虽死,亦不允其亲人收尸,直到尸腐恶臭。
,万斯同本人深受明末东林党薰陶,对“洪朝选案”抱持一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