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徵明

相关人物:共 73 位
共 7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丹徒人,字敬堂,号桐树。
诸生。
画山水宗文徵明一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惟允,号秋水,陈汝秩弟。与兄齐名,有大髯、小髯之称。工诗善画。倜傥知兵,尝参张士诚军事。洪武初以荐任济南经历。坐事死,临难从容绘画,画毕就刑。有《秋水轩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允,吴县人。官济南经历有秋水轩槁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汝言字惟允,吴人。
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
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画史会要》:陈准允能诗文,山水宗赵魏公,清润可爱。
兄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
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
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
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
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
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
与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
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
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
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
董文敏题为北苑。
此二图皆江南名画。
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
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淮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
』止仲尾之往,弗敢后。
」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时,止仲为门下客。
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
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
』以笔抹之。
」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
惟允与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
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
」侍郎真一代画家也。
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
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汝言字时献,潼关卫人。正统壬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景泰中,骤进户部侍郎。天顺初以迎驾功迁兵部尚书。以贿败。
维基
陈汝言,官至兵部尚书。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谋夺门之变,故被石亨举荐,以取代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其在任内栽培党羽,并帮助石亨冒领功勋赏赐者不下四千馀人。天顺二年,因被群臣检举弹劾,被逮捕下诏狱,籍其家,家有万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11 【介绍】: 明吴县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少精文理,长称文雄,诗甲海内,名满士林。跻身江东三才子、吴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谈艺录》等。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昌谷吴县人官博士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左迁国子博士有迪功集又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惭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二
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吴人。
弘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国子博士。
有《迪功集》六卷,又有《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惭》等集。
(《四库总目》:祯卿论诗宗旨见于《谈艺录》及《与李梦阳第一书》。
如云:「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励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
」又云:「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弊不可以悉。
」据其所谈,仍北地摹古之门径。
特梦阳才雄而气盛,故枵张其词;祯卿虑澹而思深,故密运以意。
当时不能与梦阳争先,日久论定,亦不与梦阳俱废。
《国宝新编》:昌谷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取充栋之草,删存百一,成一家之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
皇甫涍《少玄集》:诗之为艺,独异众体。
昌谷韵度鲜朗,情言超莹,而原其趣,参之以神,要其构,极之以变。
考则古昔,往往冥契。
君之于诗,可以继轨二晋,标冠一代。
《皇甫汸司勋集》:徐集独综菁英,莫可瑕类,非其佳秽自得,去取过严乎?
环溪诗话》:徐迪功诗如洞天仙子,偶落人间,不作风尘中语。
《艺苑卮言》:徐昌谷诗如白云自流,山泉泠然,残雪在地,掩映新月。
又如飞天仙人,偶游下界,不染尘俗。
昌谷自选《迪功集》,咸自精美,无复可憾。
近皇甫氏为刻《外集》,袁氏为刻五集,即少年所称「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者是已。
不知舞阳、绛、灌既贵后,为人称其屠狗吹箫,以为佳事,宁不泚颡。
王世懋《艺圃撷馀》: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
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
明其徐昌谷、高子业乎?
二君诗大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徐能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高能以深情胜,有秋闺怨妇之态。
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
《国雅》:徐昌谷豪纵英裁,格高调雅,驰骋于汉唐之间,婉而有味,浑而无迹,诸体高妙,都无累句可删。
《续吴先贤赞》;徐昌谷初与唐寅、文壁游,其诗逸丽。
迨见李一何制作,遂变而益遒,研极诗之变。
逆其初,由卿云以来,至西京之盛,沿魏、晋而下,其所攻论甚严,谈艺之作,出钟嵘矣。
吴之文自昌谷始变而为六代。
《王稚登晋陵集》:武宗之时,文士辈出。
李君赤帜于关西,徐子白眉于东海。
李资弘亮,徐学精深。
长才绝力,则徐不逮李;清声古色,则李不逮徐。
《明诗选》:陈卧子曰:「昌谷似与仲默同源,然仲默俊逸,昌谷矜贵,又自有殊。
」宋辕文曰:「昌谷如秋夜银河,烂烂垂地。
何、李刻意少陵,迪功独宗太白,不若嘉清时七子同境也。
」 王士禛《居易录》:徐昌国《谈艺录》:「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开雎》之乱,则《桑中》为隽。
」当是既见空同之后,深悔其吴耳!
田按:昌谷才力不及李、何富健,而清词逸格,矫矫出群,不授后人指摘。
良由存诗不多耳。
《谈艺》一录,清言微旨,可俪严沧浪。)
维基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榖,又字昌国。
直隶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明代文学家。
其先常熟县人,迁居吴县。
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年少时,与同郡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十六岁成《新倩集》,弘治十四年以国子生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
因其貌不扬,不得入翰林,授大理左寺副。
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
因犯人逃亡牵连,降国子监博士。
正德六年(1511年)卒,年仅三十三岁。
明史·文苑》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44,一作1482—1539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名淳,以字行,别字复甫,号白阳山人。
诸生。
尝从文徵明学书画,工花卉,亦画山水。
后人以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
有《白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道复,后以字行,有《白阳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幼于,改名敉。
十六岁以诗见文徵明
徵明语其徒陆师道:“吾与子俱弗如也。
”嘉靖中入赀为国子监生。
刻意为诗。
与兄弟张凤翼、张燕翼称三张。
好学《》,十年中笺注三易其稿。
晚年与王稚登争名不胜,颓然自放,多为诡异之行。
以携妓居荒圃中,为盗所杀。
有《读易纪闻》、《读易通考》、《文起堂集》、《纨绮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5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别号松涛散仙,存存居士。
项元汴孙。
其画初学文徵明,后益进于古,山水师法宋人,兼有元人气韵。
有《朗云堂集》。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圣谟,字孔彰,号易庵,自称胥山樵,元汴之孙,画得家法称逸品著有朗云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古白。
万历诸生。
早负才名,工诗文,尤善书法,楷书法欧阳,草入二王之室。
工山水,尤善写兰,得文徵明之秀媚。
卒,私谥贞文先生。
有《古今名将传》、《南牗日笺》。
释护德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护德,字明觉。
姓李氏,首阳人也。
父曰得仁,母施氏。
世有隐德,同抱慈心,故护德生秉懿质,赋性恬安。
幼而沈重,恒寡言笑,时或怪之。
乃道机潜伏,欻厌世烦,就昭化寺卫生落发。
蔬食苦行,专持神咒,屡感异徵,秘不示人。
或有知者,即而訉之,则相视默然。
光绪戊子,始来燕都,止于法源寺。
深閟禅房,略无表见。
己丑,受具戒于静涵律师,寺中老宿也。
既习昆尼,因历名山,东践补陀,西指峨湄,南极衡岭,北履台山。
行脚六载,精究一乘,以佛法玄旨,净心为本,财利炫俗,颇乖教化。
欲以积苦,动其观感。
甲午之秋,复来法源,屈职钟寮。
鸿昏乌显,应时无爽。
寒暑不易,几三十年。
寺为唐太宗所创,旧号“悯忠”。
前院古柏参天,清阴夏寒,游侣避爇,多憩其下。
护德鬻茗陈几,不惮烦辱,人或施予必辞谢,受之则尽以市香烛,爇诸佛前,朝夕膜拜。
禅悦之馀,喜种花草,阶前数弓,环植玉簪、凤仙、紫菊、红药,春秋相代。
而林中故有榆梅、银杏、丁香、海棠花。
时裙屐蹁跹,掩映其间。
一见护德,面黧神隽,仪观秩秩,如亲古佛,莫不心折神旷,敬仰弥殷。
尝植牡丹一株,初开白花,逾年变为绿萼,主僧静涵异之,移诸内院。
然知护德非凡夫也。
未几,静涵寂,主席数易,护德遂终于钟寮。
首阳诸弟子,岁时觐省,欲迎居昭化,以怡老寿。
护德殊不谓然。
终日兀兀守此,追蠡响,答海潮,韵以神超,百年旦暮,与钟俱迥者也。
甲寅八月秋,一日侵晓,钟声初竭,方起扫院,见乌鹊千百成群,飞鸣树顶,如有所俟。
别有三鹊,从西而来,爪连翅交,共衔一物,集于钟楼前小树。
群鹊欢鸣,护德知有异。
趋𧦝门寮寓客湘中两生。
俄而铿然坠地有声,惊视,则阿难铜像一躯,高才五寸许,重三十两。
两生迎入寮厅,顷之,户外蛛网万丝,结成罗幔,两生不敢近。
护德洒以香水,礼拜而去,蛛网自散。
无何,两生还湘,竟携以归。
寺主道阶,欲置护德于理,使讼两生,护德默然。
桂阳夏内史寿田与书道阶,谓:“三鸟衔来,于师何亲。
两人持去,又于师何怨。
佛若有灵,以世界为传舍。
佛若无灵,直与人争铜耳。
愿息心无闷,以参大道。
”且作歌以广其意,歌曰:“寺中老鸦梳翅翎,忽然如有人使令。
飞入何王宫殿里,衔出宫中铜佛子。
众雏鸣绕诵贝多,欲依云树作禅窠。
挂钵人出鸟惊散,舍得潜将置空殿。
殿古苔深香火无,唯有蟏蛸守户枢。
夜吐天经为布施,珠网四垂云覆地。
端严螺髻坐中央,遍与虫天作道场。
老僧一见惊突兀,灵异从来无此物。
诸天涕泪倾海潮,万人膜拜法坛高。
誓倾宝藏为璎珞,不惜精金铸鹊巢。
行脚住持争供养,各求胜地安龙象,一朝呗罢失云踪,香花犹在佛床空。
道俗人天莫惆怅,去来总在灵山上。
世人结念向真如,岂识真如一相无。
禅堂自宿虫檀越,戒树还栖鸟苾刍。
苾刍檀越无烦恼,人生那得如虫鸟。
”湘潭杨京卿度以歌和之,曰:“城中乌鸦衔佛像,坠在城南寺阶上。
寺僧供养空殿中,一宵蛛网覆千重。
我闻灵异来瞻拜,僧告前宵失所在。
即今城野方寻取,我语诸僧无复尔。
人天虫鸟幻中缘,去住无心只偶然。
即随鸟喙原游戏,纵惹蛛丝不挂牵。
来处来,去处去,缘尽还空无觅处。
”复有恩施樊方伯增祥作息讼词,多方譬晓,其祸始寝,文具寺志。
而护德不问也。
盖佛之来,为护德来,而人不知。
故佛之去,亦为护德去,而人复不知。
幸寺主一怒,以守舍责护德,使诉两生,而夏杨诸贤乃歌咏其事,反为护德證明。
灵异感召,吁亦神矣。
然自是护德益洒然,凡有物故,必先知之。
寺前西南院曰“万寿宫”,旧有井。
嘉庆时甘泉涌出,号为“龙王灵井”,灾旱请雨辄有应。
今宫毁井荒,且二十年矣。
榛莽芜秽,人迹罕到,而地接鼓楼。
护德于定中见物自井出,逐一僧,审其状,似衡山游僧,寺主弟子也。
护德以身蔽之,而与物斗。
明日,诫游僧勿妄出。
无何,竟以微故,忿其师,自投于井死焉。
有夏生者,萧县人,求友京师,不遇。
然工刀笔,故律师也。
寺主方以增租,与田者讼,得夏生,喜延之丈室,寝食与俱。
会天寒风冽,单衣楚楚,忍冻以待。
又自以积劳当酬,寺主必不恝视,竟以寒病死。
先是,夏生方寝疾,护德夜提一镫,自前院追入,及内廊而止,一寺皆惊。
或曰:“夏生曾为军事执法,杀人累千。
仇家迹之,乃逃于禅以自忏。
护德所见,殆宿冤也。
”有问之者,但默然颔之而已。
人由是知护德能见鬼物。
衡阳程肃政崇信,生有夙慧,不昧因果。
尝叩以定中所见景象,及神鬼形状,护德初亦默默不言。
久之,往还频数,请益再四,始述所见鬼神出入,皆至天王殿前礼拜,以次进退。
虽达官贵人亦然。
及叩以有识者乎,复默然。
已而为程长娣诵《金刚经》一部,祓除畏恶,事有应验,深相叹服。
遂归依佛法,长持戒珠,优入净域。
如斯感化者,亦复不鲜。
然护德不欲人知,多秘而不传。
壬戌秋七月十六日,寂于法源钟寮。
年六十有七,腊三十有四。
茶毗有舍利,红如赤小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绍堂,号松岩。
乾隆十八年举人,官河南密县知县。
工吟咏,善画,山水仿文徵明
卒年八十八。
有《健松堂集》。
卫美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初满洲隶镶白旗人。
崇德三年随杜度征明,至山东,攻齐河县,先登。
顺治元年从入山海关,败李自成军,授牛录章京世职。
共 7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