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定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9 首
前出塞 其二 元初 · 耶律铸
七言绝句
十年老将浮苴井,万里疲兵碎叶川(文田案唐书地理志安西至叶支城出谷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
传督诸君传诏令,问何时到海西边。
有索赋婆罗门辞者时西北诸王弄边余方阅西域传因为赋此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婆罗门词也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会要曰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
热海气蒸为喜雨,冻城寒结就愁阴。
中心甚欲期真宰,教使人知造物心(安西都护境内有热海去热海四十里有冻城唐新史同 文田案唐书地理志安西西出板厥关至碎卜戍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燕海又四十里至冻城)
青岭亘如颓碧落,赤河长似浸红霞。
是天柱折天倾处,龙战重渊尚攫拿(安西都护境内有青岭与赤河唐新史同 文田案唐书地理志安西至龟兹境渡赤河赤河来自疏勒西葛罗岭至城西分流又云自疏勒西南入剑末谷青山岭青岭不忍岭六百里至葱岭守捉)
忆昨烟花暖正繁,远劳玉趾到山间。
寓居踪迹应方定,入道工夫总未閒。
囊里有书供月眼,樽前无酒醉春颜。
别来新趣知多少,透彻灵台第几关。
归舟纪梦 明末清初 · 张萱
五言排律
己未仲冬,浪迹五羊,韩孟郁孝廉、黄元卿太学、邓伯乔文学朝夕过从。一日,以议复五先生旧社见属,曰:“是议也,数十年于兹矣。今有天幸,高正甫太守、梁幼宁明府、刘觐国观察、黄士明宫允、李伯襄吉士,或岿然灵光,或翩然昼锦,誓代兴于一矢,抗艺苑之前旌。文士依以扬声,大雅于焉再作,诚五羊之奇遘,亦千载之一时也。二三兄弟,齐牺既承,马首是瞻。繄五先生幸未坠地,文坛故址俨然具存,缔巨搆而复旧观,从先进而诏来学,以时考之,则亦可矣。然必乞灵于当事,而求友于嘤鸣,先生得无意乎?”余谢不敏,敢有差池,岁暮遄归,请以异日。腊月三之日解缆,四之日宿黄木湾。鼍更将半,辄得一梦。有两客焉,衣冠肃若,偕五先生而至,徘徊于旧社之址,曰张文献公、崔清献公也。顷之,直指虞石王公亦惠然登堂,宾朋秩秩。时则荐绅缝掖,雁行麇至。有摄齐而升者,有扬觯而揖者,有负剑而辟咡者,缤纷杂沓,不可指数,亦不可名状。孟郁三君子,亦皆旅进。而不佞萱,则循墙而走也。正尔分曹,相与授简,潮声拍枕,榜人呼风,遂蘧然而觉。噫,亦一奇矣!夫社议方定于将归数日之前,此梦遽呈于社议既闻之后,文不在兹乎?文不在兹乎?孰谓此境为梦境乎?因张灯呼笔,而诠次之,得二十韵,寄诸五羊同社者。客曰:“是役也,五先生在上矣,文献、清献胡为乎来?而直指公方报命中朝,在帝左右,岂以黼黻之章,同鞶帨之绣,与二三子逶迤于五先生之堂乎?”余窃否否。夫朱鸟灿离明之象,南海盛衣冠之气,五先生技虽雕龙,身常屈蠖,非困踬毕世,则偃蹇一官,至伏斧锧而陨非命者,不得当也。今地文合,天贶应。文章勋业,有开必先。凡我同盟,当有登三事而鹊起,继二献而龙跃者。故五君同席,而二献分庭乎。况文章司命,是为台公;不腆齐盟,公旦主鬯。今兹之梦,实式灵焉。其周旋一室,以镇抚多士,又何疑哉!窃献俚言,敢持左券,二三兄弟,勉旃无忽。
大雅久寂寞,吾徒今合并。
飞扬二三子,响往五先生。
问水有遗胜,蹑尘寻旧盟。
盘墩常左右,坛坫复经营。
不失山林气,相关湖海情。
我游殊草草,君意转萦萦。
晏岁催归棹,空江闻远更。
如何有清梦,忽漫见群英。
寤寐由同调,精灵叶至诚。
曲江曾赠锦,清献共彯缨。
肃穆柏台使,招摇艺苑旌。
已饶天际想,亦向梦中迎。
臭味原冥契,机缘卜大贞。
文昌七曜聚,执法一星明。
纠合匪朝夕,周旋仗弟兄。
老农堪受役,敝赋誓专征。
努力共千古,连镳驰两京。
斯文在后死,我辈且先鸣。
盛事自不朽,壮图今竟成。
诸君贾馀勇,先哲藉荣名。
故观察使龙岩李公卒踰祥。孤殿中公兄弟以状属持谦曰。先人之葬。尤庵宋先生已撰显刻。而幽堂之志有阙。惟子铭之。念公于吾妇党也。且方忝太史职。在记贤大夫事。以补青简。不敢以固陋辞。谨按公讳尚逸。字汝休。其先自新罗贵盛。有悤言采于碧珍。子孙仍籍焉。碧珍后为星州李氏。历罗讫丽。世有显人。入我朝。平靖公约东以清德著名。生讳绍元。登文科。仕止佐郎。是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有蕃。承旨。祖讳硕明。郡守。考讳善敏。县令。赠兵曹参判。妣江陵金氏。赠贞夫人。以公贵也。公以万历庚子生。幼颖异不凡。稍长。力学不怠。当光海戊午。公年十九。从参判公。自京踰鸟岭而南。居于善山。中甲子司马。丙寅。参判公没。庐墓三年。庚午。擢大科。权知成均馆学谕。转至博士。荐拜承政院注书。时论惜公未与槐选也。每入侍。记注赡敏。笔翰如飞。上嘉之。再锡厩马。及乞暇归省母夫人。赐珍剂。谕令速返。升典籍。历司宪府监察,刑户礼三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丙子。出为黄海都事。冬。奴夷猝至。监司入海岛。公独守长寿城。激励军民。捍禦有备。一日夜已半。被掠士女数百人。脱走至城下。公即开门纳之。已而贼兵大至。呼声动地。城中汹惧。公坚卧不动。贼退去时。出兵击零贼。斩百馀级。而嫌于自伐。不以悉闻于朝。久露行间。遂患风疾甚。乱后除官。皆未就。己卯。病愈始拜命。由礼曹正郎。移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将以御史按察岭南。而遭母夫人丧。制终。拜持平,直讲,忠清都事。癸未。复以持平迁掌令。时有武将孽子为勋贵婿者。咀咒嫡母。而人不敢治。公置之于法。递为诸司正。不拜。甲申。出为襄阳府使。为治简而明。革弊祛隐。节用蠲赋。张设有方。皆可为后式。居五载。政成民和。及弃归。橐无毫毛。民相与聚粟。来馈于家。事类会稽叟赠钱。公不受。民守门不忍去者浃旬。己丑。拜掌令。先是贼臣自点结奥援弄国柄。稔恶日久。中外莫不忿嫉。孝宗新即位。向用耆哲。自点稍失势。而诸附丽之者。盘据要路。诪张眩乱。公论惮不发。公与二三名流论自点罪。并斥其党。朝著以清。一时推其风裁。递为司艺。俄还掌令。更论自点。竟流窜之。自点所亲李彦标者。阴连北人。谋起大祸。公发吏捕治。自点家又因译人馨长。流言于虏曰。新王黜旧臣用山人。将欲举兵入伐。虏乃屯兵关外。遣七使来诘。举国震荡。公夷然曰。命乃在天。孝宗亲自弥缝。幸而无事。庚寅。拜献纳。递正宗簿寺。迁执义。以书状官如燕京归。为侍讲院弼善。时自点之党复入。沮公玉堂录。公遂求外得晋州。陛辞。上引见。谕以晋之一邑。予无忧矣。公感激上命。益殚治理。道臣上其绩。赐书褒美。有清简持身。阖境爱戴。古之循良。蔑以过此等语。尝坐兵事罢归。上思公善治。命还任。公在晋四年。拟两司春坊凡十四。而上不除。以重外也。大臣为言谏臣不宜久淹吏职。乃以辅德召还。出入胄筵。启迪尽诚。金监司弘郁以言事被鞫。不堪讯。仰呼公曰。尔知我无罪。尔若在言地。必救我也。上恶之特罢公。遂尽室南归。卜筑于星之南水石间。自号龙岩。盖有终老计。乙未冬。起家为安东府使。以治最赐马。戊戌春解归。旋拜定州。以其鄙夷。尤以兴学为急务。聚邑子弟而教之。绰有成效。未几。超授吉州牧使。升通政阶。至官。疏陈邑弊。上命施行。道臣褒闻。锡赉甚厚。时朝议欲试于盘错。岭南关西北方伯缺。政官辄举论公名。而有相臣挟憾沮之。辛丑春。以微故免。壬寅夏。又出为宁海府使。明年。升庆州。又明年。以刑曹参议。奉使于燕。庆人涕送。而定人迎拜塞路。还入户曹参议。迁同副承旨。序升左副。拜庆尚监司。宰臣又有嫉之者。以年老白上。首相沂川洪公命夏曰。某乃善人。而廉能素著。精力尚强。上然之。而公竟不赴。拜判决事,全州府尹。俱辞递。复入银台。尝于前席。极言时政。上倾听。丙午春。拜黄海监司。本道自乱后。列邑凋弊。乡校奴婢。皆役于官。圣庙无人扫除。鞠为茂草。公修治一新。悉还其奴婢。其馀废置事皆得宜。尝启言民隐。语涉宫禁。上盛怒命逮系。三司交争而不听。时久旱。白轩李相公景奭请见言公素清慎。所坐甚冤。上即释之。俄命叙。而自是七八年中。于内累拜诸曹参议,承旨。并不就。间出为江原监司。无何。忤权贵见劾罢。又为清风府使。属庚辛大饥。至诚乳哺。济活甚众。大兴水利。峡民赖之。秩满归。癸丑。始以工曹参议赴朝。当宁陵迁奉。敦事无愆。既虞而即还。上章乞免。仍及时瘼。多见采施。甲寅六月。仁宣王后从祔于宁陵。公诣陵下。葬讫而归。八月感疾。疾剧。闻显庙升遐。临绝。惟言国事罔极。无一语及家。是月二十七日也。用是年十月二十五日。葬于州北仙铃山坐卯之原。公天姿温然慈良。而其中刚方。言貌绝去矜饰。而自有绳检。尤笃于内行。前后居丧。毕尽情文。尝以禄养不逮于亲为至痛。其在襄阳。寡姊寓居其境。一以事亲之道事之。兄子主祀而贫甚。为建祭室。扁曰追远。后移居宿舂地。而祭时必亲诣。至老不变。与弟尚达友爱甚至。既长于吏事。而持之以廉白。抚之以仁爱。恤孤茕制豪猾。凡典八邑按二路。俱有惠化。居而民歌舞之。去而追思不衰。其处台阁。秉直不挠。有謇谔之节。协心忠贤。力去凶邪。士论甚重之。而雅性恬靖泊然。无进取意。以是通籍四十五年。多栖栖于外官。不称才猷。位不满雅望。识者咸惜之。及暮年。谢事南归。时士祸已萌。惟一室图书。莳花灌园。乡人至。相与款晤竟夕。而绝口不语世事。或有问者。悠然若不闻。其慎密又如此。平生自奉甚俭。遗令丧葬无或过侈。著祭式以赐诸子。不敢违也。初娶居昌慎氏。早夭无后。后娶固城李氏。府院君原之后。大司宪柳景深之外孙也。妇道纯备。治家有法。公甚宜之。生三男二女。男长墀监察。次坡县监。次埰别座。长女适士人郭之翰。次适金天变。监察有四男二女。长志长。次志望夭。次志容,次志宽。女长适士人沈漳。季为持谦妻。侧出男志海武科及第。次志河。县监有二男。长志奭,次志尹。别座有三男一女。男长志安,次志完。馀幼。郭之翰生一女二男。内外曾孙不尽记。系以铭曰。
自罗著望,维星之李。
平靖之后,公趾厥美。
才既有种,丽又得正。
端良之质,孝谨其行。
早登王庭,南金之良。
霜台奋笔,清议式扬。
奚为累麾,未咸厥施。
晚膺晋秩,亦云非卑。
然考宦业,多外少内。
人为公惜,公志有在。
其志维何,乐彼山樊。
浩然捲归,松竹满园。
引年知止,近世所罕。
全而乘化,何怛何恨。
公没未几,世故百变。
公独不见,后死之羡。
畴能道公,尤笔昭垂。
我志其幽,维据于斯。
驿章(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河督驰驿章,戄然心为悸(初闻河督兰第锡报至虑系河工要务颇为心悸及加披阅乃报沿河地方得雨情形惴思方定
问知四百里,徐乃定惕意。
却报得甘霖,谬称圣德致。
过情不虞誉,所鄙素予志。
况其得雨日,正值回猎际
迤南称其佳,在北愁其滞。
设云颂所感,应谁当其罪。
以水旱论政,从弗诿大吏。
若以定贤否,讳灾应不啻
惟戒其讳灾,有灾勤赈济。
尽心而已矣,示怀吟五字。
⑴ 本年以木兰阴雨过多围场沮洳不克举行秋狝予方引以为愧乃该督所奏得雨日期正值回猎之时并有圣德所感等语殊为陋习彼处情殷望泽固应称颂兹北地转嫌其多又将孰任其咎庸幕不达事理率以浮誉献谀甚觉无谓
⑵ 予自临御以来无日不以各省雨旸系念即或偶有偏灾从不以此定地方官之贤否至近日荆州被水亦因该省吏治废弛平日既不留意堤工及窖金洲涨沙逼溜舆论已久又复漠不关心是以加之谴责若以偏灾归罪必至习为欺罔国家抚驭万方保无偏隅旱涝惟是遇灾即筹赈恤斯为爱民实政至于讳言灾沴甚且徒为虚誉实所弗取因念督抚中似此虚词称颂者正复不少并即通行饬谕
立秋日作(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每岁立秋必有诗,历溯五年以上止。
甲寅山雨正虑多,入夜仍霏愁不已。
然霏未至大伤稼,其后即晴为幸耳
癸丑卯霔辰即霁,节临秋朔晴堪喜。
骄阳畏热思涤暑,又恐过甚致霖委
壬子之节诚独佳,京中塞外叶一体。
雨而即晴农谚合,其继时若岁功美(壬子六月二十日立秋自初五日雨后至十九日得雨略为慰望而次日又惧雨多向晚即已放晴因有西照晴方定五言乃志吟之句是年京中塞外农功一律稔收)
辛亥之节颇符贞,秋掉秋傻申农旨。
所幸各省多报收,不独山庄仓箱累
庚戌则正望宜旸,休咎之徵过深揣。
幸弗敢欣乖则愁,六十年来可胜纪
何意今年竟愁旱,民本食天益慎此。
稽首惟祈天赦过(去声),静俟甘霖锡恩履。
⑴ 农谚向以立秋日之雨不雨卜三秋雨多雨少唯雨而即晴为佳历数前五年如昨年甲寅六月内雨水甚大自山庄至古北口沿途河水长发低洼地方田禾间有淹浸之处幸消退甚速不至大伤至七月十二立秋日将晓得阵雨即止竟日快晴因有止画农谣意卜祥之句
⑵ 癸丑七月朔日正值立秋农家又以朔日不宜有雨幸是日卯末犹有微雨入辰后即已放晴因有诗云既符立秋吉兼叶孟朝祯
⑶ 辛亥立秋日早晨雨犹未止午前雨止而云犹未散傍晚开晴月出秋掉秋傻两无所忌是以有农谚幸他两无蹈庶几万宝庆西成之句而是年各省报收亦俱在八九分以上
⑷ 庚戌六月廿七日立秋自十二日雨后逾旬未雨幸节前连朝霈澍而是日申刻旋即晴霁因有昨晚放晴晓复霔逮申大霁节符秋之句
⑸ 大率前五年值立秋日惟虑雨多皆以晴霁为幸而今年乃值晴逾两旬兹立秋日正殷望雨不能似常年之望晴而彻日无雨益增焦急又自责焦急非正道竟不知所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