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允炆

相关人物:共 47 位
共 4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八六
李晟,字孟昭。
南海人。
博通经史,有文名。
明惠帝建文元年(一三九九)贡生。
靖难初,官户科都给事中。
成祖永乐元年(一四〇三)春,御选近臣有才识者使广东,抚绥河源流民。
晟奉诏前往,称旨。
七年春,奉旨保举吏员吏员中有才干者,益为所知。
十年,晋都给事中。
擢广西南宁知府;在任六载,以绩最升河南布政司参政,所至有声。
后致仕家居,尤笃孝友,乡人重之。
明嘉靖《广东通志》卷六〇、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松阳人,号龙溪。
诸生。
每读书见古人节行,辄随笔以志。
永乐后数十年,游治平寺,于转轮藏上,得书一卷,记靖难时建文帝亡臣二十余人事迹,其字多断烂不可读,止得梁、郭十数人,各赞数语,题曰“忠贤奇秘录”。
王仲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仲寿,南直隶江宁县人,永乐初解元,联捷进士。
官至参政。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兵入金陵,建文帝下落不明。
次年,永乐改元,补行壬午科应天乡试,即癸未科,王仲寿中式第一名举人,永乐二年(1404年)联捷甲申科进士。
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累官布政使司参政。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八六
吴文祥,琼山(今属海南省)人。
赵考古高弟。
明惠帝建文三年(一四〇一),以监生署县学事。
成祖永乐初,募财建学于南郊。
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莆田人,字值仙。
康熙间举人,官阜平知县。
性耿介,办事认真,民称林老佛,工书画,寸缣只素得之者珍。
有《晨葩阁古文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彭惟成(1577年1月27日—17世纪),字元性,号芹生,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油田乡人。
彭惟成早年出身县学附学生,以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以《易经》中举人第八十五名,二十九年(1601年)会试中式第三十二名,联捷三甲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升任刑科给事中,坚持代王朱鼐钧必须立嫡,又谈及边防固圉策略,上陈不避权贵,纲纪凛然。
很快他到山东负责乡试,巡视京营时勤于校练、裁汰老弱,并上疏加上理学名人刘元卿谥号,未得理会。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彭惟成呈上《法祖交泰录》,有十六目、六十九则,获万历帝嘉纳,又疏奏请编纂建文帝正史、褒扬诸臣死事、定下各人谥号,语言恳切,得人称颂,终于因敢言被中伤回籍;天启年间曾短暂召用为南京礼部郎中、南京大理寺右寺丞,不久削夺,崇祯初再起用为太常寺卿,有著作《谏垣存稿》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浦江人,字仲养。
自宋乾道以来,世称义门郑氏,藏书八万卷,家有藏书楼。
建文帝为书擘窠大字作匾。
古名贤书画妙迹,亦不下五六百种。
后毁于火。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养,浦江人。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八
兢字惟敬先世宜兴人张士诚踞吴道梗不得归寓嘉兴通越门后徙大云塘兢博综经籍尝学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诗文建文即位诏举人材至京考授文渊阁侍书应奉御前笔札壬午授密旨从黄子澄走姑苏至杨任所谋建义旗子澄遣兢往宁波会合知府王琏发兵固守钱塘随逾海抵闽粤檄州郡大举赋诗嘱别云去去涉江海贵速无后时身轻不遑顾厦颓务穷支十日秦庭哭一举齐桓师持此报国心何事不可为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与任被诛兢因亡匿山泽称东海逋臣游楚蜀二十馀年乃归衰麻绖带终其身逊国前诗文俱散轶惟琐尾日记友陶轩稿藏于家其神女庙一诗让皇戊申至庙见之挥泪命铲去载程济从亡随笔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
兢字维敬,自宜兴徙嘉兴。建文初举人才,授文渊阁侍书。有《友陶轩稿》。 (《静志居诗话》:侍书高太常士敏弟子,祭太常文云:「岁在壬午,九月晦,吾师士敏高先生卒。师以国破家亡,遁影东瓯雁宕山中,颓龄疾苦,仆从窜逸,只影自矢为西山饿夫。天假之合,小子兢亦以未死之身来偷息于此,相对若梦寐,泪涔涔下。侍吾师仅五十日,吾师竟长逝。就瞑之顷,指画『恨』字,既而曰:『复何恨,复何恨!』正吾师泣血椎心、万古耿耿之长恨也。兢穷途无以成礼,林有巨木遭伐,其腹枵然,乞诸樵叟,敛而叟之芙蓉峰北。呜呼!天降丧乱,萧墙祸起。君国殄瘁,臣所当死。博浪无椎,环柱失七。遁迹空山,洁身以俟。邂逅之间,师师弟弟。命之穷兮,师疾不起。为营一坯,山崖水涘。杖履莫追,涕泗曷已。」侍书之葬其师,纪述建文诸臣者所未及知也。予尝面请学使者以程公本立、娇公瑄、杨公任、高公逊志建四忠祠于嘉兴,而以侍书配食于高公之右,不果行也。 《槜李诗系》:兢博综经籍,尝学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诗文。建文即位,诏举人才,至京考授文渊阁侍书,应奉御前笔劄。壬午授密旨,从黄子澄走姑苏,至杨任所,谋建义旗。子澄遣兢往宁波会合知府王琏发兵固守钱塘,随逾海抵闽粤,檄州郡大举,赋诗属别云:「去去涉江海,贵速无后时。身轻不遑顾,厦颓务穷支。十日秦庭哭,一举齐桓师。持此报国心,何事不可为?」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与任被诛,兢因亡匿山泽,称「东海逋臣」,游楚、蜀二十馀年乃归,衰麻绖带终其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1418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光大,号晃庵。胡子祺子。建文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成祖即位,广迎附,擢侍讲,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两从成祖北征,以善书,每勒石,皆令书之。卒谥文穆。有《胡文穆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光大,庐陵人。建文庚辰赐进士第一,更名靖除翰林修撰永乐中直内阁复今名历文渊阁大学士赠少师礼部尚书谥文穆有晁庵扈从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四
广字光大,吉水人,知府子祺子。建文庚辰第一人及第,更名靖,授修撰。永乐初,直内阁,复名广。历侍讲、侍读、右庶子、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进文渊阁大学士。卒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洪熙初,加赠少师。有(《文穆集》二十卷。 (《东里集》:文穆为文,援笔立就,顷刻千百言,沛然行云流水之势。赋诗取适性情,近体得盛唐之趣。工书法,行草之妙,独步当世。 (《翰林记》:永乐十八年,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大臣有阴主之者,学士胡广献《却封禅颂》,上遂止。 《艺苑卮言》:胡文穆善真行草,名不及解大绅,而遇过之,北征诸镇皆其勒石。 《金陵琐事》:大学士胡公广《冬至后六日扈从猎龙山同蹇尚书金谕德游牛首山佛窟寺》诗云:「晓从銮舆出九关,偶寻牛首共跻攀。南唐古寺留碑在,西蜀高僧度锡还。百尺岩龛出鸟上,半空钟鼓隔人间。暂游已觉尘缘寂,到此方知佛窟闲。」注云:「寺有南唐孙忌撰碑尚存。」馀因此诗遍寻之山中,无此碑。 《国史唯疑》:「永乐四年,集儒臣及修书秀才数十人于丹墀内,同赋《白象诗》,胡广第一。 《田按:光大诗和平蕴藉,西杨称其近体,尚非溢美。)
维基
胡广(1369年—1418年),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谥文穆,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文渊阁大学士。
内阁首辅。
建文元年(1399年),胡广中式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同乡王艮为解元。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与王艮同赴金陵春闱,殿试后,试官议定王艮夺魁,但因王艮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
当时正值靖难之役,胡广的文章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因此被建文帝钦点为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院修撰。
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时,王艮、胡靖、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王艮哭泣不言;吴溥之子吴与弼以为胡靖会身殉建文帝,但吴溥认为只有王艮会殉死,他的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靖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
」吴溥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
」不久,王艮自杀,胡靖、解缙迎附朱棣。
胡靖升为侍讲,改侍读,恢复原名广。
之后再升右春坊右庶子,进入内阁。
永乐五年,晋升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
此后明成祖北征,其与杨荣、金幼孜跟从,每次召入帐殿时,有时会谈至深夜。
其善于书法,每次勒石刻碑时,均命胡广书写。
永乐十二年,他再次跟随朱棣北征,当时皇孙朱瞻基亦跟随,朱棣命他与杨荣、金幼孜在军中给朱瞻基讲经学史学。
永乐十四年,进入文渊阁大学士。
当时朱棣做法会祈福,胡广献上《圣孝瑞应颂》,朱棣作佛曲命宫中歌舞和之。
而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胡广进言劝阻,于是朱棣下令禁止。
胡广并呈上《却封禅颂》,得到朱棣的喜爱。
明成祖曾在筵席时,提到解缙与胡广是同乡、同学兼同事,关系很密切,要求胡广把未出世的女儿嫁给解缙之子解祯亮。
但解缙死后解祯亮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就想解除婚约,女儿大怒,割耳朵发誓道:「薄命的我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亲大人当面答应的。
毁约的话我只有死,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旧归嫁解祯亮。
胡广做事缜密,在皇帝面前所听的言行内容,其出来后不予告人。
其做事也颇为持大体。
其赴母丧归朝后,皇帝问其百姓安居之事。
其对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县官吏仍然穷治建文年间奸党之事,其所牵连的亲属分支太广,以至百姓为之疾苦。
”朱棣随后采纳其言。
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
赠礼部尚书,谥文穆。
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
当时还丧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其致祭。
次年,授其子胡穜为翰林检讨。
明仁宗即位后,加赠胡广为太子少师。
南明弘光帝夺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常州府无锡人,名永升,以字行,钱子正侄。元末进士,明初为华亭知县,进翰林修撰,官至周王府长吏。善棋,待诏禁中,成祖常呼为棋仙。自号锦树山人。卒官。有《锦树集》。
人物简介
钱仲益(1332-1412),明诗文家。名允异,一名永升,字仲益,以字行,自号锦树山人。无锡人。钱子正侄。著有《锦树集》。《盛明百家诗前编》收有其《钱翰撰集》一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无锡人。永乐初以翰林编修转王府长史有锦树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仲益名允升,以字行,无锡人。
元末中浙江乡试,为杭州路录事。
洪武末举明经,为本县训导。
建文中以荐入为太常博士,迁翰林修撰。
永乐初改汉府长史。
有《锦树山人集》八卷。
(都穆《谈纂》:无锡钱仲益,洪武末为本县训导。
后以御史荐,入为太常博士,与修《高帝实录》,升为翰林修撰,卒于汉府长史。
后汉府谋叛事败,帝阅其启,大加赏叹,其家得免于难。
) (《盛明百家诗》:锦树兼善写生,所题图画,人以左手字迹验之。
) 田按:《诗综》称仲益为周府长史。
馀检《锦树山人集》,有《奉令作战马歌》云:「王师奉天命,南征下江淮。
乘之大小七十战,南众望风先已摧。
屹然当阵如立壁,猛气淩空势无敌。
仰天奋迅时一鸣,万马震惊皆辟易。
曾著六矢不动身,其锋锐若雷将军。
」又有《奉令作大将军八面风歌》云:「身居玉怅临三军,牙旗双立开辕门。
周围森拥百万甲,剑气射落秋空云。
」考《明史》,成祖起兵,汉王高煦从,常为军锋,成祖屡濒于危,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
正与仲益奉令所作诗意合。
周王橚成祖起兵时,已为建文帝锢之京师,安得有奉命南征事也。
后又检《都公谈纂》,得所谓仲益卒于汉府长史者,与馀言合,益信竹周府之说非其实也。
仲益身事骄王,必有如古所谓以诗三百篇谏者。
一时贤傅,所当表章其事,以补史阀。
其诗风格老成,在三华中当为巨擘。
仲益有《弈棋》诗云:「我老无所好,所好惟弈棋。
每遇对手时,竟夕不告疲。
不惟忘忧乐,宁复知饱饥。
方当得意候,如病逢良医。
又如好饮人,妙趣只自知。
」仲益待诏禁垣时,成祖呼为棋仙,此亦翰苑一段佳话也。
共 4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