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390—1476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恒简,号澹轩。宣德五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谥襄敏。有《澹轩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恒简,莆田人。宣德庚戌赐进士第三人,累官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右侍郎谥襄敏有澹轩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文字恒简,莆田人。宣德庚戌第三人及第,授编修。正统初,进修撰。景泰中,进春坊谕德兼侍讲,再进庶子。英宗复辟,改尚宝司卿,拜学士。成化初,进太常寺少卿,仍兼学士。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有《澹轩稿》。 (田按:澹轩诗格清远,有翛然出尘之致。)维基
林文(1389年—1476年),字恒简,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宣德庚戌探花。宪宗初,官至侍读学士。林文是永乐四年状元林环的门生。宣德元年(1426年)乡试中举。宣德五年(1430年)登庚戌科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统初年,参与编撰《宣宗实录》,后升翰林院修撰,并在随后两次出任会试正考官。景泰三年(1452年)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景泰四年(1453年)修《历代君鉴》,后升至左庶子兼侍讲。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一个月后致仕归乡。
人物简介
【生卒】:1393—1457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千之,初名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历大理寺卿,迁右都御史,镇守陕西,进左都御史。景泰改元,召学院事。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有城府,廷臣无敢干以私,然中实柔媚。议奉迎英宗还京时,厉声言上皇未必能还;后又率先赞成景帝以己子为太子。及英宗复辟,言官诬劾文与于谦谋立外藩,按问无迹,仍同斩于市。维基
王文(1393年—1457年),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隶束鹿县人(今河北辛集)。永乐辛丑进士。景泰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谨身殿大学士。英宗复辟后与于谦同被问斩。王文之父王绪,原籍霍丘(今安徽省霍丘县),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王强为家中第三子。永乐十九年(1421年),王强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英宗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俘虏。英宗之弟郕王即位,是为代宗。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保。不久,经高谷推荐及宦官王诚帮助,代宗诏王文入阁,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入内阁,自王文始。历加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传闻瓦剌要释放英宗回京,群臣商议奉迎还朝礼仪。王文时任都御史,厉声道:“公等谓上皇果还耶?也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驾来耶?”众人一向畏惧王文,都因惊愕而不再商议。景泰帝有病,群臣欲复立沂王为太子。王文认为上意不可知,仅上疏请求早立太子。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之世子为储。景泰八年(1457年),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代宗卧疾南郊,发兵拥立英宗复辟。英宗复辟后,石亨和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王文据理有力地辩驳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进行讯问,确实没有动用牌、符的证据。但仍判于谦和王文阴谋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谦同斩于西市。王文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疆。王文之死,人们皆知其冤,但因其人品颇受争议,因而不若于谦被世人所鸣冤。成化五年(1469年)王文之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替父陈冤,宪宗皇帝予以平反,特进太保,谥毅悯。
人物简介
【生卒】:?—1464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孟勤。萧翀子。宣德二年进士。入翰林。景泰三年,以祭酒学士,入直内阁,加太子少师,户部尚书。英宗复位,罢官为民。成化初追复其官。镃学问该博。有《尚约居士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镃字孟勤,泰和人,副使翀子。(见《甲签》)。宣德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正统中,进侍读、国子祭酒。景泰初,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寻进户部侍郎,再进尚书。英宗复辟,削籍归。成化中复官。有《尚约居士集》。 田按:盂勤宣德二年丁未进士。至八年合丁未、庚戌,癸丑三科,共选二十八人为庶吉士,孟勤居首。史称其学问博,文章尔雅。馀检《尚约集》,五言冲淡,有韦,柳遗意。维基
萧镃(1393年—1464年),字孟勤,江西泰和县人。进士出身。宣德二年(1427年),登进士。宣德八年(1433年),授庶吉士。英宗继位后,授翰林院编修,正统三年(1438年),进侍读,之后代替李时勉为国子监祭酒。景泰元年(1450年),以老疾辞。后国子监丞鲍相率六馆生连章乞留,明景帝奏准。次年,兼任翰林学士,与侍郎王一宁并入直文渊阁,进入明朝内阁。次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后加太子少师。《寰宇通志》成后,进户部尚书。当时明景帝不豫,诸臣议复明宪宗入东宫。李贤私下问起此事,萧镃回答道:「既退,不可再也。」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恢复帝位,萧镃被削籍。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成化年间,复官赐祭。
人物简介
【生卒】:1397—1452 【介绍】: 明浙江仙居人,名唐,以字行,改字文通,号节斋。永乐十六年进士。宣宗时召试见赏,预修实录。正统十三年迁礼部侍郎,景泰初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维基
王一宁(?—1452年),明朝官员。永乐十六年(1418年)中进士,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镃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晋太子少师。景泰帝赐陈循、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让他们支持立皇子朱见济为太子。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封上皇子朱见清荣王,朱见淳许王。大赦天下。秋七月壬寅,王一宁卒,谥号文通。
人物简介
【生卒】:1398—1463 【介绍】: 明顺天府昌平人,字廷举。女为英宗妃,生宪宗,是为孝肃皇太后。英宗复辟,授锦衣卫千户,封宁国公。
人物简介
杜宁(1404年—1473年),字宗谧,号乐泉老人,原籍江西清江,后移居浙江天台,榜眼及第。永乐二十一年,乡试中举。宣德二年(1427年,登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宣德五年,参撰《宣宗实录》,升翰林院修撰。正统三年,书成,升为翰林院侍讲,之后进入东阁专习制诰。正统十三年,与工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高谷出任会试主考官。土木之变后,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改南京兵部左侍郎,在任期间廉洁奉公。成化年间致仕归乡。宪宗御赐墓联:“九重深眷擎天绫,三尺高封盖世雄。”
人物简介
【生卒】:1410—1480 【介绍】: 明顺德府广宗人,字克让。正统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天顺初,官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疏浚境内诸水,大治吴淞江。成化时,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卒谥庄敏。维基
崔恭(1409年—1479年),字克让,河北广宗人。同进士出身。正统元年(1436年)丙辰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任治理延绥仓储,有政绩。后因杨溥举荐,擢莱州知府,在任期间整治吏治、安抚流民、减轻劳役。莱州百姓把他与汉朝的杨震相比。景泰年间,超拔为湖广右布政使,在任期间平定流民暴乱,并安抚民众。随后升为江西左布政使,定均徭法,酌轻重。天顺二年,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并治理吴淞江。当时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均举荐崔恭,遂召用,不久转为左侍郎。父忧起复。宪宗即位后,乞致仕回乡,宪宗不允。成化五年,吏部尚书李秉被罢免。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当时朝廷中纷纷传言彭时实质是排挤李秉,彭时于是称病不出。翰林院侍读尹直则称彭时、王概是同乡,请求以崔恭取代李秉。不久,崔恭母丧,服除后,任南京吏部尚书,任期内罢免诸多不称职者。成化十一年,致仕。居家不事生产,惟训子读书。足迹不入城市。两年后去世。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人物简介
【生卒】:1414—1473 【介绍】: 明浙江桐庐人,字大章。姚伯华孙。正统初乡试及七年会试皆第一。授吏科给事中。历南京刑部右侍郎、左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成化二年,帝令南畿及浙江等地诸生纳米入监,奏罢之。慈懿太后崩,中旨议别葬,夔率群臣伏哭谏,竟得如礼。生平清廉忠厚,然颇右南人。谥文敏。有《文敏公遗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章,桐庐人。正统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调吏部加太子少保赠少保谥文敏有䖃矗堆槁维基
姚夔(1414年—1473年),字大章,号损庵,浙江桐庐县(浙江省桐庐县)人,正统戊午解元,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正统三年(1438年),姚夔中式戊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正统七年(1442年)会试第一,登进士。次年授吏部给事中。明景帝监国时期,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其进言称请为社稷计,遂定。京师保卫战时,请急徵宣府、辽东兵入卫。景泰元年,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改礼部侍郎。明景帝病重,礼部尚书胡濙告诉,姚夔率领群臣请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不被接纳。次日,姚夔欲率百官伏阙再请,而石亨已经发动夺门之变、奉上皇(英宗)复位,之后姚夔出任南京礼部侍郎。明英宗知他的才能,又知道他曾提议复储,召还他回朝,担任礼部左侍郎。天顺二年,改吏部侍郎。天顺七年,代替石瑁为礼部尚书。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听从尚书李宾进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诸生,纳米济荒得入监生。姚夔奏请罢免此举。成化四年,以灾异屡次上疏请远离宦官内臣,得到宪宗优旨答报。慈懿太后驾崩后,中旨议别处下葬,内阁大臣则持不可,于是下廷臣商议。姚夔连续三次进言合葬,又率领群臣伏文华门哭谏,后得如礼,此举亦得到嗣后的明孝宗称赞。后因言官弹劾,姚夔求去,不予批准。期间他亦进言宪宗远离僧侣,使得寺僧势有所减损。成化五年,代替崔恭为吏部尚书。成化七年,加太子太保,请求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等事情,多得以采纳。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赠少保,谥文敏。
人物简介
【生卒】:1414—1489 【介绍】: 明陕西河州人,字公度,号休庵,致仕后改戆庵。正统四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摄朝,群臣劾王振误国,伏地哭。振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厉声叱众官去,竑奋臂捽顺发,且骂且击之,众共击之毙。当是时,竑名震天下。也先入犯,竑受命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也先兵退,出守居庸关,整饬边备。寻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遇灾,先发徐州仓米赈饥民,然后自劾专擅。英宗复辟,以击马顺事除名。不久,英宗感悟,起故官,再抚淮、扬。宪宗初,官兵部尚书。旋致仕。卒谥庄毅。
人物简介
【生卒】:1415—1479 【介绍】: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正统四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集》。词学图录
倪谦(1415-1479) 字克让,号静存。应天上元(今南京)人,祖籍钱塘。谥文僖。有《倪文僖集》,词在集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克让,江宁人。正统己未赐进士第三人,累官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僖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槁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谦字克让,钱塘人,徙上元。正统己未第三人及第,授编修,进侍讲。景泰中,进中允,再进侍讲学士,预修《寰宇通志》,吉春坊大学士。荚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进本院举士。坐科举事戍开平。成化初复学土,寻授南礼部侍郎,以言官劾致仕,旋复职,进尚书。卒赠太子少保,隘文僖。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集。 (《四库总目》:三杨台阁之体,至宣、正之间而极弊,冗阘肤廓,几于万喙一音。谦当有明盛时,去前辈典型未远,故其文步骤谨严,朴而不俚,简而不陋,体近三杨而无其末流之失。虽不及李东阳之笼罩一时,然有质有文,亦彬彬然自成一家。 田按:尚书在朝,颇称躁进,卒以万安铭墓,尤致讥议。诗不为选家所称。馀观其七古劲健拔俗,不愧当家,固不失为一时骚雅之选也。)维基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别号静存,直隶上元县人,乡贯浙江钱塘县。正统己未探花及第,成化年间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永乐十三年(1415年),倪谦生于上元县。正统三年(1438年)举戊午科应天乡试,正统四年(1439年)联登己未科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统九年,受命祭祀北岳。正统十四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出使朝鲜,传有《朝鲜纪事》。随后任侍讲学士兼中允。景泰七年,预修《寰宇通志》,迁左春坊大学士。英宗复辟,改任通政司左参议。天顺二年(1457年),充任日讲官。次年,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黜落权宪之子,被罗织罪名,谪戍宣府。宪宗登基,召还倪谦,并预修《英宗实录》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因监察御史陈选弹劾罢免。成化七年(1471年),再次出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因病辞职归养,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僖。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