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369—1453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仲举。杨士奇贫贱时,翥见其困,即让其塾,自教授他所。仁宗即位,士奇当国。翥以荐被召,宣德时授翰林院检讨,历修撰。正统中诏简郕王朱祁钰府僚,为长史。王即帝位,拜礼部右侍郎,景泰三年,进尚书。致仕卒。
字仲举,吴县人。洪熙初召授翰林编修历修撰迁郕府长史景泰初擢礼部左侍郎进尚书有晞颜集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379—146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行俭,号抑庵。永乐二年进士。选入翰林,读中秘书,寻入内阁,除修撰。历仕仁、宣二朝,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时有西王东王之说。英宗时拜吏部尚书,谏北征,不从。土木之变后,劝郕王(景帝)即位。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帝易太子时,署名有难色,强而后可,终以为憾事。夺门变后,乞休。有《抑庵集》。
字时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侍读,进学士。累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少傅兼太子太师,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八
维基直字行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仁宗即位,迁侍读,进侍读学士、右春坊右庶子。宣德初,进少詹事。正统初,进礼部侍郎,寻进尚书,改吏部。景泰帝即位,加太子太保,进少傅,以易储进太子太师。英宗复辟,乞休。天顺中卒,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集》四十卷。(《四库总目》:直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遗风。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馀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目。而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明自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直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及。虽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谓尚有典型者矣。《水东日记》:王抑庵先生典选,遇不如意事,好诵古人诗以自宽。一日有新得给事中即欲干挠选法者,曰:「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御史有言吏部进退官不当,则曰:「若教鲍者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要多切中云。田按:东王诗冲融雅饬,可肩随西杨。史称东王自内阁出治部事,盖西杨挤之。《水东日记》云《杨文贞公传》,王抑庵尚书作。公尝三致书商搉书削,再致润笔,且求其亲书,俾子孙宝藏。田谓此西杨恐其有憾,故于生前预求作佳传,以掩其迹,其谲于取名如此。)
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俭,别号抑庵,文学家,江西泰和县人。永乐初进士,在翰林院二十馀年,官至吏部尚书。王直之父王伯贞,洪武年间举明经科,官至琼州府知府。王直幼年家贫力学,永乐二年(1404年)中式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明成祖认为其文笔卓出,召入内阁,授翰林院修撰。其历事明仁宗、明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英宗正统三年,完成《明宣宗实录》,晋升为礼部侍郎,仍然兼任学士。正统五年,负责礼部事务,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正统八年,代替郭琎为吏部尚书。正统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谄附王振,诬陷王直,王直与吏部侍郎曹义、赵新均下狱,三法司会审后,奈亨论斩,王直等赎徒。明英宗宽恕王直、曹义,罚奈亨、赵新俸。
人物简介
【生卒】:1382—1454 【介绍】: 明山东高密人,字子新。仪智子。从吴讷学。宣宗即位,以荐授行在礼科给事中。正统时历官翰林侍讲,改郕府长史。景泰帝即位,授礼部右侍郎。官至兵部尚书。因灾变频仍,言消弥在省刑薄敛,节用爱人。录《皇明祖训录》以进。卒谥忠襄。
人物简介
【生卒】:?—1457 【介绍】: 明江西广昌人,字巨川,号钝庵。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东、四川。宣德间,以顾佐荐,为温州知府,均定税额徭役。官军捕盗无所得,执平民以火烙之,使诬服。文渊悉为解脱。在位凡六年。以胡□荐,擢刑部侍郎,督两淮盐课。正统间麓川之役起,上疏极谏。景泰易储诏书中,“父有天下传之子”一语出于文渊。英宗复辟后,或传朝命逮捕,惧而自缢。维基
何文渊(1385年—1457年),字巨川,号东园,又号钝庵,江西广昌人。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尚书。永乐十六年(1418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山东、四川等地。洪熙年间,弹劾工部侍郎杨和等三百馀人。宣德五年,经都御史顾佐举荐,进温州府知府,有善政。后升刑部右侍郎。正统五年(1440年),赈灾山东、南京等地。次年,因事连坐入狱,以疾病告辞。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起用何文渊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吏部尚书。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保,后因贵州民变,被给事中林聪弹劾。天顺元年(1457年)四月十一日得疾,三日后骤逝。一说景泰三年何文渊曾参与拟改立太子之诏,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顺利复位后,不久,又听说广东按察副使陈泰前来提问,最后何文渊畏罪自杀死,同谋黄竑与徐正被处以极刑,为此,朝廷还派人前来验尸,确定是自杀。有子何乔新等。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385—146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户部侍郎,再进尚书。土木堡之变后,与兵部尚书于谦合谋,御也先。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循居政地久,熟悉政事,刚果能断,进言多采之。英宗复辟,以循顺景帝意,改立景帝子为太子,杖之百,谪戍铁岭卫。石亨等败,循上疏自讼,释为民。有《东行百咏集句》、《芳州集》。
字德遵,泰和人。永乐乙未赐进士第一,除翰林修撰累官户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天顺初戍铁岭寻放还有芳洲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一
循字德遵,太和人。永乐乙未第一人及第,除翰林修撰。洪熙改元,进侍讲。宣德初,进侍讲学士。正统中,进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典机务,旋造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景泰中,进少保,历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英宗复辟,谪戍铁岭,寻放还。有《芳洲集》十卷。 (《蹇斋琐缀录》:宣庙最好词章,选南扬与陈芳洲二先生日直南宫应制,南杨思迟,陈思敏。一日,代御制《寿星赞》,陈援笔赞云:「渺南极兮一星,灿祥光兮八弦。兆皇家兮永龄,我怀思兮治平。赖忠贞兮弼成,宜寿域兮同升。」南杨以指圈画「寿域」二字,欲易而未就。时中官促进甚急,曰:「先生有则改,无则罢。」遂取去。赐内阁,问二杨先生曰:「『寿域』」二字如何?」西杨应曰:「八荒开寿域。」中官还诘南杨曰:「『八荒开寿域』,此句诗如何?」南杨曰:「好诗!」 中官曰:「先指『寿域』为未好,何也?」南杨默然。少顷,陈退食,遇西杨于端门。西杨语陈曰:「适赐《寿星赞》甚佳,必大手笔也。」陈唯唯。后正统间,朝钟一日不受杵,命内阁制祠钟文。南杨入室中翻旧稿不得,太监侯久,促陈芳洲曰:「先生何不作?」陈乃白南杨曰:「旧无此稿,先生第口占我写。」南杨乃起一语,陈遂续成之。)维基
陈循(1385年—1462年),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景泰年间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状元,授修撰。历事永乐、景泰五朝,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京师大震。有人主张南迁。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高声道:“欲迁者可斩!”陈循说:“于侍郎言是。”支持于谦。一些朝臣拥立郕王(景帝)即皇帝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而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由于石亨等指控大臣于谦谋逆,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天顺五年(1461年),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389—1456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有戒,号柏轩。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迁湖广副使,历山东、浙江,皆有声。英宗即位,擢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赴任途中见饥民流移就食,因疏请免赋役。正统二年,巡延绥、宁夏边,修荒政。内调。七年复出镇陕西,九年春进右都御史,镇守如故。时瓦刺渐强,镒请严为之备。景帝监国,以于谦荐,抚京畿。旋召还,进左都御史。景泰二年,陕西饥,军民谣云:“愿得陈公活我”。乃第三次出镇陕西。次年召还,与王文并掌都察院。卒谥僖敏。有《介庵集》。
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壬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僖敏有介庵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镒字有戒,吴人。永乐壬辰进士,除监察御史。历湖广、山东、浙江按察副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兼督宁夏、延安、绥德边备。进右都御史、太子太保、左都御史。谥僖敏。有《介庵集》。 (田按:僖敏镇陕西,有成惠,陕人呼为「黑髯翁」。闽中陈泰挽公诗云「关西民仰黑髯公」,纪其事也。)维基
陈镒(1389年—1456年),字有戒,号柏轩,南直隶吴县(今属苏州市)人。永乐十年(1412年)三甲第五十一名进士。授监察御史,迁湖广副使,历改山东、浙江。明英宗即位当年,升任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正统二年(1437年),受命巡视延绥、宁夏边境。正统九年,进右都御史。在西北劳顿多年。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也先俘获,陈镒经于谦推荐,出抚畿内。北京保卫战得胜后,晋左都御史。景泰三年春,召还,加太子太保,与王文共掌都察院。次年因病致仕。卒赠太保,谥僖敏。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生卒】:1391—148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彦广,号默庵。永乐十八年举人。初判东昌,迁雷州守,筑堤以改良盐碱地。改永州,又改巩昌府,岁饥,擅发边储三万七千余石以赈。上疏自劾,景帝原之。天顺间致仕。工诗,善画花卉,尤工墨梅。兼擅画鱼,生孙皆以鱼命名,曰:鳌、鲸、□、□。有《默庵诗稿》。
字彦广,号默庵。永乐庚子举于乡。初判东昌治河,有麦商舟覆溺死,公为收殡,贮所遗金数百镒,召给其家。浚临清闸,得金玉奇贷甚夥,封寄县藏。寻有中贵人自言所遗,阅其数果验,立还之。九载,迁守雷州,适苦海卤伤稼。公至,为筑堤御水,民歌其功。适厅事梁上产芝三茎,人俱为公颂。改永州,又改巩昌。岁饥,矫发边储粟三万七千馀石,以赈民。监司曰:太守岂不知法耶?公谢曰:法固在,如民饥何?若以守一身得活十万人命,固将甘之。乃上疏自请罪,诏特原之。天亦雨,是岁大熟。开山道上,盗每白昼出,阑取客财,公设计歼之,以年近七十,上疏力请老致仕。初在东昌,秩满,民歌曰:于别驾公,实惠吾侬,廉慎忘躬,能使年丰。及在巩昌除盗,诸商:集庭,下呼曰:君侯守边,惠政无前,我道我行,荡荡平平。公笑遣之。每去官,民无不遮道哭塞马首,至走阙下请留,所在俱为生立祠。公家居齿长,群宗立义塾义冢,生教死瘗,身持笃行,以为宗族法。郡太守行乡饮礼,公在宾位者四十有八,脩眉皓首,进退甚详,岿然为里中之望。寿至九十三,体尚不衰。性喜吟咏,善书,亦工画,谓鱼游可乐。诸花惟梅格清绝,因独画此二种,随题一小诗,援笔而成,天然可爱。张东皋先生尝有观戴太守画鱼诗,为时所传。公既喜写鱼,及生诸孙,遂尽以鱼命名,其曰鳌、鲸、鱀、䲀,俱通显有名,里人称为同胞四进士,并见后传。
人物简介
甄完,浙江新昌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处理朱高煦叛乱案,并升任河南左布政使,治理当地官场,明景帝曾赐“清官第一”牌。与谢泽、胡智并称「越中三良」。
人物简介
【生卒】:1392—1443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廷振,号求乐。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胡濙荐侍经筵,与修《宣宗实录》,改翰林侍讲。正统六年,上疏反对发动麓川之役。八年,应诏陈言,又言用兵麓川之失,忤王振,逮系诏狱,被马顺肢解死。景泰初赠翰林学士,谥忠悯。曾家居读书十年,从学者众。善诗文,有《两溪文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一
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永乐辛丑进士,授礼部主事,改翰林侍讲。以忤王振,矫旨下狱死。景泰初,赠翰林学士,谥忠湣。有《两溪集》二十四卷。维基
刘球(1392年—1443年),字廷振,号两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官员。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授礼部主事。经胡濙推荐,侍经筵,参修《宣宗实录》,改任翰林侍讲。正统六年(1441年),上疏反对麓川之役,并指出瓦剌野心勃勃,终成祸患。正统八年(1443年),应诏上言,涉及麓川之失,得罪宦官王振,又经钦天监正彭德清挑拨,王振大怒,罗织罪名将刘球投入诏狱,并授意指挥马顺将其肢解而死。刘球死后数年,瓦剌果然入寇,英宗不顾群臣反对,率军亲征,经土木之变后被俘,王振被杀。景帝怜惜刘球忠心,追赠翰林学士,谥忠湣,并在其家乡立祠祭祀。《明史》有传。刘球擅长于《春秋三传》之学。曾家居读书十年,从学者甚多。邹守益与父邹贤,皆曾师从刘球。著有《两溪文集》。
人物简介
沧海遗珠【生卒】:1389或1392—1464 【介绍】: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薛瑄(1389-1464)(一说生于1392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十九(1421)年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卒谥文清。著有《河汾诗集》《敬轩文集》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历大理少卿天顺初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清从祀孔庙有河汾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瑄字德蕴,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正统初,出为山东提学佥事,进大理左少卿。忤王振,下狱论死,寻免。景泰初,起大理寺丞,进南大理卿。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乞归。卒赠礼部尚书。成化初,谥文清。隆庆中,从祀孔庙。有《河汾集》。 (《四库总目》:明代醇儒,薛瑄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语,而大致冲澹,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 《艺苑卮言》:讲学者,劲以词藻为雕锼之技;工文者,则以拙语为谈笑之资。若凿枘不相入,无论也。七言最不易工,吾姑举诸公数联,如:「翼轸众星朝北极,岷皤诸岭导南绦」,「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此薛文清句也。「溪声梦醒偏随枕,山色楼高不碍墙」,「狂搔短发孤鸿外,病卧高楼细雨中」,「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处处同」,「残书汉楚灯前垒,小阁江山雾里诗」,「化石未成犹有泪,舞鸾虽在不惊尘」,此庄孔旸句也。「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出墙老竹青千个,泛浦春鸥白一双」,「时时竹几眠看客,处处桃符写似人」,「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此陈公甫句也。何尝不极其致。 田按: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维基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人(今河津市),理学家。永乐庚子解元,联捷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薛仲义“通经术,以元末不仕,教授乡里”。父薛贞曾任元氏县儒学教谕。薛瑄幼时聪颖,入私塾学习《诗》、《书》,日记千百言。因其父改官河南鄢陵,便补当地县学生。永乐十八年(1420年),薛瑄参加河南乡试,高中第一名,次年联捷辛丑科进士。宣德三年授官御史,宣德四年(1429年)至七年(1432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并监理湖广银场(在湘西沅州)这一肥缺,期间以查办银矿官员营私舞弊闻名,「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因继母去世归返。正统初年,任山东提学佥事,升大理寺左少卿。当时王振权倾朝野,薛瑄见之不拜,得罪王振,被逮捕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哭,仆说:“听闻今日薛先生要处死。”王振大为震动。后经兵部侍郎王伟等申救,得以免死。景帝嗣位,经由给事中程信推荐,起用为大理寺丞。景泰二年,推南京大理寺卿。英宗复辟,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因见石亨、曹吉祥乱政,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隆庆六年(1572年),从祀孔庙。《明史》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