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武宗

相关人物:共 306 位
共 30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508 【介绍】: 明浙江常山人,字廷璧。
天顺八年进士。
授行人,擢御史,出知松江府。
改革粮运、赋役等法,以苏民困。
弘治初,升河南按察使,清田赋积弊。
迁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攻讦,莹发其伤孝陵山脉事,琮乃下狱、充净军。
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武宗初致仕。
旋为刘瑾陷害,削籍罚米,贫困而卒。
瑾败,追复官职。
维基
樊莹(1434年—1508年),字廷璧,浙江衢州府常山县(今浙江省常山县)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十名举人,天顺八年(1464年)登甲申科进士,因病归养。久之,授行人,出使四川,不受馈赠。成化八年(1472年),升监察御史。平定山东盗乱,清军江北、按察云南等地,都有功绩,出任松江府知府。丁忧去官,除服,起为平阳府知府。弘治初年,经侍郎黄孔昭、尚书王恕举荐,升任河南按察使。四年后,升任应天府府尹。弘治七年(1496年),升南京工部右侍郎,改南京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等地。历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因得罪刘瑾,被削籍罚米。刘瑾事败后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504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卒谥文定。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书法。有《匏庵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原博,长洲人。成化时官尚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原博,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会试廷试皆第一授翰林修撰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掌詹事府事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匏庵家藏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三
宽字原博,长洲人。成化壬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历谕德、庶子、少詹,兼侍读学士,擢吏部侍郎,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匏翁家藏集》七十七卷。 (《四库总目》:吴宽学有根柢,为当时馆阁钜手。平生学宗苏氏,字法亦酷肖东坡。缣索流传,赏鉴家至今藏弃。诗文亦和平恬雅,有鸣鸾佩玉之风。以之羽翼茶陵,实如骖之有靳。 《麓堂诗话》:吴文定原博末第时已有能诗名。壬辰春,子省墓湖南时,末始识也。萧海钓为致一诗曰:「京华旅食变风霜,天上空瞻白玉堂。短刺刘未曾通姓字,大篇时复见文章。神游汗漫瀛洲远,春梦依稀玉树长。忽报先生有行色,诗成独立到斜阳。」予陛辞日,见考官彭敷五为诵此诗,戏谓之曰:「场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敷五问其名,曰:予亦闻之矣!」已而果得原博为第一,亦奇事也。原博之诗醲郁深厚,自成一家,与亨父、鼎仪皆脱去吴中习尚,天下重之。 (《震泽集》:文定为文不事追琢,独严体裁。为诗沈著高壮,一洗近世尖新之习。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 《容春堂集》:匏翁诗如汉循吏,所至无赫赫声,而去思不已。世或模拟之,鲜能似也。《艺苑卮言》:吴匏庵如学究出身人,虽复闲雅,不脱酸习。 朱承爵《存馀堂诗话》:吴文定诗格尚浑厚,琢句沈著,用事果切,无漫然嘲风弄月之语。《雪后入朝》诗云:「天门晴雪映朝冠,步涩频扶白玉阑。为语后人须把滑,正忧高虑不胜寒。饥鸟隔竹餐应尽,驯象当庭蹈又残。莫向都人誇瑞兆,近郊或恐有袁安。」爱君忧国、感时念物之情蔼然可掬。 《笔精》:东坡游赤壁时,有绵竹道士杨世昌同游,《赤壁赋》云「客有吹洞箫者」,即世昌也。吴匏庵诗云:「西飞孤鹤记何详,有客吹箫杨世昌。当日赋成谁与注,数行石刻旧曾藏。」此一證也。 田按:匏翁诗体擅台阁之华,气含川泽之秀,冲情逸致,雅制清裁。是时西涯而外,当首屈一指。)
维基
吴宽(1435年—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
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散文家、书法家。
成化八年状元,孝宗、武宗两代帝师。
弘治年间官至礼部尚书。
吴宽生于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岁即中秀才。
此后困于科场二十年,绝意仕进,不肯复应举。
成化四年(1468年),吴宽在陈士贤要求下,勉强入试,竟中第三名。
成化八年(1472年)春闱,又连中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侍讲东宫,秩满,进詹事府右谕德。
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因继母去世,丁忧去职。
吏部有缺,孝宗命虚位以待。
守丧期满,还任,转左侍郎,改主管詹事府。
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已年届七旬,数次称病告老,均为孝宗慰留,次年卒于任内。
谥文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
杨守陈弟。
成化十四年进士。
授编修。
迁南京侍读。
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
寻掌翰林院。
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
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
守阯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学行与兄相埒。
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维立,学者称碧川先生。六岁受经传,即通大义,以兄文懿公为师。于书无所不读,然必以六经、四书为宗,笃行力脩,不专事文艺。中进士,廷试一甲第二,授国史编修。在馆九年,适从兄康简公为奸人所中谪外,遂并出公南京。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怼耶!孝宗即位,召充日讲官,每进言进君子退小人为治乱之机。言甚激切,上改容听之。冉出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变陈五事,上嘉纳焉。复召脩会典,记载精详,史氏莫不推之。年七十,力请老,进吏部尚书致仕。公孝友天至,终其身。少事文懿公,比殁,为位哭奠者三年,目视为不良。兄弟三人,长文懿,次公,少弟与妇俱早世。所遗二孤,养之逾于已出。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众,请分食。公乃以上田十馀亩奉父祀。文懿公诸子受田九十馀亩,弟遗孤受田六十八亩,公自受十九亩,人俱谓不均。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少弟不禄早世,二子孤贫,稍以此资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公初归田有积俸,隶四百金,将分授二子。适康简公为逆瑾罚输米千二百石,苦无措,公尽出与之。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难,岂暇顾其子耶?公性重默,与人语,温温易接,若义有不可,辄怫然终莫能夺。家居,有贡使造谒,公上座,置之席隅,与语甚严正。既退,客谓公宜少霁颜色。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国体。御史张君,公门士也。初按郡,乘夜先诣公。公问曰:御史未谒庙,何先枉临?张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赐教耳。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岂待我意耶?遂默不答。张君惶恐而去。尝与郡守褚公从兄康简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简曰:特具小羔奉饯。褚守笑谓公曰,若老先生当直言小羊耳。公怫然曰:先兄初发解,予忝继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为学士,人亦呼小学士,后俱为吏部侍郎,人复称小侍郎,未闻直以小杨见呼,公何从得此语。褚守至,谢罪乃已。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诸子置酒,陈鼓乐,尽召同族数百人欢饮竟日别去。公徐曰:此会后未可期也。众茫然。至中秋,先生无疾而逝。所著诗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种。初杨氏里中花木往往有连理双瓣者,里人窃异之,不知其何祥也。既而公与兄守陈皆举乡试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对掌两京学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余尝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栖芸先生范,赠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长自惩,公父赠吏部侍郎,子守陈,进士,礼部尚书,谥文懿;次即公,进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次自悆,公仲父赠大理寺卿,子守随,进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谥康简。少自忞公季父赠兵部员外郎;子守隅,进士,广西布政使。文懿公二子:茂元进士,刑部右侍郎;茂仁进士,四川按察使。而公婿陆称进士,按察副使。三外孙长钶,进士,副都御史;次铨进士,广东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东按察副使。次婿李堂,进士,工部侍郎。盖公少传文懿之学,一门次授,七业俱成,并为国家名臣。及陆氏诸外孙,俱经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盖东南文献,于斯为极盛矣。
维基
杨守阯(1436年—1512年),字维立,号碧川,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曾任《大明会典》副总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乡试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两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诏加吏部尚书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如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8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公实,号介庵。景泰初以父张洪死土木之难,为国子生。天顺八年进士。成化元年,授兵部主事。累迁为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与林瀚、林俊、章懋称南都四君子。正德间以左都御史论奏刘瑾,罢官。有《介轩集》。
维基
张敷华(1439年—1508年7月20日),字公实,号介庵,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景泰初年,进入国学。
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成化元年(1465年),与刘大夏从部事,授兵部主事,升任郎中。
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参议,居浙江十余年,历任浙江布政使。
弘治初年,迁湖广布政使。
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途奔丧,除服后恢复原职。
在任期间处理粮运管理等。
改为陕西巡抚,制定婚丧礼仪等。
之后升南京兵部右侍郎。
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等府。
之后掌管南京都察院,与南京吏部尚书林瀚、佥都御史林俊、国子监祭酒章懋共称「南都四君子」,就迁南京刑部尚书。
正德元年(1506年),召为左都御史。
同年冬,大臣与言官请求驱逐刘瑾等宦官,内阁力主此事。
武宗犹豫不决。
继而朝廷风气大变,宦官势力大增。
张敷华只能与杨守随辞职,至徐州时乘坐小艇遇到洪水,触石几乎溺死。
刘瑾仍然忌恨,欲借湖广仓储浥烂事,连坐张敷华。
翰林院修撰康海对刘瑾说:「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
」刘瑾于是稍微解意,仍然连坐其与杨守随罪。
次年六月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6 【介绍】: 明湖广公安人,字用敬。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历四川按察使,弘治间官至户部尚书。督军平定贵州普安女土司米鲁,用兵五月,破寨千余。改南京兵部尚书,参预机务。有《平蛮录》。
维基
王轼(1439年—1506年),字用敬,湖广公安县人。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王轼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任右寺正。
在四川登记囚徒时,为百馀人平反,升任四川副使。
因事被中伤下狱,真相大白后复官,改职陕西。
弘治初年,升四川按察使。
弘治三年(1490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
八年(1495年),升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事务,不久,巡抚贵州。
次年,入京任大理寺卿,奉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行天下。
弘治十三年(1500年),王轼拜为南京户部尚书。
不久,任左副都御史,总督贵州军务,镇压苗族女土司米鲁起事,大胜还朝。
孝宗大喜,赏赐有加,加封太子少保。
后改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务。
王轼屡次请求致仕,均不被批准。
武宗登极后,因病再次请归。
朝廷下诏,加太子太保,荣誉归里。
正德元年(1506年)卒。
朝廷追赠太保,谥襄简。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8 【介绍】: 明福建仙游人,字廷纲,号东园。
天顺四年进士。
改翰林庶吉士,授检讨。
以疾归,读书二十余年,再起,累官太常寺卿。
武宗在东宫行冠礼,纪采自周文王以来嘉言善行,凡百条,各绘图作赞,名《圣功图》以进。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工文辞。
有《东园诗文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纲,仙游人。天顺庚辰进士,累官南户部尚书有东园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纪字廷纲,仙游人。天顺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国子祭酒、南左通政、太常卿、户部侍郎,进本部尚书致仕。有《东园文集》十四卷、《诗集》十二卷。
维基
郑纪(1438年—1513年),字廷纲,号东园,福建兴化府仙游县人。生于仙游县文贤里上郑(今度尾镇埔尾村),天顺庚辰进士,曾任翰林庶吉士、浙江按察副使、国子祭酒、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喜爱。郑纪生于正统三年(1438年),家境贫寒。他勤学苦读,中式福建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天顺四年(1460年)登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明宪宗即位。郑纪向宪宗上《太平十策》。不久,请病暂归原籍获准,乡居近二十年。成化十九年(1483年)还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弘治三年(1490年),召为国子祭酒。不久,改任南京通政司左通政。 弘治七年(1494年),升太常寺卿。弘治十年(1497年),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弘治十七年(1504年),郑纪请求致仕,得到孝宗许可,升为户部尚书致仕。郑纪回乡后,创办仙游第一个文学社——耆乐社。正德八年(1513年)病卒,享年76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2—1521 【介绍】: 明浙江新昌人,字世光,号五山。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劾巡抚以下数十人不职。还巡太仓,逮治总督太监部卒,遭诬构,下锦衣狱。旋得释。弘治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疏吴淞、白茆诸渠。正德间为刑部尚书,代王敞为兵部,选将练兵,镇压中原及四川、江西等地民众起事。后为奸佞嗾言官诬劾,致仕去。
维基
何鉴(1442年—1521年),字世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省新昌县)人,累官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进士,授直隶宜兴县知县,徵拜为监察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地,弹劾巡抚郑宁等数十人不称职。
改巡按太,因逮捕总督太监违法,被诬陷下诏狱。
得释之后,再次巡按江北。
出官河南府知府,赈灾饥荒,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升山东布政司左参政。
弘治三年正月升任四川右布政使,五年十月进左布政使。
弘治六年(1493年)三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管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税粮。
并发漕米十五万石赈灾苏州、松州水灾。
并与侍郎徐贯上疏建造吴淞、白茆诸渠以除水患。
历官山东巡抚、升刑部侍郎。
因母丧丁忧去职。
弘治十八年(1505年),除服还朝,以左佥都御史出巡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
正德二年(1507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张文冕在刘瑾面前诬告何鉴,被连坐免职罚米。
刘瑾被诛后,正德六年,召为刑部尚书,恰逢当时四川、京畿、江西等地纷纷有民变。
兵部尚书王敞不能治理,武帝命洪钟、陈金、马中锡督师分讨,同年罢免王敞,改命何鉴替任。
何鉴上任后,选将练兵,录民间武士,令乡聚悉树栅浚沟,团结相救。
各地民变陆续平定。
加封太子少保。
何鉴虽然尽职兵事,但明武宗好弄兵,肆意调整边军于大内团操,重用江彬等人。
何鉴终因言官弹劾致仕。
九年后去世。
张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0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用和。成化十一年进士。授襄陵知县,入为御史。宪宗末年数笞言官,鼐力谏不止。以论妖僧继晓等事,借他事谪官。弘治间起为河南按察佥事,累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正德初以忤刘瑾,斥为民。后复官。学者称柏山先生。
维基
张鼐(1443年—1510年),字用和,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成化乙未进士,正德初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因得罪刘瑾、焦芳,获罪下狱。
后平反,嘉靖初赐祭葬。
早年出身国子生,进山东乡试第五十一名。
成化十一年(1475年)登乙未科进士。
授襄陵县知县,入为监察御史。
宪宗末年,曾经劾妖僧继晓、方士邓常恩等,巡按江西。
因尹直等构罪,张鼐与巡抚闵圭被贬,谪为郴州判官。
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升河南按察司佥事,进参议,因协助治理黄陵冈迁副使。
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按察使。
同年秋,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武宗继位后,张鼐改巡抚宣府。
正德元年(1506年)召还,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署院事。
因得罪刘瑾,改南京右都御史,与焦芳父子交恶,因辽东军饷等事被逮捕下狱。
总兵官毛伦等具奏诸人苦状,后得到折价从缓。
刘瑾被诛后,已去世的张鼐获恢复官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4—1520 【介绍】: 明福建邵武人,字懋恭。师事吴与弼,以学行称。成化八年进士,出督漕运,按河南、广西,并著风节。弘治中迁山东副使,属吏闻声敛职。吏部举为天下治行卓异六人之一。正德时巡抚山东,疏劾刘瑾,被斥为民。
维基
朱钦(1444年—1520年),字懋恭,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邵武府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官至山东巡抚。
朱钦从师于吴与弼,以学行著称。
成化八年(1472年)登进士,授宁波府推官。
因政绩卓著,征为监察御史。
出督漕运、巡按河南、清军广西,均有政绩。
弘治年间,升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历任浙江按察使。
弘治十五年入觐,吏部举荐天下治行卓异者六人,其中就有朱钦。
佥都御史林俊亦举荐朱钦继任其职。
后升湖广左布政使。
明武宗继位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后得罪刘瑾。
当时,朱钦治理山东各地吏治,因事连坐致仕。
刘瑾被诛后,恢复官职。
正德十五年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6—1516 【介绍】: 明浙江平湖人,字元勋,号东湖。成化五年进士。历刑部郎中。明法无私,有疑狱或事关权贵,尚书辄嘱勋办理。弘治中为大理少卿,至漳州处理温文进起事问题,戒谕其众解散,杀其首脑。累迁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治绩称著。武宗立,进刑部尚书,引疾去。卒谥康僖。有《太和堂集》。
槜李诗系·卷十
勋字元勋,号东湖,平湖人。
成化己丑进士。
授工部主事,历大理寺卿。
上言暑月疏决囚徒,两京一体。
五岁一遣官录州郡狱。
著为令。
漳寇温文进作乱,诏勋抚辑。
以功升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整饬蓟辽边备。
奏罢宝坻岁贡银鱼及昌平牧马、麻峪山采矿等事,民甚便之。
勋以密云孤悬,每有警,救援不相及。
潮河川积石漫衍守截为难,黄花镇拱护诸陵守备单弱。
疏请分蓟州为中路,密云、昌平为东西二路。
于潮河川作虎落,具𨈆石,布蒺藜,凿坑窖垛石为城,增置戍卒。
由是三路兵势联络,贼不敢犯。
熊儿峪营去水远,一马日费水钱十文。
猪圈头关地平衍,春夏水溢,壁垒倾圯,皆为兵困。
勋乃奏移营于峪之南,移关于猪圈境外。
兵既得水,又有出境耕牧之利,岁省数百人。
转刑部侍郎。
会河间戚畹与民争田,奉诏体勘,卒归之民。
武宗嗣位,首上郊祀、藉田、幸学三事。
拜刑部尚书,引疾求去,加太子太保致仕。
卒,赠太保,谥康僖,葬乍浦之鄂阳山。
杨一清志其墓。
勋颖敏好学,尤善诗歌,诸体高凝整练,不愧作手。
然素无诗名者,以功业掩也。
有东湖遗稿。
明诗纪事·丙签·卷六
勋字元勋,平湖人。成化己丑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刑部,历员外、郎中、南大理寺丞,进大理少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拜刑部侍郎,改左副都御史,复为刑部侍郎,历右都御史,进刑部尚书。忤刘瑾,引疾求去,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赠太保,谥康禧。有太和堂集》六卷。 田按:康禧以政事名,诗亦雅饬。
维基
屠勋(1448年—1516年),字元勋,号东湖,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军籍。祖籍河南,因二世祖屠宗一迁居平湖,遂入籍。成化元年(1465年)举乙酉科浙江乡试,成化五年(1469年),登己丑科二甲六十四名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分司清江浦,督修造运河船只。考满,改刑部,历刑部员外郎、郎中。二十年甲辰升南京大理寺丞,弘治四年(1491年)五月,升为大理寺左少卿,平定漳州温文进民变。七年升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防,十年入为刑部右侍郎,丁内艰,起复改左副都御史,复侍郎,十八年升右都御史。明武宗即位后,正德二年(1507年)进刑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堂兄屠滽,甬上屠氏的七世,同朝为官,三年二月因疾致仕,加太子太保,赐麒麟服,驰驿归乡。正德丙子卒,年六十九,谥康僖。撰有《太和堂集》六卷,收录于《四库总目》。
共 30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