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普持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3 首
燕士张君文季读书不求官治生不务富稍有赢馀即购求古器画为事故其家藏三代已来鼎彝敦卣及前贤法书名画甚富素负藻识遇夫奇妙不惜资货期于必得既得之后传观借玩初不吝惜暇则明窗棐几展玩陈列乃沾沾而喜曰古人不作古意尚在三代之英精诸贤之纯粹今吾何修一朝尽得而有之其稽古尚友之诚静观适怀之乐于斯时也中心充实意得所寓回视晋楚之富赵孟之贵不啻如云烟之过目遇佳客踵门焚香煮茗尽发秘藏为序 说家数评论其优劣雍容文雅有都城故家风味信足称也仙露寺僧宝藏商鼎有年不惜百金易而得之爱玩不足复求馆阁诸公诗咏予喜为序其平生淡癖仍以古调歌之其辞曰
维商贤君六七作,礼重烝尝制于铄。
只缘近古俗忠厚,象形作器穷精凿。
敦𢑴钟鼎赐臣工,重比谥赠縻天爵。
当时文献不足徵,故家馀俗归寥索。
苍铜不逐太社凶,千古流传誇灏噩。
供佛床头夜壑深,物归所好得真托。
张君稽古负精识,入手摩挲三叹息。
两耳高撑足拱三,六乳附觚何的历。
饕餮绕腹杂雷纹,紫翠英英怅犹湿。
细观款识商父丁,昆玉南金非所惜。
平生澹癖心不足,此日大嚼情畅适。
模形远绍考古图,发挥假手词人笔。
君不见当年莘叟负谒汤,高宗肜祭雉雊鬲。
黄金涂耳玉铉光,此事传闻已陈迹。
一朝恍堕三亳间,神明之器今目击。
或袅沈烟读诰盘,或挹殷溪煮岩石。
尚友直探三代英,平生阅古心方毕。
韦名清江陵人性强梗好怒骂人号为韦骨鲠省台大臣有过辄昌言之无忌伪张氏大弟夺浙相位相僚曰寿曰的拜其伪太妃已而复夺台印章大夫普持印未决清走普所属语曰大夫尚不能殉印一死耶普死之清时为察胥独航海至京师上书言寿的丧节普完节及陈便宜二十事上不报徒步归江陵故里吴主欲仕之清力乞骸骨侍亲遂落魄金陵市中以诗酒为事母死后服道士服游五岳名山云予以清非公卿大吏而嫉邪愤世有祢正平之气节求之于妾妇世岂不在可咏之列耶为作韦骨鲠诗
韦骨鲠,性傄㑻,语轧𢧀(干)
眼中有周公孔子,舌底有龙逢比干。
见无义汉不律官,怒瘿突项膊,芒刺生肺肝(去声)
敢向汉遮栏,驾策不向秦钻(不仕伪)
世人不识之,峨独角巾如豸冠。
痛吟荡阴里,悲歌清泪滩。
左旋右衡万妾妇,朝梁莫晋千痴顽。
弗弧弗刃劫白日,𨧱郎摸仿同一虷(奸同)
走毂下,出台端,力陈悖逆不赦金鸡竿。
败红一阵逐风去,木駃万驾螺蛳盘。
朅来秣陵市,佯狂落魄酒浇舌本黄河乾。
我有孤竹笛,和君独丝弹。
神仙狡狯只在吾人间,倒骑一笑,与尔共访西华山。
明叶偈以鲍谢声口。渲流瑜。伽莲花颜色。盖文字中禅悦语也。有人作五凤楼。瓦砖木石。由平地起。八窗玲珑。七宝庄严是渐也。十指掌中。忽见缥缈楼阁。自在于光明宝塔之畔。甍桷墄戺。无不毕具者顿也。我自有一重公案。风动幡动。竟是心动。由心而论其炯然不灭者。恒存于方寸之间。灵警幻化之机。迭来照应。万象纷披。皆吾兄光明宝藏副本也。又何必是月是烛是叶哉。韦史学人呈怡堂古德先生法鉴。
怡翁明叶句,但拈月与烛。
当其无光时,闇然叶自绿。
适玆来相宣,烂如勃律玉。
此语近禅理,尚未超缚束。
我闻大法眼,不以视官局。
开眼限形质,闭眼激蔽曲。
有影无影际,万象纷续续。
免教物所障,安养绝嗜欲。
见人所不见,终缘有抵触。
请君坐漆室,暗中具所瞩。
叶非明臭味,明岂眼眷属。
按:坡公六祖坛经纶。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见性不缘眼有。是谓法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是谓报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俱是妙用。是谓化身。(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