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及

相关人物:共 26 位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山泉处处虚,细雨欲何如。
滑有明朝路,安惟旧日居。
榻多僧出乞,砚在客来书。
静守禅灯暗,知无火照墟。
晓过翻经台下寺,与君同谒祖师堂。
庭前紫桂叶频脱,石上红梅花正香。
出洞阴云分远影,挂松寒日漏清光。
谢公劝饭须无让,不许非时荐茗汤。
同州刺史延陵君,于此觞客当宵分。
梨园子弟梁玉班,歌喉婉转遏行云。
是时新经乱离后,吾侪尚得衔杯酒。
老僧借我精蓝居,梵呗书声满林薮。
君家诸子鲤庭趋,竞爽复与王郎俱。
更端设问悦以解,听我挥麈谈黄虞。
奇文一出恣欢叹,每到平原欲焚砚。
自从割席各成名,贵不如人亦不贱。
尚书父子践三台,雯也天驷行天街。
蜀道之难在跬步,先生因赋归去来。
雨馀并马款双扉,影堂寂寂流尘飞。
天外碧云自缭绕,阶前红药徒芳菲。
高座欣然具五簋,认是焚香旧童子。
惊心十载刹那间,荣瘁升沉一弹指。
最爱青青双桧树,几度摩挲不忍去。
月出堪思抱膝时,莺啼似识闻歌处。
绿邸朱轮未可亲,缁衣白社近为邻。
谁怜华发沧洲客,饱看玄都观里人。
愚庵与朱秀才耽对月(戊午) 清 · 钱载
五言律诗
巾子峰南麓,薰禅自一家。
开门里湖水,供佛白莲花。
露下看天碧,楼空坐月斜。
不须重设茗,冰齿食西瓜。
愚庵王公镶 明 · 何景明
五言排律
大夫元旷达,襟抱绝尘氛。
香署星辰列,清班鹓鹭群。
两都看宦达,百寀重廉勤。
要地能知止,危途耻策勋。
早投南郭隐,不待北山文
身向归来健,名从死后闻。
一官无厚业,诸子有馀芬。
鸣瑟哀梁木,遗书落案芸。
风花虚馆榭,烟草自丘坟。
野路东流水,空山岁暮云。
九原长不起,回首一怀君。
《记》云:大庵没罗林为无著菩萨请益导凡之所,西有如来发爪窣堵坡,其侧为世亲菩萨从兜率下见无著处。昔世亲与无著、师子觉三人约先生兜率必来相告。师子觉寂三年,世亲始舍寿。乃以六月报命,于夜初分,灯火忽翳,空中大明,乘虚下降,进庭阶为无著作礼。著讶其暮,乃述往睹史多天慈氏内众莲花中生,慈氏赞云:“善来广慧。”旋绕一匝,即来报耳。无著曰:“师子觉何在?”曰:“我旋绕时,见在外众中,正耽天乐,未暇相顾。”无著云:“慈氏何相?演说何法?”曰:“慈氏相好,殆不容言。演说妙法,义不异此。然妙音清畅,闻者忘倦。”又记世亲未入大乘时,曾有所毁,及闻诵《十地经》,感悟追悔,欲执铦刀,断舌以谢。无著曰:“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岂不更善。”世亲乃止,遂诣无著,咨受大乘,竟致悟制《大乘论》。
睹史多上人,大庵没罗心。
未断铦刀舌,善来莲花身。
三年不相报,六月下阶庭。
相好不可言,妙音谁与闻。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
多形人岂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风吹蚤林。
万木一时茂,天上亦成阴。
百丈泉,为及以中长老赋 元末明初 · 张昱
七言律诗
道人手挽银河水,泻作空山百丈馀。
当画大声喧醉枕,长年倒影浸禅居。
玉虹挂石看不灭,红叶乘流画却如。
陆羽茶经知此味,可能日给到吾庐?
山川楼观总邱墟,双径还成化佛居。
四海重修舆地志,群龙仍护梵天书。
野猿供笔诗成后,玉女焚香定起馀。
大觉昔承天子诏,解知山体本如如。
东南地望绝尊荣,国一重来更有情。
一院秋风薝卜老,满山春雨苾刍生。
它方弟子来传法,上国公卿尽慕名。
随处花云围燕坐,予生自愧老于行。
梅花,和中峰大师韵四首 其四 (辛丑)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一泓秋水剪瞳神,绀发纁须看逼真;
冰雪聪明林下客,烟霞色相画中人
骚魂取次宜呵冻,道貌由来欲辟尘。
却笑化工难免俗,半留绮语到阳春。
注:人物考略
中峰大师:元时钱塘人(或作朱氏子、或作孙氏子、或作李氏子),释名明本(一作本惠)。年十五,祝发于天目山。尝至鄞之海会寺开法,仁宗赐号「广慧」。至治三年,殁;英宗赐谥「智觉」(「鄞县志」「仙释」有传。顾嗣立「元诗选」二集有「明本中峰广录梅花百咏」)。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