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标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仲述(14世纪—14世纪),名继先,字仲述,以字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柳溪人。
陈仲述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举人,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获授监察御史,为官廉洁,十年内一如布衣书生,同年进士擅长古文者都推荐他,懿文太子朱标称他「陈古文」,死后没有产业,儿子陈赏成永乐九年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曰梧(1554年—1635年),字阳生,号斗阳,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梓溪人,民籍。
乙酉乡试九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六十六名,登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进士。
工部观政,二十年十月选授浙江道御史,二十五年六月复除原职,二十八年巡按南直隶,三十一年九月巡按南京畿道,时杂税正繁,自金陵至皖城,立税厂七,曰梧檄为一,且著为令。
后镇守金陵太监兴大狱,曰梧捕其党,将穷治之,狱乃解。
已而引归,三十六年十一月即家起南京太常寺少卿,祀太祖陵寝。
会时议格孝康皇帝谥,曰梧上《瞻顾陵寝》一疏,得允庙谥乃已。
摄京兆尹,又摄国子监祭酒,所拔皆知名士。
四十三年二月出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蓟为三辅要害,除夙弊,宽文网,拔孙显祖于行间,以二十骑战走骆驼兵数千,边威遂振。
妖人王森左道惑众,聚众数万,曰梧计擒而毙之。
四十六年十一月升左副都御史,照旧巡抚,仍荫一子入监读书。
四十七年十一月以病累疏乞休。
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起复顺天巡抚,闻开原、铁岭相继陷,括家赀万金助军饷。
三年正月升兵部添设右侍郎,三月补本部右侍郎,十月抵京,被吏科给事中蒲秉权弹劾升任逾年趣装无日,次月遂引疾归里。
五年正月再起为兵部左侍郎,以老病辞职,准在籍调理,年八十二卒,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8—1407 【介绍】: 明凤阳人,初名允恭,以避皇太孙名改。
徐达长子。
幼侍懿文太子学,通经书大义。
洪武二十年袭爵魏国公。
建文朝特见信任。
靖难兵起,辉祖帅师援山东,屡败燕兵。
及燕兵渡江,犹引兵力战。
成祖入京,辉祖守父祠不出迎,削籍幽之私第卒。
万历中谥忠贞。
吕本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寿州人。
懿文太子次妃父。
仕元为元帅府都事。
后归朱元璋,授中书省令史。
明太祖洪武五年历官吏部尚书,改太常司卿。
以奉职不谨免官,罚役功臣庙。
释为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复累迁太常卿。
耿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3 【介绍】: 明凤阳府人。
耿炳文子。
洪武时为前军都督佥事。
懿文太子女江都郡主。
建文时炳文北伐,璿献计直捣北平,炳文不能用而败。
成祖既即位,璿杜门称病,坐罪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
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死,被立为皇太孙。
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
次年,改元建文。
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
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
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
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
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
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
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应能伪姓杨氏。
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
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洲。
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
乃授以一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
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启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
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自湖湘入蜀。
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值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
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
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秋。
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京。
朝廷未审虚实。
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
我昔御便殿。
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亮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竟卒于宫中。
 系曰。
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
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
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
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
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
讲周官行井田。
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
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
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
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
杨应能牒是冒之也。
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
固于僧传是不可缺。
君子详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伪姓杨。
实建文君也。
太祖之嫡孙。
懿文太子之长子。
封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
太祖抚之曰。
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
太祖命新月诗。
太子吟云。
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破上天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
影落江湖。
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
太祖大渐。
乃授以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召方孝孺。
为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
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
兵部尚书齐泰。
议削诸王之权。
谋者先燕。
命侍郎张炳。
都指挥使谢贵。
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破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启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
剃刀。
袈裟缁服。
遂削发。
自御沟出遁。
云游四方。
自湖湘入蜀云南。
复闽。
入广西。
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
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
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
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
值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
赐号老佛。
命驿。
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秋。
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京。
朝廷未审虚实。
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亮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
”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
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
”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