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幼孤,事母至孝。永乐二年进士。授庶吉士。以收藏方孝孺集被逮,弟宗简愿以身代,并被害。明诗纪事·乙签·卷八
朴字原质,宁海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坐收藏方正学遗文死。 (田按:永乐时,藏侯城文者,罪至死。迄今《逊志斋集》轩轩天壤间,公论所在,虽峻罚不能令其泯灭也。原质坐是以死,哀哉!)维基
章朴,浙江宁海人。永乐二年(1404年),其中进士甲申科二甲第十七名,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方孝孺死后,章朴收藏方的文集,而被逮捕。狱中,与鸿胪寺序班杨善关押在一起,变成好友,章朴透露家中还有孝孺文集未及销毁。杨善将其举报,章朴因此被杀,而杨善得以复官。章朴弟宗简击鼓,愿以身代罪,一并被诛。
人物简介
刘福,南直隶通州(江苏南通)人。进士出身。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建文二年,登庚辰科进士。正统二年,升任礼科给事中。景泰元年,杨善孤身出使瓦剌,又在明景帝不同意的情况下,说服瓦剌太师也先,将明英宗迎回北京;但景帝不悦,传旨以一轿二马迎英宗于居庸关,招致朝野不满。刘福和工部尚书高谷上疏:「奉迎上皇,礼不宜薄。」,则遭到景帝训斥。
人物简介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寻复官,进太子太保。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达。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人以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谥文达。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明英宗不听。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不久,进升吏部尚书。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并赞同。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休。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杨埙论斩。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人物简介
【生卒】:1412—1475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孟仁,号三省。以能书授中书舍人。英宗被俘,也先兵屯德胜门,朝议遣使,荣独请行。也先以其非大臣,拒之。景泰元年擢工部右侍郎,与都御史杨善往迎英宗归。天顺元年进工部尚书。兼大理卿,以疾罢。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413—1485 【介绍】: 明四川合州人,字孟诚,别号虚庵。正统七年进士,除礼科给事中。为人恣肆无拘检,有口辨。景泰元年为礼部侍郎,使也先,见上皇,还言也先请和有诚意。及杨善往,上皇果还。授湖广巡抚。英宗复辟,被谗免官,旋被捕下狱。宪宗即位,始得释。
李实(1413年—1472年),字孟诚,四川重庆府合州人。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为人恣肆无拘检,有口才。景泰元年(1450年),担任礼科给事中。当时也先令完者脱欢议和,李实请去,以礼部右侍郎出使,少卿罗绮为副。期间颇得也先要领,并拜见被俘的明英宗,回朝后称也先请和无他意。朝廷随后派杨善出使,果然迎还明英宗。同年,李实进右都御史,巡抚湖广。景泰五年(1454年),召还掌管都察院。当初李实在出使谒太上皇(明英宗)时,请其还京引咎自责。英宗一直对此记恨。夺门之变后,英宗复辟,于天顺元年(1457年)将李实以“暴横”罢为民,子孙永不甄用。天顺七年(1463年),又下锦衣卫狱,籍其家。成化元年,令冠带还原藉闲住。成化八年,命以原职致仕。
人物简介
【生卒】:?—1467 【介绍】: 名一作允绩。明凤阳府凤阳人,字公让。汤和曾孙。诸生,工诗,为“景泰十才子”之一。亦知兵事,景泰时,累授锦衣千户,署指挥佥事。成化初,以参将分守孤山堡。御鞑靼兵中伏死。有《东谷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让,东瓯襄武王和曾孙。授锦衣百户,转千户。景泰中,命通问使北归,进指挥佥事。成化初,以参将守延绥,战没。有东谷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
胤绩字公让,濠梁人。东瓯襄武王曾孙,授锦衣百户,转千产。景泰中进指挥佥事。坐事谪为民,编籍常州。成化初,复官,充参将,守延绥战没。有《东谷集》十卷。(刘昌《悬笥琐探》:子在史馆时,日请良酝酒一斗,然饮少,多有藏者。汤东谷胤续从予索之,诗曰:「兼旬无酒饮,诗腹半焦枯。闻有黄封在,何劳市上沽。」予尝至其第,见其厅事春联曰:「东坡居士休题杖,南郭先生且滥竽。」后堂曰:「片言曾折虏,一饭不忘君。」盖东谷尝从兴济伯礼部尚书汤忠定公善奉迎銮舆,故云。其东偏曰:「暂拄西山笏,闲开北海尊。」其西偏曰:「长身惟食粟,老眼渐生花。」豪侠之气,可以想见矣!《七修类稿》:汤胤绩志大言大,武略少可,而诗文亦称是。李文达当国,见其有大志,且通文墨,亦重之。每自言士不脱颖而出,何见其才。使某独当边方一面,必有可观。李因荐为参将守边。一日与友人正饮间,敌人牧马城下,遂勒兵出,语友曰:「某擒此胡来饮。」不意胡人大至,汤兵寡无援,胡直前,一箭而毙。数月后,口外通州驿天色将暝,忽有兵官驺从甚盛,来坐中堂,令免供具,但索纸笔灯烛,闭户而寝。明早驿吏候起,寂然无闻,开门惟见壁间一诗,末句云:「血污游魂归不得,幽冥空筑望乡台。」一时哄然。人以汤素好怪,而死亦有怪焉。《艺苑卮言》:汤公让诗如淮阴少年斗健,作啖人状。)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