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321—1381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钦定四库全书·槎翁诗集·提要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崧,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诗亦愈工。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崧。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然崧之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字子高,初名楚,太和人。明初以人材举授兵部职方即中,迁北平按察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还,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请老归。复召为国子司业,有《槎翁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一
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人。元未举于乡。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复徵为国子司业。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人物简介
【介绍】: 元婺州金华人。从范祖干游,以词翰知名。明诗纪事·甲签·卷三十
沂字师鲁,金华人。田按:沂一号双岩处士。洪武初应诏,辞归。杨东里称其诗「思清气完,如岁寒松柏,挺然苍翠可玩」。
人物简介
【生卒】:1354—140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迁纪善,改衡府。靖难兵入,走应天府学自经死。有《刍荛集》六卷。《四库总目》:《刍荛集》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
人物简介
【介绍】: 元明间江西新淦人,字伯上。洪武初召为起居注。以直言忤旨,出为广德州同知,官至镇安府通判。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高字伯上,新淦人。元季领乡荐。洪武中召为起居注,直言忤旨,出为广德州同知,历临汀、镇安二府通判。有集。田按:伯上诗音节高亮,虞伯生、王子充为作集序,惜今不传。杨东里云:「清江刘仲修既冠未知学。因过妇翁,同郡练伯升,翁长子婿也。蚤有文誉,翁家特异视之,而庸众人视仲修。既归,发愤就学,日夜不懈,学业大进,时誉更出伯升右。」馀检《练中丞遗专录》,伯升,伯上弟也,著作今亦不传。
人物简介
【生卒】:1361—1434 【介绍】: 明河南武安人,字存仁。洪武十八年进士。累迁北平左布政使。建文初阴附燕王朱棣。及靖难兵起,资先降。燕王转战三年,资为筹划军饷,出力至多。及成祖即位,擢户部尚书。洪熙初以太子太师致仕。宣德四年复起为户部尚书,奉职益勤。卒谥忠襄。维基
郭资(1361年—1434年),字存仁,中书省广平路武安县(今河北武安)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资中式乙丑科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改户部主事,擢礼部员外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因事谪户部主事,升北平左布政使,暗中辅佐燕王朱棣,燕王起兵,郭资与左参政孙愉率先投靠,并提供军饷。郭资任北平布政使时,即深得燕王信赖,靖难初期,郭资留守北平,募兵运饷,百费所需,未曾有误。朱棣常对人说:“资,朕之萧何也。”永乐年间,升任北京户部尚书,加太子太师。宣德年间,再任户部尚书。郭资年近古稀,坐署办公,寒暑不废,百事亲断,时有“岁寒松柏,愈老愈劲”之美称。卒谥忠襄。郭资曾拒绝两位皇帝未经他同意而发布的临时蠲租赋的诏令。杨士奇评价郭资:“资性强毅,人不能干以私。然蠲租诏数下不奉行,使陛下恩泽不流者,资也。”
人物简介
汤流(1366年—1406年),字如川,别号川上,江西泰和县南溪乡人。明朝翰林。永乐二年(1404年),汤流中式二甲第六十一名进士,授庶吉士。明成祖命解缙选士,解缙从进士中选汤流入文渊阁。永乐四年(1406年)早逝,时同在翰林院读书之王训、柴广敬亦卒,朱棣闻讯,叹息不已。其同乡好友、庶吉士曾与贤为其治葬,杨士奇作墓志铭。
人物简介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彦声。永乐十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博通经史百家,仁宗称其为人质实无伪。每翰林学士、国子祭酒有公务出,皆命铎摄其事。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彦声,长乐人。永乐壬辰赐进士第一,除翰林修撰有玉岩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铎字彦声,长乐人。永乐壬辰第一人及第,除修撰。有《玉岩集》。维基
马铎(1366年—1423年),字彦声,号梅岩,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永乐年间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年),马铎生于商人家庭。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深得明成祖信任,被命辅佐太子朱高炽。官至国子监祭酒。马铎生性耿直,爱读书、鼓琴。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卒,葬于长乐县岱西龙台山。杨士奇作墓志。
人物简介
仲进公从弟,讳完,以字行,有《简斋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七
维基仲完名完,以字行,长乐人。知县伯康弟。见《甲签》。洪武乙丑进士,授延平训导,改宁国。永乐初,用荐擢翰林编修,进赞善。有《简斋迂稿》。田按:仲完与兄伯康俱以诗名。伯康卒于洪武中,诗见《甲签》。仲完永乐初用荐为编修,进赞善,侍仁宗东宫,以淳实称。仁宗登极,先一年卒。居赞善二十年不徙官,杨文贞为传甚惜之。仲完与苏州陈完同名,选家录诗,互有参错,辨见后。
陈仲完,名完,以字行,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进士出身。陈洵仁之兄。洪武十七年,福建甲子乡试中举。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会试中进士。授延平府儒学训导,改宁国县学。永乐年间,举荐担任翰林院编修,寻升左春坊左赞善,仍兼编修,后去世。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369—1453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仲举。杨士奇贫贱时,翥见其困,即让其塾,自教授他所。仁宗即位,士奇当国。翥以荐被召,宣德时授翰林院检讨,历修撰。正统中诏简郕王朱祁钰府僚,为长史。王即帝位,拜礼部右侍郎,景泰三年,进尚书。致仕卒。
字仲举,吴县人。洪熙初召授翰林编修历修撰迁郕府长史景泰初擢礼部左侍郎进尚书有晞颜集
人物简介
【生卒】:1369—1415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纶弟。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深为太祖爱重。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用荐召为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又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词学图录
解缙(1369-1415) 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才思敏捷,名动海内。其文雄劲高古。诗豪宕丰赡处上追李杜。又工书,楷行草俱佳。词为馀事,亦见雅音。有《文毅集》,词在集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永乐初擢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政改交趾被陷殒于狱有春雨斋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建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有《白云稿》、《东山集》。(《四库总目》: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故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盖出于后人窜乱者为多。然其中佳句间存,亦复不减作者。《东里文集》:解公文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诗豪宕丰赡似李、杜。其教学者恒曰:「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时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为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人以太白拟之。《麓堂诗话》:解学土大绅才名绝世,诗无全稿,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今所传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见月》不过数篇,其馀真伪相半,顿令观者有「枫落吴江」之叹。《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梅》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上览之。欢甚,为停杯以待。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国史唯疑》:成祖自平胡,平安南,以及河清、麟见,驺虞、龙马之祥,胡、杨、蹇、夏诸公皆撰为赋颂,惟解大绅作差可观耳。(《列朝诗集》:缙为庶吉士,高皇帝极爱之,每侍书至亲为持砚。高皇帝崩,来奔丧,谪河州卫吏目。李曹公录进《登华岳诗》,诏待诏翰林。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