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周厉王
相关人物:
共 9 位
。
共 8 首
民劳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民劳》,召穆公刺
厉王
也。
民亦
劳止
,
汔
可
小康
。
惠此
中国
,以绥
四方
。
无
纵
诡
随
,以
谨
无良。
式遏
寇
虐
,憯不
畏明
。
柔远
能
迩
,以定我王。
(一章)
民亦
劳止
,
汔
可
小休
。
惠此
中国
,以为民
逑
。
无
纵
诡
随
,以
谨
惛
怓
。
式遏
寇
虐
,
无俾
民忧
。
无弃尔劳,以为
王休
。
(二章)
民亦
劳止
,
汔
可
小息
。
惠此
京
师
,以绥
四国
。
无
纵
诡
随
,以
谨
罔极
。
式遏
寇
虐
,
无俾
作慝
。
敬慎
威仪,以近有德。
(三章)
民亦
劳止
,
汔
可
小愒
。
惠此
中国
,俾
民忧
泄
。
无
纵
诡
随
,以
谨
丑厉
。
式遏
寇
虐
,
无俾
正败
。
戎虽
小子
,而式
弘
大
。
(四章)
民亦
劳止
,
汔
可小安。
惠此
中国
,国无有残。
无
纵
诡
随
,以
谨
缱
绻
。
式遏
寇
虐
,
无俾
正反。
王欲
玉
女,是用
大
谏
。
(五章)
按:民劳五章,章十句。
评注
(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大雅·荡之什 荡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
厉王
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
荡
荡
上帝
,
下民
之
辟
。
疾
威
上帝
,其命
多
辟
。
天生烝民,其命匪
谌
。
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
。
(一章)
文王曰咨,咨汝
殷商
,曾是
彊
禦,曾是
掊
克
。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二章)
文王曰咨,咨女
殷商
,而秉
义类
,
彊
禦多
怼
。
流言
以对,寇攘
式
内。
侯
作
侯
祝
,
靡届
靡究。
(三章)
文王曰咨,咨女
殷商
,女
炰
炰
于
中国
,
敛怨
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
无背无侧
。
尔德不明,以无
陪
无卿。
(四章)
文王曰咨,咨女
殷商
,天不
湎
尔以酒,不义从
式
。
既愆尔止,靡明靡晦。
式
号
式
呼
,
俾昼
作
夜
。
(五章)
文王曰咨,咨女
殷商
,如蜩如
螗
,如
沸
如羹。
小大
近丧,人
尚
乎
由行
。
内
奰
于
中国
,
覃
及
鬼
方
。
(六章)
文王曰咨,咨女
殷商
,匪
上帝
不时
,殷不用
旧
。
虽无
老成人
,
尚
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七章)
文王曰咨,咨女
殷商
。
人亦有言,
颠
沛
之揭,
枝叶
未有
害,本实先
拨
。
殷鉴
不远,在夏后之
世
。
(八章)
诗经名物图解
:蜩
按:荡八章,章八句。
评注
(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云汉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云汉》,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
厉王
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脩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
倬
彼
云
汉
,
昭
回
于天。
王曰
于乎
,何辜今之人。
天降
丧乱
,
饥馑
荐
臻
。
靡神
不
举
,靡爱斯牲。
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一章)
旱既大甚,
蕴
隆
虫
虫
。
不殄
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
瘗
,靡神不宗。
后稷
不克
,
上帝
不
临
。
耗
斁
下土
,宁
丁
我躬
。
(二章)
旱既大甚,则不可
推
。
兢兢
业业
,如霆如雷。
周馀黎民,
靡有
孑
遗
。
昊天
上帝
,则不我遗。
胡不
相畏,先祖于
摧
。
(三章)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
赫
赫
炎
炎
,
云
我无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
群公
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
先祖,
胡宁
忍予。
(四章)
旱既大甚,
涤
涤
山
川
。
旱
魃
为虐,如
惔
如焚。
我心惮暑,
忧心
如熏。
群公
先正,则不我闻。
昊天
上帝
,宁俾我遁。
(五章)
旱既大甚,
黾勉
畏去。
胡宁
瘨
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
孔
夙
,
方社
不莫。
昊天
上帝
,则不我虞。
敬恭
明神,宜无
悔怒
。
(六章)
旱既大甚,散无
友纪
。
鞫哉
庶正
,疚哉
冢
宰
。
趣马
师氏
,
膳夫
左右
。
靡人不周,无不能止。
瞻卬昊天,
云
如何
里
。
(七章)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
君子
,
昭假
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以戾
庶正
。
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八章)
诗经名物图解
:马
按:云汉八章,章十句。
评注
(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信立
(《诗纪》作献玉。)
汉 ·
无名氏
卞和者。楚野民。常居山耕种。因得玉璞。以献于楚怀王。怀王使乐正子占之。言非玉。王以为欺谩。斩其一足。怀王死。子平王立。和复抱其璞而献之。平王复以为欺谩。斩其一足。平王死。子立为荆王。和复欲献之。恐复见害。乃包其玉而哭荆山之中。昼夜不止。涕尽继之以血。荆山为之崩。荆王遣问之。于是和随使献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为陵阳侯。和辞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沂水经荆山兮。
精气郁泱谷岩岩兮。
中有神宝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难为功兮。
于何献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谗言兮。
断截两足离余身兮。
俯仰嗟叹心摧伤兮。
紫之乱朱粉墨同兮。
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天鉴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沌流于汶兮。
进宝得刑足离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断者不续岂不冤兮
(○琴操下。《类聚》八十三。《乐府诗集》四十一。《诗纪前集》四。又《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分、芸、冤三韵。《初学记》二十七引山、严、明、功四韵。《文选》二十五重赠卢谌诗注引山、功二韵。渚宫旧事一所引缺身一韵。○刘师培琴操补释曰:案此以平王为怀王子。与史不合。韩非子和氏篇作以献
厉王
。下言
厉王
薨。武王即位。又言武王薨。文王即位。《新序》杂事五同。惟文王作共王。疑所记当以韩非子为确。又曰:案沂水在鲁。不得经荆山。沂乃沔字之讹也。《说文》云。沔。沔水也。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东南入江。一曰入夏水。逯案。琴操本事多沿民间传说。不斤斤于时地记载。既能谓平王为楚怀王子。亦可言鲁水过荆山。不必作沂沔考订也。)
。
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809年)
唐 ·
白居易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
艳词
(一作调)
悦君意。
若求兴
(一作讽)
谕
规刺
言,万句千章无一字。
不是章句无
规刺
,渐及朝廷绝
讽议
。
诤臣
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
一人
负扆
常
端默
,百辟入门两
(一作皆)
自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
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君不见
厉王胡
亥
(一作炀帝)
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
(一作远)
人情。
先向歌诗求讽刺。
评注
(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二十二
厉王
幽王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赫赫宗周盛,人谋还自倾。
力行穷暴戾,灭德肆骄矜。
嬖宠彝伦斁,征劳怨刺兴。
桑柔瞻卬什,千古鉴分明。
按:臣惟周之王业
厉王
既坏于前幽王大坏于后俱以暴虐侈傲厉则征役不息而致民之怨嗟见于桑柔之诗幽则宠褒姒任奄人而易太子见于瞻卬之什岂非千古之明鉴哉
感事
其四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
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苏子瞻书传曰子读文侯之命篇知东周之不复兴也宗国倾覆祸败极矣平王宜若卫文公越勾践然今其书乃旋旋焉与平康之世无异春秋传曰
厉王
之祸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读文侯之命知平王之无志也史记票骑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票骑尚穿域蹋鞠春秋慱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
。
汉晋二贤双崇歌
现当代 ·
邵祖平
东汉朱穆,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以仲尼不失旧于原壤,楚庄不忍彰于绝缨,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马援诫兄子口不得言人过为型范,恳恻乎其旨矣。西晋裴頠,深患世俗放荡,口谈浮虚,尸禄耽宠,仕不事事,乃著《崇有》之论以救其败。盖鉴夫王衍之徒,倡虚无之理,薄综世之务,贱功烈而卑经实,将误国坏天下也。此二贤之双崇者,真救病之药石,致治之涂辙也。盖崇有者,唯物论也。尚无者,唯心论也。汉文帝窦皇后喜黄老唯心之哲学,奕世竟召景帝朝六国之叛。朝廷兵旅之事不讲,盖已久矣,其堪任将者,独周亚夫一人而已。王衍身为太尉,承八王乱后,不思务实图存,而惟挥麈清谈,故来后赵石勒之侵,竟遭仆墙以死。如此可知负当国亲民之责者,绝对不可尚无而当崇有。老庄清谈,释氏苦空,付之山林隐逸少数人可也。崇厚者,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谓。反之责人重以周,不论天亲骨肉而壹皆以行之,则流于薄矣。夫夏尚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所谓忠者,即厚也。厚于存心曰恕,厚于出口曰讱。讱者其言也难,岂有一毫巧言出于其口乎?以恕存心,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不失其故旧,岂有一毫忮刻之意藏于其中乎?后世唐德宗乘车出奔,国几不国,幸赖一奉天罪己诏,使三军之士闻之雪涕感奋,因败为功,转祸为福,足见责己重以周之,终获其吉。反之如
周厉王
之监谤,韩昭侯之参伍综覈,秦始皇之偶语弃市、挟书有罪,汉桓、灵之远贤亲佞、杀戮忠良,其亡也固亦宜矣。如此亦可知凡覆人之过如不见,发己之恶如观火者,崇厚之效也。国有此可以兴,家有此可以成,人有此可以立。愚好玩古而不入时宜,窃以朱穆崇厚、裴頠崇有,千古不易名论,爰声于诗为长歌一首。
汉文有道尚黄老,贾谊哭湘身远走。
贻厥危基启六豪,晁错智囊遭击掊。
晋朝夷甫擅清谈,雌黄信口麈挥手。
竟招五胡乱中华,万里丘墟推祸首。
梁武舍身同泰寺,台城饿槁终自取。
晚唐高骈事神仙,烧丹难掩覆军丑。
二主二臣失甚彰,当国何如不崇有。
崇有黜无国以兴,改薄从忠国以久。
菽粟布帛资生馀,旨酒敬速诸父舅。
陶陶犹犹纵复舒,从此培俗宜崇厚。
秦人德色父借耰,怒气怫焉母取帚。
嗟哉人伦悲父儿,攘羊竟證直躬口。
朋友扬善且盖恶,岂有天亲相攻纠。
孝友睦姻任恤六,人群次第施无咎。
凶岁曾闻弟不饟,丰年沾溉到鸡狗。
世界遵此大同来,家家扶醉傍花柳。
亟须资此双崇理,虚无浇薄振如垢。
乱人岂入鼓钟宫,游豮敢向良田蹂。
鲰生一条倚直气,双眼观风遍市薮。
活国青囊肘有方,崇有崇厚起枯朽。
不听吾言恐噬脐,滔滔逝者身谁某。
稽古莫厌更仆谈,作歌更比蒲牢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