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桂萼

相关人物:共 81 位
共 8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9 【介绍】: 明保定府雄县人,字醇夫,号静庵。正德三年进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擢大理丞。嘉靖初,争“大礼”被廷杖。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解职归。后抚山东,坐失察属吏罢。起左副都御史,卒官。
维基
袁宗儒(1476年—1539年),字醇夫、号静庵(静庵),京师保定府雄县(今河北省雄县)人,正德三年进士,累官户部左侍郎。
弘治十一年(1498年),袁宗儒登戊午科顺天乡试榜尾。
正德三年(1508年)中式戊辰科三甲进士,四年闰九月授江西道试监察御史。
正德十二年,反对明武宗外巡。
正德十三年,进谏反对明武宗南巡。
十三年九月升任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在大礼议事件中参与左顺门事件,被廷杖。
五年十一月,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吏部尚书桂萼降职,遂解职归乡。
十年七月,起用为郧阳抚治都御史,十月改任山东巡抚,因下属赈灾饥荒无力,而被牵连免职。
因举荐,担任左副都御史。
十五年正月,升南京户部右侍郎,嘉靖十七年正月,改任户部右侍郎,七月转任户部左侍郎。
嘉靖十八年,陪同嘉靖南巡,回京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51 【介绍】: 明浙江黄岩人,字宗贤,一作叔贤,号石龙、久庵。
以荫入官,累擢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因师事王守仁,而守仁为桂萼等所忌,乃受黜。
在大礼之议中与张璁、桂萼合,受世宗知遇,仍为守仁讼冤。
又潜附夏言而与张璁悖。
其学说初宗程、朱,后转师守仁,晚年主张良知来源于日常生活。
有《石龙集》、《明道编》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41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子钟,一字仲凫。崔升子。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时,历官翰林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斥王守仁“良知”说为霸儒。学者称后渠先生。嘉靖初,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有《读易余言》、《彰德府志》、《洹词》、《晦庵文钞》、《文苑春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钟,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礼部侍郎赠尚书有洹词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
铣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以忤刘瑾改南吏部主事。
瑾诛,复故官,历侍读,进南祭酒,以劾张璁、桂萼失帝旨,令致仕。
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礼部侍郎。
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有《洹词》十二卷。
(《四库总目》:铣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
其争大礼劾张骢、桂萼,风节表表,亦不傀共言。
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
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诚傅》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飞之宜奉诏,尤识大体。
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
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嵩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嵩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托胄矣。
田按:文敏讲学尊朱抑陆,与阳明宗旨不合。
其论明以来诗文源流云:「洪武文臣皆元材也,永乐而后乃可得而称数。
方天台辞若苏氏,言必周、孔,大哉志乎!
东里入阁司文既专且久,诗法唐,文法欧,依之者效之。
弘治中南城罗圯,思振颓靡,独师韩文,其艰思奇句,伟哉!
武功康海好马迁之史,入对大廷,文制古辩,元老宿儒见而惊服。
其时北郡李梦阳,申阳何景明协表师法,曰汉无骚,唐无斌,宋无诗,二子抗节遐举,故能成章,李之雄厚,何之逸爽,学者尊如李、杜焉。
」惟于西涯曾不齿及,凯非不满其相业乎?
其序罗景鸣集云:「往西涯公处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
」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亡是非之心,而龠州艺苑卮盲乃侈谈火城行觞之遇,何哉?)
维基
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又号相台、洹野,改号少石,河南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人。
明朝理学家、政治人物。
崔升之子。
河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会试第三名,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参修《孝宗实录》,与同僚拜见权阉刘瑾,径自长揖不拜,因而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
刘瑾倒台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晋侍读。
引疾归里,作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
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因在“大礼议”中谄附世宗,骤然显贵。
崔铣耻与同列,上疏求去,并上疏弹劾张璁等,触怒世宗,被免官。
后起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敏。
明史·儒林》有传。
戚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金华人,字世英。正德六年进士。任建阳知县,调南海县,扶弱锄强,治为广东之最。召拜南京监察御史。宁王朱宸濠叛,雄急布置沿江防守。嘉靖六年,以劾李福达与郭勋朋比为奸,下狱落职。有《婺贤文轨》。
维基
戚雄(1478年—?
),字世英,浙江金华县人。
正德辛未进士。
正德六年(1511年),戚雄登辛未科进士,居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五名,初授广东南海县知县,十三年十一月实授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
嘉靖初年,因武定侯郭勋宠信李福达妖言惑众,而与给事中王科、郑一鹏、程辂、常泰、刘琦、郑自璧、赵廷瑞、沈汉、秦祐、张逵、陈皋谟,御史程启充、卢琼、邵豳、高世魁、任淳,南京御史姚鸣凤、潘壮、王献,评事杜鸾,刑部郎中刘仕,主事唐枢,交章弹劾郭勋。
当时恰逢大礼议,郭勋请张璁、桂萼为援,反诬陷廷臣,后群臣被逮捕下狱。
此后张璁、桂萼治狱诬陷,戚雄等人被革职闲住。
戚雄编有《金华文统》,后此书收入《四库全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平湖人,字鸿达。
正德六年进士。
授建昌推官。
擢南京户科给事中,改兵科。
嘉靖初请逐不法太监崔文,不听。
旋以哭争大礼,被廷杖。
历吏科左给事中,以疾去。
再起,迁工科都给事中,疏言桂萼、翟銮旷职宜罢;张聪专权,宜简用耆权以分其任。
忤旨夺俸。
终山西右参政。
工诗,有《渐斋诗草》。
槜李诗系·卷十一
汉字鸿逵号渐斋平湖人正德辛未进士授建昌推官李梦阳为江西学政檄毁淫祠汉一日毁十五祠拜给事中居谏垣最久其疏上武庙者三世庙者十有四责回话者二奏诏逮狱受杖者一若论萧敬之怙终崔文之擅政谷大用之请乞扶安之传升凿凿中窾至论首辅张孚敬专恣尤人所难竟以是出为山西参政乞归自搆园居曰序芳又曰常足窝海内名人作歌赠之又制一舟名平查优游林壑诗酒自娱著渐斋诗草钱德洪叙之曰公之纲条节概振策纡谟炳耀当世及与公居嗒然若据槁梧若御冷风潇潇物外予读其诗见其标格清妍摛词婉约有词人之风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鸿逵,平湖人。正德辛未进士,自建昌推官入为给事中历山西参政有渐斋集
维基
赵汉(1478年—?
),字鸿逵,号渐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平湖县(今浙江省平湖县)人。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第四十八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三甲二十六名进士。
授建昌府推官。
十一年正月擢授南京户科给事中,丁忧归。
服阕,十四年五月起为吏科给事中。
再丁忧,服阕,嘉靖元年(1522年)九月改兵科给事中。
嘉靖初年,尚书林俊以执奏狱囚李凤阳,被嘉靖帝诘责。
赵汉上奏劝阻。
大礼议事件中,反对明世宗而下诏狱廷杖。
三年八月升任吏科左给事中,九年六月升工科都给事中,因反对内阁桂萼、翟銮,外放任职,十一年五月出官山西右参政,告归。
十八年十一月,以故官起为陕西右参政,数月后复致仕。

人物简介

维基
周时望,字公俨,号城山,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进士出身。
正德五年庚午科举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七十四名进士。
初授广德州知州,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刑部员外郎,历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大学士张璁、桂萼被工科给事中陆粲弹劾后被免官,周时望也因是桂萼乡党被逮问去职。
郑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玉(1479年—?
),字于成,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军籍。
福建乡试第八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登辛未科第二甲第四名进士。
任户部郎中,出为徽州府知府。
擢江西按察司副使。
与权臣桂萼不合,遂自免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嘉定州人,字用光,一作用先。
正德三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
擢御史,巡抚贵州,镇压乖西苗阿杂等起事。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下狱,文华抗疏救之,不纳。
帝遗中官迎佛乌斯藏,马昂纳怀孕女弟于帝,文华均力谏。
寻以所上宗庙礼仪,忤帝,黜为民。
世宗即位,复官,为大理少卿。
大礼议起,忤张璁、桂萼意,借故戍边,卒于道。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戊辰进上,授大理评事。擢监察御史,以言事下韶狱,黜为民。嘉靖初,起故官,历河南副使,人为大理少卿,以议礼再夺俸。寻以李福达狱遣戍辽阳。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有《辽阳集》。
维基
徐文华(1480年—1537年),字用先,号东岩,四川嘉定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初官至大理寺少卿,因李福达案遣戍。徐文华治《诗经》,由州学增广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十一名,第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授大理评事,五年三月擢拔山西道监察御史,六年巡按贵州,曾与巡抚魏英平定苗乱。与程启充、彭汝实、安磐同为嘉定人,时称嘉定四谏。又改云南道御史,十一年十月因进谏武宗而下诏狱,废黜为民。明世宗即位起用,正德十六年六月起任陕西按察副使。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调任河南提学副使,闰四月入为大理寺右少卿,三年八月转左少卿。大礼议事件爆发,反对世宗立场,次年七月再次倡导廷臣伏阙哭谏,停俸四月。嘉靖六年(1527年),李福达案起,而下狱,后贬戍辽阳,十五年闰十二月被赦免回籍为民,死于归途。隆庆初年,赠左佥都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书。时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渊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夏言为首辅,渊亦以后辈视之。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静中号石塘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旦日遇公与梦合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时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瑾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对簿尚不服公执笔数之曰瑾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瑾遂语塞伏诛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值上计有墨吏二人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公执不可竟斥之历南通政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两君从公请舟往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两君为色沮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再进南刑部尚书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公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卒留之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五年晋吏部尚书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公不答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对曰无如蹇忠定王忠肃公曰固也耿文恪方可否事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杨一清掌管吏部时,调渊稽勋员外郎。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尹,后改任顺天府尹。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进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召为刑部尚书。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闻渊虽耿直,但嫌过于独断。曾参与“大礼议”之争。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38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良胜字子中,南城人。正德戊辰进土,授刑部主事。改吏部,迁员外郎,谏南巡,予杖夺职。嘉靖初起故官,进郎中,迁南太常少卿,未赴,转给中,谪茶陵知州,以在郎中时议劄,黜为民。再下狱论杖,谪戍辽东三万卫。隆庆初,赠太常卿。有《东洲稿》二十卷。 (《四库总目》:良胜两以直谏谪,风节凛然。其诗文无意求工,而皆岳岳有直气。)
维基
夏良胜(1480年—1538年),字于中,号东洲,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
同进士出身。
官至太常寺少卿。
夏良胜年少即得督学副使蔡清赏识,称“子异日必为良臣,当无有胜子者”。
正德二年(1507年)举江西乡试第一名。
正德三年(150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六十一名,三甲四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明武宗南巡之争中,夏良胜与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寺博士陈九川等联名上疏:武宗读毕大怒,夏良胜被罚跪于宫门五日,施杖五十,被除名。
夏良胜家乡后,以教书为业。
明世宗即位后,恢复官职。
尚书乔宇认为其有贤才,奏请其为文选郎中,公正廉洁的官员均多所提拔。
大礼议中,屡次偕同众官极力抗争。
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因皇帝直接下旨越级晋升,其又坚持不许可。
随后被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没有赴任。
随后给事中陈洸上疏,附和张璁议论,斥责夏良胜与尚书乔宇结尾朋党,任意排挤他人,被贬为茶陵州知州。
《明伦大典》编成后,被黜为民。
后因诬陷再次入狱,判杖刑,戍边辽东三万卫。
五年后死于卫所。
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寺卿。
共 8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