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正念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5 首
凝道之什 明 · 湛若水
四言诗
甘泉子既定栖霞之居于大科之下,多士爰来。越二年己卯七月甲子,多士咸造于庭。誓曰:“惟乃惟来,罔于爰处。弗处弗安,罔以考业考德。予心弗遑宁烟霞之下,其下乃居,乃馆乃堂,乃诵乃咏,乃游乃处,乃食乃息。罔匪正人,罔匪正言,罔匪正动,罔匪正念。惟兹相观,惟兹丽泽。”兀厓霍子,乃倡厥始,集厥成。甘泉子誓曰:“惟兹栖霞,惟兹尹公,爰始卜相,乃今之举,时惟尹公。”乃以书致于增江,七月爰来,乃樵乃卜,乃相乃经,乃营乃督,乃工乃弗遑寝食。越六月为腊,甲子落成,公乃言归,宴于凝道之堂。兀厓霍子还自石头,霍兄厚来自佛山,邓德魁来自藤,甘于盘归自穗,石陈公赞、邓君恪出自后峒,董本洪进自锦岩,郭元卿来自石壁,林美中、刘万光下自乐阁,张廷文、伍大和兄弟以衰弗与,冼君明远来游自广,偶与焉。乃作乐咏歌,侑觞各至于醉。厥明,兀厓子乃饯于尹公,于盘昌曰:“展矣尹公,厥有大功于大科,惠于我后之人,世世无穷,其可无言、无咏歌以赠,以昭公功。”甘泉子曰:“然。”兀厓子亦曰:“然。”诸君亦曰:“然。”甘泉子乃言曰:“昔七子赋诗,《春秋》荣之。惟尔九人,咸志于道。咏于凝道,其可无愧。惟时多士,弗及门,惟尔九人,其可无言、无咏歌以赠,以昭公功。”爰命董生定册,其勖成之,兀厓子惟文惟叙,甘泉子乃先作诗以唱曰:
坎坎击鼓,于樵之巅。
乃荐乃献,尹公之贤。
于贤维何,德义迁迁。
坎坎击鼓,烟霞之下。
乃咏乃歌,饯尹公者。
于咏维何,德音雅雅。
亦既击鼓,亦既考钟。
以宴以乐,公坐于宫。
维公在宫,威仪颙颙。
击鼓喤喤,考钟锵锵。
以乐以宴,公坐于堂。
维公在堂,德容不忘。
维钟维鼓,维瑟维琴。
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维此德音,维樵之岑。
维琴维瑟,维钟维鼓。
维以足蹈,维以手舞。
其乐未央,公晏灵府。
作乐歌舞,出饯尹公。
声影悬矣,送之九龙。
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
谁其主之,兀厓来同。
逍遥咏 其九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天地含清泰,阴阳道所成
冲和玄妙术,勿讶说长生
起信何疑误,迷来却谤轻
摄心归正念(原注:正念思惟,摄心归本。得万法空空之理,悟人天我我之情也。),淡薄恶销声
⑴ 原注:天地之理,覆焘之功,含育万物,皆符清泰者矣。
⑵ 原注:日精月魄,阳铸阴销,其道必成,其功必著。故《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
⑶ 原注: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万物阜成。谦卑柔弱,故《经》云负阴而抱阳也。
⑷ 原注:圣人以道莅天下,茂养万民,虚静为心,澹泊留意,乃可深根固蒂,久视长生。
⑸ 原注:夫笃信既立,大道孔彰,然后疑去障除,修然颖悟者矣。
⑹ 原注:斥鴳之步,迷九万之程;朝菌之短,疑大椿之年。悬隔道殊,宁不谤哉。
⑺ 原注:道之出口,淡乎无味。何恶迹之不除,何净行之不著者矣。
秋思十首 其十 (1207年9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存神止虑自长年,黄老遗书汉尚传。
妙语虽传人不省,却从丹灶觅神仙(自注:汉武帝赐平津侯诏曰:“君其存精神,正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祁侯与杨王孙书曰:“愿存精神,省思虑,进近医药厚自持。”其语悉同,疑出于黄老遗书,至汉尚传也。)
知即买木于相江,归至英州,遇鼎革之变,中路阻绝,备尝凄苦两月。及扺肆水,为大兵夺木,忍死走还五羊,营卫既乱,皮壳仅存,中夜病发,五日而死。众曰:“嗟哉,何速也?”予曰:“迟也,非速也。英州已下,肆水已上,已久死矣。但其正念不忘,僧事遂毕,竟得归而死。”归时,予偶为作长篇贻之,未及示,即焚以当吊草,更缀五言近体一章,有不胜悼之情也。
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
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
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
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
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
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
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
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
阇尼沙经 其二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四念处观除世贪,四神足习复何耽?
具成七定开三径,忉利天中正法参。
注:《长阿含经·阇尼沙经》:“如来、至真善能分别说四念处。何谓为四?一者内身观,精勤不懈,专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观,精勤不懈,专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精勤不懈,专念不忘,除世贪忧。内身观已,生他身智;内观受已,生他受智;内观意已,生他意智;内观法已,生他法智。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四念处。……如来善能分别说七定具。何等为七?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七定具。……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何等谓四?一者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二者精进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三者意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四者思惟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又:“如来。至真自以己力开三径路,自致正觉。何谓为三?或有众生亲近贪欲,习不善行,彼人于后近善知识,得闻法言,法法成就,于是离欲舍不善行,得欢喜心,恬然快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行者如是,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是为如来自以己力开初径路,成最正觉。又有众生多于瞋恚,不舍身、口、意恶业,其人于后遇善知识,得闻法言,法法成就,离身恶行、口、意恶行,生欢喜心,恬然快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行者如是,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是为如来开第二径路。又有众生愚冥无智,不识善恶,不能如实知苦、习、尽、道,其人于后遇善知识,得闻法言,法法成就,识善不善,能如实知苦、习、尽、道,舍不善行,生欢喜心,恬然快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行者如是,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是为如来开第三径路。”又:“时,梵童子于忉利天上说此正法,毗沙门天王复为眷属说此正法,阇尼沙神复于佛前说是正法,世尊复为阿难说此正法,阿难复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是正法。”
释:忉利天上,正法流传;阇尼沙经,亲身演说。四念处专,四神足定,七定具成,三径路开。深知圣道四谛,同證如来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