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鋐

相关人物:共 43 位
共 4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7 【介绍】: 明四川遂宁人,字同仁,号虚山。
正德十二年进士。
由庶吉士授御史。
嘉靖中,累进翰林学士。
官至吏部右侍郎,以与尚书汪鋐有隙,被讦落职。
维基
席春(1472年—1536年),字仁同,号虚山,四川遂宁人,祖籍山西临汾,同进士出身。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四川乡试第九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进士,改庶吉士,十四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云南。
嘉靖元年(1522年)四月因兄席书担任南京兵部侍郎,而避嫌改为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嘉靖四年(1525年)书成后,应当升迁。
内阁大学士费宏则以席春非翰林而入,则拟制其与检讨刘夔一同担任按察使司佥事。
席书上疏反对,称纂修书成而外派为官没有先例。
明世宗则决定留任席春,并升其为翰林院修撰,五年任礼部会试同考官,充经筵展书官,参与纂修《明伦大典》,书成,升侍讲学士,充经筵讲官。
嘉靖十年(1531年)主持应天府乡试,十月再升为翰林学士掌院事,充经筵日讲官,十一年十二月升礼部右侍郎。
嘉靖十二年(1533年)席春由礼部右侍郎改为吏部右侍郎。
当初朝议举荐翰林,席春欲召回杨维聪、陈沂等人,招致吏部尚书汪鋐反对,两人遂结仇,并屡次攻击。
汪鋐诬陷其曾经在大礼议中依附杨廷和,十二年九月席春被罢免落职,十五年冬于家中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姚文渊(1475年—1532年),字宗翰,号拙庵,山东济南府德州平原县人,军籍。
山东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六名,三甲第四十八名进士。
授河南汤阴县知县,在任五载,十五年擢升户部主事,管理吴越钞关。
正德二年(1507年)晋员外郎,三年母丧丁忧,六年(1511年)服阕,起升户部郎中,逾月又以父丧去职。
八年服补原职,九年出为汝宁府知府,在任三年,调任开封府,十三年(1508年)晋陕西按察司副使,兵备肃宁,嘉靖三年(1524年)入觐,九月晋本省右参政,四年六月升按察使,因生母去世归乡守制。
嘉靖七年起复原职,九年三月升本省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六月被右都御史汪鋐参劾赃迹著闻,被黜职。
嘉靖十年十月卒于家,享年五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7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工科给事中,累迁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历官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肃,有《白川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兵科给事中,改礼科,复改南兵科,出为广东参议。历浙江、山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召协理院事,擢吏部侍郎,改南刑部,就迁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书,致仕。起工部尚书,督河道,改漕运,召拜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谧恭肃。有《恭肃集》十六卷。 (《四库总目》:用诗近体颇宏整。 《静志居诗话》:白川十龄能画,长师石田翁,得其指授。诗则别裁风格,取法杜陵。集中诗云:「画品乃游艺,诗家特擅名。丹青乃馀事,金石自希声。散地方盘礴,诸公孰老成?辋川称二绝,早晚慰平生。」盖以摩诘自喻也。余尝见公画龙,戏浪穿山,蜿蜒升降,百年绢素,云雾犹湿。至写平坡放犊,亦不灭史道头、厉归真。乃知公艺事兼能,不惟以经济文章重也。 田按:尚书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绝句尤有丰致。)
维基
周用(1476年—1547年),字行之,号伯川、白川,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弘治壬戌进士。
官至吏部尚书。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三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
授行人司行人。
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给事中。
父丧丁忧服阕,留补礼科。
改南京兵科给事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此后出任广东参议,参与平定番禺盗,有功。
嘉靖二年(1523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丁内艰,服阕,起补山东按察司副使、临清兵备。
嘉靖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次年改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八年,升为右副都御史、南赣巡抚,召协理院事。
此后历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因起废不当,尚书汪鋐诿罪下属,于是周用被降职,调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后升右都御史。
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嘉靖十八年,任南京刑部尚书。
九庙遇灾,自陈致仕归乡。
周用为官端亮有节概。
朝廷内外为之可惜,屡有举荐。
久之,起用为工部尚书起督河道,仅过数月,改为漕运总督。
未上任,又召拜为左都御史。
九年任满,加太子少保。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代替唐龙为吏部尚书,次年,卒于任,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32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廷实,号华泉。弘治九年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峻直敢言。迁卫辉、荆州知府,颇有政绩。嘉靖时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日夜游赏,遭劾罢归。好藏书,搜访金石古文尤富,一夕毁于火,遂病重而卒。善诗文,风格婉约,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有《华泉集》。
词学图录
边贡(1476-1532) 字廷实,号华泉。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有《边华泉集》,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实,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由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历知卫辉荆州二府升湖广提学副使召为南太常少卿累进南户部尚书有华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二
贡字廷实,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授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改太常丞,出知卫辉府。改荆州,历山西、河南提学副使。召拜南太常少卿,迁太仆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馆,进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有《华泉集》十四卷。 (《四库总目》:贡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无凭陵一世之名,而日久论定,亦不受世人之排击。昔薛蕙于严嵩为同年,颇相倡和。及嵩柄国,蕙即谢绝往还,并削去旧作,不留一字。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于清议。然诗集为贡没后其里人刘天民所编,时当嘉靖戊戌,正嵩炽盛之日,或夭民无识,趋附时局,非贡本志欤! 朱观熰《海岳灵秀集》:华泉之作虽不逮李、何,然平淡和粹,孝庙以前,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四友斋丛说》:世人独推何、李为当代第一。馀以为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俊节亮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列,伹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独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亦清圆,故当共推此人。 《艺苑卮言》:边廷实诗,如洛阳名园,处处绮卉,不必尽称姚、魏;又如五陵裘马,千金少年。 《诗薮》:弘、正并推边、何、徐、李,每怪边品第悬远,胡得此称?及读献吉《送昌谷》诗:「是时少年谁最文?太常边丞何舍人。」仲默《赠君采》亦有「十年流落失边李」之句。则李、何于边,正自不浅。馀细阅当时诸家,若仲凫、德涵、敬大、子衡,诗皆非长。华玉、继之、升之、士选辈或调正格卑,或格高调僻。独边视诸人差为谐合,不得不尔。 《明诗选》:陈卧子曰:「廷实粗率末除,然时见精诣,五言尤称长城。」末辕文曰:「尚书才情甚富,故能于沈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 《国雅》:边同徒《集》中如「绿水阊门道,青山建业城」,「地入河源渺,天连塞日曛」,又「鲁连箭灭遗书在,微子城荒故堞留」,「千盘鸟道悬云上,五色龙江抱日流」,应是豪华语。 《明诗别裁》:华泉边幅较狭,而风人遗韵,故自不乏。李、何、边、徐并名,有以也。 《田按:《华泉集》芜蔓末剪。今睹阮亭《诗选》,顿尔改观。曹子建常叹异世相知,谁订吾文者。阮亭真华泉旷世知己。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竹诧专取五绝,未为知言。)
维基
边贡(1476年—1532年),字廷实,号华泉,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
明朝官员、诗人、文学家。
弘治丙辰进士,累官南京户部尚书。
边贡文学成就卓著,是「前七子」之一。
有《华泉集》。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山东乡试第四名。
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
授太常寺博士,十八年六月授兵科给事中,九月升太常寺寺丞,正德初出任卫辉府知府,改任荆州府,六年(1511年)七月升山西提学副使,丁忧,服阕,九年五月复除河南提学副使,以母忧家居。
嘉靖继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一月以荐起为南京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三年三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六年四月改北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七年闰十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八年九月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十年五月右都御史汪鋐弹劾其嗜酒旷职,月视事无三日,遂令致仕。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维德,长乐人。正德丁丑进士,除工部主事历霸州兵备副使迁陜西行太仆卿有世槐堂槁
维基
陈文沛(1481年—?
),原姓林,字维德,号东槐,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民籍。
福建乡试第七十九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五十八名,登第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
吏部观政,授南京户部主事,历工部员外郎、郎中,奉使三吴,开白茆港,筑海盐塘,又督陕西边储,皆有功,诏加俸,请复姓陈。
出为抚州府知府,调苏州,擢山东霸州兵备副使,以陕西行太仆寺卿罢归。
世宗初,杨一清、胡世宁、李承勋皆荐文沛才略可大任,而太宰汪鋐以私忌挤之。
家居二十馀年,不入城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34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子贤,号八厓。正德六年进士。授宣城知县,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历迁福建参政、江西按察使。有《八厓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贤,华容人。正德辛未进士,除知宜黄县入为御史外补佥事历江西按察使有八厓集
维基
周廷用(1482年—1534年),字子贤,号八公,湖广岳州府华容县人,匠籍。
湖广乡试第八名。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
授宣城县知县,十一年十月选授陕西道试监察御史,十四年巡按贵州,十五年十一月升浙江按察司佥事,嘉靖二年七月进福建右参议,四年七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九年七月升江西按察使,三载入觐铨部,都御史汪鋐首摘黜之。
嘉靖十三年甲午卒,年五十三。

人物简介

维基
朱鸣阳(1482年—?
),字应周,号南冈,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正德辛未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福建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联捷辛未科二甲第五名进士。
八月拜户科给事中,十年九月升兵科右给事中,十一年十二月升吏科左给事中,十二年二月转礼科都给事中,多有谏言。
明世宗即位,大礼议期间反对张璁,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外放为浙江右参政,五年正月考察拾遗,六年九月都察院追论其大学士费宏之党,降二级,为云南参议。
张璁罢官后复职,起补广西右参政,十一年正月转浙江右布政使,忤时相张孚敬党人汪鋐,七月致仕归。
著有《南冈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54 【介绍】: 明顺天府涿州人,字克弘,号鹿野。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逵己。嘉靖十五年擢大同巡抚,创建五堡,声势联络,开拓田土以给边粮。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史道(1486年—1555年),字克弘,号鹿野,直隶顺天府涿州人。
正德癸酉解元,丁丑进士。
嘉靖初,曾出使朝鲜。
累官兵部尚书。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联捷,未及廷对,翁柏庵去世。
史道哀毁过礼,庐于墓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应丁丑科殿试,名列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达,救吏部尚书王琼。
嘉靖改元,奉命赐玉带一品服,出使朝鲜,馈赆一无所受,虽《皇华集》亦却之。
朝鲜国王以史道之清介奏闻,且以《皇华集》封进。
敕礼部颁给。
回国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因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被下诏狱,二年(1523年)二月贬河南南阳府通判,再贬金坛县县丞。
三年八月恢复给事中官职,四年起复,升授河南按察司佥事,六年十一月升光禄寺少卿,九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年正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一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卿,十二年五月廷推时失误被吏部尚书汪鋐所劾,降为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寻令闲住。
嘉靖十五年(1538年)十一月起复,擢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六年三月鞑虏入侵大同,总兵官梁震斩首百馀级,梁震、史道俱升官一级,史道晋右副都御史,十八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二十年六月升兵部左侍郎,令回部管事,二十一年二月因山西三关失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入寇至京师,史道被重新起用,令赴京听用,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不久因俺答多次要求开放马市交易,史道再次被任命以原职兼右佥都御史,前赴大同经略边事。
七月因成功主持马市交易,升兵部尚书,十月回京协理戎政,不久因科道弹劾,乞休归。
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荫一子兼锦衣卫百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86—1541或1544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全粤诗·卷一九○
方献夫(?—一五四四年),字叔贤。南海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改庶吉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郎。与主事王守仁论学,悦之,遂请为弟子。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嘉靖改元,还朝,道闻大礼议未定,草疏具见。由是荷帝眷。寻进少詹事,谢病去。六年,与同里霍韬并被召,修《明伦大典》。寻命署大理寺事,拜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代桂萼为吏部左侍郎,复代为礼部尚书。《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晋吏部尚书。两疏引疾,报允,犹虚位以待。十年,召还,献夫以疾辞。及使命再至,云将别用,乃就道。至都,命以故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居职二载,三疏引疾,许之。家居十年卒,赠太保,谥文襄。著有《西樵遗稿》八卷。方献夫诗,以清康熙三十五年方林鹤刻本《西樵遗稿》为底本,参校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所选献夫诗。
维基
方献夫(1485年—1544年),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弘治乙丑进士,嘉靖间累官至内阁首辅、礼部尚书。
方献夫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进士,改庶吉士,乞归养母。
不久母丧丁忧。
正德年间,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升吏部员外郎。
曾拜主事王守仁为师。
不久,因病归乡,在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明世宗即位,方献夫在“大礼议”期间支持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受重用为侍讲学士,成为朝臣众矢之的。
嘉靖四年(1525年),方献夫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然而终不自安,借病辞职归乡。
嘉靖六年(1527年),召修《明伦大典》,随后命署大理寺事。
同年九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直经筵日讲官。
又代替桂萼为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后辞官举荐梁材、汪鋐、王廷相,而自己隐居西樵山,搆筑石泉精舍,“藏书甚富。
”,讲学于石泉书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新起用担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此后吏部尚书王琼去世,方献夫掌管吏部。
之后再次被弹劾离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赠太保,谥文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 【介绍】: 明广东揭阳人,字尚谦,号中离。薛俊弟。正德十二年进士。乞归养,师事王守仁。世宗即位,授行人,进司正。十年,上疏请定皇储,触帝所讳,斥为民。讲学自娱卒。有《研几录》、《图书质疑》、《中离集》。
全粤诗·卷二一七
薛侃(一四八六 — 一五四五),字尚谦。揭阳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登进士,以母老请归养。随师事王守仁于赣。十六年,始赴铨选,授行人。寻服母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习,人称中离先生。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补官。以疏请早定皇储罢官。归罗浮永福寺讲学,嘉靖二十四年始还。卒年六十。穆宗隆庆初,追赠御史。侃为潮州八贤之一。从王守仁游,归语其兄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往师之。王氏之学盛行岭南自侃始。有《研几录》、《薛中离先生全书》等。《明史》卷二〇七、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薛侃诗,以民国四年公昌印务公司铅印本《薛中离先生全书》为底本。
维基
薛侃(1486年—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现属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薛陇)人。
明朝学者。
广东乡试第十名举人。
薛侃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擢丁丑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
” 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上言于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城王,他日东宫生长,其为辅王亦不可缺。
触怒明世宗,被下狱拷问所交通亲王及主使者,时首辅张孚敬与夏言不和,张孚敬指使其党彭泽将此事牵引至夏言主使,都御史汪鋐乃攘臂声称夏言实为主使,夏言拍案大骂,欲殴打汪鋐,给事中孙应奎、曹汴请张孚敬回避,张孚敬怒,上疏弹劾,夏言、孙应奎、曹汴被下狱。
经过三法司审讯,夏言被释放出狱,张孚敬令致仕,彭泽充军山西,薛侃纳赎为民。
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
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
共 4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