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程祁
相关人物:
共 2 位
。
共 5 首
季汉辅臣赞
其三十一
程公弘
蜀汉 ·
杨戏
四言诗
公弘
后生,卓尔奇精,夭命二十,悼恨未呈。
三登县令赠领议政李公神道碑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左赞成月沙李公。持先大夫状谓钦曰。先妣之亡。不肖孤仅十一岁。后十二年中进士。又六年中文科。先府君卒五年。不肖孤升拜承旨参判。赠先府君吏曹参判。先妣贞夫人。又二年。升判书。加赠先府君吏曹判书。又五年录扈圣从勋。加赠先府君左赞成。先妣贞敬夫人。已又先府君录宣武从勋。加赠领议政。后不肖孤升崇政崇禄辅国崇禄。而先府君先妣之赠无以加矣。呜呼。先府君之在世也。不肖孤秪有一女矣。今子若孙满前矣。官才郎署。今列上大夫矣。含饴列鼎。皆未逮焉。以先府君先妣之厚仁积德。不克享年与位。又不及见子若孙之显荣。天之报施何舛也。惟是夙夜兢兢者。托立言君子为不朽图。而迄未谐者。非缓也。不肖孤尝闻先府君之言曰。我曾祖文康公文章德业。冠绝古今。而墓道阙显刻。汝其勉之。言犹在耳。肆于今年夏。先树石于文康公墓。庶几不堕先训。继而诠次先府君先妣事行为状。要执事之文以贲神道。因是而后之人。知先府君先妣之砥行焘后如此。不肖孤之薄技浅能。遭际显融。保全名节。不忝所生有自。则不肖孤足以藉手见先府君于地中矣。庚申春。不肖孤以陈奏使如京师。有雅于翰林汪公煇。汪公笔法名天下。欲倩书墓道之石。而时则执事之文未及请也。汪公但书前面大字赠曰。此标延陵季子之意也云。今谨治石而俟。愿执事之一言也。钦闻命而曰。钦之外高祖曰府使宋公汝谐。即文康公之女婿。外王父参赞公。与议政公为再从兄弟。而契好之笃。在寻常修睦之外。间相过则辄亹亹忘倦。移晷不能去。时钦稚幼。不省事。尚能从门屏间。纵观议政公符采谈论。意气溢发。有非伦类所攀及者。至今记之矣。况与赞成公少而同术。长而同升。有莫逆者。钦而不为公先君子文。恶乎文。乌可以不娴于辞辞。敬以赞成公所为状叙之曰。公讳𡹘。字景瞻。初名𡸙。避宣庙潜邸旧讳改之。世传唐中郎将李茂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延安。后分为三宗。公之世其一云。至丽而有讳贤吕。判小府监。公远祖也。曾祖曰石亨。是为文康公。魁生员进士及第三试。佐成庙致太平。有樗轩集行世。祖曰浑。司宪府掌令。赠吏曹参判。考曰顺长。补荫职不仕。以大耋受嘉善秩。赠领议政。妣曰边氏。长渊大姓。进士希哲女。侍中处厚之后。嘉靖戊子生公。生而英秀。未学语。先知文字。稍长试公车。都中人士。莫敢望焉。己酉。郑湖阴士龙主贡举。见公作称赏曰。文章手也。乃擢为诸诗之冠。华问日播。奇高峰大升与公同榜。有重名。同年生皆拜之。公不肯曰。榜下之拜状元古也。吾当从众。若奇明彦虽望士。岂可受同年拜。高峰闻而喜之。即来见公。握手交欢。定交而去。公在布衣。所与游皆一时名胜。金公继辉,金
公弘
度,金公虬最相善。三公居台阁。专事激浊。为奸倖所螫。尹元衡乘时起狱。金公虬下理受栲。公日诣狱。手传药治之。具疏令子弟叫阍白冤状。金公得免死。士论韪之。宣庙初即位。公率泮中多士。抗疏请褒赠己卯诸贤。宣庙许之。事在己卯录中。公屡举不成名。年踰五十。犹无仕宦意。庚辰春。为同年会。公以长第在上座。吏曹参判郑公芝衍亦与焉。诸同年以公滞儒冠。浮觥而属郑公。郑公曰。此友朝夕大科。朝野所想望。不然岂不欲为贤才贲铨笔乎。居数日。荐拜瓦署别坐。移拜义禁府都事。癸未。北胡尼汤介叛。兵使李公济臣遭诬被逮。金吾郎当去。公与李公素契许。见时议攻李公甚峻。将寘不测。慨然曰。李公倔强。恐忧愤成疾。非吾莫能宽其意。请自往。沿途同寝食。单诚救护。及谪江界又如之。乙酉。转司导寺直长。丙戌。升汉城府兼参军。旋拜义兴县监。以方伯婚媾。换拜长城县。为治先教化。首行养老宴。民之穷不克婚葬者。官为之资。设学堂于霞谷。以县中逸士郑云龙为学长。建乡贤祠。祀高丽节孝徐棱。跨水构阁。为学徒藏修之所。暇日命驾。论讲经籍。课试文艺。记徐公行迹。示民兴感。民有兄弟讼田者。呼使前。谕以天伦。民垂泪而退。让其田于兄。郑贼汝立居全州。遥执朝权。声生势张。人莫敢何。贻书于公。要得祭需。公笑曰。吾与此人无一日之雅。岂容致书求索。此人使气如是。必不善终。遂谢病不答。仍语郑云龙。云龙亦绝之。己丑。汝立谋逆伏法。宣庙阅汝立家文书。得云龙绝交书。下教嘉奖。特拜王子师傅。云龙曰。此皆我明府先见善诲之恩云。辛卯。瓜满还朝。见国事日非。叹曰。边圉恬嬉。朝论乖张。必有危亡之祸。结数椽于先垄下。为终老计。壬辰夏。倭寇猝至。宣庙西狩。公尽室徒步向行在所。秋。拜司御。癸巳。除三登县令。治军调饷。咸得其宜。抚摩疮痍。一境晏然。冬。患中风卒于县。年六十六。邑人悲号。如丧考妣。甲午春。赞成公奉榇东归。县吏发民四十夫为舆徒。时当抢攘。人皆谓舆人必道亡。赞成公哭而吁众。约给脚价。众泣曰。我公之泽不可忘。何忍舍丧主而亡。又何忍受直为。自赍糇粻。舆至墓山。无一人亡。为赞成公伐木葺孝庐而返。三月。葬于龙仁文秀山巳坐之原。先是夫人卒。卜兆于文康公墓右。虚其右穴。其后相者言穴宜上。公许之。遵遗命为上下坟。同原而异室。公天资豪爽。志气磊落。重然诺。有大节。不事细行。孝友出天。大夫人早世。大府君年踰九十。公色养无方。佳辰令日。花酒宴娱。至作斑衣之戏。及丧庐墓。执制一仿家礼。有姊早寡。有兄无子。公曰。骨肉三人。岂可异居。筑室于一墙之内。晨昏省问。绝甘分少。藜羹缊袍。未尝独享。同居四十馀年。家庭无间言。人比之张公艺。乡里举公行谊。公让于伯曰。兄之德也。我则恭为弟职而已。伯公因里选。仕至监察而终。其病也。躬尝汤药。其丧也。自初终至葬。备物致虔。无少缺。尤修敦睦。中表亲党。悉归依焉。尝谓平生无不可对人言者。外虽宽厚。中亢直。不能藏人之过。与人交。不饰貌软语。酒赋歌呼。谈说忼慨。精采风流。有动人者。名公巨卿。折辈行为交。玉溪卢公,圭庵,德恩宋公兄弟。见公必讨论倾倒。忘其年与位。观书十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为文主左氏班氏。诗主昌黎。雄健不事绳削。苍然有古色。自弱冠发策决科。中汉城试诸科。通二十一榜。魁者二。第二第三者五。馀亦高选。科制一出。无论中不中。脍炙人口。洎赞成公发轫场屋。公曰。吾结发受书。高视词坛。今落拓一官。命也。汝才必能光大先烈。吾家旧物。当传与汝。即抛科业。大肆力于坟典。于百家言。无所不窥。当世文衡诸公。遇大制述。咸来就正。所著诗文累百篇。丧祭礼要,纲目辑释,文溪厖诨等书藏于家。失于壬辰之乱。公夫人曰光州金氏。新罗王子之裔。县监彪之女。妣龙仁李氏。己卯名贤佥知弘干之女。生长法门。柔嘉淑哲。不事书籍。而能通大义。古今理乱。事是非人邪正。片言剖析如神明。佥知公奇爱之曰。吾孙女女也。不者。当大吾门。金公虬乃夫人季父也。遇事必咨于夫人。一日。金公被酒待客。客谄笑钩语。金公不之觉。纵谈无忌。夫人时未笄。在壁后闻之。客去谓金公曰。叔必为其客所搆。无何祸作。并以其时语为谤讪朝政之目。及归公。事舅姑。诚敬俱至。脂瀡蘋蘩。手具躬进。篝灯达曙。纺绩不去手。公好客。客至置酒。咄嗟之办。皆有异味。公喜施与。甔粟箧衣。不问有无。先意恪承。绝不为穷窭之色。室如悬磬。而人不知贫。市易之际。稍过其直。即还与之。不喜巫卜浮屠说。屏去浮华奢泰之习。闺门之内肃如也。生于嘉靖庚寅。卒于万历甲戌。年四十五。举三女一男。女长崔泳津。以勋裔为老职嘉善。袭封月川君。次李德容。次朴琎。皆早卒。月川无嗣。养李德容季女。嫁其族侄应斗而子之。德容有二女。长李廷哲。次为崔应斗。琎生二男。长大健。次大华。替成公娶判书权克智女。生二男二女。女长洪霙司艺。次郑玄源。男长明汉吏曹参议。次昭汉弘文校理。崔应斗四男。曰庆濂,庆洛,庆洙,庆海。李廷哲生二男。曰杜齐,郭齐。二女幼。洪霙生五男三女。男长柱元。尚贞明公主封永安尉。生一男幼。天之骘佑善人。不在其身。在其后。公具兹德美。不得展其抱负。乃竟食报于赞成公。赞成公以学问文章。遭逢宣庙。早岁蜚英。荷不世之遇。历判六部。再秉文衡。至我圣明拨乱反正。㩴置贰公。公方励翼中兴。精神治理。而爰及子姓。英髦衮衮。玉树交芳。袍笏盈床。向用五福。盖未艾也。于是乎愈信天道之有定。铭曰。
或自致之,或树而滋。
天之畀之,曷异其施。
公树之厚,而后之阜。
公神之灵,宁与魄朽。
铭而无愧,我诗孔扬。
有来式之,德人之藏。
送黎太守天锡归皖山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薰风吹浪锦帆高,柳色青青意独劳。
十载风猷思阖郡,一江云影揖千袍。
丰碑自可磨铜柱,宦况还当爱凤毛。
我欲托君栖隐地,匡庐深壑卧烟涛
(予以栖贤累
公弘
护,故及之。)
。
大司宪醒翁金公墓志铭
清 ·
赵持谦
四言诗
开城留守金公禹锡以书来曰。先祖考忠贞公之卒。今五十年。墓隧之碑若表。业已具。而惟是竁无识。昔子先王考文孝公实撰状。考文简公请赐谥。窀穸之事得备矣。子必有闻于家庭者。今以是属。子其克绍大父父之意。呜呼。小子无似。其何敢秉公幽堂之笔。以承我前徽。又何足以阐扬盛烈。以永公于不朽。而窃尝闻先人称公。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及读祖父书。景仰之诚。愈久愈深。每恨生后。未及与通家儿孙之列。一瞻君子之仪。盖公始终大节。至今举国妇孺靡不闻。而然慕之笃知之审。如小子者少矣。留守公不以固陋而辱命之者。盖亦由此。故屡谢而不敢终辞。谨拜手以受而述焉。公讳德諴。字景和。号醒翁。其先商山人。远祖高丽甫尹需。其后有曰镒。赞成事。禄左代言。代言有三子。长政堂文学上洛君得培。讨平红巾贼。弟商山君得齐,洛城君先致。俱以儒将有功。世称三元帅。墓在尚州开元洞。洛城生护军承富。其配柳氏既孀。从一子迁于海西之白川居焉。仍世不振。至公叔父泽。首抗章请雪乙巳诸贤冤。直声震一世。登科被选玉堂。官止殿中。公兄弟继之以大。赠曾祖讳衡左通礼,祖讳长琇左承旨,考讳洪吏曹参判。参判娶延安李氏参奉胤公之女。以嘉靖壬戌七月五日生公。幼学于殿中公。文艺日就。甫成童。淹贯经史。丁亥。举发解三场。一居第一。戊子覆试。中上舍选高等。其冬。又魁东堂试。明年擢第。补成均馆学谕。白沙李文忠公有鉴识。见而深重之。壬辰之乱。奉大夫人。避兵于海西。闻延安士民谋城守。无可将者。时李公廷馣在白川。公驰见为陈大义。遂与俱之延。延人果推以为帅。公为从事主兵餫。会闻大夫人遘疠。奔救未及还。城已围不得入。而使李公成破贼之功者。实公计也。转赴行朝。为郎礼工二曹。兼备局郎。甲午。为军功都厅。当大乱之后。大小战功无算。请诉填咽。公一一详核。高下得宜。一时称其公平。转礼曹正郎。拜宣川郡守寻罢。丁酉。为户曹正郎。倭寇再动。天兵大举南下。朝廷议遣度支堂郎于江华。管漕转。相臣金公应南知公才可独办。请以委之。军兴无乏。踰年竣还。由直讲出守清风。无何自免。进礼宾军器寺正。癸卯春。拜成川府使。先是守令过春分之任者。不许挈家。有母亦不得将。公以大夫人年高。不忍久离。言于诸大臣。请奉往。诸大臣许之。后人以为式。坐微事罢。复由诸寺正。除长湍府使。绣衣以清苦闻。赐表里。后拜直讲。迁司艺。素性高淡。于名利若浼。故当路无推挽者。光海初。时议颇收才望。屡拟台省。而除命终不及。李文忠公为体察使。以安州重镇役巨民饥。启言公公廉勤敏。举朝无比。请令往治之。绣衣又褒启。拟诸伯夷龚黄。盖公莅任。苦体砥廉。一尘不染。因革徐缓有序。静而理。养老劝学。抚疲残。有古良吏风。所至皆立碑以颂之。居二年。中水土疾。解官归。壬子秋。大夫人下世。制才除。斥补输城察访。人见澌瘠甚多。劝以勿赴。公曰。亲在。幸蒙恩屡专城。备尽荣养。今以地远恶而规免不可。遂行至诚抚摩。邮卒大苏。顷之病转增。弃归家食者三年。时盛治宫室。士夫家多令僮指趋役以取直。或有闷公贫。以是告者。公曰。宁饿死不忍为也。丁巳秋。叙拜军资正。移正军器寺。是冬。光海将废母妃。贼臣怂恿。驱百僚议。公引经草数百言。将献。见李文忠公及行司直郑
公弘
翼议。叹曰。吾所欲言者。二公已先之。吾又何加。即书曰。臣一片爱君之心。与李恒福,郑弘翼一也。议上。万口一时传诵。遂与二公同窜。公始栫棘于南海。凶党密请移北塞。托以疑与岛夷通也。初配明川。以其稍近内。改稳城。到南海七日。金吾郎先文飞传。人皆谓将以处公。公亦自料必不免。令僮仆具粥以进。为书诀伯氏。神色怡然如常。及至。乃移配也。行过北青。见文忠。语及此事。文忠笑曰。吾侪罪大。死固甘心。至于粥饮待之。吾所不能。君可谓冥顽矣。戊午。建夷兵起。凶党又言将通虏。徙之泗川。一岁中跋涉七千馀里。饕风虐雪瘴烟备尝之。而气益坚悍。事与刘元城绝相类焉。夫人自京随往。公曰。此中即圜墙也。令处于远村。越六年癸亥。仁祖大王改玉。首拜公司宪府执义。自篱中召还。时悉释守正诸臣而收用之。李忠定公贵亚铨曹。于公为姻家。而事异常式故也。公入城引嫌递。明日。上特命还拜。俄升授刑曹参议。转礼曹。秋。中朝遣推官。将问废置曲折。特简公往傧于关西。明春归。其间拜同副承旨。递移工曹兵曹。迁右副承旨。上御庆德宫。公进戒曰。此乃生民膏血。光海之所以覆亡者也。上为之动容。有命以二百间材瓦。赐长公主家。增其第。公论过制。封还银台。覆逆之规。自公复始。已而递而复为。上因祭仁嫔庙。命复金公谅官资。公谅者曾在宣庙朝。开幽径结宵人。为搢绅厉阶。院中嘿然欲奉行。公独执不可。手草启封还。有曰公谅事源流深远。故不穷其本。而今以其姓名出于圣教。则远近必惊公谅之尚在此世也。上盛怒。遂辞递。自是拟清要。上皆不用。郑忠肃公烨遗表言公事曰。孤忠直节。一言见忤云。后拜国子长。以作新为己任。修明轮讲通读。激励勤至。朔望焚香。必率僚寀宿馆下。养士之需。旧所隐没。一皆收整。儒巾曾附丽凶论者。稍稍见解。公疏论之。诸生陈章谢罪。上答曰。大司成金某。立节昏朝。扶植纲常。游心坟典。博通古今。予自谓能得师儒。今后一遵教诲。勉修学业。仍遣中使宣酝。饮诸生以罚杯。丁卯奴寇至。为海西号召使。还历司谏院大司谏,吏曹参议,弘文馆副提学。常兼槐院副提调。间出为骊州春川。其在骊也。监司请以待华使之礼待奴差。文移至州。公回牒极言其非。有蹈海之语。投印归。乙亥春。元庙追崇将祔。而穆惠两陵坏。廷臣以妨祔礼。多为掩讳。公疏言忧庆同时。有慊幽明孝思。请退以俟修陵完。不从。丙子夏。奴僭号。遣使来胁。公疏言天王未命之号。邻国称之。则春秋讨之。今我书称彼国号。已犯春秋之法矣。蠢玆蛇豕。食我皇土。黄屋左纛。不可共一天也。绝则为夏。不绝则为夷。宣祖大王定志养气。畏天事大。及其塞乎天地。则中国如一家。四境如一身。终至天兵奏凯。愿殿下立至刚至大之表。为百官万民倡。又言饬帅臣申军律。示之以必死。为捍御计。上不能用。大臣承命选廉谨吏。仅五人而已。而公与焉。升嘉善阶。公于四五年间。喉司,经幄,泮宫,薇垣。出入迭居。而为六曹参议殆遍。上以著节老臣。特示优礼。而由鲠直寡合。位不加进。至是拜大司宪。寻辞递。复由国子玉堂。还长宪府。递为大护军。考终于新门外侨居之第。是年十二月十日也。公于前后国哀。丧食至卒哭乃已。仁烈王后丧。年已七十四。而犹不变。因成末疾。将革。东首命夫人出。欲草遗疏而未就。独语谆谆曰。国事已无可为。壬辰恢复。赖天朝之灵。而今无复得力。奈何奈何。既没四日。虏骑遽傅西郊。家人奉柩藁葬于西江。时极寒冰冻。仓卒掩土。而贼大阵㳽漫左右数月。远近累累冢。发掘无数。独公殡得免。人以为忠义之报。乱定。权窆于广州月川里。庚子冬。改葬于积城群芳谷午向之原。公天姿刚直。志操清苦。性至孝。十二而孤。庐墓守制。如成人。事大夫人。顺志为养。家贫甚。菽水尽欢。居官。未尝以亲故烦民曰。是非吾亲意也。大夫人享年九十三岁。公寝不离侧。衣不解带。躬执婢使之事。一夜或十起者数年。比丧。号绝者屡。葬后虽依礼反哭。而与伯氏替守丘墓。毁几不全。祭祀视牲省器。皆亲之。忌日悲哀如处丧。友爱甚笃。少丧姊。食素以讫服。伯氏老。抚之如婴儿。其没。公亦踰稀。而朝夕哭殡次。姊妹嫠居。竭诚救恤。取育孤甥堂侄。恩若己出。月俸岁馈。悉分亲戚。以及邻里。平生自奉。人所不堪。而不以介意。夫人告乏。则笑应曰。若至饿死之域。天有生活之道。每罢官归。橐如洗。人或为言。则怒责曰。备甘毳以养亲。且供妻孥。而又复营私。是乃大盗也。终身僦居。不蔽风雨。一狗裘三十年不易。贵且老。疏粝菜羹。如少贱时。易箦。无衣服以敛。常曰。人若留心于衣食。馀无足观。闻人家侈靡之事。必曰。此亡家之道也。至于花卉图画。亦无所好。而惟专心经籍及宋诸贤书。尤喜看名臣言行录曰。吾于此自少至老。多有得力处。每论为学之要。以居敬为主。凝尘满室。亦不扫曰。身心上尘尚未祛。何暇外乎。少尝舟次通津。风雨暴作。船荡几覆。篙工颠仆号哭。渰死者三人。而正襟危坐。默诵
程先生
心存诚敬之语。盖其定力有素。故能临大节。确然不挠。始为军器正。以从幸宿阙外闾家。夜深。主家有美女子开户入曰。浑家往祷松岳。一婢熟睡。更无知者。公以礼责而退之。不欺暗室。又如此。贞介绝俗。清芬映世。而晚节愈自励曰。凡人少壮。或能饬躬以正。及血气既衰。迫于饥寒。溺于妻子。前后若两人者多。吾所以益加警畏者也。又曰。人以微细事而忽之。则终至败身而不自觉也。平居言行。皆可为世则。临没。遗令子弟曰。吾平生未尝害一物。虽至微之物。生生之理。与人同也。尔等其念之。始讣闻。边报急。赙祭不及行。后上闻之悼甚。命追赐如仪。以子从勋。赠吏曹判书。孝庙朝。先人陈公及郑
公弘
翼忠节。宜并加易名之典。孝庙嘉叹久之。命下太常议。夫人庆州李氏。别提元诚女。贤而安贫。在家佐公孝友。从官佐简洁。以成公家法之美。后公十年卒。祔于墓左。生二男。长卨文科寺正。次向正郎。正有一男。即留守。三女适士人安斗极,牧使李曾礼,持平沈思泓。向有二男。圭锡夭。命锡参奉。二女适士人郑洛,成重五。留守有三男。濡进士,演承文正字,浣进士。命锡有四男。泳生员。馀幼。呜呼。当金墉之变。凶焰爇天。彝伦坠地。公独奋发。刀锯鼎镬之中。特立为大冬松柏。斯已卓绝矣。自丁卯以后。坚守谠议。至丙子虏氛将逼。朝野震恐。无不丧气者。尺疏扶义。精诚激烈。直与日月争光。忧伤慨慷。至死而不已。非生禀至刚之气而能之乎。噫嘻悲夫。纩息才绝。乾坤翻覆。百六运钟。迄于今焉。吾知公之气必郁结于九泉之下。凛凛乎上射穹苍也已。遂感涕而系以铭曰。
于维我公,天实挺生。
既孝既悌,行通神明。
含贞履洁,玉雪其姿。
低徊外内,一视险夷。
时丁罔极,人纪斁绝。
公奋直辞,辞约以切。
一片丹心,同我白沙。
彼昏莫谅,淫威乃加。
环棘囚之,北塞南溟。
星霜七阅,天日复明。
脱公徽缠,冠以峨冠。
万人争睹,如凤如鸾。
圣君曰咨,是予贞臣。
公进昌言,不避婴鳞。
惓惓忧国,蹇蹇匪躬。
正色独立,清议之宗。
嗟天降乱,衅起西裔。
胁我以从,义当国毙。
一封肝血,万世天经。
于维我公,始终大名。
古之遗直,今也则亡。
有丘睪如,正气攸藏。
作诗铭幽,以告无垠。
非我可徵,先祖有言。
过鹤山书院
(祠祀魏文靖公。)
清 ·
沈德潜
真德秀,真小人,魏了翁,伪君子。
史弥远忌正直人,门下逢迎肆丑诋。
理宗重儒尊道范,高位易名慎终始。
文靖讲学,偶来吴中,正论侃侃开童蒙。
大道在人伦日用,不谈微妙归玄空。
文襄
(周公忱。)
祠祀崇名贤,后来笾豆修而虔。
粤西陈公重理辑
(今大学士陈
公弘
谋抚吴时。)
,要令享祀垂千年。
而今那有史弥远,门下断无叫嗥狂噬同成犬
⑴
。
⑴ 目为真小人、伪君子者,御史成太。众人恶之,改太为犬。《续纲目》详载。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