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化贞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嘉鱼人,字鱼山。天启五年进士。除崇明知县,调吴江。崇祯四年,征授吏科给事中,坐事谪外,不赴。久之,起山西按察司照磨。十三年,迁行人司副,以官卑失望,往见首辅周延儒,欲有所陈述。延儒适有事外出,不肯听取。开元大憾,遂数面奏,论延儒隐事,触帝怒,被廷杖系狱,遣戍杭州。南明唐王立,累擢为随征东阁大学士。后弃家为僧,隐苏州灵岩山而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玄年,嘉鱼人。天启乙丑进士,历知崇明吴江二县擢吏科给事中谪山西按察司检校迁行人司副以言事削籍遣戍有华山纪胜集
维基
熊开元(1599年—1676年),字玄年,号鱼山,湖广嘉鱼县(今湖北)人,天启乙丑同进士出身。
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
崇祯元年(1628年)授直隶崇明县知县,改吴江县。
崇祯四年(1631年)征授吏科给事中,请杀王化贞
后坐事贬官,为山西按察司照磨,迁光禄寺监事。
崇祯十三年(1641年)迁行人司副。
得罪周延儒,下狱。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遣戍杭州。
同年,李自成攻克京师,弘光帝召熊开元起吏科给事中。
为母丁忧,不赴。
隆武帝立,任命熊开元工科左给事中。
连擢太常寺卿、左佥都御史,随征东阁大学士。
后乞假归乡。
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汀州被清军所破,熊开元弃家为僧,在苏州灵岩寺隐居而终。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35 【介绍】: 明凤阳府颍州人,字元平。
万历二十年进士。
授历城知县,移南京兵部主事。
天启初为兵部尚书。
与辽东经略熊廷弼不和,意气用事,令巡抚王化贞勿受廷弼节度,致广宁失守,几尽失关外地。
言官纷劾,谢病归。
旋又起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滇等省军务。
崇祯嗣位后,罢去。
后义军破颍州,被杀。
维基
张鹤鸣(1551年—1635年),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河南都司颍川卫军籍,直隶凤阳府颍州(今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告老还乡后,于李自成兵乱中殉难。
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河南乡试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会试,因父病驰归,未就殿试。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
授山东历城县知县,值“矿使四处扰民,公力抗陈珰。
”“凡便民兴利之事,鹤鸣无不为之。
”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南京兵部主事,升吏部郎中,留曹管事。
三十一年丁母忧,三十四年服除,补礼部祠祭司郎中。
三十五年七月升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
三十八年三月升陕西右参政、兵备临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同年八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湖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大破红苗,擒贼首老蜡鸡,威名甚著。
天启元年(1621年),升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赴任中途,召还回朝,佐理兵部事。
同年兵部尚书王象乾出督蓟辽军务,张鹤鸣遂升兵部尚书,视侍郎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张鹤鸣有隙,遂大力支持辽东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请付二十万金为军,张鹤鸣不予,专庇王化贞,边疆事大坏。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廷议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去留,张鹤鸣依然主张撤换熊廷弼,专任王化贞
刚廷议完,王化贞已经放弃广宁驻地逃跑。
张鹤鸣内惭,且惧罪,自愿前往辽东,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而拖延不行,又逗留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每日只是下令捕捉间谍,用财物诱惑蒙古炒花、宰赛诸部。
延宕数月后,就告老还乡,由王在晋接任。
归乡后,住颍州古楼北张家胡同。
天启六年(1626年)春,魏忠贤当政,张鹤鸣起为南京工部尚书。
十二月以安邦彦未灭,张鹤鸣先前有平苗功,改偏沅巡抚,七年(1627年)升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赐尚方剑。
同年崇祯帝嗣位后,被弹劾,诏加太子太师致仕还乡。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攻陷颍州,八十五岁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其次子张大壮,与弟张鹤腾、张鹤龄皆死,诏令以尚书之礼葬之。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道隆(1557年—?
),字麟原,号起南,湖广承天府潜江县人,民籍。
万历十三年乙酉乡试八十一名,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三十六名,登三甲第五十九名。
都察院观政,任直隶江都县知县。
擢兵科给事中,转刑科给事中,处言路四月,疏凡十数上。
以争拾遗,引嫌家居七年。
起补兵科,再转吏科,复去位。
神宗中叶以来,朝野之问局凡屡变,门户之说纷纭水火,工科给事孙善继拜疏竟去,道隆继之,王元翰、顾天埈、李腾芳、陈治则先后去吏科,纠擅去诸臣,命削善继籍,道隆等各降秩。
泰昌改元,凡老成人悉起田间,除隆光禄少卿,迁通政参议,转右通政,疏荐高邑赵南星、德清葛寅亮,温旨嘉纳,次第擢用。
疏救熊廷弼,谓司马左袒抚臣王化贞,妄引一二不根语,欲坐经略逆谋,与兵部驳击。
不报。
遂引疾致仕。
隆居乡严气正性,邑中兴除大故,不辞艰,不避谤,如条议浚河筑堤事宜,一邑永赖。
于立朝去就间,尤有古大臣之风。
卒年六十七,祀乡贤。

人物简介

维基
赖良佐,号玄水,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江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授德化县知县,调繁宣城县。
天启二年四月考选,授兵科给事中,疏劾兵部尚书张鹤鸣党王化贞而力为主战,令之不受经略节制;雠熊廷弼而不与关上兵,且挠其三方布置,封疆破坏,谓鹤鸣宜与二臣同罪。
疏陈四事:一谓款虏之区画宜周、一谓平蜀之善后宜策、一谓剿妖之调遣当酌、一言黔省之救援当速。
三年六月为册封正使,与中书舍人陆一骥册封益府嘉祥王朱由柽妃唐氏。
升刑科右给事中,四年侍养归,五年十二月为山西道御史刘弘光参劾削籍。
崇祯元年三月复官,补给诰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2 【介绍】: 明山西襄陵人,字以道。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授寿光知县,教民垦荒。
迁永平知府,浚滦河,筑长堤。
天启元年,辽阳破,起参政,分守广宁。
巡抚王化贞与经略熊廷弼不合,邦佐知辽事必败,乞归报允。
后金兵渡辽河,攻广宁,化贞弃城先逃,邦佐以为一日未去,则一日为封疆臣,自缢死。
维基
高邦佐(?
—1622年),字以道,山西襄陵人。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授寿光知县,招抚流民三千户。
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
后出守永平知府,修筑运河等。
后在天津训兵,担任陕西参政。
后被弹劾归乡。
天启元年,辽阳被清军攻破,高邦佐被重新启用并担任参政,分守广宁。
其以家母年八十有余,哭泣不肯离去,其母指责其应当以大义,于是赴任。
当时熊廷弼、王化贞两人关系紧张,高邦佐料到辽宁战事必败,于是屡次请求回乡。
而当请求经允许时,王化贞已经弃广宁逃跑。
众人对高邦佐说,既然已经请辞得准,就当然可撤退到山海关了。
高邦佐呵斥道:“我一日没有离开,就还是封疆大臣。
”晚上修书至老母诀别,并派遣士兵到熊廷弼处,说“虽然广宁城乱,但是清军尚不得知。
请务必带兵进入斩杀几人,人心自然平定。
如果您不来,就请授兵于我去赴难。
”熊廷弼不采纳,却和王化贞一同逃跑了。
高邦佐仰天大叹,对属下哭道:“巡抚经略都逃走了,大势已去了。
松山是我的守地,我应当死于此。
你们离开告诉我母亲吧。
”于是向西拜谒朝廷,再南拜谒母亲,随后自尽。
其仆人高永说:“主人死了,怎么可以没有随从呢?
”于是在旁边也一同自尽。
后赠公光禄寺卿,再赠大理寺卿,谥忠节,赐祭葬。
高邦佐与张铨、何廷魁都是山西人,后诏书在宣武门外建造祠堂,命名“三忠”。
张朝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汉军正蓝旗人,明王化贞中军守备张士彦子。
随父降清,入旗籍。
崇德间,授佐领。
顺治间从下江南,戍苏州。
又从攻湖南。
进本旗副都统,出为江西巡抚。
康熙五年授福建总督,次年以年老辞官。
又十余年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明初,号岵云。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万历末由江西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进督河道。天启二年,以兵部侍郎署部事。同年迁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代熊廷弼。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告归。崇祯元年,官至兵部尚书。坐事削籍。有《岵云集》、《三朝辽事实录》、《越镌》。
维基
王在晋(1567年7月22日—1643年),字明初,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
明朝官员。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
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
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
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
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
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
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
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于是,在晋则以“抚虏(收买蒙古)、堵隘(再修一座关城)”作为守山海关的方略,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朝廷发帑金20万两。
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恢复国土到宁远,但王在晋不听。
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
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
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
六月十五日,孙承宗前往山海关,考察了实际地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定王在晋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晋“推心告语,凡七昼夜”。
在晋坚持己见,终不悔悟。
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
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
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
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
著有《三朝辽事实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极。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为襄阳推官,居官守正。
二十九年与湖广佥事冯应京同被税监陈奉诬陷,下狱。
襄阳人赴阙诉冤,不听。
及出狱,削籍归,家居十七年。
天启初起南京兵部主事。
辽阳陷落后,自请募兵往援,进太仆少卿,充军前赞划。
以疏论熊廷弼、王化贞功罪,被劾下诏狱,谪戍滁阳。
崇祯初复官,致仕卒。
有《明祖四大法》、《南音》、《徂东草》、《摄园草》。
人物简介
何栋如(1572年-1637),字充符,一字子极,号天玉。无锡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襄阳推官,居官守正,天启间,累官太仆少卿,因考察京官,用清朋党,朝贵大恨,下诏狱,戍滁阳,崇祯初,复官致士。有《明祖四大法》、《南言》、《徂东草》、《摄园草》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极,无锡人。万历戊戌进士,由推官擢兵部主事升太仆少卿有南音摄园二集
维基
何栋如(1572年—1637年),字充符,一字子极,号天玉,南京留守左卫军籍常州府无锡县人,明代官员,同进士出身。何栋如之先祖世居江苏无锡,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徙居京师(今南京市),祖父何汝健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父何湛之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何栋如出生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初八,随父寄寓山寺读书,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甲午科应天乡试,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戊戌科进士,三代皆为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湖广襄阳府推官,与张宾王等素有往来。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二十二,因被陈奉诬陷“击杀天子税使”,皇帝下诏“星夜扭解来京究问”,襄阳人赴阙为何栋如诉冤,三十五年十二月出狱后削籍回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后金兵连克开原、铁岭(今辽宁铁岭),何栋如上《越缨疏》请筹兵,自称“系常州府无锡县军籍”人。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十一,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到杭州一带招募新兵,获得六千七百余人。此时广宁失陷,何栋如继续请求出关考查形势。乃进太仆少卿,充军前赞画。天启二年(1622年)至山海关,稳定军民情绪,重新布置防线,后金兵未敢妄动,但所召新兵惧怕出关,多逃亡。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六日,因上《清诛奸党疏》得罪魏忠贤,以侵吞军饷罪被逮进京,“五彪”之一的许显纯对他滥施酷刑,他宁死不屈,最后被发配滁阳。崇祯时,魏忠贤伏诛,何栋如赦还,闲居南京。崇祯六年(1633年),何栋如上《恢复辽东六议》;崇祯十年(1637年)又上《留都增设城垣疏》,受到兵部尚书范景文的重视,刘宗周亦为推荐。然而不久后,何栋如终病逝南京。

人物简介

维基
丘志充(?
—1632年),字美甫,号左臣,又号六区,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历官至工部郎中,四十七年(1619年)出知河南汝宁府,擢为河南副使,奢崇明寇蜀,据重庆,朝廷派兵征讨,以丘志充为总理监军副使,督兵援渝州,称文武才。
以忧去职。
天启三年(1623年),擢大参,分巡湖南,风纪肃然,每集守令勖之曰:承平久矣,有志者当思报国,诸君优游饬文治,窃为不取也。
寻升河南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
天启七年(1627年),丘志充派人以车载饷银至京,托太医院吏目王家栋行贿,谋升京堂,被东厂得知,被逮下锦衣卫镇抚司监狱。
崇祯帝下旨监候处决,系狱六年,在崇祯五年(1632年)与同乡、同年进士广宁巡抚王化贞同日被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或1573—1625 【介绍】: 明湖广江夏人,字飞百。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四十七年,在杨镐丧师之后,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斩逃将,祭死节之士,修战守之具,人心始固。
熹宗初,为御史诬劾去职。
天启元年,后金兵破沈阳、辽阳,廷臣思廷弼,再起为辽东经略,驻山海关。
巡抚王化贞不和。
次年,化贞兵败,失广宁,至大凌河,遇廷弼,同退入关。
二人俱下狱。
五年,廷弼竟被杀,传首九边。
有《辽中书牍》、《熊襄悯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非伯,江夏人。万历戊戌进士,自保定推官入为工部主事,擢浙江道御史,巡按辽东,提学应天。历官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晋尚书,坐法弃市。有性气集。
维基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百,号芝冈,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江夏县(今属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万历丁酉解元,戊戌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