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真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4—140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
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
擢周府奉祀正,迁纪善,改衡府。
靖难兵入,走应天府学自经死。
有《刍荛集》六卷。
《四库总目》:《刍荛集》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
田按:建文二年,敕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载于典籍可为鉴戒者,纂为《类要》。
总裁则方孝孺、唐愚士、楼琏、胡靖。
分修则陈好义、徐好古、叶仲泛、郑孟宣、章谨、苏伯厚、李铎、王汝玉、张拱、高可大、王真、刘仲美、李敏、方叔衡、朱子建、史维时、陆伯赡、赵友同、周思、颜子明、萧用道、杨士奇,先生与焉。
催纂则王艮、杨溥,极一时之选。
黄才伯《翰林记》称,「洪武戊寅,诏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侍读唐愚士等纂修未成。
」即指此事,其曰洪武戊寅,盖遵革除令讳之也。
先生诗逸情古调,寄托遥深。
先生嗣孙希韩,为馀妹婿,尝假《刍荛集》于其家录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宗妙,字觉庵,别号堆云叟。
姓赵氏,钱塘人也。
父好施予,喜诵《法华》,亦尝持斋。
母感异僧入梦,觉而生。
妙幼性闲静,见佛像致礼唯谨。
十岁落发,即从慧云正庵訚受具,既而往参灵隐空叟,命主藏室。
时空叟倡道东南,妙尝分座演说,遂主嘉兴广法禅寺,久废之馀,一力新之。
迁杭之万寿、报国,昔䜣公笑隐主此寺,时最号名胜。
继者非其人,日以颓坏。
妙至,首建万松门及方丈,翼以重屋,作舞凤楼、碧梧轩、香积厨,屋后掘地得泉,遂潴为池,构亭其上。
作大悲阁,以奉观世音像,佛殿后又造大殿,刻卧佛其中,环以十弟子。
土木采章,皆极巨丽,缭以外垣,凡四百丈。
殚心竭力,二十馀年,而寺乃复旧观。
荐为副都纲,精修力践,以振起宗风为己任。
先是海昌汤镇,潮水荡激,屡坏堤岸,民不安其居。
妙领名僧十二人,于其地号佛,吁请风潮,竟尔止息,卒免其患。
明宣德初,入主净慈,首建三门。
越五年,寺众不戒于火,大殿燬焉。
乃捐资重造,历岁告成,壮丽宏伟有加于昔。
中作三大像,诸天、十地皆旁侍焉,费以巨万。
生平温厚凝重,道貌伟然,每升席说法,音如洪钟。
四众聚观,欢喜赞叹,起其信心。
济人利物,甚于为己,惓惓之怀,至老不倦。
当日名公巨子,若黄少保宗豫、黄尚书宗载、王侍郎子清、周侍郎恂如、张都督以诚,皆极推许,或赠以诗文,人多荣之。
妙则歉然,以为方外,不可以此相慁也。
示寂于正统癸亥七月十二日,塔于南屏山阳,王真为之铭,文具寺志。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素娥,山阴人,号檗屏,王真翁女也。
生有淑德,长能诗文,尤妙女红。
年十七归胡节。
节以吏曹死北畿,素娥誓无他志,年四十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