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亨

相关人物:共 68 位
共 6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7 【介绍】: 明镇江府丹阳人,字仲威。
永乐间举人。
初授山东沂州同知,屡迁户部员外郎、山东参政。
正统间,也先挟英宗至大同城下,与霍瑄等出城叩马号泣。
后以石亨荐,累官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7—1485 【介绍】: 明顺天府东安人,字希正。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矫抗有直声。景泰初迁都给事中。时以军兴减学校师儒廪禄,侃奏复之。又上疏请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天顺间擢山西巡抚,力振风纪,贪墨屏迹。以母丧归,军民拥泣不得行。
维基
李侃(1407年—1485年),字希正,号归庵,顺天府东安县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山西巡抚。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明景帝监国期间,李侃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
瓦剌也先逼京师,有议者欲焚城外粮草,李侃以敌军无持久战心而反对,得准。
明英宗从瓦剌手中归还时,李侃请求厚礼迎接,忤景帝旨,经由礼部尚书胡濙劝解方得无事。
升户科都给事中。
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徵租,为李侃弹劾;之后亦弹劾石亨从子石彪侵民业。
当时给事中敢言者中,林聪称首,李侃亦因矫抗有名声。
随后升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1461年),任太常寺丞,改任太仆寺丞,升太仆寺卿。
二年(1462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期间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一百六十人,诏不许。
同年冬母丧归乡,军民拥泣,以致其不得行走。
服除后,不再出仕,家居十馀年。
成化二十一年(1457年)九月卒,年七十九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寻复官,进太子太保。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达。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人以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汤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光烈。
正统举人。
授海丰教谕。
正统十四年,瓦刺兵逼京师时,上御戎十二策。
石亨知其才而留之。
石亨柄权,熙每劝其解柄谢事,不听。
果败。
有《燕石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7—1472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初名理,字元玉,号天全。
有文武才,通天官、地理、兵法、水利等学。
宣德八年进士。
授编修。
进侍讲。
正统末土木堡之变后倡言南迁,受于谦等斥责。
后乃改名有贞。
景泰中治河,开广济渠以疏水,浚漕渠以通粮运,塞沙湾决口成功。
进左副都御史,为石亨定计,拥英宗复辟,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
诬杀于谦、王文。
中外侧目。
得志后欲与石亨等立异,遂被构下狱,发云南金齿卫为民。
释归卒。
有《武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珵,字元玉,吴县人。宣德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春坊谕德擢佥都御史天顺改元拜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坐累戍金齿寻赦还有武功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有贞初名呈,字元玉,吴人。宣德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修撰、侍讲、春坊谕德,擢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英宗复辟,拜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未几下狱,戍金齿。寻赦还。有《武功集》五卷。 (《吴中往哲记》:武功伯夙负高才,谈锋文气,英迈莫敌。 《蒹葭堂杂钞》:徐武功居史馆,修何尚书文渊事,赋诗曰:「温州太守重来归,昔何廉退今何违。却金馆在已如扫,掩月堂寒空掩扉。人间固有假仁义,天下岂无真是非。老夫忝秉《春秋》笔,不作谀词取世讥。」 《匏翁家藏集》:天全翁自南诏归,适大参祝公、佥宪刘公皆致仕家居,登临游赏之乐必共之。酒酣兴发,更倡迭和,落纸人争传之以为奇。《姑苏志》:徐元玉诗文雄伟奇丽,词尤妙绝。 《弇州四部稿》:武功伯于书少所不窥,能诗歌,善行草,得长沙素师、米襄阳风。《书史会要》:武功书法古雅雄健,名重当时。 田按:武功恒云:「左边堆数十万金,右边杀人流血而目不转者,真宰相也。」此语亦太露杀机,陷于忠肃,倾险甚矣!得流金齿,亦幸事。)
维基
徐有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顺天府宛平县籍。宣德年间进士出身。景泰末年,在英宗复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内阁首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 【介绍】: 明山西太原人,字彦昭。
景泰五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石亨乱政,率同列弹劾,下狱搒掠几死。
谪肤施知县,有善政。
石亨败,升延安知府。
维基
王鉴,山西太原府义堰都人。
正统年间中举。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因与诸监察御史联名弹劾石亨贪污,贬为陕西肤施县知县,之后再升任延安府知府。
江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1—1479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用良。
景泰二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谏滥度僧道,讼按察使陈璇冤,劾武清侯石亨罪,均当时大事。
成化中官至山东参政。
致仕归,行李中无长物。
维基
江(1413年—?
),字用良,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民籍。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因弹劾石亨恃宠欺瞒明英宗,而有耿直的名声。
成化年间出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迁右参政。
卒后赠工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2—? 【介绍】: 明扬州府高邮人,先世于明初徙兰州。字廷臣,别号兰坡。博学多艺,工隶篆行楷,亦善画。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天顺初兼尚宝寺卿,出使安南。迁翰林院学士,后谪广州通判,从学者甚众。后召还,卒于梅岭驿。生平好评品泉水。有《使南稿》、《兰坡集》等。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谏字廷臣,兰人。正统壬戌第三人及第,授编修。累官翰林学士。天顺初,改尚宝卿,坐事谪广州通判。有《使南稿》、《兰坡集》。 (《列卿纪》:黄谏工诗善书,旁及宋、元画家,吹毫运思,一一臻妙。 《画史会要》:在翰林「能各体书,尤精绘事。馆中壁旧写白菜其上,题者先后数百人。一日圮,众共惋惜,谏一一书之,并绘白菜如旧,)
维基
黄谏(1412年—1471年),字廷臣,号兰坡,陕西临洮府兰县人。
黄谏祖籍高邮,其家于明初迁居兰州。
黄谏博学多才艺,善于各体书法,尤其长于八分书。
正统七年(1442年),中式壬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经筵讲官、侍讲、春坊庶子。
天顺初年,改尚宝司卿,仍兼任侍讲。
奉旨出使安南,不辱使命。
黄谏好风雅,喜好品评泉水。
石亨倒台之后,黄谏受到牵连,左迁广州通判。
后被召还,途中卒于梅岭驿。
曹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宗元。
正统十年进士。
授刑科给事中。
英宗北征,谏甚力。
景泰中累擢浙江右参政,在浙数年,有政声。
以尝劾石亨得志,谪凯卫经历。
维基
曹凯(1413年—?
),字宗原,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
正统乙丑进士。
正统十年(1445年),中进士,授刑科给事中。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进犯,英宗大举亲征,曹凯力谏劝阻未果。
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
消息传来,曹凯痛哭数日,在朝殿上与王竑等共同击毙锦衣卫指挥马顺。
景泰年间,给事中林聪劾何文渊、周旋,曹凯与林聪力争。
又参与调停福建巡按许仕达与侍郎薛希琏。
出为浙江右参政,居官数年,有政声。
英宗复辟后,石亨得势,因记恨曹凯从前对其弹劾之事,谪曹凯为卫经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4—1486 【介绍】: 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十年进士。除修撰。郕王监国时,入内阁,参机务。反对南迁,主张抵抗瓦剌。景泰中官兵部尚书。英宗复辟,被诬下狱,废为民。成化初以旧官入阁,上疏陈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等八事,帝嘉纳之。后迁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宽厚有容,而每临大事则刚毅果断,人莫能夺。卒谥文毅。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弘载,淳安人。正统乙丑进士,乡试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少保兼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毅有素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辂字弘载,淳安人。正统乙丑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景泰初,入内阁,参机务,进侍读,擢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英宗复辟,斥为民。成化初,以故官入阁,进兵部尚书,改户部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毅。有《文毅集》十卷。
维基
商辂(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一作素庵,谥文毅,浙江淳安人,祖籍河南开封。
宣德乙卯解元,正统乙丑连中会元、状元。
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宣德、正统年间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生。
家贫,父祖皆不仕,祖父是猎户和樵夫,父亲在严州府衙充役小吏。
商辂早年即为学谕王瑞所器重,宣德十年(1435年)举乡试第一,后来屡试不中,遂在太学潜心读书十年,深受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赏识,于正统十年(1445年)举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三元及第,在明代只有被朱棣除名的黄观(黄观为连中三元)和他有此殊荣。
商辂及第后,除翰林院修撰,与刘俨等十人进学东阁。
土木之变后,郕王监国,以陈循、高谷举荐,进入内阁参赞机务。
徐珵曾建议迁都,商辂则力阻。
同年冬,进翰林院侍读。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元年(1450年)遣迎太上皇于居庸关,晋升学士。
景泰三年(1452年)锦衣卫指挥使卢忠举告太监阮浪、内使王瑶意图扶植太上皇复位,明代宗大怒,逮捕两人下诏狱。
后来卢忠找同寅占卜,同寅告诉他:“这是不吉利的兆象,即使一死也无法化解。
”卢忠因恐惧装疯。
商辂进言称其不足信,于是卢忠一并下狱,后以他罪连坐降为事官,王瑶被杀,阮浪被囚。
景泰五年(1454)代宗易储,后晋升商辂为兵部左侍郎,兼任左春坊大学士。
当时河南饥荒,商辂请垦荒给粮。
之后,钟同、章纶下狱,均由商辂力救得免。
《寰宇通志》成,加兼太常寺卿。
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病重,群臣请建东宫,不予批准。
商辂继奏称:「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
」闻者感动。
因为日暮,奏未入,而同夜石亨等人已迎复上皇复位。
此日,王文、于谦等被收拿,召商辂与高谷入殿,让他们起草复位诏书。
石亨私下请其增加条款,遭到商辂拒绝。
石亨不悦,命言官弹劾商辂,商辂于是下狱。
商辂自诉《复储疏》在礼部,可以覆验,没有得到回覆。
当时中官兴安稍微解释,英宗更加震怒,兴安则称:「向者此辈创议南迁,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稍解,于是改释商辂为民。
后来,英宗常自言自语道:「辂,朕所取士,尝与姚夔侍东宫」,不忍弃之。
但因忌恨者多,竟不敢复用。
共 6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