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77—1555 【介绍】: 明山东即墨人,字玉甫,号北泉。蓝章子。嘉靖二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疏争大礼仪,受杖几死,复纠劾陈洸不法事,直声颇震。张璁掌都察院,落职归。后论荐三十余疏,终不肯再出。有《北泉集》,又有《海岱会集》,乃与石存礼、冯裕、刘澄甫等八人唱和之诗。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介绍】: 明山东临朐人,字伯顺,号闾山。以戍籍生于辽东,从贺钦学,有学行。正德三年进士。授华亭知县,历迁户部郎中。官至云南按察副使。归田后,与石存礼结诗社。辑所作为《海岱会集》。卒年六十七。
裕字伯顺,临朐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云南按察副使。有集。维基
冯裕(1479年—1545年),字伯顺,号闾山,辽东广宁左卫军籍,山东临朐县人。诗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贵州副使。晚年回乡,吟咏不辍。为“海岱八子”之一。成化十五年(1479年)七月十五日出生,治《诗经》,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山东乡试第十二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二十七名,三甲一百五十一名进士,任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知县,调萧县。正德六年(1511年)升晋州(今河北晋县)知州,当地滹沱河改道南徙,造成城北的农地贫瘠,而赋税如故,冯裕设法调整,百姓得以减轻负担。正德元年(1515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升郎中。嘉靖六年(1527年)调往甘肃平凉府知府。嘉靖七年(1528年)出任贵州石阡府知府,长住六年,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贵州按察司副使,所到之处皆有惠政,“凛凛自守,非义一毫不染”。嘉靖十三年(1534年),冯裕辞官归里。居家讲学,与石存礼、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等成立“海岱诗社”。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于青州。葬于青州城西北尧王山下。其四世孙冯琦编有《海岱会集》12卷。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山东寿光人,字子静,号山泉。刘珝孙。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累官山西布政司参议,以谤致仕归卒。有《山泉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
澄甫字子静,寿光人。大学士翔孙。正德戊辰进士,官山西参议。有《山泉集》。 (《渔洋诗话》:花林瞳在云门山南,益都山水佳处也。山泉翁持云:「山藏柳市无车马,水隔桃源有子孙。」冯宗伯北海、钟司空龙渊皆属和。)维基
刘澄甫(1482年—?),字子静,号山泉,山东寿光县人。明代官员、诗人。治《书经》,行一,由国子生中式山东乡试第四十三名举人,年二十七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十三名,第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授行人,五年四月充副使,册封沈府沁水王。七年五月擢拔为广西道御史。以监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十一年巡按山西宣大,本年十月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又录大同打鱼王山及镇西南山庄坪等处功,升一级,十二年五月官至山西右参议,皆有善政。十三年十月被论劾,坐不谨冠带闲住。辞归后,加入海岱诗社,与冯裕、石存礼、陈经、蓝田、刘渊甫、黄卿、杨应奎等有唱和,时称海岱八子。更与蓝田结亲家,长子刘士云娶蓝田之女为妻。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文焕,号渑谷。官至知府。嘉靖中,以礼部侍郎丁忧致仕归,与石存礼、冯裕、刘渊甫等八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汇集所作唱和诗为《海岱会集》。
应奎字文焕,益都人。正德辛未进士,官南阳知府。有《渑谷集》。维基
杨应奎(1486年—1542年),字文焕,号渑谷,山东益都县(今属青州市)人,回族,明代诗人、政治人物。山东乡试第七十六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历任仁和县令、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礼部祠祭司郎中,出为陕西临洮府知府。临洮任上,整顿驿政,开凿水渠,有惠政。官至南阳府知府。嘉靖年间,以丁忧归乡,与冯裕、石存礼等人结成诗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