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394—1457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宣化,号时雨。正统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官太常少卿。景泰中,典顺天乡试,黜大学士陈循、王文之子,几得祸。天顺元年改掌翰林院事,卒于官。谥文介。曾预修《五伦书》、《历代君鉴》、《宋元通鉴纲目》等。有《刘文介集》。
人物简介
【生卒】:1397—1452 【介绍】: 明浙江仙居人,名唐,以字行,改字文通,号节斋。永乐十六年进士。宣宗时召试见赏,预修实录。正统十三年迁礼部侍郎,景泰初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维基
王一宁(?—1452年),明朝官员。永乐十六年(1418年)中进士,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镃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晋太子少师。景泰帝赐陈循、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让他们支持立皇子朱见济为太子。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封上皇子朱见清荣王,朱见淳许王。大赦天下。秋七月壬寅,王一宁卒,谥号文通。
人物简介
【生卒】:1398—1460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式之。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宣德间任监察御史。能辩疑狱。正统五年以荐升陕西按察佥事。再升右佥都御史,监刘聚军,镇压福建邓茂七。又破山寨多处。奉命督徐恭镇压处州叶宗留,进军迟缓,日以置酒赋诗为乐。及闻已平定,进兵争功。还京后被劾罢。维基
张楷(1399年—1460年11月19日),字式之,号介庵,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诗人。张楷生于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少能属文,有司听闻其名,补为邑庠生。永乐十三年(1415年)中举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宣德二年(1427年)任兵部主事,深得尚书张本赏识。不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宣德五年(1430年)弹劾刑部受贿官吏,连带南京刑部尚书赵羾、南京刑部右侍郎俞士吉以下十数人,皆罢黜,名声鹊起。宣德八年(1433年)前往北京行在考绩,献《圣德颂》,意欲求进,反而忤旨。幸少保陈循营救方得免罪。正统初年(1435年)还任。正统五年(1440年),升陕西按察佥事,不久迁副使。正统九年(1444年)九月,随同靖远侯王骥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诸边。正统十二年(1447年)调抚处州叶宗留等人谋反,次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闽提督军务时,因作“除夜不须烧爆竹,四山峰火照人红”等诗句,为给事中王诏弹劾。同年,镇抚福建邓茂七叛乱,拜为监军,总制闽浙,便宜行事。景泰元年(1450年)班师回朝。廷议,以张楷无功,追论下狱。诏以寇平功赎罪,得以放归。居乡五六年。天顺二年(1458年)英宗复其右佥都御史旧职,命致仕。同年七月,张楷奉命督理陕西军饷,通过赂曹吉祥,得以重新出仕。天顺三年(1459年)事竣,召还京,转南京都察院。次年冬,来京。十一月七日卒,时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湖广麻城人,字以人,一字孔明。正统十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时大学士陈循子横行不法,乃按鞫处死,所夺田庐子女悉归还于民。陈切齿伺以中之,无所得。官至山东按察使。
周鉴(1401年—1478年),字孔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民籍。同进士出身。永乐十八年(1420年)湖广乡试第三十七名。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治理江西大学士陈循之子不法事宜,陈循报复,迁其为云南按察司副使,九年不调。官至山东按察使,乞归。致仕后,与布政李正芳、佥事董应轸为耆英会。
人物简介
【生卒】:?—约1457 【介绍】: 明四川江津人,字世用。宣德五年进士。授编修。正统十二年以侍读入文渊阁肄业。土木之变后,陈固守之策,由侍讲超迁刑部侍郎。也先逼临京师,受命督军。景泰元年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工部尚书。英宗复辟,谪戍辽东。有《观光集》。维基
江渊(1401年—?),字时用,四川重庆府江津县人。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宣德五年(1430年)登庚戌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年),诏令与杜宁、裴纶、刘俨、商辂、陈文、杨鼎、吕原、刘俊、王玉共十人入学东阁,拜曹鼐等为师。土木之变后,景帝监国,徐有贞倡议南迁,太监金英叱出,徐有贞行至左掖门时遇到江渊,有贞告之经过。江渊觐见,极力陈述固守北京之策。历翰林院侍讲,升为刑部右侍郎。也先逼近京师,江渊参赞都督孙镗军务,参与京师保卫战。景泰元年,出任紫荆关、倒马关、白羊关,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同年秋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之后改为户部侍郎。次年改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学士。上言称户部尚书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后下狱。江渊则加太子少师,并因江言,罢免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母丧丁忧,除服后恢复原职。五年春,山东、河南、江北等地饥荒,命江渊与同平江侯陈预抚恤赈灾,其进言构建常盈仓,以保护民用,均得以批准。当时在转运粮草时,漕卒乘机侵耗,被监察御史调查,江渊被弹劾,被廷臣劝阻,景帝宽恕。当时,内阁成员互不协助,其中陈循、王文尤其自私,江渊则好议论,然而每被同官压制,悒悒不乐。恰逢兵部尚书于谦告病在家,景帝下诏请一人协助处理兵部事务,江渊想担任。陈循则佯装推举江渊,而密令商辂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渊在旁不知。待诏下,调工部尚书石璞于兵部,而以江渊代替石璞原职。江渊大失所望。明英宗复位后,江渊与陈循等俱谪戍辽东,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黄彦俊(15世纪—15世纪),名瑜,字彦俊,以字行,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人。黄彦俊在宣德四年(1429年)由儒士中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获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当时必须任满九年京官才能追赠父母同等官职,黄彦俊任官声誉良好,同僚多次疏荐,他也因为希望让父母获得推恩而推辞,不久因病去世,人们都为他可惜,有《职方集》流传,其后以儿子黄孔昭显贵,追赠工部右侍郎,学士陈循为其撰写墓志。
人物简介
揭稽,字孟哲,江西广昌人。早年师从何文渊,与何乔新兄弟不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士,宣德年间任行在湖广道监察御史,十年九月升庐州府知府,正统三年十二月升广西左布政使,正统十三年三月九载满考,调任广东左布政使,十四年(1449年)三月,福建海贼陈万宁攻潮州海阳县,杀伤甚众。揭稽前来潮州平乱,“凡纵民从贼官员具执问如律,备倭官责死状令捕贼赎罪,仍谕沿海军民有能计获陈万宁者照军功例升赏。”。景泰二年八月升户部左侍郎,代刘琏四川运粮,次月调任兵部,仍巡抚广东,支从二品俸。三年十二月改巡抚广西,未任,大学士陈循上言,令照旧巡抚广东,六年十一月因杖死平民,被下都察院监狱。天顺二年(1458),揭稽上奏,举发何乔新等诸不法事,并逼其父自尽,乔新反控揭稽在镇守广东时,曾代黄竑撰写易储之疏章,被贬为太平府知府。
人物简介
【生卒】:1414—1486 【介绍】: 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十年进士。除修撰。郕王监国时,入内阁,参机务。反对南迁,主张抵抗瓦剌。景泰中官兵部尚书。英宗复辟,被诬下狱,废为民。成化初以旧官入阁,上疏陈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等八事,帝嘉纳之。后迁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宽厚有容,而每临大事则刚毅果断,人莫能夺。卒谥文毅。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弘载,淳安人。正统乙丑进士,乡试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少保兼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毅有素庵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辂字弘载,淳安人。正统乙丑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景泰初,入内阁,参机务,进侍读,擢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英宗复辟,斥为民。成化初,以故官入阁,进兵部尚书,改户部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毅。有《文毅集》十卷。维基
商辂(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一作素庵,谥文毅,浙江淳安人,祖籍河南开封。宣德乙卯解元,正统乙丑连中会元、状元。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宣德、正统年间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生。家贫,父祖皆不仕,祖父是猎户和樵夫,父亲在严州府衙充役小吏。商辂早年即为学谕王瑞所器重,宣德十年(1435年)举乡试第一,后来屡试不中,遂在太学潜心读书十年,深受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赏识,于正统十年(1445年)举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三元及第,在明代只有被朱棣除名的黄观(黄观为连中三元)和他有此殊荣。商辂及第后,除翰林院修撰,与刘俨等十人进学东阁。土木之变后,郕王监国,以陈循、高谷举荐,进入内阁参赞机务。徐珵曾建议迁都,商辂则力阻。同年冬,进翰林院侍读。景泰、天顺年间景泰元年(1450年)遣迎太上皇于居庸关,晋升学士。景泰三年(1452年)锦衣卫指挥使卢忠举告太监阮浪、内使王瑶意图扶植太上皇复位,明代宗大怒,逮捕两人下诏狱。后来卢忠找同寅占卜,同寅告诉他:“这是不吉利的兆象,即使一死也无法化解。”卢忠因恐惧装疯。商辂进言称其不足信,于是卢忠一并下狱,后以他罪连坐降为事官,王瑶被杀,阮浪被囚。景泰五年(1454)代宗易储,后晋升商辂为兵部左侍郎,兼任左春坊大学士。当时河南饥荒,商辂请垦荒给粮。之后,钟同、章纶下狱,均由商辂力救得免。《寰宇通志》成,加兼太常寺卿。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病重,群臣请建东宫,不予批准。商辂继奏称:「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闻者感动。因为日暮,奏未入,而同夜石亨等人已迎复上皇复位。此日,王文、于谦等被收拿,召商辂与高谷入殿,让他们起草复位诏书。石亨私下请其增加条款,遭到商辂拒绝。石亨不悦,命言官弹劾商辂,商辂于是下狱。商辂自诉《复储疏》在礼部,可以覆验,没有得到回覆。当时中官兴安稍微解释,英宗更加震怒,兴安则称:「向者此辈创议南迁,不审置陛下何地。」英宗稍解,于是改释商辂为民。后来,英宗常自言自语道:「辂,朕所取士,尝与姚夔侍东宫」,不忍弃之。但因忌恨者多,竟不敢复用。
人物简介
【生卒】:1422—147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雍字永熙,长洲人。正统壬戌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改山西副使。以事下狱,夺官。寻超大理少卿,复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入为兵部侍郎。坐累眨浙江参政,擢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再进右都御史。正德中,谥襄毅。有集十五卷。 (田按:襄毅素为武功伯徐有贞所轻。有贞自金齿赦还,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常以铁鞭自随,数起舞。及闻襄毅征两广有功,乃掷鞭太息曰:「孺子亦应天象耶?」初贼蔓延两广,议者谓当分兵扑灭。襄毅决计全师直捣大藤峡,始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谒道左,愿为向导。襄毅叱左右缚斩之,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麾兵夺横石塘及九层楼诸险。丘文庄浚《凯歌》所谓「一夜山灵惊失险,回头不见九层楼」也。大藤峡延广六百里,中有大藤如虹,横互两崖间。襄颜先后破贼三百二十四砦,斧大藤断之,易名断藤峡,勒石纪功而还,自作《平断藤峡长歌》以纪事,所谓「大藤根株悉已断,五岭封疆真再造」也。)维基
韩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授御史,出巡河道,后巡按江西。景泰二年(1451年),升广东副使。景泰三年(1452年),经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推荐,任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重建滕王阁,“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又弹劾宁王朱奠培不法之事,得罪宁王府。天顺元年(1457年),撤销天下巡抚,改任山西副使。朱奠培因前事怀恨在心,趁机弹劾,被下狱夺官。后起用为大理寺少卿,不久复任右佥都御史,辅佐左都御史寇深理都察院事。天顺四年(1460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天顺七年(1463年),入觐议事,留用为兵部右侍郎。明宪宗即位,受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连累,贬为浙江左参政。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因广西大藤峡(广西桂平市西北约8公里的黔江下游)瑶、僮各族动乱,兵部尚书王竑力荐韩雍为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与赵辅等率军16万前往镇压,多所杀伐。五月,叛军杀泷水主簿陈衍。十一月,明军长驱至大藤峡口,叛军近7000人被杀,擒杀叛军首领侯大苟,改地名为断藤峡,韩雍任两广总督,驻梧州。最终因下属及同僚攻讦致仕。两广人念其功绩,立祠祭祀。家居五年后卒,享年五十七岁。正德年间,追谥襄毅。著有《襄毅文集》。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